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212期:品牌的味道

    感官品牌的营销手段与传统的营销手段有何不同?商家为什么要精心设计品牌的独特味道?为什么说感官记忆会植入人的潜意识,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味道为什么会对人的消费行为产生巨大影响?为什么说人类的进步是以简化为代价的?什么是思维经济原则?为什么分类会忽视差异性,导致粗糙和损耗?什么是法国经济的竞争力?为什么说法国的工业是一种远离工业的工业化?为什么说恶补性的、掠夺式的消费只能证明自己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穷人?什么是有仪式感的消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为什么要建立在精细生产和精致消费的基础上?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212期:品牌的味道.mp3

    冬吴相对论 第212讲——本期主题:品牌的味道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1-07-17 2:30-3:00

    主 讲 人: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

    参与整理:正清和 小鱼儿 慧从卢溪

    梁冬:来了,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诶,伯凡你知道吗,这两天我碰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是一个公司的代理在中国的,这公司是做什么的呢?我们不能提名字,但是这个公司很有意思,它是一家专业的做味道的公司。我就问他“你是做什么的?”他说“比如说,你走进了香格里拉酒店,你会闻到一股很奇怪的味道,你会发现呢在香格里拉谈生意的人很多,大堂。北京啊,你要是一个21报系的记者你都不需要到外面采访,你只要去应聘到香格里拉做一个倒茶水的人,你会发现会获得很多VC(“VC”是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的简称)那些经验啊或者投资并购啊这些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我所知道的绝大部分北京的VC都在那几个香格里拉大堂里面坐着聊天,我每次去到都能碰到好几个奇怪的人啊。

    吴伯凡:都可能是商业间谍……

    梁冬:也不是商业间谍。我想讲的就是说这个香格里拉这个味道呢,它和人们去那里坐在它大堂聊天呢,是形成了某种奇怪的关系的。我以前以为是偶然,后来发现是因为很多人是喜欢那里的味道才去的。

    片花:感官品牌的营销手段与传统的营销手段有何不同?商家为什么要精心设计品牌的独特味道?为什么说感官记忆会植入人的潜意识,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味道为什么会对人的消费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品牌的味道。

    吴伯凡:最近有一本书啊很流行。我为什么注意这本书呢?这个书的作者也是我们杂志的专栏作家,一个美国人。他写了一本书叫《感官品牌》。什么叫感官品牌呢?他是说我们现在的很多的品牌打造,品牌建设都是用大脑、用理智、用规划、用那些所谓策划师的那种概念来塑造的。他说啊好多的品牌,它导致人们做购买决策的关键的点恰恰不是那些概念的东西。

    梁冬:不是大脑带来的。

    吴伯凡:是一种潜意识当中,跟感官密切相关的那种东西……

    梁冬:对了。

    吴伯凡:其中他就讲到了这个味道。每一个酒店的气味那都是经过精心地设计的,当然了有的呢精心设计没有起到它的效果,有的呢它就起到了效果。一进到那个酒店里头它不再需要打那个大标语“追求卓越”什么什么,“诚信至上”,不需要这样的口号,只要你一进到那个酒店里头马上不知不觉掳获你,而且时间长了以后你会对它形成一种你自己都意识不到的依赖,那种瘾。

    梁冬:依赖。我给你讲的这个公司就是干这个事情的,这个公司他跟我们讲啊。他为全球的超过500家不同的酒店做这个味道的规划。而且呢他现在已经是不光在帮酒店做了。比如说有一个奢侈性品牌卖包包的,大家都知道的啊,LV包。他们呢把每一个卖LV包的那个店呢都规划一个统一的味道,这样的话呢你在全世界你一进到这个卖场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相识的感觉。就犹如我们以前讲品牌管理的时候说,你一看到麦当劳的那个黄色,是吧?你就会产生一种熟悉感,甭管你是在阿曼还是在尼加拉瓜还是在中国,你看见那个标志你就觉得是一致的。现在的品牌管理呢已经从视觉管理,听觉管理呢扩展到嗅觉和触觉管理,在嗅觉管理里面特别强调这个味道的这个控制性。他们说他们还做了一件事情,很有意思。他们帮一个是在澳门还是在美国的一个赌场做了一个味道,这个味道呢是有一点点的烟加一点点的酒再加一点点汗的味道,他说这种味道呢是可以让人产生一种幸福感的。他们的策略是什么呢?就说让你能够愿意在这里多停留超过百分之十五的时间,那你每一个人在那里多呆十五分钟少呆十五分钟你是不受觉得的……

    吴伯凡:你是不知不觉地受他控制的。

    梁冬:但是这十五分钟有可能你就输得倾家荡产。

    吴伯凡:往往都是最后十五分钟输的。

    梁冬:对……哈哈哈。所以呢,这个事情抛开它的伦理道德来讲,我觉得说他带我进入了一个我以前完全没有很清晰的意识到的一个世界,就是这个世界上已经开始把所有的味道变成是可控的一个模型。他们甚至到了什么程度?他们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个案。他说有一天呢,他们去帮一个公司去做管理,然后呢这个公司说我们要规划一个这个公司的味道。这个公司呢比如说是作为一个造纸业的,但这个老板呢就选味道啊就选到了一款香味,这款香味呢他说就是它,我闻到这款香味我就觉得这就是我做这个公司的感觉。大家就问为什么呢?后来他才知道呢,原理这个老板在年轻的时候搭着自行车送他的女朋友去上学,然后呢在那个树上摘过那个花的味道。他爬到树上给那个女孩子摘花,然后呢在那个时候呢他不断地去给他的女朋友讲他未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呢他的整个的梦想,他的青春期原发力的时刻和这个味道紧密地链接到了一起。当他们找到这种味道的时候呢,这个老板觉得每一天当他踏进他的办公室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去到了青春期的时候要突破这一切的那个状态里边去了。我们会发现味道往往有这样一种把你调回某个时空的能力。

    吴伯凡:它在你的潜意识当中植入了某种味道,这一种味道能够很神不知鬼不觉的在你的记忆库里头在你的记忆深处,就像《盗梦空间》里头的。在你的最深最深的那种潜意识当中植入某种东西。《盗梦空间》的英文inception就是植入,奠基在里头嘛。奠基,奠基就是这一栋大厦最原初的那一块石头。

    梁冬:你看那些领导人,是吧?拿个铲子去铲一铲的那个时候。

    吴伯凡:啊,对对对。这种东西呢一旦被植入的话你再就很难改变了。比如说有时候我们怀念家乡的某一种东西,一般都是小菜,小时候吃的那种。

    梁冬:或者柴火味儿。

    吴伯凡:啊,对。所有这一些东西呢它是比一千篇文章还有说服力的。有一本小说叫《追忆似水年华》,小资们偶尔也会看几页的,那本书也是属于这个提及最多阅读最少的那本。

    梁冬:哈哈哈。跟《时间简史》是一样的。

    吴伯凡:呵呵呵,对对。那里头有一个最著名的细节,就是一个味道引发的所有的童年的这种全息的感觉。

    梁冬:全息的感觉。

    吴伯凡:当他的那个味蕾触及到这个味道的时候,当时他在吃这个饼干的时候,是在一个怎么样的场景下,是一个那种就是光线不太好的一个屋子散发这某种其它的气味,所以一下子就像那个过去的那种唱片,它已经灌到里头了。突然触到了,没办法。

    梁冬:全部涌出来。

    吴伯凡:像喷泉一样地涌出来,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所以呢过去我以为这是一种很前卫的这种营销的办法,实际上非常古老。比如说,买车的人都有过体会,新车都有一股味道的,就那个皮革啊,你进去的时候,现在我才知道那个味道不是皮革本身的味道,是出厂之前喷在这个皮革上头的,不是皮革本身有的。它产生的是一种什么效果呢?是一种新车的效果。

    梁冬:所以二手车的人不知道在这个上面喷一个这个东西之后呢,你立刻就觉得这个变成了新车了。

    吴伯凡:呵呵。对,他觉得这种味道就是新,就有点别扭,有点新鲜,又有一点诱惑,就这种的味道……

    梁冬:等待你开启一个全新的里程,把他的所有的暗示都在里面,是吧?

    吴伯凡:对对对。

    梁冬:所以呢我后来才知道有一些女孩子她之所以有那么多男朋友,甚者很多男人就是一辈子忘不了她。我就发现有些人是下意识的运用了这一点。她们知道在她们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是可以吸引不同的男孩子的。有一首歌很著名的了,辛晓琪的《味道》了,是吧?就那种香烟的味道。

    吴伯凡:淡淡的烟草味道。

    梁冬:淡淡的烟草的味道,以前我们老嘲笑,说她很变态,现在发现了其实不是变态。她其实呢就是因为共同的生活经历一直伴随这个味道,于是呢就形成了一种互相锁定的开启功能。当你一闻到这个味道的时候呢,那一些过去曾经有过的幸福的时光。就有如说会一下涌上来。

    吴伯凡:像那个垂泪弹效果,他一下子打开以后,“哗”就把你淹没了,把你征服了。这是感官,尤其是嗅觉在塑造品牌的时候它起到的那种作用啊,你说它是润物细无声啊都不够,它是不知不觉鬼使神差般地控制你。

    梁冬:而且我感觉啊,就是说味道是最能够调动这种过去记忆的一种因素,比视觉听觉还要强烈。

    吴伯凡:我最近听一个对奢侈品很着迷的一个人,他说什么LV包啊,包括那些LV的钱包,你要鉴别它吧。当然有从视觉的方式,看。那个拐角的地方是四个褶还是五个褶啊,还有颜色,这个颜色呢他自己说不清楚的,但是他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一看就知道。不是有一个故事嘛,就是有一个女士上飞机的时候把自己买了的那个冒牌的LV的箱子往那个行李架上一放,旁边呢也有一个LV的箱子跟它一模一样。临下飞机的时候她一下就把别人的那个箱子啊拿下来了,旁边的那个男士就非常友好的提醒她。说“小姐你把箱子拿错了。”那小姐说“对不起,两个是一样的所以我拿错了”。那男的很冷冷地看了她一眼,“是一样的吗?”

    梁冬:哈哈哈。

    吴伯凡:然后那个女士一子下脸就红了。就说老用这个真东西的人啊他一下子就能看出这个假的东西出来,这种可能是跟颜色有关,就视觉因素有关。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再往深处就是触觉。如果你长期使用某种感官的话,他就会带来异常的敏感。比如说盲人的听觉就会特别的敏感,那个我们上电梯的时候经常会有那个盲文嘛,几楼几楼的吧。但是你自己去摸那个东西啊,你还是搞不清楚几是几,几是几。

    梁冬:人家摸一张人民币都会知道这是一百的还是五十的。它上面不是有那个点点点的东西吗?我们摸不出来,你看打麻将的人。

    吴伯凡:盲文它就是一种触觉嘛,很精确的。盲人读盲文的时候就是用手摸嘛,就他能很流利的读出来。这是由于他长期这个感官封闭了另一种感官就会变得非常地发达,所以触觉呢它往往是更隐秘的又是更精确的一种感觉方式。再往后就是味道了。所以你看奢侈品的那些……尤其是包,内行的人是闻味道的。而且他不是凑在鼻子哪儿来闻,他就是那种有一点距离,一闻就知道真的假的。

    梁冬:嗯,太有意思了。就是说事实上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高级,也是因为他比另外一个人更敏感的知道“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那种细微的差别。当然这种人也通常更容易受伤。哈哈哈……因为稍微的一点细节变化就可以显现出来。但是这个东西它的差别在哪里呢?最近呢我正好采访了一个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他跟我讲到了一些关于这些东西的有趣的心理学的映射,啊也讲到跟儿童有关的一些话题。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为什么说人类的进步是以简化为代价的?什么是思维的经济原则?为什么分类会忽视差异性导致粗糙和损耗?什么是法国经济的竞争力?为什么说法国的工业是一种远离工业的工业化?为什么说恶补性的掠夺式的消费只能证明自己曾经而且现在还是一个穷人?什么是有仪式感的消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为什么要建立在精细生产和精致消费的基础上?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品牌的味道。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刚才呢跟伯凡呢聊到一个话题啊,就是说其实感觉是很小很小差别的。我们平常在很粗糙的社会里面,比如说你吃香的喝辣的多了之后呢你就很难感觉到食材本身的那种差异了。另外一个呢就是我们闻东西也是闻的都是太强烈的东西呢你就很难知道这个差异,比如说讲到茶道啊。我以前不知道茶道到底是什么?我以为就是一帮闲得无聊的人坐在那里,是吧?晕来晕去的,后来呢有一个朋友带我真正地体验过一遍喝茶的过程之后,第一片怎么喝,怎么感受这个味道。一点点你跟着他进去之后,到最后啊他给你三杯不同的清水,你明显的可以喝得出来,这一杯水和那一杯水,那一杯水之间,不光是味道的差别,甚者是你会觉得这一杯水很容易被你的那个舌头下面这地方吸收,还有一些水就很难咽下去,这种差别简直不可言状。

    吴伯凡:有人说这个水硬、水软。特别精细的感觉,他都能感觉到。你想想再往深处那就是更多了,平淡无味的水,诶,他能够有触觉的那种感受,那种感觉的挪移,叫通感嘛。

    梁冬:对,那这个东西是怎么一会事呢。那我最近正好采访了这个李子勋老师,心理学家。他跟我说啊他们做了很多临床的实验,发现呢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在童年的时候他们都是很敏感、很清楚的。比如说桌子上有五十张红色的纸,一般的大人呢需要有十个色差才能分辨出这个红色和那个红色的差别,但是小孩子呢只要一个色差就知道。那么味道也是一样的,我们的大脑到成年的时候呢大概只有四分之一在使用。但小孩子不是,他是整个大脑都在使用的,所以呢他说有一些小孩子甚至能听到蚂蚁在走路的声音。这个我觉得听到很恐怖啊,那么这些小孩子你要把他保留下来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比如说带在他去原野里面,闻各种草的味道,风的味道,风是有味道的。比如说音乐也是一样的,你到在大自然当中它各种的音乐都有,但是呢如果你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听这种钢琴曲啊,甚者是CD里面音乐的时候呢,因为所有的旋律都被变成七个音符了。那人类的进步其实是以简化为代价的。

    吴伯凡:对,标签化,概念化,就是那种大致的那种分类,它像一个框,像一个抽屉。一个抽屉呢数学上有个抽屉原理,就是说有五个包放在四个抽屉里头,它一定是有一个抽屉里头是有两个包。如果这个抽屉的量和这个要装的东西有一个差别的话,它一定会牺牲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梁冬:差异性。

    吴伯凡:对归到同一个类里头。

    梁冬:但是它这样的话,它就带会来了一个损耗。

    吴伯凡:就是粗糙,是简化。好处呢就是它省事儿。

    梁冬:所以那些开智很早的小孩子呢往往成就都不大,原因就在于他过早的进入了成年人所建立起来的一个格式化的世界里面去了,所以呢他说慧人语迟啊,有很多很聪明的人呢,是三四岁的时候才开始说话的。

    吴伯凡:爱因斯坦就是。

    梁冬:他在三岁以前因为他无法表达,他也无法进入成人的格物致知化的世界里面呢,他就很容易的去辨别事物的本然。比如说我们讲到的苹果,你讲到苹果的时候呢我们想到的就是苹果这两个字,但是你对一个小朋友来说。你跟他说苹果的时候呢,他的大脑里会产生全息的这个苹果的颜色,它的味道,它的香味,它的触感……

    吴伯凡:第一次见到它的情景,所有这些东西,像一个五彩缤纷的一个梦境。

    梁冬:对,一切后天学习成人化的过程都是简单化的过程。

    吴伯凡:思维经济原则。思维的特点它就是经济;就是省事儿;就是分类;就是简化。

    梁冬:对,概念化。

    吴伯凡:简化的过程呢,一方面成就了我们所要的那种人工的那种聪明,这种聪明呢会让你陷入到一个格式化的牢笼里头去,所以比尔?盖茨我看他的传记的时候,我说这孩子真可怜啊。他九岁就开始编程,在别人去闻森林和原野的味道的时候他在盯着那个屏幕在看这个二十六个字母,还有那些阿拉伯数字。

    梁冬:十个阿拉伯数字。

    吴伯凡:啊,对。最终他的世界就是由那些符号所组成的,所以他特别不幸福。好多描写里头你能看到比尔?盖茨是最能够体会到什么叫童年的消逝的。因为他过早的进入到成人的数字化的、简化的世界里头。但是呢这种欲望还是保留的。比如说他去开会,开会的时候他最在意的是那些纪念品,他一定要让那个秘书跟他好好把这个东西收藏起来。美国的公司里头送纪念品不会超过八美元的。超过的那就是……

    梁冬:行贿。

    吴伯凡:行贿。对于一个世界首富来说,那么廉价的东西他是那么……像孩子拿到一个玩具的时候的那种感觉。

    梁冬:他得多欠缺啊。

    吴伯凡:对对对,所以那个幸福感,我们有时说幸福感的时候其实就是与一个完整的全息的世界深切的这种沟通。你说风的味道,我们说花是有味道的,风肯定是有味道的,这个味道呢小孩子能闻得到,动物能闻得到,包括一些猎人呢,打猎的时候他能闻得到。动物呢它的敏感它的聪明是我们人完全没法理解也没法企及的,比如说地震专家跟动物之间,你说哪一个聪明。

    梁冬:哈哈哈……再比如说你刚才说的那个例子,是吧?蛙人,哈哈哈。

    吴伯凡:作家韩少功,他现在是隐居在一个山村里头,他说啊那个村里头有一个捕青蛙能手。啊,那家伙那个捕青蛙是一捕就好多,他就拿到街上去卖去。但是后来这个人很郁闷,他没法捕了。

    梁冬:为什么呢?

    吴伯凡:因为那的青蛙,只要听见他的脚步声,真是万籁俱寂啊。

    梁冬:哈哈哈……So sad。

    吴伯凡:他走远了以后,那青蛙就合唱,就欢呼雀跃的。他那个里头还讲了一个故事呢也挺有意思。就是有一个小女孩儿,由于小时候发高烧双眼失明了,韩少功是个外来的人,后来搬到这个村子只去过她们家一次,她就记住他了。每次韩少功只要是经过她们家门口,那小孩马上就“韩少功”,就一次她就够完全通过你的脚步声能够记住。你说我们要通过脚步声能够分辨出来吗?为什么记不出来?其实是我们的听觉里头,我们的触觉里头,我们的视觉里头忽略了大量的东西。

    梁冬:简化,简化了这点。

    吴伯凡:所以你根本就没法解码,没法识别这个系统。

    梁冬:所以差别就在这里了,以前呢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高效率的行为。因为这样做呢你可以省了很多事儿,是吧?但是呢塞翁失马焉知非富也,焉知非祸。于此同时我们丧失了一种东西,就是在另外一种经济形态上获得成就的可能。

    吴伯凡:这一点我最近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大家看过那个电视剧《暗算》。暗算的第一部分听风,王宝强演的那个盲人。超常的听觉,当这个敌台一下子静默了以后我们国家的这些情报工作者啊,一下子束手无策了,没有办法了。后来呢找找找到了这么一个在农村里头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结果后来成为了整个的701所的支柱啊。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就把整个的密码全部监听把它破解出来了,原因就是由于他的双目失明以后他的听觉就变得奇迹般的发达。所以他只要听见这个小孩儿的声音他就能够知道他的爷爷是谁?所以那种敏感你说那不是一个财富吗?那是一个巨大的财富,没有他我们不能想象怎么来破译这个密码,这只是一个小事件。但是我发现这绝对不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不是一个感觉问题……

    梁冬:感觉问题。小资产阶级化问题。

    吴伯凡:是一个经济话题。

    梁冬:怎么说?

    吴伯凡:法国经济,我们以前也聊到过。现在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法国经济的竞争力在哪里?

    梁冬:在哪里?

    吴伯凡:法国的工业是一种远离工业的工业化,这是它的一个特点。什么叫远离工业的工业化呢?它就是说工业化它是一个简化的过程,做什么事情都是流水线的,标准化的。因为这就是工业化的特点。

    梁冬:它能形成规模效应嘛。

    吴伯凡:对,但是法国人的工业呢它一直是要在这种工业化里头捍卫某种非工业化的东西,也就是农业时代的,甚至是前农业时代的,那样一种价值观,那样一种感受能力。所以法国的国宝是什么?

    梁冬:香水啊!

    吴伯凡:闻香师,品酒师,都是盲品啊。关上灯倒上多少瓶酒,一闻。

    梁冬:哪一年的,哪个山区的。

    吴伯凡:哪个山区的,左岸的还是右岸的葡萄园?尤其是那一年这个气候产地等等,他全都知道。

    梁冬:全息还原。

    吴伯凡:香水也是这样,所以他呢在那一个地方,你出了问题或者说由于某一年这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导致的这个地方薰衣草,增加了一点点或减少了一点点,它的味道完全不一样。所以它就卖的贵……等等。他们把人的这种感觉极端地微分化,就是细微细微的细分化,细分到像微积分的那样一种程度。所以呢他生产出来的这个产品,他提供的这种服务和这种体验跟我们生产仅仅是一种简单功能的产品,它的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了,对于我们处于这种刚刚从温饱当中过来的人来说呢,觉得这些东西是没有用的。但是你现在发现在一两年的时间我们中国现在成了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啦,超过日本了。但是呢我就怀疑啊……

    梁冬:绝大部分,现在买奢侈品的人根本不这个奢侈品真的贵在哪里?

    吴伯凡:它的价值到底是在哪里?我观察了,除非是外企举办的那种酒会里头,一般的那种酒会啊起码有一半的人拿杯子都是错误的。那个调酒师把这一杯红酒给你的时候……

    梁冬:是最合适的温度。

    吴伯凡:因为每一种酒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个14度,这个15度,也不是一下子倒好多,它正好是那么一点点,跟它的那种灯光的那种映照下,它特殊的那种色彩,特定温度下的气味和味道,它都是要经过反复地研究以后在它最美的时刻呈现给你。结果呢那个温度人家好好地调了,很多人拿过去就用那个手掌就托着那个杯子,这温度就破坏了。

    梁冬:看见女孩儿就晃晃晃过去了……哈哈哈。

    吴伯凡:你应该是拿下面的杯柄和杯托嘛,为什么那么长,就是为了让你的手上的温度不要去干扰那个酒的那个温度。就是说我们从一种贫穷的状态,洗脚上田以后到了一种很有钱的状态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我们要报复性的掠夺性的消费。我过去一年的生活费才是几块钱,我现在这一杯酒我又喝它个相当于那种生活水平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我说过一句话,我说这种掠夺性的恶补式的消费只能是向自己和别人表明自己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穷人。我跟一个朋友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说你应该把这句话说给谁谁谁听。我就不说具体这个名字了。说这个人也算是个著名的企业家,他们一起到法国去的时候啊,到了一个酒庄里头去买酒,这个酒的标价是两万五千欧元。很昂贵的一种酒,之所以……

    梁冬:在法国一百块钱已经是很好喝的酒了。

    吴伯凡:对对对,那一定是花了无数的心血,起码编故事的心血都花了好多,而且的的确确可能是某个葡萄园某年……

    梁冬:某一块山坡上面。

    吴伯凡:某一个山坡上,某个角落里头产的那一点点葡萄酿的那个酒,是吧。它标价之所以这么贵,是他要造成某种仪式感,就是说你要喝这种酒的时候啊你不能够大口大口的喝,因为它贵嘛。就像德鲁克说他之所以收很高的咨询费,原因就是收很高的咨询费了以后企业就会把他听……说的每一句话认真的去咀嚼,就当会事儿。标这么高的价是为了让你去珍惜它,去珍视它去一点一点去感受它的价值。结果我们这位企业家,说“那我就来一箱吧。”他以为在买啤酒呢。

    梁冬:哈哈哈。

    吴伯凡:拿回来也是以那种喝啤酒的方式在去喝它,我不是在宣扬这种小资的这种生活啊。我是说我们中国的经济,现在说要转型;要升级,什么叫升级?我们现在耗费全球的能源和原材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啊,百分之三十几啊。那么按照这样消耗,如果再翻一倍的话那就是百分之六七十啊,是不可能的嘛。全世界都不会允许。那么我们就不能以资源的那种消耗,GDP翻一倍,翻几倍靠什么呢?就是应该是这瓶酒它耗的电,耗的水,耗的所有这些的是一样的,但是它的价值翻了几倍。那么我们经济发展模式的这种升级啊应该是从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这种资源里头去寻找,也应该从其它国家的那种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文化价值当中去寻找这种新的增长点,而不是这种生产那种粗糙的,品质比较低劣的,以量取胜的这样一种产品。

    梁冬:而你所说的这种先进的东西呢,恰好是要让我们的感官回到儿童的时代,那样的敏感的情况之下你才真的有能力消费和享受这一些微妙区别所带来的万千变化,所以先进的东西,和你倒回儿童的状态却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和合的关系。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