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202期:互联网“浅薄”症(下)
虚拟的网络信息刺激为什么会令现实生活产生乏味感?什么是电脑脸?为什么信息时代人们的反应越来越冷漠,表情越来越稀缺?为什么说沉思是创新、同情心、深厚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为什么说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信息超载为什么会导致心灵污染?为什么我们要定期的有规律的关掉电脑?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202期:互联网“浅薄”症(下).mp3 。
《冬吴相对论》—202.互联网浅薄症(下) (2011-03-12 18:45:16)
转载标签: 梁冬当今中国吴伯凡冬吴相对论达摩祖师杂谈 分类: 冬吴相对论
冬吴相对论第202讲——本期主题:互联网浅薄症(下)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1-03-06 2:30-3:00
主 讲 人: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
参与整理:雪狐恰恰 Sammie 点儿 王菲 yhlj 燮桾居士 修身齐家 慧从卢溪
下载:冬吴相对论-202.互联网“浅薄”症(下)....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较早之前的时候呢,我们提到了一个话题呀,就是呢,哈佛商业评论的主编尼古拉斯写了一本书叫《浅薄》。是因应现代的技术变革和资讯变革而带来的人们碎片化的注意之后,而带来的一种心智模型。这个浅薄这两个字呢,有些时候呢会让人听到了觉得很不舒服。觉得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不礼貌。但是呢,在这本书里面呢,它只是一个中性词。浅薄被定义成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不再有……
吴伯凡:不再深深地去关注什么。
梁冬:对,不再深深地去思考什么,这样的一个……
吴伯凡:对任何事情的感知和表达都是那种浅浅的、淡淡的,像李敖的那首著名的打油诗--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似海深,我的爱情浅。
梁冬:哦,原来是出自在这里。
片花:为什么说精神病患者的思维是碎片化的,而使用碎片化信息的人,思维模式和精神病患是相同的?为什么说互联网上瘾症的背后是一种浅薄症?虚拟的网络信息刺激为什么会令现实生活生产乏味感?什么是电脑脸?为什么信息时代人们的反应越来越冷漠?表情越来越稀缺?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互联网浅薄症之下期。
梁冬:较早之前的时候呢,你提到说你因为这本书想起了另外一本书。
吴伯凡:这就是那个写那个《当下的力量》的那个作者叫埃克哈特?托利,他后来写了一本叫《新世界》嘛,它里头讲了一个场景挺有意思的。他在伦敦读书的时候,在那个地铁里头,他一上那个地铁呢,发现都坐满了人,他看到有一个空位置,他正要过去的时候,发现是有两个空位置,中间坐着一个人,一个女士。但是,没有人去坐那个位置,他马上就会想:这肯定是有什么问题了。他就仔细地一看那个女士,发现她的眼光有点不对,口中念念有词。好像在跟谁在说一个什么问题。但是呢,一会儿呢,那个表情又变了,不停地好像跟不同的人在说话。
梁冬:这不是典型的用那蓝牙耳机打电话的人嘛,哈哈哈,这不就典型的一个……在街上看见有一个人用那个蓝牙耳机在打电话,一会儿眼睛望着左方,一会儿眼睛望着右方,这样忐忑一样的表情,是吧?
吴伯凡:问题是她没有打电话,这他就有点害怕了。其实,她身边之所以有两个空位,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她是个精神病(患者),就不敢坐在她旁边。那他也是站着,结果呢,到了要下的那一站他就下了,发现这位女士跟他一起下车了。然后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发现这位女士也进了那个校门,然后又进了同一个教学楼。他说:噢,原来这个人是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他就觉得很纠结,觉得这个老师怎么会是精神病呢?他自己就在那儿想。想呢,后来他在洗手间里头的时候,还在想这个事情,想的时候呢,就东想西想,不小心呢,他就把他当时他想的那些话,从嘴里头说出来了,而且这个话呢,是没有什么关联的。就是一会儿是“这个车真挤”,“有点问题”,“不对”,就这样的话。但是他在完全无意识的状态发现,在洗手间有一个人在看着他,非常怪异的目光看着他,他当时就一下子意识到了:原来我是不小心把我的那种很飘忽的这种话说出来了。后来他发现,我们所谓的正常人跟精神病人之间的差别就是:精神病人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我们呢,是胡乱在想各种各样的念头,只不过是没有把那个念头说出来而已。如果是有一种仪器把你头脑当中那个念头直接语音合成以后,那很可怕,每一个人听上去都像个疯子。
梁冬:你只要把任何当今中国的一个人写的微博,打印出来一起看的时候,你就觉得是个病人。因为他这一秒钟他想的这个事儿,用一百四十个字儿,写出来了;另一秒钟他想起另外一个事儿用五十个字写出来了,再就另外看见一个什么东西转发了一下。他在这一秒钟都是合理的,但是你把它连在一起的时候,他就是个病态。
吴伯凡:这是精神病人的特点啊,所谓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患者,他的思维的那种断断续续、碎片化、无目标化、琐碎化,这样一种形态逐渐的成为我们使用这种碎片化信息的人的一种共有的常态。他说这一点是比较可怕的事情。
梁冬:所以以前呢,这些古代这些禅师,他们做的主要事情是做什么呢--专注。就是拿一天、一个礼拜、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专注于做一件事情。他们实际上具体做什么是不重要的。有一次我在不丹碰见一个刚刚出关的一个和尚,我就很好奇,我说,你们所谓的闭关到底是干什么?是不是有一些你们的上师啊或者是长老啊传给你一些密咒语啊什么的?我也很好奇。结果他后来告诉我说,他说实际上我们每天只做一件事情,就是磕长头。反复的念一段很简短的经文,大概只有一千字左右不到。然后我说这有什么意义呢?他后来告诉我实际上它其实是一种训练。训练你是否能够把你的精神安住在某一点上。
吴伯凡:嗯。
梁冬:他说,如果你能够在这一秒钟任何东西都不想,只想这一件事情的话,你就会发现你充满了能量。
吴伯凡:宁静,你的内在的那种次序感、宁静感和那种能量,就是心里的能量会很强。你刚才说的这个,就闭关嘛,那个达摩祖师,禅宗的第一代。达摩祖师到少林寺,大家都知道面壁九年嘛,也是那种对着墙壁,墙壁是什么都没写的啊。墙壁不是个显示屏,他就对着它。
梁冬:心中念着:“神马都是浮云”。
吴伯凡:哈哈哈。我们不是说提倡这样一种状态,但是呢他这种状态提示我们,就是,我们有时候要面对一种没有信息的状态里头,你可能会听到的一种信息,或者你得到的一种感受。我看国外有一个调查,很有意思,就是它实际上是一个试验,就是把一些人,经常上网啊,就是这种什么控,微博控,什么什么这样的……这些有控的人,让他们集中在一起,观察他们的表情,他们是主动接受这个调查的,24小时监控,他完全没办法独处,就是那种狂躁。跟那个吸毒的人,那个反应的周期是一样的,刚开始还可以,渐渐渐渐地他就开始在房间里走动啊,就是这种极度不安,有的去挠墙啊,去砸墙的都有。这种互联网上瘾症,背后其实是一种互联网的浅薄症。
梁冬:就是无法戒、定、慧,戒就是戒什么?就是戒瘾嘛,戒嘛,你只有抛除掉那些让你依赖的东西,你才能够安定下来。只有当你把这些定下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呢,你才能够把自己的通路打开,接触到一些你身体以外的或者身体更深层次的与之呼应的东西。我们称之为这种东西呢是超越了个人的知识以上的智慧。
吴伯凡:嗯,前不久,我听有一个朋友说,他们单位有这么一个人。就是说你跟他没法沟通。为什么呢?他是那样的,你告诉他一个事情啊,他基本上是没有反应的。但是呢,他有个特点,如果你跟他说话的时候说得不清楚,或者突然冒出来一个什么东西,他就会问你。他一问你呢,了解清楚以后呢,他也没有反应了。你知道这是怎么造成的吗?
梁冬:怎么造成的呢?
吴伯凡:就是在互联网上接触这种信息,一旦我知道了这个事情,就“知-道-了”,像过去皇帝批的那三个字,我知道这个事情了,就完了,他不会再对它进行反应,又要转到别的事情上。
梁冬:因为他反应不过来,实在太多需要知道的事情。
吴伯凡:但为什么对你有时候说得不清楚哪句话,他没听清楚的话,他会问呢?原因就是他还没有搞清楚。
梁冬:还不知道。
吴伯凡:啊,对。他就有一种好奇心,但是这种好奇心一但满足,他就不反应。你要知道这很可怕的。
梁冬:这就是传说中的酷,很多人说的那个酷啊,其实是误导的。
吴伯凡:所以你跟他说任何一个事情的时候啊,你说明白的事情他就不反应了。陷入这样一种状态,我觉得是跟这种长期接触碎片化信息的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有关。
梁冬:而且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呢?由于现在传播太迅速了,所以呢很多事情一不小心它变成一个被大家关注的事情的时候呢,突然一下子全民热潮,然后呢,你就被裹胁当中的时候,你就迅速的被调动。但是呢,我们可能这个人的大脑设计啊,你一辈子收不了太多这种高度兴奋的刺激的事,所以呢,一刺激完了之后呢,他就马上要回复到一个冷漠状况里面去。反复刺激,反复刺激,就跟橡皮筋撑长了之后吧,撑次数多了之后呢,其实你就很容易陷入到一种习惯性的免疫后的冷漠里面。
吴伯凡:嗯,对,它实际上是跟那个药品的剂量也是有关的。
梁冬:对啊。
吴伯凡:你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一定是要有悬念。这个信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的话,一定要有非常大的那个能量调动他的好奇心,要不然就不会受关注嘛。所以网上的好多信息啊,你说大家只看标题不看内容,其实也怨不得大家,你真的去看内容的时候,没什么内容,基本上就是那个标题。
梁冬:对。
吴伯凡:这样他就就持续的用这种……
梁冬:标题党。
吴伯凡:耸人听闻的这样一种方式,来调动你的注意力的时候,如果某一句话没有耸人听闻的东西,没有让你足够好奇的东西,你逐渐呢就不感兴趣。就像那个,用那个药量啊,它是形成那种抗药性啊,少啦不管用的。但是你知道跟人相处的过程当中,在工作当中,在很多时候它是没有这种悬念的。
梁冬:不可能,而且真正的幸福就是平淡嘛,所以现在这个离婚率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越来越多的人,把他在外面接受到的这种高强度的兴奋、刺激的这种需求带回到家里面来。
吴伯凡:对。
梁冬:你说你老婆不可能今天穿空姐制服,明天穿护士服吧!那不可能的。她永远就是那样一个阿姨在那里,那怎么办呢?那当然反过来你老公也是一样,是吧?不可能今天是国企厂长,明天是个体户,后天是上市公司主席。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就是家里面的冷漠就变得很司空见惯。啊,前段时间不是有一部电影叫《将爱进行到底》嘛。就是把以前那个电影翻拍,就是张一白的作品嘛。它是由三个故事组成的。它第一个故事里面就讲到了一对很成功的夫妻,由于生活很习以为常,就是熟视无睹而产生那种倦怠感。其实那片子呢,我认为拍得是很一般的,但是呢它这个情怀倒是真的,就是现在普遍的在家庭里面的这种冷漠感。
吴伯凡:对,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叫电脑脸,就是现在的小孩啊,长期上网,形成那种冷漠的那种面孔,叫电脑脸。你长期跟这个屏幕面对面。它也是一个面板嘛,你也是一个面板嘛。长期这种面对面,最后你就跟那个面板一样的冷漠。真的是这样的!
梁冬:对,还是我们这个好,ANIMAL FACE TO FACE,哈哈哈……动物相对论!
吴伯凡:哈哈哈……尼古拉斯他的担心就在这里头。由于互联网是越来越发达,带宽呢是越来越……
梁冬:廉价。
吴伯凡:越来越廉价,越来越大。他说美国人的统计是,每天接受到的信息是34G,因为它有大量的影像嘛。是11万个英文单词的信息量。相当于普通电脑硬盘的储存量的五分之一。人的大脑呢一生能处理的信息是1730亿个字节的信息。相当于173G。这就是说什么呢,美国人啊,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已经达到他一生能够处理的信息量的六分之一。
梁冬:所以他必然会采取这种漠然了,他会认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吴伯凡:那就崩溃了。
梁冬:他会崩溃的嘛,系统会崩溃的嘛。
吴伯凡:对对对,就是冷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网络一代的一种常态。
梁冬:所以呢为什么“酷”前些年大家都觉得是它是一种“美”呢?我觉得它背后有一种社会判断。就是的确是你没法对每件事情都做出了声色犬马的表情。所以表情帝这个杨迪出来之后呢,大家觉得很好奇:这个人的表情怎么那么丰富,是为什么?是因为他是从汶川地区来的嘛,他保持了某一种非都市人的这种生动。
吴伯凡:长期这种冷漠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
梁冬:导致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
片花:为什么当今中国最流行的是川菜和湘菜?为什么说沉思是创新、同情心、深厚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为什么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冷漠的人必然浅薄?为什么说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信息超载为什么会导致心灵污染?为什么我们要定期的、有规律的关掉电脑?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互联网浅薄症之下期。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继续回来到《冬吴相对论》,刚才呢伯凡讲到说由于长期的这种处理信息不得当,因为数据量太大了,和我们大脑处理能力完全不对应之后呢,会导致一个情景。
吴伯凡:对,就像生物进化,它逐渐进化出一种能力。
梁冬:什么能力呢?
吴伯凡:这种能力就是冷漠的能力。比如说,打开邮箱的时候,明明是最好的朋友给你来的信,你的家人给你来的信。但这个信里头,你可以预料到的,不可能有什么强刺激的东西。不可能有什么有悬念的东西。
梁冬:比如你最近好不好啊。冬天冷加个衣服啊。
吴伯凡:对,不会是那种病危啊什么,只要这个邮件的主题是没有这样的一些内容的时候……
梁冬:这种事情也不会发邮件啊,起码是发个短信嘛!
吴伯凡:对,往往你就会本能的去忽略它,它有一个统计啊说全世界每天发送的电子邮件是2940亿封。其中89.1%呢是垃圾邮件。这些垃圾邮件为什么还有它的空间呢?就是因为总有一些人,他们对平淡的东西,在掌控当中的信息,他是不感兴趣的。所以呢发到你这个的邮箱里头,只要这个主题词写的比较吓人,比较有悬念的话……
梁冬:“刘德华和巩俐结婚了”。哦,那其实是一个叫“刘德华”,一个叫“巩俐”的病毒。
吴伯凡:哈哈哈哈……你就会点,89.1%的垃圾邮件里头,还有不少人能够、会点开看。而正经的好多邮件他是不看的。很多人就会形成这样一种状态。
梁冬:这就是为什么当今中国遍横整个中国的菜只能是川菜和湘菜的原因。比如说,常常就是说,晚上去哪儿吃饭啊,我后来总结了一下,任何时候,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你说去个湘菜馆子,一定不会是最差的。我开始的时候还觉得这还挺沾沾自得。后来发现这的确其实是我们被摧残的一个明证。
吴伯凡:你的味蕾啊,其实已经被摧残了。你的味蕾变得很麻木了。
梁冬:很浅薄。
吴伯凡:嘿嘿嘿。这样呢,就必须要用强刺激的那些辛辣的这种调料来让你产生一点点兴奋。
梁冬:对。但这种人通常伸出来之后呢,有很厚的舌苔。其实舌苔就是为了对辛辣的东西的一个自我保护。但实际上呢,它又形成了一个对平常普通味道东西的不敏感。于是你需要更辣的东西呢,才能让它有感受。于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吴伯凡:嗯。所以呢就是说,互联网浅薄症的另外一面呢,实际上我们总是在需求那些强刺激的东西。最后呢就是:人们的心智,你的性格都会变。
梁冬:而这个世界上的真理实际上往往并不刺激。因为它已经被大家讲过很多遍了,你要孝敬父母啊,要长时间做一件事情啊,要守得住啊,是吧?要爱对人呢,仁义理智信呢,其实这些东西,它之所以它成为真理,是因为它已经被很多人讲过了,它之所以很多人讲,因为它已经很朴实化了嘛,对不对?
吴伯凡:对。孔夫子说的“巧言令色鲜以仁”嘛,就是真得有价值的思想和话,它不是那么显眼的。
梁冬:对。
吴伯凡:问题就在于:它里头没有加那种调料的时候,你就不会去接触它。所以尼古拉斯说那种沉思的、聚精会神的思绪方式是增强创新能力、加强同情心以及加深情感深度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发展独特的、全面的人格的基础。没有这些思绪方式,人们呢就会变得浅薄。可能在某些时候呢就会变得非常聪明,但是,只要你染上了冷漠,实际上往深度里是做不了什么事情的。
梁冬:对。
吴伯凡: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嘛。你要做一个杰作,这个杰作不一定是一个相对论,是吧?也可能是一双皮鞋要你擦,如果你能唤起热情来擦一双皮鞋的时候,这个皮鞋才会擦得很好,锃亮锃亮的。所以当你缺少这种热情的时候,你实际上是任何事情都做不好的,也做不长的。你很快的就会被别的东西所牵引过去,然后呢,牵引了几分钟以后呢,又被牵引过去,这样呢,你一直处于这样一种飘浮的状态,也就是一种浅薄的状态。人类历史上,那些杰作--不管是文学的,还是艺术的,甚至是那些工艺的,啊,古代的那种能工巧匠做出来的那些作品,它绝对不是在强刺激下、不是在这种冷漠的那种状态下,来做出来的东西。
梁冬:说的实在是太好了。所以为什么这些考古学,包括收藏界的人,很多时候喜欢汉以前的这个玉制品啊?因为那个时候啊,你要在一个玉器上面打一个洞,你可能要磨三个月,你才能磨出一个洞出来。
吴伯凡:“琢磨”“琢磨”嘛。
梁冬:对,你要磨三个月才能磨出来。所以那个时候的一个看似很朴拙的一个玉的工艺品,它其实很可能已经耗费了这个匠人十年的生命。
吴伯凡:嗯。
梁冬:才会做出这样一个东西。
吴伯凡:这个,爱因斯坦还有一句话,叫“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我们的学习状态,也就是接受信息和知识的状态,当你是一种游手好闲的方式,就是那种很表面的去接触这些信息和知识,不愿意去过脑子动脑子,这样一种学习的方式,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那么创新是什么?创新有时候是需要灵机一动的,但是这个灵机一动的背后是长期的这种艰苦的努力,各种各样的努力,在某一瞬间的爆发。
梁冬:对,所以顿悟的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顿悟的,是吧?你必须要渐悟了很长时间,琢磨、憋着,天天为这个事情反复掂量之后,突然,在那个棒喝一下,你才能顿悟的。是吧?
吴伯凡:对。
梁冬:一个自己都没有压力的人,在怎么棒也不会棒喝出来。
吴伯凡:对对对,这种天才之作,这就是草书和涂鸦的那种差别嘛。是吧?
梁冬:对。
吴伯凡:那种草书是在……好象是在那种癫狂状态下,那样写出来的东西,那叫草书,它不是涂鸦,不是你自己拿着一支笔,在上头怎么弄你都不可能是一件深刻的作品。
梁冬:凡高的素描功底是很好的。巴菲特也是在技术上,是吧?有些什么图啊,什么这种工具啊,操作上面是很下了一些功夫的。
吴伯凡:嗯,所以呢,这个尼古拉斯他讲到了这种威胁嘛,互联网,这种信息超载信息过量以后,对人的环境的这种污染。我们老在说环境破坏、生态破坏,那是指自然环境,其实我们现代人还面对着一个非常大的环境的破坏,就是信息环境的破坏。使得你处于一种被污染的状态,这种状态呢,比如说,周围的污水、噪音让你健康受到伤害、身心受到损害,其实这种信息的过量、信息的超载对我们的那种影响,实际上也是非常大的,什么抑郁症啊、精神分裂等等,这种潜在的威胁也是很大的。说了这么多呢,大家都会问一个问题,那怎么办呢?你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这的确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梁冬:对,那你觉得怎么办呢?我的感觉是真好啊,这样的话呢,我以后不需要读太多书,我就可以出类拔萃了,因为我只要能够比别人坚持读一本书。
吴伯凡:这就是在盲人的国度里,一只眼的人成为国王,是吧?这对于我们教育,以前我们也讲到过这个事情,这个坏的那种环境,反过来看的话,对你来说可能是机会嘛。
梁冬:对啊,因为社会已经把其他的竞争对手全部干掉了。对小孩子而言。
吴伯凡:对。尼古拉斯给出的很简单的一个忠告就是关掉电脑,定期的、有规律的关掉电脑。
梁冬:关不了啊,你关掉电脑的时候,手机还在旁边。
吴伯凡:呃,你看一看,到底天会不会塌下来。
梁冬:这让我想起来,前段时间冯小刚烧了一把火,把他的工作室给烧了嘛。宋丹丹讲了一句说,是宋丹丹还是谁,我忘记了是谁讲了一句话,说你平常觉得每一个东西都不能扔,结果你一把烧了之后呢,觉得也没少什么。
吴伯凡:呵呵,对,事实上就是这样!所以呢,说到这里呢,我就想起我们以前可能讲到过这个故事,我要重复一下,象棋的故事。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象棋的故事》讲的是这么一个场景,就是说,这一个人被抓到纳粹的监狱里头以后,这个知识分子他最受折磨的不是拷打,而是没有书看了,对一直在潜心的做研究的一个知识分子,等于是天天饿他。就把你关在一个单人房间里,全是白色的,什么都没有差别的,床单也是白色的,床也是白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白的,而且不知道日夜,就是二十四小时,你不知道是白天还是黑夜,在那种状态下,你会发疯的。这时候你会对信息和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饥渴,所以他在受审讯的时候,看到一本书了,他就冒着生命危险就偷这本书,这样呢,有了这本书,他就不会那么难受了,不会那么饥饿了。最好是他希望是一本数学书,很难,这样呢,他就啃的时间会长一点。结果拿到房间一看,是一本象棋的棋谱的书,平时他不爱下象棋,他非常的失望。但是没有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他知道他要度过这个艰难的岁月,在这种单人牢房里头度过这个艰难的岁月,只能靠这一本书。然后他就看了一下,这个书并不厚,他强迫自己每天只能读一页。要不然,读完了又没有办法了。但是这个棋谱也没有什么好读的,那么,就每天呢,他就看这个棋谱,看完了以后呢,这个脑子里就想这个棋局,还原这个棋局,然后尝试下(盲棋)。平时下象棋的人都会背那些棋谱嘛,那是作为任务,他那是作为一种……
梁冬:掰开来面包一点点吃的那种。
吴伯凡:呵呵呵,对,真享受,珍惜的去记得,他不是当做任务,他不是富人家的孩子,把饭当做任务来吃,他是在那种饥饿状态下,就是把每一个字都要揉碎了读进去。这样呢,几个月下来呢,还是读完了,没有办法。
梁冬:那再读一遍?
吴伯凡:那怎么办呢?最后他就终于他满脑子都是象棋嘛。就下,下象棋,自己跟自己下。那很可怕的,两个自我都知道对方要出什么招,这是很难下的。但是呢他在这种情况下,就这样下,要让自己大脑保持这样一种运转的状态。要不然你会变成白痴,或者疯了。后来就放出来,放出来以后,他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以前也没怎么下过。他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头,碰到了一个世界冠军,世界冠军很不屑的就在一个船上,也没什么事,抱着一种赌博的心态,大家就给钱给那个世界冠军说,他来跟他下,下的时候三局那个世界冠军都输了。他不知道他的象棋功夫已经如此了得了,他完全不知道。
梁冬:所以,古代的时候,少林寺都是把童子五岁的时候就放去,然后呢,脚上绑上沙袋,手里面插着那个热热的铁砂,是吧?二十五年之后,打下少林寺,就已经是江湖一条好汉。以前的这种书呢老是这么讲,但现在想想看看,如果我们能让任何一个人专注地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面持续地做一件事情,他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成就多大的一番事业?
吴伯凡:这就是……
梁冬:当别人都不能专注的时候,你能专注一分钟,你就赢了。
吴伯凡:就是所谓聚焦嘛。这个平光的镜子和凸透镜差别就在于:一个不能聚焦,一个能聚焦。同样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出来,它变成一个焦点,它能把东西点燃。输入的能量是一样的,输出的能量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的心智模式呢,就是这种互联网导致我们的思维方式像一个平面的这种镜子,是多少东西输进来……
梁冬:所以为什么平板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吴伯凡:呵呵。
梁冬:好,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