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八大 走基层•行进中国】黑河分水十年(二)转型带来新发展 2012年9月14日 19:30


     按照国务院黑河跨省区分水方案,位于黑河中游的甘肃张掖要确保每年把黑河干流来水总量的三分之二分到下游。而自古就有“金张掖”美称的张掖之“金”,就源于不缺水,旱涝保收的张掖集中了黑河流域95%的耕地和91%的人口,但是也消耗了8成的黑河用水量。那么,面对水资源的紧缺,金张掖如何转型保“金”,走出了一条不单纯依靠水的新的经济转型之路。走基层《行进中国》记者继续沿黑河到中游张掖探访,看看黑河分水十年后的张掖所发生的变化。 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是河西走廊最大的粮仓。我们从内蒙古的东居延海沿黑河逆流而上,来到张掖境内的第一个分水枢纽。 黑河分水主要在中游农田集中灌溉前,一年4次。我们来到这里正赶上黑河今年的第三次分水。 关志强说,10年前,从黑河每年引水4000多万方,实际上浇到地里的不到三成,这种习惯性的无节制使用,导致黑河流域频频出现水危机。 然而分水之初,能使用的水少了,不仅粮食减产、承担防风固沙任务的生态林也损失严重。 行走在张掖,已经看不到过去的粗放漫灌,高耗水农业也大大压缩:原有的10万亩水稻已被玉米小麦替代;省水的制种玉米又替代了普通玉米;而比制种玉米还省水、效益还要好的大棚蔬菜和向日葵,也开始被农民们接受。 省水的制种产业也在张掖快速发展,玉米制种面积由十年前的几十万亩达到今年的100多万亩,能满足全国40%的大田玉米用种。2001年7月,守着黑河的张掖成为全国第一个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试点。而要长远发展,守着独有的沙漠、湿地、冰川和草原资源,张掖又提出了宜居宜游的新概念。 李刚告诉我,十年前,由于人们过度开荒,张掖天然湿地大面积萎缩,越来越严重的盐碱化、沙化也阻碍了黑河水流向下游。 从2009年起,张掖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以上的资金扶持发展祁连山和黑河旅游带,引导农民退耕还湿,从传统农业向生态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转移。原先靠着在湿地边开荒种地的付慧玲和乡亲们,也在政府的安置下,在湿地公园找到了一份工作。 今年6月和7月,彰显时尚户外运动的全国露营大会、国家级的汽车拉力赛分别在张掖沙漠公园举办。转型后的张掖,正在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变身为沙漠绿洲中的生态旅游城市。 黑河十年分水,给中游张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那么做为黑河源头的祁连山地区,分水十年,那里的水如何保持源源不断?结束了张掖的采访,我们沿黑河逆流而上,进入祁连山脉的黑河源头探访。

    源网址:http://news.cntv.cn/program/xwlb/20120914/106729.shtml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