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类转变的一些猜想及带来的疑问 ――与进化论的相同与不同
作者:dzz52199@163.com       2008/8/27
    一组现象:狮子,老虎在竞争上的优势明显,它们杀死自己的同类,以获得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形成所谓的“独狮”现象;狼群个体不占优(个人认为是草原的大与马群的存在导致它们变小以获得数量上的增加),它们联合起来(群体竞争),互相帮助,甚至形成了一些很先进的战术,来达到捕杀其它动物的目的,形成所谓的“狼群”现象;羊群力量太弱,它们只能加强繁殖能力来获得数量上的增加,在狼捕杀自己同类时,它们不会上去帮忙,而是快速逃走,形成所谓的“羊群”现象;马群在遭到遭到攻击时,头马一般会带头奋起反抗,保证了群马的安全,而代价是:头马获得群马的崇拜,并获得较好的草类生长地和获得优先选母马及多母马的权利,形成所谓的“头马”现象;鸟类天敌众多,其优势在天上,陆地竞争力低下,只能在高处休息,导致其很难群居(但群处),为了生存,故而雄雌搭配,共同建设出了比较好的鸟巢,形成所谓“配偶”现象。

    相互欺骗现象:当一个人说一个他经历过的事情(是否真的的经历过只有他自己知道)给另一个人听,另一个人说给别人听,这样他们之间互相诉说,最终导致所有人都相信这个人真的经历过这件事,即他们的意识中有这件事的存在性。(见《惯性与思考》)

    感官刺激:感觉好的刺激喜欢,不良的刺激不喜欢。一般经验,好的刺激程度不深时感觉度不高,不易产生意识上的存在性。不良的刺激则一般都会有感觉,除了特别轻微的,容易产生意识上的存在性。

    本能的模仿:生物具有本能的模仿其它生物的动作的行为。在野生群体生物中,生物一般只
模仿它的同类(群体行动的惯性影响)。可能模仿天敌,以后当人类互为天敌时,他们之间这种模仿将极度加大,主要是因为感觉刺激不良且他们又是同类的原因。当人类意识强大到一定程度产生比较强烈的主动意识,更会加大这种模仿。(由于意识主要是反应物质在意识层面上的抽象化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作用后再次抽象化出的概念,故而判断标准不一,这儿我用强与弱来做判断标准。)

    意识发现:通过多次关注才能让一个事物(或其它)在意识中产生相对长久的存在性。在纯野生环境下(未经过人类改变),由于这时的古猿不具备察觉事物比较强烈的主动性(由于生存需要,他们主要去注意食物,天敌,水等),只能持续相对较长(长到能让他们产生一种习惯去维持这种惯性)的大环境方式来强制古猿群居,让他们不能迁移,只能主动去寻找食物。由于群居(不像狼一样打猎时一起,居住时分开,是因为他们没养成一种像狼一样自己打洞的本能,只能居住在天然的洞穴,导致了他们只能居住在一起,当养成“配偶”模式后,配偶们一般会建一个自己相对独立的窝,但仍然在洞穴里。),它们相互认识,并相互信任,又个体较小(无法迅速形成“独狮”现象),无法独自觅食,故而联合起来,一起寻找食物。这种一起居住,一起觅食,从而给他们通过本能模仿,自我欺骗现象来通过多次偶然的情况让除了食物,天敌等(短暂性记忆的其它动物或食物)外的其它事物。比如,当他们意外吃过被野火烤熟的动物,由于他们感官感觉良好,比生食美味,又经过同类的相互肯定,加深了这种印象,他们下次看到这种熟食,就会再次去吃,经过多次后,他们就会产生熟食比生食美味的印象。又如,他们有可能看到正在被野火烧的动物,这种强烈的刺激会让他们产生恐惧,恐惧会经过相互肯定而增加,经过多次,也可能会让他们意识到动物是这样被烤熟的,他们就有可能把打来的动物丢入火里去烤(主动意识,个人认为,这种比较强烈的主动意识产生于意识强大到一定程度,能意识一些事物的联系上的时候才会产生。比如,他们可能一次把动物误赶入了火里,从而得到了美味熟食,经过多次这种偶然,他们可能会产生意识,从而主动把动物赶入火里。通过驱赶动物入火这样的做法,可能导致他们对火恐惧感的减少,这样他们有可能不会等到火全灭了后再入火堆里,此时如果天冷,他们会感觉到火让他们有非常舒服的感觉,进而导致他们用火。),等火灭了再拿出来。再如,当他们捡筑窝的树枝时,一个人不小心捡到了一头有火星的树枝时,这时他可能会慌张的扔掉,但他却没有什么不良的感觉,此时,由于好奇,他可能再次捡起,没有不适感觉,经过同伴的相互试探,加深这种影响,从而可能导致他们用火的可能。

    古猿(未经过群居):性乱动物,群体动物,中型(体型,也可能较小)动物,素食动物,移动(迁移)动物(不定居,一般大群,故而要随着食物的减少而不断迁移,也可能中小群,在一定区域转圈)。我在以下将直接用男性,女性,男人,女人。为了表述方便。是最直接经过外部条件转变人古人的古猿。性喜水果(通过猴,猿喜欢吃水果类比),由于水果一般在高处,它可能会爬树,因而肢掌较宽,也可能跳跃,用前肢拍打水果,可见,它一般用前肢来作为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比如,爬树用前肢往上拉升,摘水果时用前肢拍打,用前肢相互捧着吃水果。假设,他的前肢是只是纯用作走路,那么它将倾向于用嘴来做事情,在这种大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它仍然倾向用嘴来解决问题,那么它的前肢变化成手的可能性很小。寿命不长。既可以在树上,也可以在陆地,当其一种类在大环境改变前是杂食,捕食时,用爪倾向大于用嘴倾向时,也可能直立,如果用嘴倾向大于用爪倾向,很有可能不能直立。

    群体动物:竞争时,一般群体的方式参与,群体的数量越多,个体的死亡越显不重要,如羊群,鹿群,它们一般不会对个体死亡有太大反应,更不会去反抗(指帮助被袭击者反抗)。

    群居(穴居)后的古猿,古人:人数不会太多(个体大小,要适应一定范围内的食物产出量等其它原因),开始,人类还是素食动物,且只能从自然获取,故而,其只能通过适应环境来满足生存目的。由于人数相对较少,认识彼此存在了可能,可能产生朦胧的占有意识,从而使“性乱”向“配偶”转变成为可能,从而减少了后代的不良。一定数量的个体有共同相对固定的居所(群居)。群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群体现象。我用群体一般倾向于指羊群,鹿群,马群这种现象(迁移现象)。群居的意义:每个个体寻求食物的主动性(在居住地的附近范围内寻找食物,而不是群体动物那种只看到哪儿有好的就往哪儿跑的迁移习惯),数量较少,必须联合起来寻找食物,由于彼此认识,生存目的一致(寻找食物),形成高度的统一,具较强攻击性,一般肉食(由环境的产出量影响)。由于它们的目的一致(生存,获得食物),那么集体利益将会成为它们的直接利益,这样形成的团体高度团结,相互配合默契,这时,将不再是个人主义的时候了,这种中小型肉食形成的团体的攻击力将大于单体竞争大型肉食动物。

    一个直觉:一个物种的成熟个体一般不倾向于杀死同类的后代,这种倾向的大小与物种的竞争方式有关系。在后面我将解释这种倾向主要源于种类的延续性这个根本目的。

    进化论中的惯性:人类发现自己是由古猿进化而来,为了美化自己,故而相信这种进化是由自己完成的,而潜意识否认是由于偶然性事件造成的。

    人类发展变化大致推测(意识模拟):(第一次推导)

    大环境改变下(我认为是曾经听说过的全球变冷现象),女性先定居下来(由母氏氏族早于父氏氏族出现推断),在生存竞争的刺激下[可能逐渐学会了织衣服(有可能吸引男性加入女性部落,并崇拜女性,形成母氏氏族)],男性最终同女性住在一起(由于要竞争配偶导致了不团结,最终处于弱势,形成母氏氏族,是否会由“性乱”模式变成“配偶”模式不知道,因我曾经认为是父氏氏族的男性崇拜,导致的男子主义,而最终通过像“头马”现象那样占有女性来形成了“配偶”模式,我现在倾向于认为像鸟那样来形成。是竞争形成还是自然形成不知道。),而且学会了筑窝(由于它倾向于用前肢做事情,在运送筑窝的树枝干草时,它们可能会通过相互配合来完成,也可能它会这样做:前肢奋力夹着树枝干草,奋力抬起上身让前肢向前,然后后肢跟上,经过多少努力后,它能抬起上身,后肢跑很久后才让上肢落下来。这样,它倾向慢慢抬升上身,搏斗时倾向于抬升上身,后肢鄧地,猛扑对手,但我不认为这样会导致它直立行走,前肢也会渐渐弱化走路的功能,同时倾向抓东西,但由于还要用前肢走路,也不会这样变成手。这时弱化前肢,直立行走就等于丢弃自己的武器,这无异于找死。)。这给了他们相互模仿造成了可能,极大的丰富了他们意识里的物体等的存在性,但限于意识的主动性,实际得到的却不多。由于食物的减少,在他们一起出去寻找食物(群体合作,与狼群相似,但有点不同:他们人数少,导致彼此相互高度认识,可能出现互相帮助,而不仅仅是狼群式的群体协作。),当遇到肉食动物攻击时,由于彼此的统一,可能不是选择逃跑,而是相互搏斗中,此中激发的野性,与血腥味的刺激,导致他们向食肉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素食动物。这将极大会丰富他们的食物来源,从而让他们得以壮大,而食肉也可能导致他们个体更加强壮有力。这时刺激强烈,导致他们的模仿在意识反应强烈。他们开始是素食动物,牙齿不发达,导致他们倾向于用习惯用的前肢,这导致他们出现这样一种运动:后肢前后跳动,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而用前肢来攻击对手,这会导致他们有意识的抬升上身,但我不认为会导致直立行走。因为他们还是要向下用力的。在相处的过程中,由于他们称呼成为必要,他们可能发展出各种不同的喊声来区别,进而发展成为语言。

    回暖后,有的是否可能再次回到以前的群体模式,不可知(我倾向于认为是他们以后互相竞争,失败后的对象可能再次适应从而达到新的状态)。由于环境的好转,食物产出量增大,他们的数量将会增加,达到一个新的状态(我倾向于他们这时还未学会使用工具,因为一个直觉的想法:动物们搏斗倾向于用他们自身的力量。不知道是否正确。另一个直觉想法:如果他们此时的物种竞争性依然比不过此时存在的最强食肉动物,他们将成为永远的穴居动物或再次走出成为群体动物。同样无法判断其正确悼。这儿我用物种竞争性,在我判断的竞争规则里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他们这时可能已经站在了生物链的最顶端或通过意识的加强以致学会使用工具来冲破生物链限制达到最顶端。(当同类竞争成为竞争的主要因素的时候,他们的数量应该达到一个饱和状态,而我倾向于认为肉食动物的体型会逐渐增大的,这样会导致他们更加难以死亡,寿命得以加强,所以减少生育,一胎数量减少,最后变成一个,成为其要求,这同样也会导致他们在身体方面更加健康,基因得以更快的发展,也会导致他们脑袋更加的精密,智慧得以提高。)

    同类竞争:本能模仿的最佳时期,当他们的意识强大到一定的时候,将会出现意识模仿(学会别人偶然创造的工具,并进行改进。)即主动去模仿别人或别的生物。当他们终于站在竞争的顶峰,迎来同类的攻击的时候,他们怒吼着,叫嚷着,是在对命运的控诉,还是在激发自己的野性,为了自己,将对手击毙在自己的爪下。显然,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作了回答。它们向天怒吼,奋力向地鄧,振作精神,扑向对方,相互攻击时,他们像往常一样后肢前后跳动来维持平衡,他们努力抬起上身想扑向对方把其压入身下,却发现没法像平时一样将对手压在身下猛击,他们抱在了一起,或只是互相滑开,他们一次次努力抬升上身,却一次次发现无法将对方压在身下,他们只能一次次用前肢奋力去拍,去抓对方。画面在此刻定格,不知道这套动作他们演练了多少年?经历了多少代?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当有一天胜利者走下战场时,他的前肢已经离开了地面,他的利爪已经能够弯曲,他很快滚倒在地,但他又努力的爬了起来,他很想让前肢继续撑地,来缓解这种不适,但习惯让他继续抬起上身,他开始慢慢适应,慢慢得走回了自己的窝。(我认为猴子是竞争失败者,不得不再次返回树上;猩猩则是以前就养成食肉倾向的,故而它没能最终站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慢慢的站直,手慢慢的形成,,他们的记忆极大的幸福,脑容量也一代代随着记忆的增加而增大,当主动意识(强意识即高智慧形成),他们开始学会使用工具(工具在之前会用,还是后会用,无法判断,我倾向于以后)。这时,女性制衣技术(这在变冷时形成,还是之后形成,无法判断,有可能导致女性崇拜,形成母氏氏族)随着手的精巧而得到极大的提高,他们,他们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变成了真正的人类。

    一个新纪元的产生:当慢慢的把毛褪去,变成了汗毛的过程中,他们越发无法用自己身体的力量获得肉食,导致了使用的工具变得越发多样,精密,这更加刺激了他们意识的模仿(在无意识下,潜意识中,模仿同类或其它的动物的动作,我称为本能模仿,;主动去模仿动作,或仿制工具,我称为意识模仿,即有主动意识),导致他们头脑更加精密,这样,也让他们能在模仿的过程中去思索,通过发现一些联系,进而去创造。这样,导致了他们获取食物更加容易,能养活更多的人,从而壮大了他们的力量,给了他们发展的契机。当一个群居团体因为意外或自己的努力而得以比周围的团体发展得更快时[如他们发明了好工具,猎物得增多,让他们有更多的人口,从而在战争中能战胜对手,得以俘获被灭团体的妇女和孩子,由于他们食物的增多,他们可能留下这些妇女和孩子(这时可能产生奴隶,我认为奴隶导致了圈养动物,进而发展成养殖),从而使他们的力量,人口更多,进而更加刺激他们向外面扩张。由于战争过程中,男性占据更加主要的位置(女性因为力量,要照顾家庭的缘故等),男性力量和智慧显得更加重要,从而可能产生男性力量崇拜,进而形成父氏氏族。这个氏族在征战过程中,吸收其它氏族的文化,语言,图腾等,进而形成了自己文化的更加多样性,可能形成民族。

    ==========================================================

    以上是我根据进化论中,人是进化而来(推导完成之前没看过经典的进化论的书籍,只在上学期学过进化论,知道人是进化而来,差不多都忘光了,只记得有自然选择这种观点,其中长颈鹿变长脖子给了我较深的印象)以及我的一些记忆和我思考出来的一些我认为有用的因素推导而来。这是根据假设古猿在跟其它动物没有任何区别的情况下是如何进化成人的。我推导原始社会发展及人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前因我不记得了(记忆力不太好),其原因可能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意识方面的。我曾经思考过一些思想,别人的话与一些我们的习惯等对我们造成的造成的影响与这些影响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发现一些思想对我们的影响较长,较大,别人的话(如别人骂给你带来的不快感)一般对我们的影响较小,较短,如果在意识层面来看,就是有的影响有大小,长短之分,我很直观的用惯性(潜意识下)来形容这种影响的大小(在我可能会写的《惯性与思考》中会有详细的说明)。同时,除了我们主动去获取的外,我们脑袋的有的记忆(意识的存在性)一般是别人给我们的,较熟识且经常联系给的多,陌生人给的最少(除非刺激特别强烈),同时,如果不常思考这些问题相信的正确性,我们会自动相信,常思考所留下的记忆则会更加深刻[意识层面上抽象出来的概念存在的时间的长短,怎样加长这种长短:概念多次重复在意识层面上出现与概念在出现时的力度,有通过主动(意识的主动性)去记忆;告诉别人(概念提取,出现),别人反应的强烈与持续的时间(意识的互动性,中间可能反复多次互相讨论,多次出现,别人反应强烈给你刺激加大--意识力量性,也会加大这种存在的力度)。当我后来受《大智慧》影响把力这种抽象概念引入意识层面时,更加直观的给出了意识的互动及作用。]后来,我在思考惯性影响的一个问题时把我引入思考野生动物上面去时,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肉食动物聪明(意识强)(目标不唯一,且运动,要思考攻击的难易度,以及潜伏,抓住时机出击――观察事物的联系),群体肉食动物更聪明(如狼)(要思考如何配合以及如何联系);素食动物一般不比肉食动物聪明[目标比较单一,一般为食物,天敌等,一般为数量较多(大多相互陌生,互动性不足)的迁移动物(数量多,要不停的往食物移动)],主动反抗捕杀的相对聪明,一起反抗的更加聪明(如马,要相互配合,头马还要去让马群配合)。那么意识强弱可以用这样的标准来大致衡量:遗传的脑意识加意识层面上抽象概念的多少以抽象概念间的联系的多少和意识的主动性强弱。如果人类是四肢动物转化而来,按照我们一般的看法我们是由素食动物转变而来,那么要求得意识上的发展,它们应该这样:有一个相互间相对熟悉的团体,团体数量要较少,便于相互影响,它们目标要一致,使他们能经常一起活动,这样组成的团体就是――小群肉食动物,由于它们也素食,那么就是小群杂食动物。这样,它们既能够有足够的主动去认识尽量多的事物(抽象概念多),又有足够的交流(互相影响,加深存在深度,抽象概念联系增多)。

    二.我在思考惯性的时候,曾经一度认为道德是道德家,宗教与政府一起弄出来愚化大众的,现在我认为道德是自然而然出现的。这之中就有推导原始社会的过程在其中。我还推导出我认为的本性是什么,以及其它的一些事情,以及现代自由意志出现我认为的理由等。在意识模拟完这些以后,我想推导一下意识与逻辑的联系以及感性,理发与逻辑的联系,有一些我不能理解的问题,故而去看一些我以前下的哲学书,在其中我找到了一些进化论的书,我才发现我与他们的看法是多么不同。其中有一本《人这上升》的书提到的三次冰河期,我认为这才是人类出现的原因,同时发现我推导的过程中也违反了我认为合理的自然竞争规则。但其中提到的第二冰河期出现巨大脑容量的尼安德特人在最后一次冰河期中已成为地球上举足轻重的角色,却让我又发现了一件让我非常惶恐的事――我们可能只是第二次冰河期出现的人类的试验对象。尼安德特人的手是不是跟我们的一样。

    现在我给出我认为比较合理的人类转变的过程:(第二次推导)

    一.冰河的降临

    群居――意识(智慧)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

    40万前的某一天,大地慢慢的变冷,有动物慢慢长出了长毛来适应这种变化,有的动物则把自己的窝建得更加厚实,暖和来适应。而更多的动物则拥向大地上各种各样的洞穴,在这里,它们每天都要上演惊天的大战。此时,天敌的恐惧感变得起来越微弱,经过鲜血的洗礼,野性的激发,各种动物的凶性都被激发得淋漓尽致,它们不再害怕杀戮,它们渴望鲜血。这又是一个群体作战的时刻,个人英雄主义不同有用,大型肉食动物们尖牙,利爪变得不再那么有威慑力,它虽还能占一席之地,但已是失去往日藐视众生的雄风。这时,一种动物出现了,它们种类不一,大小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由同一种类演化而来,它们没有尖利的牙齿,没有突出的尖嘴,但它们有一对不强壮但却有着利爪的前肢,这给了它们生存的本钱,凭此,它们一群组合起来,用集体的力量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的权利。寒冷的交迫,集体的胆量,让它们终于突破了天生对火的恐惧,借此,它们得以艰难的度过了寒冷的冰河期。

    二.一个直立的时代

    同类竞争――直立行走的必须条件。

    寒冷的冰河期间,在深深的洞穴里,它们要么捉虫子为食,要么去外面找食物,更多的时候则是通过猎杀同样借火得以生存的同类为食。它们一次次努力抬起上身,想将对方压在身下,却一次次不能如愿,它们只能通过不断努力抬升上身,用利爪抓向对方。冰河期过后,大地复苏,万物得以生长,经过锻炼,它们已然站在了生物链的顶端。每天除了必要的猎食外,就是跟其它团体同类进行领地的进攻和防卫战,得以继续抬升它们的上身。终于,有一天,当他们走出洞穴出来的时候,已然是直立着上身的了。

    三.集体的换装――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女性制成衣服――褪去长毛,得以成人的直接条件。

    20万年前,第二次冰河期降临期间,由于寒冷的交迫,听说它们中有些已然穿上了新衣,却最终消失无踪,是因为它们在蜕变的衰弱期被同类干掉了,还是发生了意外,不得而知。但它们中第一次冰河期竞争失败者发展起来的后代却在重复它们第一次走过的路程。10万前至5万年前发生了第三次冰河期,集体的模仿与互动让它们记忆得以丰富,进而也让它们的头脑日益精密,脑容量不断增大,从而让它们能发现许多的事物间的联系。这次,在寒冷的迫使下,它们集体做了一件事,用动物的毛皮或植物的皮撕成的丝做出了衣服,经过相互模仿、示范和改进,它们做出的衣服日益精良,舒适,美观。但也造成了它们的长毛日渐变短,皮肤变得细腻,利爪也变得平了。冰河期过后,它们再也不能像祖先那样直接用身体和利爪去获得食物,它们不得不再次改变,用手试着拿工具去打猎。直到有一天,他们能稳稳地抓住工具,手指变得很长,长毛也不见了,他们走出了洞穴,他们已经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为了感谢女性,他们成立了母氏氏族。得以成人后,并不意味着他们同类之间的竞争减少了。相反,由于工具的使用,捕猎更加容易,食物更多,人口也增多了,导致战争更加频繁,领地不断的扩大,他们的住地也由小不断变成大。通过抓住奴隶,他们学会养殖;为了更多的食物,他们学会了种植。随着食物获得越发容易,他们的战争持续升级,在此过程中,由于男性的作用巨大,他们发展出了父氏氏族。在他们征服了一个又一个部落后,他们发展出了民族,进而成立了国家。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了。

    根据以上我的看法,人类得以最终转变出来是因为三次看似偶然的冰河期的作用,但仔细想想,这却是一定意义上意识发展的必然:第一次冰河期来临,中小型猴类动物必须联合起来通过整体的力量用利爪来求得生存,以获得一定时期内数量固定的自然洞穴来度过寒冷。这导致它向小团体用利爪求食的群居杂食动物转变。由于小团体群居,这给了它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而目标的一致(求食)也给了它们能广泛相互影响,与发现更多的事物以及事物间的联系。随着记忆的增多,会刺激它们脑部的发育。也正是这种小团体相互影响可能导致它们用火来度过寒冷的冰河期。由于团体内个体的目标高度统一(找食物求生存),经过发展或直接使它们团体的力量大过当时存在的最强大的单体肉食动物的力量,从而达到生物链的顶端。当处于生物链顶端后,它们除了猎食外,就是占有和巩固领地,从而导致它们与它们的天敌自己的同类战争。由于它们都是只用爪战斗的动物,通过在战斗中相互努力抬升上身来获得优势,从而可能导致它们最终直立行走。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相互影响,发现了更多的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意识上抽象概念增多,与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增多),从而导致它们脑力一代代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第三冰河期到来,由于脑力的提高,它们为了抵御寒冷,可能通过火与在身上缠绕柔软的东西来达到这种目的,从而可能学会织衣。随着冰河期过后,衣服的使用可能导致它们毛变短,皮肤变细腻,爪子变得柔软,它们不再适合用自身的力量来获得食物,必须借助工具的使用来更好的获得捕猎的力量。工具的使用加速了它们发现事物的多样性与事物间的联系,从而更加刺激了脑力的发展,意识的提高。

    如果以上推导正确,那么第二次冰河期后就可能出现高智慧生物来,那么我们的出现就可能只是他们用以观察人类发展而催生出来的,各种神话似乎证明了曾经有人帮助过我们,而各种未解之谜似乎也证明了曾经有过文明的出现。而不断宣称发现各种不明飞行物的事件似乎也证明了有别的东西关注着我们。这主要判断第二次冰河期过后,是否有高智慧生物出现,以及他们的体型怎样,主要还是手的形状是否与我们相近。

    如果第二次不曾出现过高智慧生命,那么第二,第三冰河期更像是在界定意识(智慧)发展的速度。我有这样一个看法:纯自然中,生物链顶端的肉食动物体型会逐渐的增大,最终形成一定范围内只有一只雄性动物,像狮子,老虎。这样最终也会失去团体的相互模仿与互动,从而失去造出衣服的可能。既然如此,那么这种界定是意识发展的自然规则的界定,还是他为的主动界定。这主要是要确定三次冰河期是自然还是他为。

    -----------------------------------------------------------------------------------------------------------------------------------------------------------------------------

    第三阶段推导:

    最近,通过上网,我查到了许多资料:整个地球史上至少发生了三次大冰河期,第四纪有四次冰河期,第一次大致开始于200万年前。通过这个,我推翻了第二次推导后所给出的那两个问题。因为:冰河期是自然原因,从群居到直立行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原先也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人的上升》里边看到第二次冰河期(50万年前左右的那次,书里说是第一次)后,马上有直立的北京人,我就开始怀疑这个认识]。而网上的其它资料也大多是加工过的,无法给出太多我希望看到的有用信息,,此次推导后的人类大致转变过程与第二次相近似,只是把群居提前到第一次冰河期,即200万年前即可。

    并大致确定了以下看法:

    第四次冰河期前(即最近的一次,10万年前至5万年前的那次)的旧石器文化的石器大多是生活过程中长期磨损而成,有些是为生活方便而制,不是用来打猎的。只有在第四次冰河期,女性制成衣服,古人褪去长毛,发展出真正意义上(即与现代人相似的)的手后,人们在真正意义上的用手拿工具打猎。这也是人类快速发展的时期。因为脑因得以发现更多的事物间的联系而受到更多的刺激而发展得更快。意识也发展得更快了。

    人类的小团体竞争手段导致其竞争力上升到生物链的顶端,从而导致其它大型生物相继被杀。人类发展开始使用衣服以后,他们的个体质量(野生环境竞争力)开始下降,但使用工具后,整体竞争力反而上升,获得食物更加便利,团体数量得以快速增加,从而导致他们的竞争力更加巨大。随着工具的日益先进,他们的竞争力也日益增大,从而导致他们更加快速的发展。同时食物的增多,会导致他们身体变大,经过训练,个体有可能肉搏过各种大型肉食动物。

    第四次冰河期导致群居(为意识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群居小团体竞争力增大,达到生物链顶端(是否达到不清楚,可能只是在冰河期间达到,间冰期期间再次不能达到),从而导致同类竞争,为直立行走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经过漫长的时间,古人终于最终直立行走。意识的发展则更加漫长,至少在20万年第三次冰河期到来时,人的意识依然没能发展到让古人能够制造出衣服(可能会用兽皮,但这些兽皮衣服在打猎中可能容易损坏,没有发展出更好的衣服,古人依然没能最终脱去长毛,最终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手――猜想,20万年前的第三冰河期后,石器可能有所变化,但是否用于打猎不能判断,我倾向于不会),在第三次冰河期到第四次冰河期间,古人的意识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而导致他们能够在第四次冰河期间学会使用衣服,从而让他们不再适合在野生环境中靠带利爪的手来打猎,只能借助工具来达到这一目的,这更加导致了他们手的变化(手指变长),便于更加容易的使用工具,这也让他们的手能够更加灵活的创造工具,导致了他们能够发现更多事物间的联系,更加刺激了他们脑的发育。

    这次推导中的一些问题:

    一、古人由动物变得能够直立行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群居后虽给意识发展带来了野生环境下的最好条件[主动意识(注意猎物,思考怎样捕猎,从而注意环境,以及怎样利用环境来达到最好的捕杀效果,导致视野扩展,能发现更多的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能够相互影响,交流(这过程能更加容易的让他们注意事物在他们脑里产生长久记忆,而且也能让他们有胆量去尝试他们本能害怕的事物给他们带来的良好感觉,从而发现更多的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发现更多的事物,形成记忆,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形成逻辑],但意识的发展依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于通过记忆的积累与事物间联系的积累,从而能刺激脑的发展,而这发展要通过一代代的生育遗传才能下来的过程是漫长的。

    三、食肉动物一般倾向于发展到一定条件限制下的最大体型(一般形成一定范围的自然环境内的单体本物种竞争,产生同类竞争),从而让它们能更好的捕杀有能力捕杀的猎物。故而,希望一种食肉动物素食似乎很难。我倾向于认为:变成古人的类别不是大猩猩,而是各种体型较小的素食动物(猿类或猴类),它们可能在树上生存,也可能在地上生存。同时,倾向于用前肢捕杀动物的食肉猿类也有可能直立行走。当倾向于用嘴通过牙齿捕杀动物的食肉猿类则不能直立行走。

    四、我有这样一个想法:我们一般很难改变一种习惯,除非有强烈的需求,或强大的外力驱使下。我倾向于认为是同类竞争导致了直立行走,使用工具无法达到这个效果,一来是意识不强的情况下,无法产生这种主动意识,二来当爬在地上时,怎么使用工具,三来是前肢的爪(走路的脚的指一般灵活度不够,且一般较短)怎么通过弯曲来达到抓住工具(这些都是通过意识模拟后,我认为不能达到的,当然这是个人的主观臆想罢了)。关于直立行走所必须的同类竞争,可能只在冰河期间达到要求(不一定要达到生物链顶端),间冰河期间达不到要求(间冰期间要达到就必须到生物链顶端),这主要在于我不知道第一次冰河期持续了多久,而间冰期又是多久。它们通过抬升上身,用前肢刺(抓)对手,在这种习惯的长期影响下,从而能够达到直立上身的效果。

    五、现在网上的一些资料都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没有详细的资料,比如某一刻,这群古人的大致数量,以及它们手指的长短等情况。以及石器大致的功用都不能很准确的判断。

    六、在转变为人的过程中,古人的躯体在不断的逐渐变大,这与肉食动物变大躯体以提高自身(物种)竞争力有关相似。在转变成人以后,食物得到极大丰富,人的身体应该还是在逐渐增大。当然,这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条件的影响,以及最大自然环境的根本的限制。

    -----------------------------------------------------------------------------------------------------------------------------------------------------------------------------

    说明:第一次给出的推导过程是基于我的一些记忆与观察给出的,其中存在的错误与偏差显而易见。关于我说的意识的发展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类比:

    ○1记忆难度与记忆深刻问题。通过观察与思考,我认为多次观看,相互交流,逻辑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等,有助于记忆。只记不思的人想问题似乎没那么灵敏,而且容易被别人的话或思想左右。

    ○2通过以前我观看动物世界(通过电视等间接手段,因我无法支付一次现实的考察,这过程中会有多大的错误与偏差无法判断)的一些记忆,我大致给出了一个我认为合理的自然竞争规则(上文没有给出,主要在于我认为是我主观臆想的)。同时通过一些书籍中的描述与我自己的观察,我认为狼(主要来自书籍等)、马(主要来自电视与书籍等)、老鼠、狗(观察与各种外界影响)比较聪明(主观臆想)主要来源于它们交流足够,能够有许多记忆与发现许多事物间的联系(主观臆想),同时这些记忆与联系能够刺激它们脑发育(主观臆想),经过生育,它们脑部的发育会遗传给后代(主观臆想),经过一代代的这种优势,它们的后代会在某个时刻很明显的看起来比其它物种聪明(主观臆想)。同时马戏团通过强制手段或交流让动物记住事物(产生记忆),并按照一定方式让动物活动,动物就真的会这样活动(发现联系)。这同样也是主观臆想。思考联系比单纯存在的记忆与记忆中的联系更能刺激脑发展(主观臆想)。

    通过以上想法,我认为如果人真是动物转变而来,又根据通过类比而发现的一些肉食与素食动物的特点(同样的主观臆想),这种转变成人的动物应该会通过一定的环境改变而产生以下特点:有数量不多且相对固定的团体(便于交流、影响),肉食[主动观察的事物增多,不再像素食动物那么单一,而且要开始注意环境与捕猎的方式(发现事物的联系增多)],由于肉食动物的特点,它应该有相对固定的居所。我的第一次推导是基于以上看法和我的一些记忆而推导出来的。问题多多。

    后来,观看了〈人之上升〉,知道有三次冰河期,我的推导过程中明白的与不明白的,我认为我都有些一些答案(主观臆想)。我认为是三次冰河期造就了人类,从而完成了第二次的推导。最终完成以上推导。

    现在,无论是上网查到的资料,还是书籍上给出的资料都是经过加工处理,故而不详细,其中可能有一定的隐瞒,我无法再推导下去。故而求助大家,希望你们能给我一些详细的资料,我将永远感谢你们。

    声明:以上推导是基于本人的主观臆想而推导出来的,可信度有多高无法判断,对你造成的误解,我很抱歉,但我不会付任何责任(而且你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如果有各种疑问或不愿相信的地方,你只要不去想,就会自然忘记的。这样对你造成的影响将会减到最低,让你能更好地生活。以上推导是基于个人的爱好,与任何组织无关。请不要用之攻击任何组织。同时,也请任何组织或个人在未经本人许可下用以上观点用于赢利的目的。

    

    Dzz.ehh.neu

    于8/2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