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40期:好消息坏消息

    片花一:对上司对下属对媒体,披露好消息或者坏消息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又该如何掌握节奏呢?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好消息坏消息》

    片花二:什么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自我实现是预言?同一个问题欣赏性探寻和质疑性探寻会收获完全不同的答案。在企业内部该如何进行积极沟通?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好消息坏消息》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40期:好消息坏消息.mp3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09-03-15 18:30-19:00

    特约嘉宾: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

    梁冬:我常常很好奇这个“来了……”到底是谁说的呢?环视我们周遭呢,没有哪个女青年能喊出如此高亢嘹亮的声音。感谢大家支持我们的《冬吴相对论》。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诶,我们今天呢,谈论的是个什么样的话题呢?就是所谓的“好消息,坏消息”。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最近看到总是有一系列的坏消息在频频出来。所以伯凡呢前两天在给我讲一个事情说,这个好消息和坏消息啊,在讲的时候呢,那可是有很大的技巧的。由于太过复杂,所以呢我们请伯凡从头讲来。

    片花:对上司对下属对媒体,披露好消息或者坏消息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又该如何掌握节奏呢?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好消息坏消息。

    吴伯凡:嗯,这儿有一个经典的表述,是意大利的政治学家马基亚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据说是叫西方的韩非子。洞察人心、驭人之术啊是非常厉害的。他说啊,当你对你的上司和下属在报告好消息的时候,这个中间是要有间断的。好消息要一个一个的告诉他,坏消息要一起说出来别今天说一个,明天说一个。

    梁冬:啊,这句话呢好像从日常的生活哲理里面,我们也觉得是可以这样总结出来的。但是我觉得说,既然是吴老师你把它提出来的。那肯定是它背后有更加值得掰开来说的这个理由。为什么好消息要一个一个说,而坏消息要一次性说呢?

    吴伯凡:嗯,当你跟老板报告一个坏消息的时候,你不好意思,你就说了一个。

    梁冬:好像挤牙膏一样的,一点点挤。

    吴伯凡:到了明天呢,不得已的时候,又说一个,这样老板会对你的那种生气的程度会翻倍增加。如果呢,你要是坏消息一次啊,我们最近遇到什么情况,一二三把它说出来,当然好几个坏消息它肯定要比一个坏消息它造成的那个恐慌啊、那种愤怒啊它要强。但是呢,它只是一个和数效应,就是加起来的一个效应。但是呢,如果你要是这些坏消息分期分批的这样说的时候,它是个乘数效应。

    梁冬:那利息会来的。

    吴伯凡:嗯,五乘五跟五加五是不一样的,所以好消息也是这样。特别多的好消息一次性都说出来,它只是一个加号,对应是和数效应。但是今天听到一个好消息,心里头非常非常高兴。和明天又听到一个好消息,后天再听到。它这种对人的愉悦感,它是一个倍数效应。

    梁冬:诶,你说到这个呢,就是虽然我们以前不懂这个理论啊,但是呢,我觉得呢无意识当中我曾经这样应用过。当年呢,我在管理某一家上市公司的这个品牌的时候呢,我们就发现一个很有趣是现象。就是这些利好消息,比如我们达成的某个战略合作呀,我们的这个收入怎么样的时候呢,我们没有一次把它们放出来。今天放一篇新闻稿,明天再宣布一项,后天再宣布一项的时候呢。它那个股票的上涨啊,它不是说因为这个有累加,它是直线飙升的。

    吴伯凡:对,因为如果你把三个好消息都放在一起的时候,那天可能一下就上去了。但是它后劲乏力。但是呢,你要隔一段时间发布这三个好消息四个好消息,它造成的那种持续的总体的上涨的幅度是很高的,相比之下。

    梁冬: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有一个很有趣的一个讨论。就是说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话题。当然现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是相对比较稳定啊。但是在更早的一点的时候呢,人民币一天升一点点一天升一点点的时候呢,它所造成的那种期待和恐慌都是很强烈的。很多人呢就把他的美元全部换成人民币,反而形成很多热钱流入,那是因为人民币不能一步到位的升值。所以曾经有一派的观点说“如果你要升就一把来升吧!”免得造成这么大的那种期待,而这种期待就像挠痒痒一样的,一阵阵一浪接一浪一浪接一浪的很是让人难耐啊!

    吴伯凡:实际上在上市公司发布消息的时候,还有公司发生这种危机事件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这样一个节奏。如果你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个事情被捅出来了,你最好让受众一下子见解。别今天一个坏消息,今天发现有三聚氰胺,明天又说你的牛奶里头又有什么致癌的成份,后天又说你的楼层有问题……这样一下一下的对你的公司的打击,无论是在股市上还是在消费市场上它都是非常大的。

    梁冬:关键是就是说我们以前提到的话题就是属于一个路径的问题。就是说如果你的过去一个月里面,你已经宣布了三个坏消息--分批分批出了,到了第四个也许是一个正常的消息甚至是个比较偏好的消息,可能大家都还会认为这是坏消息。

    吴伯凡:嗯,比如说你连续有三个坏消息了,你放出一个好消息,这个消息是好的,是正面的,但是大家会想这是不是个做秀呀?或者是引起完全不必要的这种怀疑。

    梁冬:对。

    吴伯凡:所以它在哲学上啊,我们讲的深奥一点啊,它是叫“Fact”和“Narrative”,就是“事实”和“叙述”。就是单个的事件出来的时候,它只是一个事件,但是两个东西出现的时候,三个出现的时候,它就会形成一种叙述。

    梁冬:三点成一线。

    吴伯凡:啊,电影里头叫什么?

    梁冬:蒙太奇。

    吴伯凡:对,就是两个镜头,好像是无关的,把它放在一起,它就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关联。

    梁冬:一种指向。

    吴伯凡:对,我们读那个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它不是这三个简单的符号叠加在一起,而是说这三个符号,你单单说枯藤或者老树或者昏鸦,它都只是……昏鸦就只是昏鸦嘛,老树就是老树嘛。但是这三个东西一旦是放在一起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叙述,它就会形成一根线,这根线的指向是非常的明显的。所以说,无论是我们在发布好消息或坏消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事实和叙述之间的差别,也就是和数效应和乘数效应的差别,蒙太奇和单个镜头的差别。

    梁冬:对。所以呢就是给我们一个启示呵,坏事呢要一把全部做完,好事呢要慢慢做。

    吴伯凡:不是这样子说的哦!哈哈……

    梁冬:哈哈……当然这肯定是个玩笑了是吧?吴老师很紧张!道理是好事要永远做,坏事呢就是一件也不要做。是吧?这只是一个天真的想法。

    片花: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整体上企业的坏消息要多于好消息。企业该怎样用不动听的音符弹奏出并不忧伤的旋律呢?企业又该如何编排相互关联的事实,并使其具有积极的指向性呢?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好消息坏消息。

    吴伯凡:我们之所以说到这个话题呢,是因为最近呐,无论是企业啊,还是个人的那个账面呐,收支啊,可能都会遇到一些坏消息。就是这个坏消息……无论这个好消息是你要告诉别人还是别人告诉你,都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在一个整体上,坏消息多于好消息的时候,我们如何来掌控这个节奏?如何把那个单个的音符变成一个旋律?这个过程当中你一定要谨慎,这个旋律是一个欢乐的旋律还是一个忧伤的压抑的旋律?这个控制的节奏一定要把握好。

    梁冬:嗯,不过吴老师呢,你刚才说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呢,让我想起了一些体会啊。就是刚才关于“Fact”和“Narrative”对吧?可能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呢,是忽略了这个事物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暗含的关系。比如说我们常常呢,会关注这个事实,我们说我们关注事实。但是呢,其实没有发现把事实按某一种逻辑编排到一起,你是在什么样的时间长度来编排呢?它会产生某种效应。比如说某一些新闻节目,是吧,每一条新闻都是事实,它都编在一起的时候,你总是觉得它产生某种让你说不清楚的感觉。

    吴伯凡:啊,就是说,有的人进谗言的时候,他很讲究艺术,他要说一件什么事儿,他不明说出来,他好像是就事论事在说,但他控制的节奏好,自然呢就会把你导向一个判断当中去。但是这个结论呢,不是他告诉你的,是你得出来的,他的狡猾就在这里头。或者呢,有的人呢,很会做人的人,他就是在跟你相处的时候,跟你相处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事情啊他实际上是努力地形成一种关联。

    梁冬:精心编排,精心编排。那在这里呢,我觉得它里面其实说明了一个东西,就是在事情之上有关于事情的关系,这个关系是我们平常不会立即看到但是却真正的在发挥作用的。我们今天其实强调的东西呢,不是单个的好消息和单个的坏消息,而是当好消息来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处理,当坏消息来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处理,以及它到底背后是如何形成的。这个世界上啊,就怕琢磨。本来是很简单的事情放到吴老师嘴里呢,诶,它就形成了某种的哲学意味。关于这个“好消息,坏消息”呢,伯凡讲到了一个所谓的“路径依赖”。

    吴伯凡:就是说我们判断事物的时候吧,它不是今天是一个什么看法明天是一个什么看法,它是随意的选择一个判断,选择一种叙述方式的。实际上今天这个事儿你头脑当中是有一个框架的,这个事情一旦过来的时候呢,它就被纳入到这个框架里头了。比如说吧,一个员工进到公司来的时候,如果老板对他的印象是一个很好的印象是个正面期待的话,那么他做了一件坏事,犯了一次错误的时候,老板会认为他是偶然的。如果他做了一件好事,老板说:“我说过吧,他就是不错”。如果呢他(老板)对他的看法本来就是一个很负面的,他做了一件好事呢,老板就说:“鬼知道,装样子吧”。一旦是他做了一件坏事的时候,老板就说:“我说过吧,这个家伙确实靠不住”。所以说,我们对事物的一个判断啊,实际上是我们头脑当中有一个框架的一个取景框,就是那个相机,我们照婚纱摄影的时候,是最明显的,他一定会选择最适合表现你的面部的身材的优点的那样一个角度,他一定不会选择那个最为表现你的不好的那个角度。所以他也是一个取景的方式。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在发布消息的时候,在跟公众进行沟通和企业内部沟通的时候都有这样一个,英语叫Framing就是加框,就是取景框,这样一种手法。有意无意地使用这个东西。所以好的领导者呢,他能够把一个坏消息,它有时候听起来是一个好消息或者是一个中性的消息。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例子。就是曾国藩当年跟太平军打仗的时候,刚开始给朝廷递的这个奏折里头写的是“屡战屡败”,后来呢,他想了一下这样“屡战屡败”这个肯定不行的,皇上看了肯定会生气,而且将士听了也会丧失信心……

    梁冬:沮丧。

    吴伯凡:所以呢,他后来就改成了“屡败屡战”。实际上,这个事实是一个,但是它的取景框不一样,它呈现的这个效果就不一样。这对于我们企业处于这种经营困境的时候危机的时候,这个手法一定要特别留意。

    梁冬:对。所以呢就是最近呢,我在帮某一家公司在做他们的顾问的时候呢,我给他们的建议呢,就是如何建立一种所谓的逆风飞扬的形象。所有的企业都在跌,包括这家公司,他们的业绩也受到了很大的这个滑坡。但是在这个时候呢,你传递给外界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呢,一路在说,这个做得很糟糕我们有我们的问题等等等等;另外一种呢,就是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开始在发现新的机会,虽然我们在跌,但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跌得更厉害,所以呢,反而另到我们呢,呈现出更多的市场机会,为未来春天到来的时候呢留下了很多那种好的种子。其实还是以前我们所说的那句话,叫“相由心生”。这个事情是个什么样的事情呢?是和我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价值取向有非常大的关联的。稍微广告休息一下之后呢,继续和大家讨论事实和关联之间的关系。

    片花:什么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自我实现是预言?同一个问题欣赏性探寻和质疑性探寻会收获完全不同的答案。在企业内部该如何进行积极沟通?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好消息,坏消息。

    梁冬:回来之后呢,依然是和吴伯凡讨论关于“好消息,好消息”的话题。最近有一本书蛮有意思叫《秘密》,我们以前呢在节目里面也提到过。《秘密》这本书呢,实际上它就是一个讲什么东西呢?就是讲说:“你的心里面怎么想这个事情就会朝这个方向发展”。以前呢,我们评价这种东西呢,叫唯心主义。但是呢现在经过了近现代的心理学的认知学是这种研究呢,发现当你有这种取景框,就是你所说的你有这样的一种愿景,你有这样的一个意愿把这个事情朝这个方向描述的时候,事情就会朝着你所期待的那个方向去发展。

    吴伯凡:对。记得我们在以前的一期节目里头讲到过自我实现的预言。

    梁冬:对。

    吴伯凡:这种现象在股市里头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这个股评家呢很有权威,他说某支股票要涨,诶,它果然就涨了;他说某只股票要跌,然后它果然就跌。并不是说是完全是由于他的料事如神,因为他在发布这个预言的时候,本身就参与到这个事件当中去了,连这个权威的股评家都说它要涨,那我就买,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然后大家都去买,一买这股票果然就上去了。同样的道理,跌也是这样的,就是说大家都抛的时候,它自然就会跌。所以那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就是说,他怎么预测,最终的状况就会是怎么样。这一点呢就是说,我们成年人呢,成熟了后觉得,这个东西真的好像是唯心主义。

    梁冬:唯心主义。

    吴伯凡:啊对。其实不是这样的。有时候我们跟小孩其实也是一样的,在股市上是这样。还有呢在这种日常的企业经营甚至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也都是这样的。有一句话叫:小孩跟话长。就是说你对小孩,你对他怎么评价的,他最终就会是什么样子。对,就是你说:你怎么这么蠢!逐渐逐渐你会发现,他真的很蠢了,或者很笨了。你怎么这么自私!逐渐你会发现,他的确是很自私。这是一种也是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个最著名的例子,哈佛的两个心理学家做的,他们去到一个学校去,做一个试验。就是拿了学校的一个班级的花名册,然后装模作样就在那里研究半天,然后呢就在那里打一些勾,告诉那个老师:“我们认为,这八个学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然而老师一看觉得很吃惊。因为这里头的这八个名单里头有几个是差生,非常差,也有好的,但是差的也非常差。老师就是很奇怪,就问他们说:“这跟实际的情况不符合”。他说:“这是我们经过研究以后发现的,而且我说的是潜力,而不是说他现在怎么样”。而老师对这个哈佛的教授的话那当然是深信不疑。由于有了这一个前置的这样一种观念和意识,他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啊,他就对那些这八个学生啊,有意无意的就另眼相看,对他的期待……比如说让他上课提问的时候,让他提问(回答),然后他出现一些失误的时候,是鼓励而不是打击等等。然后再过了一个学期,这两个心理学家又回到这个学校的时候,发现,这八个学生果然是成绩上升的非常的快。这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那么我们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有时候我们就信心啊……

    梁冬:比黄金还重要。

    吴伯凡:这是温家宝总理说的,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我们相信好,它这个“好”可能就会到来,如果我们都不抱信心的话,它真的就会出现股市上那种追涨杀跌的这样一种现象。我想起那个刘邦啊,在打仗的时候,有一次他中箭了,一下子那个箭就射到他的胸膛,几乎就是射到他的心脏了,这个时候就马上就有人大叫说:沛公,中箭了。旁边呢就一下就乱了。这个时候刘邦还是很清醒的,他就忍痛把那个箭就拔出来,然后一下子就插在自己腿上。其他人一过来仔细一看的时候,哦,只是腿上中箭啊,没事儿。大家就继续去打仗,而这场战争就打赢了。这就是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梁冬:所以为什么刘邦能拿天下,真的是跟你读多少书没关系的,是吧?有些时候是天生的,这种能力真是天生的。他爸他妈能教育他什么呀?他爸在没教育他的时候还被他推出去是吧?人家不是把他爸拿去那个……项羽是吧?把他绑架了,是吧?吃他爸的时候,还说分一杯羹。就说这种东西呢,每个人有他的天性,是上天给他的。

    吴伯凡:刘项原来不读书嘛,对不对?

    梁冬:那这个我们就说远了啊。

    吴伯凡:嗯。

    梁冬:但是你刚才讲到的话题呢,其实卡尔维特的教育里面也特别提到一个东西就叫“正向激励法”。我们后来发现说,其实不仅仅小孩子,所有人都有这个特点。你给他表扬,他就会按着表扬的方式去走。你给他批评,他就会给他批评的方向走。

    吴伯凡:这个有一个专门的有一种做咨询的,就在企业管理咨询的时候就叫欣赏性探寻。就是简称“AI”在英文当中。就是说你在问问题的时候,是一种赏视性的、欣赏性的探寻,和那种自疑性的、怀疑性的探寻导致的结果是非常不一样的。举一个例子:你在等一个人,比如说夫妻二人,妻子在这地方约了跟丈夫在这一饭馆吃饭。结果她等了一个小时,她丈夫过来的时候,她就非常生气,“让我等那么长时间,你每次都是那样……等等。”就说这样的话,一下子本来是约好了的一场加深感情的一顿晚餐,结果就搞砸了。如果你换一种方式是欣赏性探寻,不是站在你的立场,你让我等了那么长时间,而是说就问他:“路上是不是特别堵呀?今天确实是,我来的时候好像也有点堵”。如果你要是这样一种角度欣赏性探寻,出来的整个氛围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样就变成了一次愉快的晚餐。所以我们做企业的时候,对于员工也是这样的。你必须要采取这种不管是发布好消息或者坏消息,不管是在调研呀流程再造等等,做这些东西的时候,比如说你要变革,变革的时候,会产生两种效果。我让你现在的工作方式变一变;我让你现在的流程变一变;甚至我把你的位置调一调……这个东西都是有两种可能的。我是会了更好更优化,或者说由于现在经营状况的问题,我们要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但是,这个事实里头它就包含着两种可能的叙述,一种是你对我不满意,是吧?所以你给我挪地方;还有一种是说你让我更好的发挥我的才能,或者说从公司的角度来看,的的确确这个东西是重要的。所以呢,不要单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做一件事实。而沟通的时候要把这个叙述,把这个背景这个语境而要传达给他,这样呢,起到的效果就会好得多,这个氛围就会好得多。

    梁冬:从一方面来看呢,我们看到说,比如从老板对员工这样的方法啊。我觉得更要提醒的是其实老板也是人,所以呢,做下级的呢也应该给你的老板呢正向的激励,你越表扬他应该这样做呢,也许老板就真的能做那样呢,对于员工来说也是好的。所以,你不能光批评那一些拍马屁的人,拍马屁的人只不过拍的比较拙劣,如果他能够按照事实说话,把他的老板引导成为更有利于员工发展的,那也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情。

    片花:为什么说披露坏消息要和盘托出,一次见底。面对好消息坏消息可能引发的正面或负面期待,企业该如何提升对内对外的沟通技巧呢?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好消息,坏消息。

    吴伯凡:心理学家有个比喻,就是说我们的内心的这个判断或者这个思维框架,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就像一个人在一片草地上,他要为了走捷径,不愿意绕过这个草地,他要直接就走过去,走的时候呢,他就会留下一串脚印。然后呢,如果第二天没有(走)第三天没有(走)的话,那那个脚印就消失了。我们有很多事情经过之后,见过之后就忘了。如果第二天呢,又有一个人来走,他又隐隐约约看到这行脚印,他也就这样走,第三天……这个行脚印就会越来越清晰。而且过去的脚印是比较散乱的,它逐渐的呢,它这个轨迹这个痕迹越来越清晰的时候,大家就会沿着这个轨迹来走。到最后呢这块草地上就会踏出来一条小路。所以的人再到这个地方来的时候,他就不用再选择什么路径了。最后呢就是像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的就成了一条路。而且一旦这条路形成了,大家就不假思索,一到这个地方马上就踏上这条路。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对同类事实如果逐渐逐渐形成了一个判断的时候,形成一个思维框架的时候,所有的事实甚至是跟这个事实有点格格不入的都会……

    梁冬:被纳入到……

    吴伯凡:纳入到这个框架里头来,这叫路径依赖。

    梁冬:对。所以呢,小的时候呢,我们的品德老师德育课还叫什么的,是吧,他总是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个时候呢,我们认为这个老师是最没有用的,讲的东西都是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我们上课都不认真听的,后来才发现他说的是有道理的,只不过他讲没讲清楚。什么东西呢?其实所谓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就是,你从小的时候你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态度。你看问题呢,是比较乐观的时候呢,在未来你生活当中接触的不同事情都是乐观的。所以我们会发现说,有一些人呐,他本身很乐观,后来出了车祸或者出了很严重的事情。过一段时间,他还是那么乐观。有一些人呢,他是很忧郁很悲观的呢,就算给了他很多东西,他还是忧郁悲观。我这两天发现有些人啊,有一些小朋友,我跟他说,我说,你千万不要成为一个所谓的--成功但不幸福的人。是因为我发现他不管现在成不成功的时候呢,他内心都有一种各种的焦虑和挣扎。这种行为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还有一种人,比如说,在差的学校里面,他是第二名第三名,他到了好学校里面也的第二名第三名,这个时候就跟他的能力是没有关系了。

    吴伯凡:你说的这种看待事物的这种方法或是这种世界观吧,就是人生观。如果是不好的这种世界观。佛教里讲的这个魔障。一个魔障一生的话,那就做什么事情它就缠着你了,就是这种。我们在做这个企业经营的时候,尤其在低迷时期啊,就是做经营的时候,一定不要整天想什么低迷低迷低迷……或者说,你在如何把一件件事实通过适当的安排,由于培养大家的是一种正面期待,而不是一种负面期待。这个时候呢,它事情也会朝正面的方向发展。这次在企业危机的时候,不仅是说经济不景气,比较低迷的时候。比如说你在公司处理危机事件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问题。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案例分析。就是有一家公司叫上投摩根,它出现了那个“老鼠仓”事件。这个事在被爆出来以后呢,先是网民,后来媒体,就一直盯着它。我们列举了他四十五天的所有关于它公司的这个事情的陈述,我们发现他的公司的所有的事情,他全说出来了,四十五天。但是呢,这四十五天说出来,他是一件一件说出来的,就是挤牙膏式的,被人一捅……

    梁冬:来一点。

    吴伯凡:来一点,本来想包住这个火的,包不住了,出来一个,再过两天又出来一个……使得大家对你的诚意,对你的这个公司的整体判断会非常的差。第二呢,就是即使事情全部出来了,诶,大家还……他还有什么什么没有说吧?所以这个,反正最后都是要被人捅出来的,你还不如一次见底,就是说坏消息要一次说出来。让大家见底。公司在经营的时候,你要给员工呢,一个是在你知道要发生一系列坏消息的时候,你就要对员工有一个整体的……

    梁冬:坦诚。

    吴伯凡:你就很坦诚的,说我们最坏能坏到什么程度。你要把它说出来。这个不是让你引起它的负面的期待,而是说要他心里头有底,不要是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它就会变成一个无限延伸的这样一个负面期待。而是说它已经到头了,到底了。然后在经营的过程当中呢,诶,发现有些事情,一些预料中的坏消息,并没有出现的时候,他就会变成了好消息。这样呢就是一个一个的好消息也逐渐逐渐出现的时候,他反而建立了一种正面的期待。同样,你这个员工,跟老板在汇报工作的时候,也是要这样,他互相的也是一种激励嘛,老板如果他对整个的事情他产生了一个负面的判断的时候,那对于公司也是非常不利的。比如说,现在所有的员工都有“裁员恐惧症”,就是一看见这个老板跟人力资源部部长在说话的时候,大家心里头就非常的紧张,或者人力资源部的人叫你:“诶,你有事到我这里来一下”。那,那心里就战战兢兢的,这样一种状态。所以呢,这种“恐惧症”一旦……

    梁冬:蔓延开来。

    吴伯凡:蔓延开来对于这个企业是……大家(员工)呢(就会)怠工的、然后暗度陈仓的、抵抗的、出工不出力的等等。这些东西都会……因为大家知道,可能哪一天他就会被裁掉了,如果所有的员工都进入这样一种心态的时候,他果然就自我实现了预言了。就是大家都这么干活的时候,肯定情况会越来越坏。如果你触发了这种内心的这种恐惧症,使得人大脑里头有一个器官叫杏仁体,这个杏仁体就是管这个恐惧的,恐惧预警机制的,如果它受到持续的刺激的时候,它就会变得非常的敏感,然后把所有的信息,都会被它解读成坏消息。所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等。它实际上它都是会形成这样一个心结一个魔障的时候,那你的公司就拔不出来了。

    梁冬:嗯,是的。在最后的时候呢,稍微让我想起了一个体育运动,就是当你在打麻将的时候,你一定要对未来,下面一张牌充满良性的期待,这副牌就会越来越好。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再见!

    吴伯凡:再见!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