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174期:让爱心充满力量

    冬吴相对论第174期:《让爱心充满力量》mp3下载在线收听:公益组织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二手衣物的捐赠?为什么说做公益首先要有良知?洞察力为什么对公益事业尤为重要?为什么爱心和力量的结合才是公益?什么是爱?为什么说爱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意向?什么是蜡烛型公益,伪善型公益和自杀型公益?为什么说公益事业也要有模式?什么是公益模式?公益模式如何创新?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174期:让爱心充满力量.mp3

    冬吴相对论第174讲——本期主题:让爱心充满力量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0-10-10 18:30-19:00

    主 讲人:吴伯凡 主持人:梁 冬

    参与整理:红枫叶 晓杰 自在的鱼 小鱼儿 艾草 慧从卢溪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最近呢伯凡呢经常频繁的出席于各种的公益研讨会,是吧?各种企业呢突然发现呢不搞公益呢简直就是为世人所不齿。所以呢大家都在搞,但是搞来搞去呢好像也没什么声音。这让我想起了前两天我们家发生的一个事儿,我们呢就是大扫除啊,就清出很多衣服,都还是很好的衣服,只是由于这些年体型变胖了,穿不下去了,所以呢就把它捐出去,后来发现呢,把这个衣服啊捐出去啊,是一个挺困难的事儿,到处找人、找那个公益组织,都不收,说你捐钱还可以,捐服装你就先自己留着。

    吴伯凡:你知道为什么吗?

    梁冬:为什么呀?

    吴伯凡:任何一个公益组织啊,它在运行的时候啊自身的有一个管理费用的问题。

    梁冬:对,比如我捐一百,它可能要收……

    吴伯凡:对呀,它实际上它有一个百分比的,比如说二十,甚至是如果效率低一点的话,三十,都用在它自身的组织的运营成本上了。

    梁冬:吃喝拉撒睡。

    吴伯凡:对。

    片花:公益组织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二手衣物的捐赠?为什么说做公益首先要有良知?洞察力为什么对公益事业尤为重要?为什么爱心和力量的结合才是公益?什么是爱?为什么弗洛姆认为母爱是爱的原型?值得爱和需要爱有何不同?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让爱心充满力量。

    吴伯凡:那衣服呢你给他的时候,对他来说完全是成本,为为他要去……

    梁冬:不可能在里面抽几件出来自己穿的,是吧?他还要花人去把它送下去。

    吴伯凡:送下去这个成本,包括调查啊,识别啊,派送等等,是需要很多成本的,纯支出。所以呢一般捐这种衣服呢不是一个好办法,对于他们来说。尽管很多人确实是缺衣服穿。就是昨天我去了上海浦东的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那些孩子们为了迎接我们远方来的客人,穿上他们最好的衣服,但是我注意到那些衣服其实还是不整齐的,鞋是不一样的,裤子也有不一样的,反正呢,他们能把自己最好的衣服拿出来穿上,但是我看了以后呢,两个感触:第一个感触当小朋友拿着一个红领巾来给我系上的时候……

    梁冬:像献哈达一样献给你的时候。

    吴伯凡:不是献哈达,他还要给我戴上啊,我就发现自己老之将至啊,过去在电视里头都是老爷爷们被小朋友……

    梁冬:孙敬修爷爷经常是被系红领巾的,是吧?

    吴伯凡:对对对。这是一个感触;紧接着呢还有一个更深的一个感触,我就坐在前排嘛,离他们很近,他们在前面在唱他们的校歌,那个校歌写的很好,很感人的。我就盯着那些小朋友在看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很恍惚的感觉,我觉得其中啊就有个小孩我觉得有点像我儿子,其实不像,但是我就有种幻觉,就是觉得我儿子也站在他们中间。我想想如果若干年前,我要是考不上大学,我可能就去上海打工,然后在那儿要生了个儿子,那幸运的话就能上这个小学,因为这个也是捐助的,有的你还真的……你还上不了这样的学校。那种感触就突然发现……

    梁冬:大悲同体啊,就是说那种大的悲悯啊……

    吴伯凡:对,你突然发现所有的人跟你都是一样的,同根生的这种感觉,这就是慈悲胸怀嘛。所以偶尔我们去参加一下这样的活动对自己的灵魂啊确实有一点净化作用的,平时的那些气呀不顺的,不平的,你会平好多,顺好多。你就不太会计较那些日常生活当中的苦恼,跟他们相比,这些东西毫无意义。但是呢,我们由于陷在自己的那个局里头啊,就会把它无限的放大,变成自己的那种苦恼,就是那种苦啊不停的像滚雪球似地来折磨你。产生了两个幻觉之后,我又突然想起了,这个很奇怪,若干年前看到的一段话,我突然想起了。

    梁冬:什么话呢?

    吴伯凡:是英国作家萧伯纳的,他在二战的时候啊,写的一篇文章里头的一段话,他说:我之所以憎恨这场战争,不是因为或者说不仅仅是因为这场战争给我们成年人带来了灾难、痛苦、不幸和麻烦,它最让我憎恨的是当一颗炸弹投下来的时候,那些幼小的生命过早的离开这个世界,谁能说这里头没有一个牛顿?没有一个莎士比亚?没有一个爱因斯?也许他们当中也有一个托尔斯泰,也有一个萧伯纳。

    梁冬:哎呀!这话写的真好啊。就是说我觉得伟大的东西它总是能够激发我们内心的这种东西,这也对我是一个很好的一个鼓励。就说明我内心还有这些东西。可能最近呢我自己有小孩子的缘故啊,我常常呢在看到其他的小孩子的时候呢,心生一种很深厚的这种爱,我会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呢会觉得说我们应该真的少吃一点,少花一点,少浪费一点,留一点给他们。这种感觉会很自然而然的会焕发起来。

    吴伯凡:嗯。我曾经也是,刚刚有小孩子的时候啊,我就看到别人的小孩子就觉得也是很亲的。

    梁冬:对,以前我不喜欢,我以前特别讨厌小孩儿,又吵又烦啊。

    吴伯凡:对,在电梯里头小孩儿闹的时候,过去是觉得很厌烦,诶,现在你就忍不住去拍拍他,冲他笑笑。这实际上也就刚才说的,不是感觉到你跟别人的差异,而是感觉到你跟别人的同一性的时候,这种众生平等,那种本身同根生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幸福感。就所谓幸福感上次我们一个定义就是与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同一感。

    梁冬:哎呦,你知道吗这真的是有所谓通感这个字儿,你在说这个话的时候吧,我的耳朵里面能听到一首歌儿了,“We are the world,we are the children……”。是吧?就是这种东西。诶,我说为什么最近咱们这么泱泱大国就没有一些这样的歌,没有这些歌手出来唱这些东西呢?很奇怪啊!他们这个艺术家们都去干嘛去了?

    吴伯凡:如果套用那个萧伯纳的这个话,我之所以讨厌贫困,不是因为这些贫困给我们看到的这些农民工,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多的麻烦、不幸,有的是痛苦,有的是灾难……

    梁冬:更让人憎恨的是……

    吴伯凡:是这些小孩当中,真的有可能出现……

    梁冬:范仲淹、牛顿,是吧?陈景润,马云……

    吴伯凡:对。也许就是因为在某一个点上,他上不了学,没有办法,就卡在那儿了嘛,你谁能够像放录像带的时候能快进快退来看一个人的一生啊。在一个孩子身上也许无限大的可能性,由于外在的一点点限制,也许就是一千块钱哦,可能就他的一生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真正受到损失的不是这个小孩,而是我们的未来。

    梁冬:对。所以我觉得,其实当今的中国哈,不缺乏公益活动,不缺乏公益组织,不缺乏可以赞助公益的企业家。而缺乏一种真正的在内心里面认同这种所有众生平等的这样的一种念头。

    吴伯凡:就真正的存这个善念。

    梁冬:念想,是吧?

    吴伯凡:有很多时候呢就是现在公益变成了一种什么东西呢?变成了一种企业展示自己实力和品味和所谓境界的一场秀,公益秀。越来越多的这种现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梁冬:对,这到底后面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我们一边在慨叹它的时候,我觉得一边呢,也应该想一想,附庸风雅是不是风雅?就是说现在哪怕有些人做作秀做公益,会不会比不做还强点?

    吴伯凡:嗯。我觉得应该是强点,我今天上午跟一个朋友在聊,我说有时候在人生当中,有些重大的机遇是出于偶然,有些动人的时刻往往是出于误会。

    梁冬:对,我们常常发现你爱上一个人,主要是原因是你不太了解他,误会了。

    吴伯凡:所以有些公益呢他总比不做这个东西好吧,以前他是完全不做的,我去拉斯维加斯去,是吧?我上澳门去。

    梁冬:对,带动澳门内需。

    吴伯凡:啊,他总比那样好吧?但是呢,我们说公益真的他是一个善举的话,他首先是要有善念,善心,有一颗非常敏感的,有洞察力的良心,这里头就有两个成分,一个叫良,一个叫知。良就是良心,知还要有觉知,有洞察力。有些时候你有好心啊,不一定能办好事,有时候甚至是办坏事,这个洞察力非常重要。我最近参加的那个活动当中就有一个是联想的公益创投,我觉得他们那个口号还是挺好的,前几年他们提的那个口号:叫让爱心更有力量。有的人是有爱心他不一定有力量,有的人有力量不一定有爱心,如果能够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话,那才叫公益。

    梁冬:说到此处呢,就是首先讲到良心这个字啊,当年的刘力红老师给我们讲过说,所谓良心,就是娘的心。就是什么叫“娘的心”?就像一个妈妈看她孩子一样,她不是为了索取回报,你说真的很多妈妈,她哺育这个孩子的时候,她没有想到有一天这个孩子,哇,飞黄腾达之后,是吧?然后怎么样光宗耀祖,她不是的。她纯粹就是因为她爱他。所以说,这个良心它是泛化出来的。我们是不是有一种真正的,在内心里面的这样的一种自发自觉的,没有诱惑没有强迫,就是因为你想去爱他。

    吴伯凡:对。没有理由的爱才是母爱。弗洛姆认为,爱的原型是母爱。他把世界上的爱分成三种,以前我们在节目也许提到过,我再重复一下。世界上的爱有三种爱,一种叫母爱,一种叫父爱,还有一种叫情爱,就男女之间的爱,是吧?

    梁冬:母爱和父爱的差别是什么?

    吴伯凡:母爱和父爱的最大的差别是,对于爱的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呢?母亲是无条件的,或者是它是反过来的。在五六个孩子当中,母亲最爱的是哪一个?

    梁冬:最弱的那一个。

    吴伯凡:最没出息的那一个。理由是什么?理由是:他需要爱。父亲在这些孩子当中,最爱的是哪一个?肯定是最有出息的那一个。理由是:他值得爱。母爱和父爱的理由是完全不一样的,他需要爱和他值得爱。

    梁冬:深刻深刻!深刻!一个雪中送炭;一个锦上添花。

    吴伯凡:甚至是我们看到日常生活当中,就是那些不幸啊--小孩有点残疾的,这样的母亲啊,她对孩子的那种的爱是非常深,她甚至焕发出来的那种爱,比普通的母亲还要强烈。阿甘的母亲就是这样的嘛。这就是为什么弗洛姆认为,母爱是爱的原型,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情爱是什么呢?情爱是这两种当中的混和的东西,就是既有他需要爱,也有他值得爱。弗洛姆还分析,爱在现代社会中,在这种工业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会越来越少的原因。是男女之爱越来越倾向于他值得爱,他可爱,是有条件的。所以呢,它是一个契约关系。或者说是一种成交的关系,就是配得上。说的难听一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这样一种关系。但是呢,你想想这个等式--很可怕的一个等式。它是在瞬间,在某一个阶段产生的一个等式。我之所以爱你,是因为你值得爱,因为你有钱。或者说,因为你长的漂亮。

    梁冬:或者说,哪怕就是因为你品格高尚。诸如此类,但是它都是值得爱。不是需要爱。这个商品逻辑在整个社会逻辑当中,变成货架上的主流的时候。

    吴伯凡:但是你发现这个等式,它是很脆弱的。如果是在另外一个情境下,你不美了呢?

    梁冬:对呀!

    吴伯凡:就是再美,你一直那么美,它这个美它也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嘛。今天看,美,明天看,美……是吧?就是吃烧饼的那个你,是吧?吃五个烧饼六个烧饼嘛……吃到你吐为止吧。所以,它这个等式是非常脆弱的。

    梁冬:这个等式到底还意味着什么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

    片花:什么是契约之爱,契约之爱为什么难以长久?为什么说爱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意向。什么是蜡烛型公益、伪善型公益和自杀型公益?为什么说公益也要有模式?什么是公益模式?公益模式如何创新,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让爱心充满力量。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继续回来到《冬吴相对论》。刚才我们呢借由公益组织这个话题谈到了公益组织的发心,也就是基于爱心这样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是爱呢?伯凡特别讲到,爱呢,分成母爱、父爱和情爱。之所以当今社会越来越不可爱的原因,是因为情爱里面呢,利益交换或者商品经济……

    吴伯凡:契约之爱。

    梁冬:契约之爱占到了越来越多的主流,那么呢,所以这是一个弱者无法生存的年代。

    吴伯凡:对,这个契约它是建立在一种类似于等价交换的关系,但是价和价,它这两边的等式它是很容易改变的。所以就经常会出现,撕毁契约,这就是分手,各种各样的分手,是它的短暂性。母爱不是这样的,母爱她是她爱你是因为你需要爱。所以,女孩子找男朋友的时候,有一个原则啊,一定要记住,他爱你是不是在他的语言、行为当中是不是透露出他觉得你需要爱,他来爱你。而不是因为你可爱,你值得爱,他来爱你。不可能全是这样,但至少要有这样的成份,这样呢,这个等式呢会长久一些。

    梁冬:哎哟,深刻,深刻!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哈,爱呢,它其实是一种能力,比如说当你的这个自身的能量比较足的时候,倾向于温暖的看待世界的,也比较容易爱上人,爱上一个事儿,爱上一个什么东西。但是当你自己自身的能量弱的时候啊,其实你想爱也没有能力。就爱无能。

    吴伯凡:这,我说你比弗洛姆还深刻,弗洛姆是用逻辑推衍出来的,弗洛姆的一个核心的观点:爱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意向。意向就是……

    梁冬:我想爱。

    吴伯凡:呵,我想爱。就像说读书,好像是一种意向,我想不想读书?其实读书是一种能力。有的人,拿着一本书,读了以后他读得淋漓尽致,一本书给他输送了大量的能量;有的人拿着一本书,读着读着就睡觉了。他实际上不是意愿的问题,你就是你想,你的阅读能力不够……以后我们会专门讲到如何去读一本书,阅读是一种能力!当我们拿到一个网球拍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自己会打网球和不会打网球。但是我们有时候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不会问自己会读这本书还是不会读这本书,觉得那就是一个意向的问题,不是。它就像是拿到网球拍,那只是一个网球拍,至于能打出什么样的球来,那完全是两回事。爱是一种能力,就你刚才说的,爱实际上是一种内在的幸福感和充实感外化出来的,是一种调动内在的能量去拥抱一个外物的这样一种能力。

    梁冬:就是属于热心肠的人才有爱,你心肠都冷了,你还爱什么呢?

    吴伯凡:对,有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容易陷入这种爱情的苦恼的时候,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不爱我了,或者说我不爱他了,实际上应该说他没有能力爱我,或者我没有能力爱他。就像我们上次说的说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是否幸福,就是你去问路一样。如果这个地方的人非常热情的告诉你,这个路该怎么走,甚至是旁边还有人停下来,关注地看着你,生怕旁边的这个人介绍得不详细,他随时准备来补充。你想想,你来到这么一个城市的时候,它一定是幸福的城市,是吧?我们看看我们周围,我们说我们现在生活的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的时候,你可以去想象,我的城市能不能产生这样的情景。

    梁冬:你刚才讲到这个话题突然让我想到了这个“仁者爱人”这句话。为什么说儒家思想是所谓的春天的文化。它其实代表的是一种什么呢?

    吴伯凡:生。

    梁冬:生啊。它代表的一种爱人的能力。

    吴伯凡:嗯,你知道这个仁呢,一个单立人两横,它的本来的意思就是大人,就是一种恢宏大度的气度上、能量上、非常有格局的这样一个人,那叫大人。小人呢,就是没有格局的、能量很低的这样一种人。所以,仁者爱人,他之所以爱人,是因为他有能力。他就是看什么都顺眼。

    梁冬:对对对。那些看什么都不顺眼的人其实都是小人。哈哈哈……

    吴伯凡:对,都是能量很小的人。看什么都不舒服,都是那种恶贱,就佛教里头讲的那个,我们以前讲过贪嗔痴慢疑五毒嘛,有一派里头还加上一个:恶贱。就看什么都不舒服,看什么都是以坏眼光看。

    梁冬:满眼都是反动派。

    吴伯凡:对对。这个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你的能量很低。说明你不够大。

    梁冬:所以我觉得在网络上骂人的人啊,一方面呢,他觉得他在排毒,实际上呢,这个东西我们这个物质化的。你觉得说我排完了我就没有了,错了!这个情绪的东西它不是物质,是越排越多。你越骂人你自己肚子里面的恶毒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后呢实在多得呢还把自己伤到。

    吴伯凡:这个啊就像说抽烟的人,以为抽烟就可以消除这个瘾,这个瘾只能是越抽越大,梁冬:抽刀断水水更流。

    吴伯凡:回过来我们是在讲公益的问题,一直讲到爱心呢。这里头什么关联呢?我觉得一个真正做公益的组织,做公益的人,他应该是一个大人,他应该是一个仁者。而不是一种交易,一种做秀。我把公益啊分成四个象限。公共价值和经营价值,这不横轴和竖轴吗?既有公共价值也有经营价值的,那叫公益模式。它是有模式的。还有一种呢有公共价值没有经营价值的,叫慈善型公益。它的好处呢,它是创造了公共价值,但是它不可持续你知道吗?简单地说它的能量不够大,它是蜡烛型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很值得赞赏,但是它不可持续。还有一种是有经营价值没有公共价值或很少有公共价值,我把它称为伪善型公益。因为它基本上是在做秀,实际上是一种广告嘛。还有一种既无公共价值也无经营价值,不知道怎么称呼它,我们就把它称作自杀性公益或者自杀性经营。是吧。所以,公益啊,它是一定要讲模式的,你做生意,风投要看什么?

    梁冬:看商业模式,是吧?

    吴伯凡:对,商业模式你讲故事我出钱嘛。就你讲的这门生意,“事”在不在?第二,人怎么样?事在人为。我要看两个,这个事是不是个事,然后这个事真是个事的话,这人还比较靠谱,那我就投,是吧?所以那个公益其实也是一样的,不能说有了钱就可以去做公益,那公益呢也是要讲公益模式的。没有模式的公益,那就是钱不断的投进去,最后就是变成价值焚化炉,既没有创造经营价值也没有创造公共价值。那叫劳民伤财。所以,我前不久看到一本书啊,叫《白人的负担》,就是说以美国为代表的白人们,他们在援助第三世界的时候,他其实也是援助了不少钱的。总价值加起来说也有两万三千多亿,从哪一年到哪一年,但是收效甚微。

    梁冬:原因是什么呢?

    吴伯凡:原因是什么呢?它这里头就没有一个很好的管理的模式,公益除了说它不赚钱以外,其他的东西跟做企业都是一样的。它是要有卓有成效的管理才可能卓有成效。那好多公益它不是这样的,就是我就把这钱扔进去,也就是说它没有一种创新的公益模式,没有创立一种生产函数。所谓创新,我们以前也讲过,就是把低产出甚至无产出的东西,变成高产出,这就叫创新嘛。之所以能够变成高产出呢,就是把资源这种常量代入到这个函数式里头。A等于几,B等于几,X等于几,Y等于几,这个资源是常数代进去,但是由于这个函数式呢是一个比如说X的平方啊加Y的平方又是什么……它能够放大好多,结果这个等式这边就会非常大。如果你建立的这个函数式,它能够把一个常数代进去以后一下放成很大了,这就叫创新。所以公益模式一定要创新。

    梁冬:那什么东西叫做公益模式咧?

    吴伯凡:公益模式也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价值主张,需求识别。你能不能够识别,发现一种别人不容易看到,隐性的,但是非常巨大的非常强烈的需求。这跟做产品是一样的。你一定不能做那种 ……me too 产品,“我也来一个”的产品。你一定要捕捉到人们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有些时候真实需求连他自己都不能告诉你。你呈现给他了他才知道,有些公益之所以没有效益就是因为,他来识别需求的时候,就是一个大陆货的一个需求,所以他不可能产生什么价值。一说关心教育,那就是捐点钱捐给希望小学。其实这些希望小学的孩子,他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你要仔细地去识别。这个需求呢,它不仅仅是被赞助者的需求,还有是赞助者的需求。比如说有一个公益做得不错的,它就是要某个车的车主资助这些贫困学校的品学兼优的,但家里非常困难的这些孩子。这个项目一下就做起来。原因是什么?这些人,你想他平时教育孩子会讲我小时候怎么样,小孩根本不要听的。但是,跟他找一个同年龄的,在偏远地区,那个小孩呢,又非常的聪明非常的努力,这样呢他去帮,他是全家开着个车一起去,这样呢,就会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这一个车友俱乐部里头了。因为他们捐助者也能获得价值。这种呢,他也是需求各种需求,你要捕捉到特别隐秘的那种需求。不是马上就能发现的,这是第一个,就是价值主张。第二个就是你独擅的能力和独有的资源。就是说你做这个东西的时候啊,一定是要跟你擅长的东西和你拥有的东西要挂钩。你不能够是超出你自己的能力范围和资源范围去做一个东西。这才能把一个东西持续做下去。而且他在做的过程当中,他也能够获得一定的经营价值。所以,一个是他的成本,比较少的成本能够实现更大的效益。同时呢,他在做的这个过程当中他的的确确能获得某些好处。比如说,某家做IT的公司,他派他的员工去给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去做这种IT的培训。

    梁冬:这个就是对的,这个就他能力的一部分嘛。

    吴伯凡:对对!而且呢他是有好处的,发现这些去那儿的人,回来以后很不一样。那些员工啊,就是那种……

    梁冬:积极的、正向的……

    吴伯凡:正向的……就是这种思考方式啊,做事情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梁冬:就说换句话说,他在做慈善的同时,也完成了企业员工的培训。提升了企业的……所以呢就是说做慈善的事情,为别人做好事的时候呢,自己也能沾到光。

    吴伯凡:施者比受者更有福。真的是能做到这一点的话,他这个行为就可以持续啊。

    梁冬:对啊!

    吴伯凡:要不然你就是蜡烛型的公益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梁冬:对!最后的一个层面呢?

    吴伯凡:最后的一个层面就是健康的财务状况,就是说它不一定能够赚钱,但是它能够良性循环的,它的现金流是正向的。如果老是这样亏的话你不可能继续去做,而这样呢你就做一个小项目的时候,它甚至是能够越做越大,它有扩展性,有延展性,有更多的人把更多的资源吸纳进来,像滚雪球似的,你只是一个开头,你引来更多的资源,像维基百科那样的一种方式的话,那你付出的成本很低,但是你的效果就很高。公益模式就这三者这才构成一个公益模式。

    梁冬: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