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95期:积极的沉默

    片花一为什么能安静的聆听长辈朗读的小孩子长大后会比较成功?养成倾听的习惯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哪些影响?为什么说朗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育,还是一种人格教育?不急于发问,先从自身找答案为什么是一种性格的修炼?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积极的沉默》

    片花二:一个领导者的倾听能力到底有多重要,什么是积极的服从、积极的沉默、积极的等待?为什么说会听比会说更重要?什么是服从力?“孝”为什么说是一种服从力?怎样才能忍别人所不忍,能别人所不能?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积极的沉默》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95期:积极的沉默.mp3

    冬吴相对论第095讲——本期主题:积极的沉默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09-09-26 18:30-19:00

    主 讲 人: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

    参与整理:知行合① 了了 赤梅舞雪 宪问 莲花 树上毛毛虫 文清 海微笑 lym210 乾健 红楼绿梦 小鱼儿 蝴蝶 慧从卢溪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诶,伯凡,我们这个话题呢,一不小心呢九十多期了。哇,想起来也觉得很恐怖嚎,经常晚上夜间十一、二点钟,录完节目之后,夜行长安街,居然跟你一起把臂同游长安街。想想,这么几十次下来,什么事情干不成,呵,我是说这个节目,什么好节目做不出来,是吧?这个话说得有点远了,但是呢却表明呢,我们其实是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们平常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呢,这两天呢,一些朋友在跟我讨论的一些话题呢,又引发了我的一个小小的观察和思考。

    吴伯凡:嗯。

    梁冬:旁边的人,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呢,现在都面临一个小孩子该怎么教该怎么养的话题。哎呀,实际上呢很庸俗,以前很鄙夷的这些人,现在都在开始谈论这些话题。

    吴伯凡:下一代的话题……

    梁冬:子女的教育,那我发现呢,这旁边的很多人都在关心说到底是怎么样的教育才能让这个子女将来呢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吴伯凡:嗯,前一阵呢,好几位朋友的孩子都考上大学了。

    梁冬:对。

    吴伯凡:有几位啊甚至小孩都大学毕业啦,今年现在这个经济状况不是太景气啊。

    梁冬:对。

    吴伯凡:找工作也是很难,所以我就很自然的想到,其实现在大家关心经济问题的时候啊,有一个附带的关心,就是自己的孩子如何将来有一天能找一份好工作,而且找到工作以后能够逐渐逐渐成一个--不是说一个优秀到卓越,至少是在小圈子里能够表现得不那么逊色和平庸的孩子,是吧?

    梁冬:对。

    吴伯凡:望子成龙可能是一个奢望。

    梁冬:对,那我们在收音机前面有些听众朋友们还不是父母,但是呢是父母的小孩,是吧?

    吴伯凡:嗯。

    梁冬:我觉得呢,如果你今天跟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诶,到底如何成长为一个还不错的人。

    吴伯凡:嗯。

    梁冬:话题应该也不错。

    片花:为什么能安静的聆听长辈朗读的小孩子长大后会比较成功?养成倾听的习惯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哪些影响?为什么说朗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育,还是一种人格教育?不急于发问,先从自身找答案为什么是一种性格的修炼?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积极地沉默。

    吴伯凡:在美国啊有一个调查,据说样本也很大,就是调查学生的优秀程度跟什么因素相关系?

    梁冬:诶,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是吧?我们以前呢,拍脑门……

    吴伯凡:诶。

    梁冬:都觉得呢,是不是跟父母的教育程度啊,跟你所在的学校是不是好学校啊,童年的时候是不是被送去奥数啊那个班啦,但是到底跟哪个因素最关联呢?

    吴伯凡:我其实以前呢也经常想这样的问题,过去我在社科院,在学界,现在也是……

    梁冬:失敬,失敬,哈哈……

    吴伯凡:现在混入商界里头成为观察员,也经常观察别人。

    梁冬:对,对,对。

    吴伯凡:我就疑惑,周围的那些朋友啊,总是在想如何把孩子送到景山学校啊,送到北京四中啊,我就特别疑惑的是,我周围的朋友过去在学界,现在在商界都是很优秀的人……

    梁冬:对。

    吴伯凡:怎么就没有一个是景山学校和北京四中,这有点失敬啊,我要说的只是不一定说一个很优秀的人一定出在一个很好的学校。现在好多父母挖空了心思,耗尽了财力,让孩子去进到一个好学校,结果呢这个相关度大不大他没有想过。美国的这个调查呢,可能会让我们获得一个新的视角、新的看法。

    梁冬:呵呵,这个痒痒肉挠得稍微时间有点儿长,你跟大家分享一下,他这个调查到底是怎么调查的?以及有些什么样的结果呢?

    吴伯凡:这个调查呢,首先它在统计曲线嘛。

    梁冬:对。

    吴伯凡:比如这些学生,他优秀的程度,是吧?成绩好坏啊,他是在美国还是比较强调数字的嘛,他不一定是完全是那种应试教育,但是总而言之它设定了一个优秀的指标,然后就有的人高,有的人低嘛,这是一条曲线。然后呢就跟这些人的家庭出身,比如说:经济状况好坏,结果呢发现这两条曲线呀有点不相干。

    梁冬:对。

    吴伯凡:这样就否定了一个过去我们的假设,就是说经济状况跟学生的优秀程度是不相关的。

    梁冬:对。

    吴伯凡:至少是弱相关的,甚至有可能说是负相关的。

    梁冬:反相关,哈哈……

    吴伯凡:反相关。这是一条曲线,然后呢,针对其它指标产生了另外一条曲线,比如说父母的学历,父母受教育程度跟学生的……

    梁冬:优秀程度。

    吴伯凡:优秀程度。诶,发现这个曲线也不相关。

    梁冬:对。所以像咱们这些没什么文化的父母是吧,也不用感到自卑。

    吴伯凡:呵呵。对对。

    梁冬:还是有机会的。子女还是有机会出来的啊。

    吴伯凡:调查了很多曲线啊,就我们日常能想到的那种相关性啊,好像都对不上。

    梁冬:都没有想象的那么有关系。

    吴伯凡:但是后来他们发现有一条曲线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就是在调查学生的过程当中啊,就问他们:“你们小时候父母给你们的教育是什么样子?”其中呢父母是否经常性的给你读书,你在一旁听。按照这样一个指标的话,发现这两条曲线啊,非常相似。最后就出人意料的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就是你小时候,你的长辈是否持续地给你朗读一些作品?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事件跟你的优秀程度是非常相关的。

    梁冬:嗯,这个是很有意思的嚎,当然啦我们要强调一下,不仅仅是成绩好才是一个优秀,是吧?它这个调查呢,其实也是针对那些在大家概念上认为德智体美都还不错的人,来做的一个调查。而且呢这个老吴这个话题呢,其实讲的是--对着您朗读一些东西。它不是讲小红帽那种很弱的故事的,它可能是有些听不懂的。

    吴伯凡:对。

    梁冬:照样一大段一大段念给你听。

    吴伯凡:对。它不是跟你讲故事,很多父母都会给孩子讲故事。

    梁冬:对啊。

    吴伯凡:它是说是否朗读?你在旁边是不能打断的。你就在哪儿听,是这样一种阅读方式。

    梁冬:啊,听不懂的时候呢,也要听。

    吴伯凡:它跟普通的这种对话式的,解释性的是不一样的。就是你坐在哪儿听,听得懂也听,听不懂也听,一直这样听下来。实际上呢这种习惯呢一般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培养成的。

    梁冬:嚎,据说有些是,甚至是在胎儿时期。

    吴伯凡:现在有些人呢,胎教也朗读,是吧?!

    梁冬:对!

    吴伯凡:就小孩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啊就是一种习惯性的跟小孩子说话,实际上呢他理智上是非常清楚,他是一句都听不懂的。但是呢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就不停地跟他说话:“小伙子长得很漂亮啊,长大怎么怎么……”说得那些完全他听不懂的那些话,这就是因为他有一种正面期待,呃,假设他听得懂。这样呢,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给他读一些书,你想一想父母跟你说话的过程当中,也就是持续个一年半载,渐渐地你的听力,你的理解能力就上来啦。到了一岁半的时候呢,你就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了,你让他去拿个东西去,他不会说话他都马上就知道你要让他干什么。到两岁的时候一下子就很多小孩都能说话了,是这样一个教育过程。我们学英语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梁冬:先学语法的过程。

    吴伯凡:对,先学语法,先那个搞明白,什么都要搞明白,一个一个地解释,把你要学的语言拿来研究,而不是说你听得懂也听,听不懂也听,是这样一种方式……

    梁冬:说得好也让你说,说不好也让你说。

    吴伯凡:嗯,对孩子朗读实际上是跟孩子说话的一种延伸。有的家庭呢就保留了这种教育方式,有的家庭呢就没有啦,有的是因为忙,有的可能觉得没用。这个调查呢向我们表明的是什么?是这样一种看似像效果不大的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对小孩的成长是非常有作用的。

    梁冬:诶,老吴啊,我觉得今天我们这个话呀,表面上看呢,好像是和经济管理没有关系,但其实我们要看到这种的影响对于一个职场里面的人来说,其实影响非常深远。待会儿呢来和大家慢慢来延展,不过刚才你叫那个东西呢,我特别想和大家来分享和强调一点东西,就是……不是说知道他懂,然后才讲给他听,不重要的。对牛弹琴也是有用的。

    吴伯凡:嗯。何况小孩儿他不是牛。

    梁冬:对。

    吴伯凡:听得懂也听,听不懂也听的这样一种方式不仅仅是一种言语教育,他完全超越于语言教育之上。

    梁冬:对,因为你的语言,你跟他说话的时候你总得说点什么吧?!说点什么里面就包含了人生的道理呀,诸如此类。

    吴伯凡:对。除了这个以外,最重要的是这个小孩儿从小养成了倾听的习惯。什么叫倾听啊?他不是说听完以后马上发言的,那叫对话。对话呢就是我听不懂了我就要问你,我甚至是质疑你,是这样一种方式,只要遇到一点点障碍的时候他就要发问。

    梁冬:嗯。

    吴伯凡:而倾听呢是什么?是你在哪儿说我听不懂的时候我也不会发问,因为我是在听你朗读一篇文章,朗读一本书。这个时候呢不允许你打断,这种教育实际上不知不觉当中培养了一种倾听的态度,这种态度呢对日后的人格的影响非常地大。

    梁冬:诶,老吴,我觉得你这个地方讲的非常非常重要。你刚才说啊有些小孩子,父母是有意无意的培养他让他去提问。啊,说到一半他就跟你抢话了,甚至反驳你,有些时候呢我们会觉得这样教育的这样这个小朋友独立思考的能力,啊让他怎么怎么样。但是今天你强调的这个东西不是,比如你说很早的时候跟他朗读哈……

    吴伯凡:嗯。

    梁冬:他还没法跟你反对呢。话都不会说。

    吴伯凡:对。

    梁冬:但是呢,却因此呢抢了一个先机,最早的时候呢让他学会了倾听。如果不在他零岁的时候教育他,让他学会倾听的话,估计这一辈子他都不会有倾听的能力了。一个人如果缺乏倾听的能力的话,这一辈子成就很有限。

    吴伯凡:对,他实际上无形当中就丧失了很多自我修炼的机会。因为我们在倾听的时候,就是在接受长辈的单方面的传播信息的过程当中,我们无意当中养成了一种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而不是本能的去质疑、反驳、提问。质疑、反驳、提问它会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遇到一点事情就可能产生一种自然性的反应。有时候小孩儿在听的时候,读到这个地方他没有听懂,但是他继续听下去的时候呢,诶,听到后面他听懂了,或者一次没有听懂第二次他听懂了。这样的小孩儿和那种没有接受朗读教育的小孩儿之间他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长大以后这个小孩儿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另外一个小孩儿就可能不是。

    梁冬:充其量成为一个好的主持人。哈哈哈。都不会成为好的主持人,我发现真正最好的主持人都是那种会在恰当的时候问一些恰当的问题。但不是太多话的人。

    吴伯凡:嗯,对。

    梁冬:这个话呢有点远了。

    片花:一个领导者的倾听能力到底有多重要?什么是积极的服从、积极的沉默、积极的等待?为什么说会听比会说更重要?什么是服从力?“孝”为什么说是一种服从力?怎样才能忍别人所不忍,能别人所不能?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积极的沉默。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依然回来到《冬吴相对论》。刚才呢和老吴啊我们俩聊到一个话题,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孩子在童年甚至是幼年的时候,被迫或者是有幸的接受了一种倾听的训练,那么对于这个人来说呢,给他带来的是一个人生巨大的财富。我从这个地方呢我想起一个事儿,如果一个女孩子面对两个男孩子,一个男孩子你说到一半他已经有很多观点了,啊,你这个对或者不对,然后加以评注。另外一个人呢,他听你把话说完,然后隔了一秒钟之后才会问你一个问题,你会觉得哪一个比较有吸引力?

    吴伯凡:呵呵,呵呵。

    梁冬:我觉得任何一个优秀的女孩子或者聪明的女孩子一定觉得后面那个可以孺子可嫁。

    吴伯凡:嗯。甚至他的反应是不反应,或者是冲你笑一笑。《菜根谭》里有一句话说:“觉人之诈,而不形于色,此中有无限乐趣”。就是说当你听到别人在骗你的时候啊,一点都不反应出来,这里头有无限的乐趣。

    梁冬:哈哈哈哈,这个厉害,哈哈哈哈……

    吴伯凡:因为作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他不是那种随即性的机械式的反应,而是他不停的在吸纳各种各样的信息,然后他就把大量的信息存储在脑子里头作为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反省。最后才能给出一种反应出来,那种一惊一乍的绝对不是领导者的素质。从小没接受这种倾听教育的,是这种对话式教育的,是吵架式这种教育的孩子吧,他将来长大以后就可能是一惊一乍的。

    梁冬:嗯。

    吴伯凡:可能是那种听风就是雨的,最重要的是他的智力不可能有一个深度的开发和磨练。因为在听朗读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东西你是不知道的,这个时候你又不能够去问,而只能够逼迫自己去想。现在想不通,待会儿仔细的听说不定就能听懂,今天想不通明天再想。就这样反身而成,从自己内部找答案,而不是马上去寻找现成的答案,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学习,不是一种文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一种性格的修炼。

    梁冬:我觉得这个事情呢还有一个有趣的点,就是呢我们常常发现呢现实生活中啊,你在跟一些人聊天啊,你话没说完呢说到一半,他已经打断你了,然后呢提出滔滔不绝的他的想法。表面看呢你觉得这个人反应很快,其实你会发现呢他每次说的都是一样的东西。

    吴伯凡:在谈判的时候,你要是遇到这样的人,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制服他的,怕就怕那种你一直在说,他一直在听,他没有反应。

    梁冬:哈哈……

    吴伯凡:到了最后的时候啪啪啪几下子全部把你……

    梁冬:装兜里。

    吴伯凡:诶,对。

    梁冬:哈哈哈……

    吴伯凡:他让你说,不停地说,说了他总是在某一个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着你呢。

    梁冬:对,那,刚才呢,你讲到,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他有倾听的能力很重要啊。

    吴伯凡:嗯。

    梁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比如说你是主编。

    吴伯凡:嗯。

    梁冬:你手下有一些编辑、记者,你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他不打断你,你说到气口上了,开始拿茶杯喝水的时候,喝完了,杯子放下来的时候,他提出一两个特别到位的问题,你会不会在内心里面喜欢这个编辑?

    吴伯凡:对。

    梁冬:因为最害怕的就是,老板还没说完呢,员工已经有很多反应了,啊,说你这个做的不对,马上辩解不是我的问题,是他的问题,或者呢,赶紧说这个事情是我做的,好事都是我做的,坏事都是别人干的。其实站在上面往下看的时候,你看到这张脸面嚎,你会一下子就分清楚,哪一些人将来可以培养成为接班人的,哪些人是要有计划的清理出团队的,哈哈……

    吴伯凡:对,在中国啊,有坚持给孩子朗读习惯的父母啊,还是比较少的。更多的呢是强调他听话,这就是差别。听话和听书,我们讲的是听书。

    梁冬:嗯。

    吴伯凡:听话呢,是强调让小孩儿去服从。听书呢不是一个简单的一个服从的问题,让他积极地服从,或者积极地沉默,积极地等待,培养这样一种性格……

    梁冬:这个词用得非常好--积极地沉默。

    吴伯凡:嗯,因为我们好多时候就是两个极端嘛,要不就是沉默,要不就是唧唧喳喳。如果是你能够学会一种积极地沉默的话,这种人呢,他的智商情商到交往商,一定是会比普通的只会沉默或只会唧唧喳喳的那些人是很不一样的。

    梁冬:诶,我觉得呢,刚才你讲的那里面,有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东西,就是说有些人讲了一半还没讲出结果的时候呢,有些人很着急,很想马上想知道答案,或者马上要做出反应。另外一种人对于不确定的东西呢,他比较拥有耐受力,他愿意去观察和等待这个结果的呈现。或者愿意他自己去弄明白那个事儿。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说后者更从容一些。观察……

    吴伯凡:其实是更主动一些。

    梁冬:其实是更主动了,反而。

    吴伯凡:嗯。

    梁冬:因为他自己的内心里面反身而成了,是吧?有的时候我在这个饭桌上喜欢观察一些人。大部分的时候我都很呱噪,就在饭桌上“哒哒哒……”说很多话,我发现我说的越多的时候,其实我对别人的了解越少。如果很不幸或者很有幸,在饭桌上有一个比我还能“喷”的人,我有机会去观察别人的反应,观察那个说话这个人的时候,我往往发现在这个餐桌上我会获得更多的东西。

    吴伯凡:对。这儿我想起一个西方谚语说:我们应该多听少说,因为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

    梁冬:一张嘴。

    吴伯凡:一张嘴。是吧?会听比会说更重要,因为听其实上是在积极地采纳信息,同时在处理信息。当你听到一点的时候马上在说的时候,已经不是在处理信息,是在发布信息了。如果长期养成这种习惯的话,那么你深度处理信息的这种能力和习惯都会降低。

    梁冬:就退化了。

    吴伯凡:退化了。说到这里,我就想了有一本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叫《朗读手册》。它实际上就讲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考察这个朗读对人的重要性,倾听对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给孩子朗读,让孩子具有更高的智商、情商和交往商。我们刚才讲了很多观点实际上是来自于这本书的。它就告诉你这个朗读不仅仅是种语言教育,而且是一种性格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一个不接受被朗读的人,他成长的空间实际上是有限的。

    梁冬:哈哈哈……

    吴伯凡: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了有一个英国人,我都忘了他的名字了。他讲了一个概念叫服从力。什么叫服从力?我们都讲的是行动力,是吧?

    梁冬:都强调……

    吴伯凡:都是主动的控制,是吧?

    梁冬:我能。我的地盘听我的!

    吴伯凡:对,对。控制力而不是服从力,服从还要力么?无力才服从啊。

    梁冬:对。

    吴伯凡:实际上呢,服从是需要力的,是需要练就的,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服从力,或者叫听从力,我们听从什么东西,听的过程当中你练就的那种力量比你在说的过程当中练就的那种力量要大得多。后来我就在想,这个服从力如果译成汉语的话应该用哪个字?想了半天,我觉得有一个字还是比较符合的,叫“孝”。

    梁冬:诶?

    吴伯凡:“孝”其实就是服从力。百行孝为先的“孝”。这个“孝”就是一种服从力,其实所谓不孝的人就是服从力很低的人。而且儒家他为什么强调“孝”在所有的行为当中是最重要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梁冬:比如说之前你跟我分享的嘛,教育的“教”这个字,是吧?我们把这个字拿纸写出来,瞪着它看,你会发现它从陌生慢慢变得有意味起来。左边一个孝,右边一个文。

    吴伯凡:有条理的孝,系统化的孝,就是教。

    梁冬:有文采的孝。哈哈……叫“教”,是吧?有意思。

    吴伯凡:实际上中国古代是特别强调这个“孝”,也就是服从力。在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培养一个人的服从力也就是培养他的孝。有一个故事听众朋友可能都听说过,但是我们还是要重复说一下,这个故事就是“孺子可教”。

    梁冬:啊。

    吴伯凡:话说秦朝末年,有一个叫张良的人,就是张良、张子房。

    梁冬:对。

    吴伯凡:兴汉四百年的张子房,就是汉朝四百年天下,实际上这个人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张良呢,在年轻的时候经过一个旱桥,有一个老人就座在那个旱桥上,那个老人看着他过来的时候呢,故意把那个鞋啊就蹬掉了,就掉到下面了,然后叫这个:“年轻人,你给我把它捡起来。”张良就感到很诧异,为什么故意蹬掉了让我把这个鞋捡起来。但是呢,他看见他岁数这么大了,尊老爱幼吧。下去就把这鞋就捡起来,然后这个老人就说你给我穿上,这个他心里犯了一下嘀咕,但还是给他穿上了,穿上了呢,又蹬掉了,他又让他捡起来,这样反复折腾他几次,他的心里头虽然有一点不满,但是那个怨言还没有发出来,起码还是和颜悦色的。这个时候呢,这个老人呢就跟你说了一句话,三天以后,清晨,你到这儿来,我有一本书交给你。那张良三天以后就来,一来,看见老人坐在那个地方。那老人说,你这个年轻人,真有意思,我这么大岁数,我来等你,显然,你是心意不诚的,三天以后你再来。他第二次来的时候呢,起得更早了,一赶过来,老人又坐在那儿,也是同样的话,然后让他三天以后再过来。三天以后呢,张良天一擦黑儿他就到那儿先坐着了,坐着就在那等,他心里想,这下你不可能比我早来吧。

    梁冬:对。

    吴伯凡:这在那儿等;等;等。后来那个老人过来了,这个老人就说,孺子可教。

    梁冬:哦,终于来了这句话。

    吴伯凡:诶,就把一本兵书交给他,这个老人叫黄石公。据说,后来张良的所有的天才的谋略,都是因为看了这本书以后得出的。

    梁冬:这本书呢,我前一段时间呢在新华书店用22块钱买了一本,22块钱。

    吴伯凡:我告诉你,即使这本书,一个字都没改,它对你起到的效果,跟对张良起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梁冬:对,我就因此没有成为张良,原因在于获得的太容易。

    吴伯凡:嗯。

    梁冬:就有如说,现在我们天天哭着喊着解读《黄帝内经》一样……

    吴伯凡:简单地说你的服从力不够。嗯,他的服从力太强了,就是无条件的接受当下的境况,很清楚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然后,不打任何折扣的,甚至是超额的完成你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服从力。如果你小时候练就过这种服从力的童子功的话,你长大以后,你就会忍别人所不忍,能别人所不能。

    梁冬:哦,所以呢,这些东西,我觉得都和现在我们所感受到的,现代工业时代的很多的观念很大的不一样,是吧?每天我们在媒体里面接受到的都是一个人要有创新力,啊,一个人呢,要懂得独立的思考,一个人呢,要怎么样,要怎么样,总而言之这个意思就是说,要让你不服从。

    吴伯凡:就是质疑;就是挑战。

    梁冬:啊。

    吴伯凡:就是这种所谓的民主氛围下的以我为中心,这种状态的背后其实是服从力的低下,服从力不是低三下四。我说了,倾听--它是一种积极的沉默。这种服从力,实际上,是一种表现为被动的超常主动性,好多人成不了大事,就是因为他的反应只是细节性的、随机性的、自然性的、机械性的,而不是整体性的、全局性的,最后他只能略有小成而已。

    梁冬:今天谈论这个话题,搞的我都不敢插话了,哈哈……

    吴伯凡:光去倾听了,光去练服从力了。

    梁冬:哈哈哈哈……好了,今天这半个小时呢,过的还真是快,因为呢,我终于学会了,积极地沉默和积极地等待。老吴在讲这此话的时候呢,我一直在想啊,是什么东西令到我们对于那些琐碎的事情反应过快,而对那些琐碎的事情之后的本质的事情表现的如此地没有反应,和如此地漠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应该重新学会倾听,和学会在暗处默默地观察整个事物的本质的变化。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下期预告:“孝”为什么是一种表现为被动的超常的主动性?教育的基础为什么是服从力?什么是早熟认知界定?海航为什么要把高管送到寺庙去侍奉方长?为什么说技法是有限的?心法是无限的?为什么制造业尤其需要委曲求全?为什么化解矛盾应如春风解冻、和气削冰?明天同一时间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弟子规》的管理心法。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