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182期: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已经结束的上海世博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为什么说本届世博会的理念颠覆了以往?世博会是怎样诞生的?为什么说世博会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反对么?在生态文明时代,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城市一定会让生活更美好么?本届世博会最大的意义何在?在世博会上,各个国家展现了怎样的新的城市理念?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182期: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mp3

    冬吴相对论第182讲——本期主题: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0-11-21 18:30-19:00

    主 讲 人: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

    参与整理:晴川 初懂--静之 yhlj 王菲 散木 夜未央 慧从卢溪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伯凡,你知道吗?前两天呢,我终于去了趟上海出差,然后呢,我在从上海飞回北京的时候呢,在上海机场啊,等飞机多等了一个小时。你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呢,当地的那个朋友跟我说要我提前出发,但是呢,没想到呢,上海的交通那么顺,他们已经习惯了好长一段时间堵车了,突然有一天呢,又是刚刚世博会结束嘛,所以呢,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想不到一下子就把我送到机场了。于是呢,我就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到机场,百无聊赖,就在机场晃来晃去。那这个事情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世博会结束了。

    片花:已经结束的上海世博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为什么说本届世博会的理念颠覆了以往?世博会是怎样诞生的?为什么说世博会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交通、通信方式的发展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吴伯凡:持续了半年的世博会啊,你去过没有?

    梁冬:我没去,呵呵。我不是……有个很典型的笑话嘛,有一个人在排队发现有一条龙比较短一点点,管他呢,先排着再说。排了两个小时之后说,这个是什么馆呢?这是厕所,呵呵。我看见这个笑话就把我吓坏了,我也想说我们这种人又没有什么特权,是吧?你就不能够说跟着某一些特权阶级可以混进去,是吧?

    吴伯凡:这一次呢,这个世博会我前后去过四次。

    梁冬:这说明你比我多百分之四百的特权。哈哈哈。

    吴伯凡:你听我说,你就知道了。第一次就是那个世博园啊,还没有建起来的时候,是远大的总裁张跃,他是这个世博的空调的赞助商嘛。他要去看这个工地,叫上我,一块儿去看了一下这个当时基本上是一块空地那么一个地方。

    梁冬:你像伟人一样,憧憬一下这个地方未来宏伟壮观的样子,是吧?

    吴伯凡:呵呵,第二次呢,就是开会,第三次开会,第四次还是开会。开会呢,就是在世博园里头开会,但是呢,我进去了以后呢,也就到那儿开会,一看那个人太多了,我真的是害怕排队。所以,虽然是三进三出……

    梁冬:跟大禹一样,人家三过家门而不入。

    吴伯凡:三顾世博。

    梁冬:啊,还不入门,呵呵。

    吴伯凡:也进去了,但是没看。看了也是特别方便的情况下,看了。比如说远大馆,不用排队,我进去了。美国馆,啊,不用排队,我进去了。美国馆呢,实际上进去以后呢,我才体会到网友们说的是“看世博就是看短片”,啊,进去以后看了三个短片,没有其他的什么东西。

    梁冬:它就是放一些短片。

    吴伯凡:诶,就是放一些短片,美国馆的主要设施是一些椅子,呵呵。让你展望一下未来,是吧?这个,我说如果是这样的话,真的还不如那种网上世博。诶,据说还不行,这个有版权的,不让在网上播。啊,你非得到那儿去排几个小时的队。当时带我们去的是美国的一家公司,他是这个世博馆的这个赞助商,就是让我们进去,先进去里头吃了顿饭,顺便就看了三个短片。

    梁冬:不是很值得羡慕,呵呵。

    吴伯凡:不值得羡慕。这一次世博,虽然我是了解啊,不多。啊,但是呢,这次世博啊,它在世博的历史上还是会留下一个亮点的,跟所有的世博,它有一个很大的不一样的地方。

    梁冬:什么呢?

    吴伯凡: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上一届世博在哪个国家举行?

    梁冬:不知道。

    吴伯凡:上上届你就更不知道了。下一届,你也不知道,是吧?下下届你就更不知道。但是呢,奥运会,推到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还记忆犹新,是吧?甚至推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我们都还记得,但是我们往上推一届世博会,你是记不住的。我们知道下一届奥运会是在伦敦举办,但是我们不知道下一届世博会在哪儿举办。这就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世博会,它跟奥运会相比,它受到的关注的程度远不是那么高的。还有一点啊,很多人啊,你问世博会啊,他会说起很久很久以前的,上一届不知道,上上一届不知道吧,第一届,他知道。啊,第一界呢,是1851年在伦敦的水晶宫,很多人都知道。那是作为一种展示工业革命成就,主要是主办国英国为了展示他们的那种大英帝国的那种荣耀、光荣与梦想,而举办的那一场世博会。后来呢,我们也听说过啊,就是巴拿马,这个,我们的茅台得奖了,是吧?还有,这个埃菲尔铁塔啊,我们就知道那是因为法国举办那个世博会。

    梁冬:哦,是吗?

    吴伯凡:啊,那一届世博会在巴黎举办,就修了这么一个塔。当时的巴黎都是一些作家、艺术家,是非常讨厌这么一个钢铁怪物的,太没有艺术性了,它怎么能跟卢浮宫相比啊?那完全是一个钢铁怪物,但是呢,它为什么最后还能够留下来?很多知识分子、艺术家说……

    梁冬:大炼钢铁算了。

    吴伯凡:把它给拆了,卖了。

    梁冬:大炼钢铁。

    吴伯凡:嗯,对。但是呢,它还是留下来,原因呢,是什么呢?原因是,建造这个埃菲尔铁塔工业上的那个难度,实际上是非常高的。法国人能够造出这么一个埃菲尔铁塔出来,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是代表世界最先进的制造技术了。包括焊接啊、设计啊那么高的那个,怎么把它竖起来等等,是体现了法国的国力的,啊,这就不一样了。所以呢,它最后不是卢浮宫,而是埃菲尔铁塔成为法国的象征。但是呢,我就回过头在想,本届的世博会将留下什么东西?本届的世博会我觉得跟以前有个非常大的不一样,就是在理念上头,它甚至是一种叛逆。就过去呢是工业化的一种展示平台,就是一个国家你表明在工业时代的坐标系里头,你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和什么样的高度,一种方式呢就是到世博会上去展示你的工业成就,科技的成就,另一种呢,最好是你能举办一届这样的世博会,那就更说明你的国家已经变得非常的强盛了。“世博会”呢,我对他有一个定义,它是在工业时代里头,特有的一种信息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它是在交通和通信这两个东西既发达又不发达的情况下,才会有世博会,你在农业社会是不可能有一个世博会的。由于工业社会出现以后,才有这样的交通的设备,给你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工业社会的发展首先是有船,后来呢是有了火车,后来又是有了飞机,这种交通技术给这个世博会的举办提供了一种可能。但是呢,随着工业文明不断地往前发展,它有一个趋势,就是交通越来越开始虚拟化。

    梁冬:嗯?此话怎讲呢?

    吴伯凡:船和火车、飞机我们一比较,好像是说它的速度更快了,但是呢,其实是越来越虚拟化了。飞机几个小时就飞到了嘛,船要座几个月嘛,火车是介乎之间的嘛。到了后来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就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上是一个交通的革命,就蒸汽机,蒸汽机出来以后,除了在那个矿井里头使用以外,很大的一个用途就是把它用来做轮船,最早还不是火车,汽船就是用蒸汽机驱动的船。然后它有一个巨大的螺旋桨在那儿转,所以都叫轮船。过去是没有的,过去借助人力或者风力,作为动力的,后来呢,它是有了这个机械能,用一个大轮子来推动的那叫轮船嘛。后来呢,就说,有人就在想,是这个蒸汽机既然能够推动轮船,能不能在陆地上也可以用呢?但陆地上有一个问题,就是那么大的交通工具,他体积和重量那么大,他的道路一定应该是特殊的才可以,一定要修那种跟水面一样平的那种路,蒸汽机才可能推得动,如果高低不平的话,那肯定是不行的。

    梁冬:阻力会很大。

    吴伯凡:对,所以呢,到后来呢,就产生了一种就是在陆地上修一种相当于水路的东西,那就是什么?铁路,它很平滑嘛,所以一个蒸汽机就能拉动那么多的车皮嘛,火车就是这么来的。火车呢,实际上在日语里头,“火车”叫“汽车”。

    梁冬:对,有汽的车嘛!带汽儿的车。

    吴伯凡:对,过去我们一看到那个《铁道游击队》里头--那个老电影,是吧?火车一发动的时候,就那个蒸汽“咕”一下子喷出来,是吧?那个是火车的出现。那飞机呢,那就更先进了,就把这种螺旋桨,到了空中了,他利用空气动力学,这样就产生飞机,这是交通发展的历史。这样呢,有了这种交通,所以呢,各个国家,把物和人聚集在同一个地点,才成为可能。

    梁冬:可以更有效地相聚和分享。

    吴伯凡:对,甚至是贸易,它有点又像是世博会,又像是广交会的那样一种功能。

    梁冬:对,所以,稍事休息下,吴伯凡马上就要点题了:为什么这一期的世博会要开完了之后,他才有兴趣讲一讲呢?到底这次世博会,又和过往的代表了工业文明的世博会有什么革命性的变化呢?稍事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

    片花:为什么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反对?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吗?在生态文明时代,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为什么我们会越来越渴望乡野生活?城市一定会让生活更美好吗?上海世博会最大的意义何在?在世博会上,各个国家展现了怎样的新的城市理念?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刚才老吴用了一节儿的时间,慢慢地铺陈,赋比兴呢,兴呢,就是欲言此物,先言他物。铺陈一下,哈。

    吴伯凡: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往前发展,从机械能产生了电能。这个电能实际上它也是一场交通革命。过去机械制造要有动力必须要买一个蒸汽机,有电了以后呢,它是可以传输的。这样就是,不一定你这个地方要能有产生动力,只要集中在某些地方,建立一些大型发电站,其他地方都可以用来发展工业了。它也是一种交通,就是传输能源的道路,就是这个电网出现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电出现了以后,就产生了一种虚拟交通,那叫做通信。电报出现了,后来是电话出现了。

    梁冬:那以前呢,搬运的是物质,后来呢,搬运的是能量,再后来呢,搬运的是信息。借用道家的话来说,这叫精气神呢。呵呵,到信息搬运的时候,就基本上处于这种信息化时代了。

    吴伯凡:对。三次工业革命,一次是蒸汽机发动的;第二次是电的发现;第三次是通信技术的出现,就是以各种各样的以电子技术为基本的通信和传播工具的出现,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时候呢,当这种虚拟的交通出现的时候,也就是说这种信息技术出现以后,人们没有必要说见了面才来交流信息。这个随时随地都有可以交流信息,尽管是麻烦一点。再往前发展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第四次工业革命。实际上那已经不是工业革命了,一种新的文明,从工业文明里头脱离出来了,就叫信息文明。就是从原来的初级的电子信息技术到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一个是它的遍布的范围,比什么通信技术它都要广,第二它的成本,比什么技术它都要低。这个时候呢,就成了人人都可以去用的。过用我们打电报必须要电报局去打,是吧?我们发Email呢,不用到专门的Email局,专门去发Email,呵呵。信息时代来临以后,聚集到一个地方,来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这种必要性,就不是那么大了。就过去那个显得非常必要的那个世博会,它在功能上,就是有好多可替代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不用办展会,一个公司在那一发布一个什么技术,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时候呢,世博会在信息时代实际上它的功能就开始转换,就是像电视出现以后,电影它要改变功能一样。这一次呢,世博会跟以前非常不一样的一个地方是,它不仅仅说是在信息时代已经完全来临,信息技术非常发达的情况下举办的。而且它是在人类又面临着一种新的文明的时代举办的。这种文明叫什么呢?生态文明。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是一种否定,生态文明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否定。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很多东西啊,冷不丁那么一想啊,发现都是要我们回到农业社会去,低碳,环保,绿色,循环--农业社会的经济是典型的低碳经济,是典型的绿色经济,是典型的循环经济。但是呢,我们今天在说低碳,说绿色,说循环,其实不是要回到农业社会去。

    梁冬:那是什么呢?

    吴伯凡:我们必须要保留一种工业社会给我们提供的那种便利,生活的舒适性,工作、生产和生活的那种效率、舒适度,这些东西是不能放弃的。所以呢,用过去的哲学的老话来说呢,他是一次否定之否定,我们要回低碳、环保、绿色,我们要实行循环经济,但是呢,我们不是回到农业社会,而是对工业社会进行某种修复,因为工业社会导致的很多问题已经不可持续了。按照专家计算,如果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了350ppm的话,那么,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2℃,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一个是大量的城市都是沿海而建的,起码是大城市,我们中国的大连、天津、上海、深圳、广州,是吧?这些它都是离海很近的,我们说了85%的财富可能都集中在沿海的二百公里以内,这个就是很可怕,是吧?城市将一下子没有了。

    梁冬:被水淹了,因为温度提高,导致冰层融化,是吧?

    吴伯凡:我们现在说过的那种很浪漫的生活,到马尔代夫去度假,马尔代夫的海拔平均高度是1.5m,如果海水升高2米,这个国家就不存在了。

    梁冬:那就会有新的地方变成海岛了,你放心,呵呵呵。以后你们老家湖北就变成海边城市了,呵呵呵。所以老吴,你现在应该赶紧回湖北炒房子,到时候你们家山顶的农民房以后会变成海景房的。

    吴伯凡:对,我们家的老房子,有可能变成一线海景,一线无敌海景别墅,呵呵。这是个笑话啊,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城市将会消失,我们的可居住面积将会减少,而且有一个不可预期的,当地球的水面发生改变的时候,它实际上气候就是很不一样的,不是说只是面积缩小一点,那样呢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很不宜居的星球上,现在最不担心那个气候变暖的是俄罗斯。

    梁冬:然后,大片冻土变成江南,呵呵。

    吴伯凡:对,俄罗斯它一个是国土面积太大了,它到2030年它的人口就可能降到一亿以下,它不存在居住地不够的问题。而且呢,变暖以后,它们的西伯利亚就会变成那个万顷良田。北冰洋说不定就会成为海滨度假胜地,呵呵呵,所以他们是最不担心的。但是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就是灾难,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城市化为乌有。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西方有一句谚语,这个流传了很久,在工业革命初期的时候,人们说起这句谚语的时候,就是一种非常自豪的口气说出来的,叫“神造乡野,人造城市”。诶,上帝太老土了,就能造出一点乡野,我们人多伟大啊,我们建立那么些大城市,高楼大厦,哎呀,立交桥,灯红酒绿,人比神要伟大得多,那个时候,就是这样一种情感嘛。现在发现,哦,原来城市不一定比农村高级哦,首先是城市可能有一天就会消失,第二呢,就是城市越来越成为不是让人生活的很舒服的地方。

    梁冬:对。

    吴伯凡:城市让生活更难受,而不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尤其是在这种大城市里头,每天我们把三个小时,甚至四个小时花在路上,然后呢,疲惫不堪地再工作八个小时,然后,各种各样的污染,从物质污染到精神污染使得我们的生活质量非常的低,最要命的是,这种让你并不是觉得很舒服的城市,有一天可能就没有了。乡野呢,虽然是没有那么多的繁华,但是,它有几个特点是城市完全不可比的,它世世代代都存在于那儿,在那儿生活呢,人的生活质量呢,它要比在城市里头它是要高的,所以呢,后来就发现,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在城市里头啊离乡野越近的地方,它的房子是越贵的,这一点呢,我们中国现在还没有到那个地步。但是呢,所谓买别墅,就无非是想把城市人的生活和农村人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结合起来,这种生活是很值得向往的,当然也是很昂贵的了。

    梁冬:其实现在所有的高级生活都是在城市里过着农民的生活。你能吃上原产的蛋,吃到一口新鲜的猪肉,喝到新鲜的水,然后最好家里小孩子还能在自里家里的土地上呼吸一下草的味道,这已经是很高级了,是吧?

    吴伯凡:对啊,我突然发现很滑稽,我过去所有的奋斗是想把自己从一个农村人变成一个城里人,现在我是拼命奋斗的是想把自己从一个城里人变成个农村人。

    梁冬:由农转非再变成非转农。

    吴伯凡:对对。那天一个朋友送了我一箱什么蔬菜,很珍稀的,送到我楼下。我以为是个什么呢?就是一纸箱的菜。他跟我说,这个菜你肯定是从来没吃过的。我说为什么啊?他说这个是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的等等等等。我说我早就吃过了,他说什么时候吃过的?我说小时候吃过的。

    梁冬:全是人粪浇的,是吧?伯凡啊,你讲了这么长时间之后,跟世博有什么关系呢?点一下题吧,求求你了。

    吴伯凡:这次世博呢实际上是对以前的世博原初的主题的一种否定。

    梁冬:它否定什么呢?以前强调工业文明,这次世博强调非工业文明?

    吴伯凡:也不是强调非工业文明,而是强调一种像农村一样的城市。这次在世博里头啊,很引人注目的西班牙馆。西班牙馆弄的是一种建得像农村的那种房子,就是那种很细的木条啊,建成的那个看上去非常土的一个房子,但是那个房子可不是随便建出来的,它是非常科学的。就是真正能够做到冬暖夏凉,几乎是零碳,基本是不需要外边的能源供给的。

    梁冬:不需要加冷也不需要加热,是吧?这跟我们以前很多那种农村住的房子是一样的啊。

    吴伯凡:过去的那种土坯房啊,那种用秸秆加上泥巴抹的那种房子,看上去确实是不好看,但是那是千百年来人类在那个地方生活啊,他学会的那种,就像鸟筑巢一样,它是种非常原始的智慧,但是是非常深刻的那种智慧建的那个房子。举个例子,黑龙江的那些农民过去住的那种秸秆房,你别看它简单,但是它真的是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那种环境下是保温的。后来,他们赚了一点钱以后,要做城里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嘛。他们要学着盖城里的住房,盖那种钢筋水泥房,结果那房子住起来非常难受,因为它根本不隔热,需要烧很足的暖气,常常是拼命地烧也不行啊,因为农村的土暖气烧起来也是很麻烦的嘛。过去那种房子是非常地省钱,最重要的是省力省心,现在这种房子呢不省钱也不省力更不省心。这真的是一个悖论,就是我们不可能现在一下子大家都还乡了,从城里胜利大逃亡,都跑到农村里头去,这不可能。因为城市它能够集中地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它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像北京市一两千万人比一个中等国家还要多的人口数量,那得多大一块土地才能容纳这么多人啊?它其实是提高效率的。但是呢,现在的城市它的这种生活方式不可持续,我们已经说了,而且让人过得越来越难受。现在回过头来看那句话“神造乡野,人造城市”,发现还是老天爷比较高明。

    梁冬:当然了,就像你以前所说的那句话嘛,是吧?现在全世界科学家经过努力也就生产一只“多丽羊”,任何两个没文化的人都可以生产一堆人出来,呵呵呵,说明还是上苍比较厉害嘛。

    吴伯凡:对,我们既不可以说离开这个城市,但是呢我们要过一种比较舒服的,比较舒适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可持续的,而不是说再过几十年我们就集体被毁灭,不是那样一种生活。那么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城市。简单地说,这样的城市是一种什么城市呢?就是更像农村的,更像乡野的城市,或者说,是一种更绿色的、更环保的、更低碳的、可以循环使用能源的这么一种城市。

    梁冬:所以你觉得说这次的世博会它的真正的意义在于说,它对于世博会的初创始的这种原始的精神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反思,当这个世界经过了一百多、两百年把农村变成城市的过程之后,我们终于发现我们需要把城市重新变成农村。

    吴伯凡:大家都知道本届世博会的口号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认识一个专家他参与过这个世博会的口号方案的提出。最早这个口号提出来的时候英文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结果通不过。

    梁冬:这个西方的组委会不通过。

    吴伯凡:对,对,就由中国作为主办方提这个口号,报过去的时候通不过,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个口号太片面,甚至是太天真。

    梁冬:代表了过去的旧工业文明时代。

    吴伯凡:对,就是把我们做一个城里人那样一种感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后来呢,我们这边呢汉语还继续使用这个口号,但英文就变了,变成“Better city,Better life”--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梁冬:哦,这个事情回答了我长期的一个怀疑,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Better city,Better life”翻译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原来呢是之前就提出了这句话,我们想把它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呢不符合国际的潮流了,然后国际上呢稍作修改,但是中文呢仍然停留。

    吴伯凡:它这次世博会最大的一个特点呢,就是各个国家用他们的这些展馆,展示一种什么叫更好的城市,这种更好的城市如何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梁冬:而不是简单的城市化,就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是吧?越不像城市的城市就越美好。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