缘定人间四月天
作者:czc1938@sina.com       2009/10/7
    文/贺倩 图/李巧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九月的下午,虽没有阳光的炫彩斑斓,但秋高气爽的天气带给人们的却是另一份期待,譬如享受这午后的悠闲自在。在以林徽因女士《你是人间四月天》命名的小区内,我们见到了精美散文“乐居人间四月天”的作者陈子才老人。一口浓郁的苏南口音将我们带入了他的科学回忆和藏石世界中。

    结缘新疆 此生无悔

    倚着沙发坐下,脚下是乖巧的宠物狗“笨笨”,陈子才老人娓娓道来他与新疆结缘的经历。

    1956年,在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读书的陈子才本可以被保送成为空军飞行员,可七次血吸虫皮下试验阳性反应却让他与蓝天失之交臂。谈到这里,老人坦然地相信是缘分让他与新疆结缘。高考之后,怀揣着实行供给制待遇的新疆八一农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陈子才告别了生活了18年的江苏。从此,时年18岁的陈子才与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新疆,零下三十多度的大漠戈壁、飘着鹅毛大雪的青年渠工地和赤日炎炎下的修筑兰新铁路路基的工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那情景,老人回忆说正如保尔·柯察金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描绘的苏联共
青团员们在严冬中修筑铁路那般艰苦。

    结缘科学心亦醉

    1958年,全国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在新疆当地选派了一批学生分别派送到内地的高校学习“尖端科学”,就这样,陈子才到了华东化工学院铀工艺专业学习为原子弹准备原料,从这里起步开始了他在分析化学的科海里寻觅珠贝。

    老人讲到他的母校,而今的华东理工大学的时候,高兴开怀的表情是怎么也遮掩不住的。在这里,老人曾经将英文版的《普通化学》通读了一遍,也曾因铀矿粉尘的污染遭受轻度放射性损伤。但不管怎样,老人还是很感谢这段岁月,因为这段岁月,老人为祖国原子能工业尽力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结缘罗布泊有我此生最大的遗憾

    1964年9月,回到新疆化学所两年后,刚刚26岁的他跟随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先生和梁匡一先生深入罗布泊西南外缘进行了长达35天的艰难科考,首次估算出罗布泊地区积累着很多钾盐。那次经历陈子才老人称之为“罗布荒漠历艰辛”:走乌库公路,汽车爬过六个“之”字形,从海拔3000米到达海拔4200米的“天门”,白云在脚下飘动;从若羌前往且末途中,我们饮茶吃着干硬的馕,一阵狂风吹来,沙子吹进了嘴里;在且末县,我们的汽车在过河时熄火抛锚,停在河中心,河水把轮胎下的流沙冲走掏空,汽车慢慢往下沉……

    当笔者提及1980年彭加木先生独身一人前往罗布泊地区找寻水源失踪而殉职遇难,至今仍未找到他的遗体的时候,陈子才老人取下老花镜,眼眶湿润地说道:“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同彭加木先生一起参加1980年的罗布泊科学考察,我难以忘记彭加木先生的夫人夏叔芳女士对我说过的话‘陈先生,如果你去了,老彭可能丢不了!’我无言以答……”

    结缘麻省 费城讲台扬双眉

    1983年,陈子才老人很幸运地被中国科学院选派到美国进修,在麻省大学(亦称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简称UMASS)化学系进修工作了26个月。谈及那段岁月,老人很自豪,说那段岁月是“笑在枫叶红了的秋天”。

    在麻省大学,老人从只在国内操作了30分钟的TRS-80微型计算机到让外国科学家和研究生们用自己改编的软件画图;从与美国科学家激烈进行学术争论到被对手的夫人欣然称之为“著名科学家”……

    但最令陈子才老人感到自豪的则是1985年10月2日上午的9时40分,陈子才老人在美国费城莫利沃特宾馆会议室的讲台上,向参加美国分析化学和光谱学学会联合会(FACSS)12届年会的科学家们宣读自己的学术论文,最终,这两篇论文都被作为“重要的论文”予以评述。

    谈及80年代在美国的生活,陈子才老人说道:“当时国家给公派出国人员每月有400美元的生活费,其中20美元作为医疗保险,150美元作为住宿,100美元用来吃饭,除去零用,最后剩80、90美元,在当时也算一笔不小的费用。”

    当笔者问及这些美元都买了什么礼物带回国内的时候,老人如数家珍地谈到“三台彩电、两台冰箱、两部照相机,在当时的国内,都属于稀有物品啊。”

    结缘四月天 与石为友

    2004年,为了免去儿女们长途奔波之苦,陈子才老人与老伴徐大成女士回到了郑州的儿女们身边。在四月天的售楼部,林徽因女士的那首《人间四月天》吸引了两位老人,再加上四月天体现的自然生态景观设计和周边环境,两位老人于05年入住了“四月天”小区。

    也就是在这里-----两位老人最好的一套房子里,我们见到了令老人神采飞扬谈论的奇石收藏。

    产于甘肃的石头上,一个留着长发长须的老人托着下巴思索的神态极像国际共运领袖马克思。最神奇的是,将此石头倒过来,则是一个母亲双手托着孩子的影像,像极了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女士。

    产于洛阳的石头上牡丹花盛开;产于新疆的石头上笑星赵本山的形象栩栩如生;产于广州的石头被老人命名为“北京猿人”;海螺化石、风棱石、草花玛瑙……老人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自己的藏石,神采飞扬。

    老人说:“欢乐无穷听石吟,当他面对家中这些色彩纷呈、形态各异的石头,似乎能听到他们唱着悠扬动听的歌声,带他穿越时空的隧道,去寻找那蕴含的奥秘。”

    购石赏石、读石写石,给老人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采访结束之时,热情好客的老人知道我们办公室的新址就在离四月天不远的朝阳小区时,忙邀请我们空闲时可以去他家继续观赏石头,老人说:“我不会像曹雪芹在《自题画石诗》中所说的‘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而是希望有更多人能一睹自己藏石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