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246期:直面恐惧(下)

    什么是生命的苦恼意识,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城邦的领导者应该出身于城邦的中层家庭?什么是豁达,为什么说豁达是直面现实的一种能力?企业在遭遇公共危机时应该如何应对,销售员为什么要学会打冷电话,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变的强悍起来?在儿童教育和企业管理中为什么不应该滥用恐惧?从不知恐惧为何物的人在与人相处中会有何种问题?高人与庸人有什么区别,什么是智慧?为什么智慧是不寻求快速解决的?欢迎继续在线收听冬吴相对论246期,本期话题《直面恐惧之下》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246期:直面恐惧(下).mp3

    冬吴相对论第246讲——本期主题:直面恐惧(下)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2-02-26 11:30-12:00

    主 讲 人: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

    参与整理:幻域 红枫 Stay天空 青莲 墨者 慧从卢溪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较早之前我们谈论个话题诶,就是说恐惧的话题。小的时候呢,我们都被牙医,警察叔叔,大灰狼,老虎……总而言之就是被人吓大的。以至于呢,我们呢,在长大的时候呢,往往会被一些莫名的……担心,恐惧,来影响我们的行为。

    吴伯凡:嗯,你的思维方式,你的行为方式。他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你的行为。

    梁冬:套牢了你,是吧?那我们上一次的时候呢,就讲到了这个话题。不过反过来看,假设一个小孩子,从小就活在父母的鼓励当中啊,没有恐吓,没有害怕,他对世界上的人都充满了信任。他会不会又有另外一个极端呢?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他做出很可怕的事情呢?

    吴伯凡:嗯,我们说这种恐惧主义,恐怖主义,是不对的。唯恐怖论,是吧?

    梁冬:什么什么的一定要变成主义。

    吴伯凡:什么主义同时也就可以说唯什么论。唯恐惧论,唯恐怖论的时候呢,那就出问题了。比如说这种恐惧,我们都是从小在接受这种恐惧的教育。有形的无形的,各种各样的惩罚笼罩着我们用这种恐怖,用这种恐惧来规范我们的一些行为。这个呢,它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它的有限的限度之内,它是有效的。但是,超过了这个限度以后,它就会变成了一种心智模式。我刚刚听到一个故事,是有一个人,他工作以后,从来不低于两份兼职工作。就是说他在做任何一个工作的时候,他同时还要做两份工作,觉得钱不够。他挣得钱呢也算……可以了,很勤奋。但是呢他这种弥漫内心的这种恐惧使得他产生了另外一种就是行为方式里头啊,它的另外一种倾向就是完美主义。他就做任何一个事情,他唯恐出漏洞,想的特别的周密他到北京来,想买套房子啊。他就认认真真地,仔仔细细地看北京的地图,研究个遍,看各种各样的地产的分布的总地图,他挑来挑去,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就我们说的太多的恐惧,太多的完美主义的这种干预以后,你失去行动的能力,啊,这是哈姆雷特综合症嘛。哈姆雷特他要杀他的叔父的时候,他总是要想万全之策。这个万全之策,最后,是阻碍了他去行动,这就变成一种优柔。那种就是不断地在那退缩,然后进去,退缩,进去,To be, or not to be?就在想这些事情。最后呢,弄了半天,在北京房价很低的时候,他没买房子,因为他觉得买哪一个地方都可能出现问题。后来,房价就开始涨了,发现他的那个首付已经……

    梁冬:交不起了。

    吴伯凡:交不起了,再拼命的挣钱……他就恐惧。终于,好,能够交得起首付的时候,北京……

    梁冬:北京限购了。

    吴伯凡:北京又限购了,所以他至今呢还没有在北京买到一套房子。这就是说,这种恐惧好像是一个非经济的话题,但是我们在经济行为当中,一旦恐惧作为一种心智模式笼罩你的内心的时候,它会导致你在投资上,在职场上,在各种就是在日常这种工作和生活当中,形成种种的障碍,给你造成的那种损失,你是很难估量的。

    梁冬:嗯,我们小的时候呢,可能拿了九十九分,父母告诉你说不行。还问你为什么那一分没有?为什么不拿一百分?!在这样的父母的这种严苛的要求之下呢,我们做每件事情都生怕出现问题。于是呢,当然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尽量不做。所以呢很多的不作为,是基于恐惧,基于对完美的要求之下的那么一点点的不完美的恐惧而带来的。我觉得这是影响许多人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我今天讨论的反而是另外一个方向的话题,就是说如果一个小孩子,他从小的时候父母都给他很多的鼓励从来不吓唬他,一切他想做的事情都鼓励他去做,这样的人会不会长大之后又无法无天呢?没法管教。

    吴伯凡:啊,是。就这样的……就小孩,你如果你父母从小就是另外一个极端了,就给他最大的安全感。让他形成这么一个印象,整个世界,都是我爸安排的,是我妈安排的,是个放大了的慈母,是一个放大了的无所不能的父亲。我成为整个世界的中心,在家里头。甚至是在整个在家族的圈子里头,甚至是在幼儿园里头你父母有权有势啊,你也是被关注的中心。所以呢,在任何有危险的地方,下面都是有保护网的,是吧?自己都是有安全带的。这样的小孩,他就会形成一种非常跋扈,非常胆大妄为的这样一种状况。读小学的时候,都是这样,但是到你十三、四岁的时候,十三、十四、十五这个阶段里头啊,正常的小孩,他都会经历一个生命的苦恼意识,突然他会产生一种幻灭。噢,原来世界不是到处都是我爸安排的,不是我妈安排的。你终于发现,这个世界,你不是中心,你就是随便一个人。原来有一句话,就是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你只是一个人但是对某个人来说,你就是整个世界啊。如果把这个东西倒过来的话,就是说如果你对于某个人来说,你是他的整个世界,但是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你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

    梁冬:somebody。

    吴伯凡:sonmebody、one of什么什么东西。如果是这样的话呢,他就会产生一种幻灭感。但是,恰恰是人的心智,开始成熟的时候从新调整自己的位置的时候,啊,消除自己的自恋。消除自己的那种逐渐养成的那种专横跋扈,那种为我独尊的那种性格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等,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个手段,就是恐惧。让他终于感受到世界的那种硬的东西。而不是那么软的东西。啊,这也是就是说……

    梁冬:是有边界的。

    吴伯凡:对对。它有边界。就是说恐惧它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有积极作用的,如果一个小孩,无法无天,没有经历过这种生命的苦恼意识,没经历过这种意识和个人定位的这种转换的话,他是非常要命的。所以亚里士多德他说一个好的城邦的领导者,他的出身是很重要的。他既不应该是出身非常高贵的也不能出身的特别的……

    梁冬:卑贱。

    吴伯凡:卑贱的。出生高贵的人,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跋扈,就是唯我独尊。出生特别低贱的人,他就是容易产生这种贪婪,产生巨大的恐惧,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他就会做出非常极端的事情出来。他说一个城邦的好的领导的者应该出生于这个城邦里的中层。啊,这个中层呢,他就是适度的恐惧,他知道这个世界的边界,同时呢,他又……

    梁冬:有适度的安全感。

    吴伯凡:对,适度的安全感,这个时候,他做事情呢,他就是比较得体的。

    梁冬:嗯。这就是中庸,为什么有价值的原因。最完美的人生应该是在童年的时候。是相对自由的,还是有一个相对比较开放的自由的,像田野一样的生活,能够在六岁以前,可以闻到各种草的味道,让你的感知能力非常丰富。你的嗅觉,听觉,视觉,你对自然的理解力,都是不以数字和信息和概念来限制的。

    吴伯凡:就像那首乐曲,在森林和原野上,好像是丹麦的吧,如果他是在这样一种氛围里头,他相对的这种安全感……

    梁冬:就会建立起来。

    吴伯凡:他跟世界的那种合宜感,同时呢,他又……

    梁冬: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又受到成人礼的限制。所以中国古代的时候,都有那种……是吧?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要给你一个成人的衣服,就要行那个冠礼嘛,吴伯凡:弱冠嘛。在我们的祖辈,读过一点书的人,都有名和字嘛。有名有字。我们看三国演义里面,张飞,他是个杀猪的。但是他有名呢,也有字啊,张飞。

    梁冬:字翼德。

    吴伯凡:字翼德,翼德,翼就是飞的嘛。是吧?

    梁冬:所以,刘备刘玄德。

    吴伯凡:对对。

    梁冬:备,是收纳的意思。玄也是吸收的意思,玄,黑的德就是吸收。

    吴伯凡:对,字是怎么来的呢,字是对名的一种解释。另外一种,比如陶潜字渊明。诸葛亮啊,他孔明,孔明就是对亮的一种解释。这个字就是在你作为成人礼的时候,你要戴上那个帽子,成为一个成人啊。同时呢,也要给你取这个字啊名和字,我们现在没有了,只有一个名了。

    梁冬:你,你没有吗?我有个字啊。

    吴伯凡:噢,呵呵。

    梁冬:也是自己起的。

    吴伯凡:失敬失敬啊,啊,失敬失敬啊……

    梁冬:失敬失敬啊。但是我觉得名是命,名者命也,是天命。你有什么样的名字,你是决定不了的。你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给你取了这么个名,你是没有办法的,但你的字你是自己可以定的。字者志也,志向的志。所以呢,你的字呢是是反映出你个人,稍微懂事的一点的一个人生的志向。所以名和字呢是两回事,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

    片花:什么是生命的苦恼意识?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城邦的领导者应该出身于城邦的中层家庭?什么是豁达?为什么说豁达是直面现实的一种能力?企业在遭遇公共危机时应该如何应对?销售员为什么要学会打冷电话?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悍起来?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直面恐惧之下期。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刚才讲到一个话题呀,就是说其实恐惧呢并不是完全的害处。我们以前这样说,如果一个人总是生活是恐惧当中的时候呢,他会行为变形,或特别贪婪,或者特别的无所作为。但是如果一点恐惧也没有的话,那会陷入跋扈。所以呢应该是在年轻的时候比较自由,然后呢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呢,开始意识到世界的边界,让他有所收敛,这样的话呢他的行为上是有收敛的,他的内心里面是放达的。这是比较幸运的一种人。

    吴伯凡:对。所谓的豁达,豁达他不是跋扈,不是那种飞扬跋扈为谁雄。不是那样一种状态。豁达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直面现实的一种能力。对已经产生的一些不利的,一些困境的东西,它能够直面它。而不是看到一个东西的时候就马上形成一种习惯性的畏缩,这样一种状态。尤其是你想想你经营一个企业的时候,甚至是你要管理一个城邦一个国家的时候,你肯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这时候这种豁达是非常重要的。

    梁冬:实事求是,如是这般。我觉得这几个词真是太美好,反复的在节目里面提倡这个观念。就是我后来发现其实一个公司,它要保持它真正的活力,其实就是那一种直面现实的整个的文化。

    吴伯凡:嗯嗯。

    梁冬:杰克·韦尔奇在《赢》这本书里面,特别讲到一个事情,他说,如果你只能培养一种企业文化的话,那么就是实事求是。比如说这个公司正在发生危机,你不应该欺骗你的同事。或者你们公司正好做了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可能对消费者不好啦。你必须要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消费者,而不是掩藏。有很多的公司里面的这个市场部的同事,最后都得了精神抑郁病。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他们可能公司比如说毒奶粉,或者那个车需要召回,但是呢他的老板告诉他,你怎么样去给我撤稿,你怎么样去媒体里面把这个事情捂住。用盖住一件事情的方式去做,那就盖不住。现在这个互联网,这个时代你又知道的,是完全失控的。

    吴伯凡:对。说到这里我就想起有一家公司啊,这家公司呢说起来大家都知道,它的成功的逻辑也就是它今天的失败的逻辑。成功的逻辑是什么?它发现了在中国做企业,尤其做这种消费品啊,快销品啊,一定是要先做出一个绅士出来,大家都知道它。然后有了这样一个市场以后,再来生产,再来建立和扩张它的产能,叫先建市场,后建工厂。是这样一个逻辑。这个逻辑呢刚开始是很有用的,你想想,你先建工厂把大量的资源都用来生产这些产品,但是你卖不出去的时候,那你想你公司陷入到了什么样的局面?它是倒过来的,倒装的这种方式。它很成功,但是,就像我们的童年时候,吃的食物,它不仅仅是满足你的食欲,提供营养,同时它也在奠定你的口味,奠定你的取向,是吧?女孩子和男孩子谈恋爱的时候,第一场恋爱实际上对她一生那种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它不仅仅是挣钱的问题,它在最初的时候先入为主,它奠定了一个人,一个组织的基因。所以这家公司呢它用这种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时候,它就形成了一种什么,叫公关和广告驱动的这样一种模式。所以公司每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呢,它总觉得可以通过公关和广告的方式……

    梁冬:来解决。

    吴伯凡:来解决这个问题。从上到总裁下到一般的这种公关广告人员,甚至是普通的员工,分公司的一个负责人。他们都采取同一种方式,遇到问题用公关和广告的方式解决。

    梁冬:用市场的方式解决。

    吴伯凡:市场的方式解决,造声势的方式解决。尽可能的说自己的好,造声势。如果出现问题的时候呢,如何去消除或者减少它的不良的这种影响,所以你发现这个公司它不停地出问题。原因是什么?它一直在治那个标,但是,你从采购,从整个供应链管理,从公司内部的这种生产流程的管理,还有就领导者他在管理这个企业的最基本的那些理念,他没有发生一个实质性的改变。所以他就一直在出问题。

    梁冬:所以呢就是说,我觉得这个是什么呢?这个就是那一种不实事求是的一种企业人格。这企业人格呢就令到他花时间去掩盖真相,或者说扩大他的这个虚荣。但是他无法真正的直面他内在的流程上的问题。

    吴伯凡:对。

    梁冬:所以求真,如是这般求实。这样的精神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文化。杰克·韦尔奇反复强调这一点,是吧?包括他在解雇一个员工的时候,他会很坦然的告诉他,为什么原因我必须要让你走。他说如果你现在不让一些不合适的员工走的话,到后来你整个工厂跨掉的时候,第一你拖累了那些本来很优秀的员工;第二呢,你其实给这些解聘的人补偿是少的。因为你有钱的时候你有能力的可以补偿的更多。所以,他认为坦诚,直接面对公司的问题是让那个公司保持活力的最重要的元素。反之,我觉得对人生也是如此,永远永远地直面人生的这些问题,可能是带来我们真正安全感的最重要的话题。

    吴伯凡:所以,一个好的销售员,好多那些公司啊,它要求你每天要打三十个冷电话,是吧?它能够锻炼你一种什么样的素质?就是说第一,敢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去争取这种主动性。不害怕不规避,不去事先的去揣摩那些好啊坏呀这样的。就是也是一种直面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二呢就是说,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逐渐的消除你,……不管是在什么阶段,养成的这种恐惧感,莫名的恐惧感。因为你怀着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打通的时候,有的肯定是对你很冷淡的,甚至是一种非常厌恶的这种口气。让你马上挂断电话。但是呢,这也没什么。你换一个角度你会不会这样呢?你会这样了人家为什么不能这样呢?他对你发火,他挂你的电话他并没有证明你的价值是……

    梁冬:好,或者不好。

    吴伯凡:对呀,他就是一种自然反应。当你这样一种心态的时候,一个个的一个个的去打这个冷电话的时候,你就是变得内心比较强悍了,强悍不是说你去把一个人扳倒,以一种强势去打败他,不是!真正的强悍是敢于直面现实。直面别人,直面自己。在当下这一个时刻,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实事求是才是真正是强悍的。所以,美国的有一个参议员吧,他讲他的从政的这种经历,他就跟一些年轻的,未来的政治家,是这么讲的。他说,搞政治就是认识人,认识人就是搞政治。我在干这一行以前我是卖保险的,我每天早晨起来必须告诉我,我要去敲一百家的门,我知道最后一百扇门只有九扇门会打开,他会看一看那些材料,留下你的电话,但最终只有三个人会买你的保险。但是你不去敲一百家门,你根本不知道那三个人在哪里头。然后他早年的这种经历使得他能够直面这一个好像是很恐惧的世界,其实是并不值得恐惧。因为你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三个买你产品的人。后来的政治也是这样的,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一个政治家,他一定是知道起码是有一半的人在反对他,甚至是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七十的人来反对他,这个是一个现实。就那些不敢直面现实的人,那些有完美主义倾向,那些被恐惧所笼罩的人,往往听到一个人说他的坏话,他心里头就有点扛不住了。这是政治上极不成熟的。我听那个马云,据说他跟克林顿请教这个问题,他碰到克林顿,他说为什么我现在我的客户当中,总有一些人到我公司来抗议呀,来静坐呀。克林顿问他有多少人?他说有好几百人,说你的客户是多少?他说有几百万客户。他说这是多么小的一个概率啊,现在能够有百分之三十的人能支持我,就不错了。你现在就是反对你的人是如此之少,你应该感到很庆幸的一件事情。这就是看问题的方法不一样。

    梁冬:这是一个民主制度下的产物。据我们统计,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受欢迎的总统,都不会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支持率。换句话来说,总有百分之三十的人不喜欢你。最伟大的领导人。

    吴伯凡:对呀。你看嘛,你就是说最有作为的,后世都认为他们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对美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总统,林肯。最后是怎么死的?

    梁冬:被人枪杀的。

    吴伯凡:枪杀的。里根总统也是被人枪杀,最后救过来了。就美国历史上有很多总统,很有作为的,过后历史给他一个公正评价的那些人,都挨了枪子了。

    梁冬:啊,多么恨他。

    吴伯凡:啊,对。

    梁冬:所以这个事情就说明什么呢,说明如是这般的看待世界,不要被那些不喜欢你的人的情绪所左右。就像我们以前所说的,《少有人走过的路》里面给大家建议,不要受他人的影响,也就是这个道理。好了,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

    片花:在儿童教育和企业管理中,为什么不应该滥用恐惧?从不知恐惧为何物的人,在与人相处中会有何种问题?高人与庸人有什么区别?什么是智慧?为什么说真正的智慧,是不寻求快速解决的?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直面恐惧之下期。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刚才我们讲到一个话题,稍微总结一下,说呢,恐惧呢它有些时候啊不见得是坏事,虽然我们太多的恐惧呢会令到我们呢畏首畏脚。但是呢,恐惧呢也会让我们直面现实,如果我们接受并且转换恐惧为我们生活动力的时候呢,你就发现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比如说,有很多人都不能够接受人们反对他,但是如果你发现说,反对你是一个常态的时候,你就能理解这件事情了。

    吴伯凡:所以呢,从事教育的人或从事管理的人,都免不了会使用恐惧这样一个手段,因为它有效。但是呢,有效的东西真的是不能多用的,一旦滥用的话它产生的后果,就是完全不能预期的。比如说,小孩在哭在闹的时候,你说大灰狼,这个是很有效的,什么警察,甚至他都不懂的。但是从你的口气当中能够感受到那种恐惧的,氛围的,那样一些概念,来吓唬他的时候,你无形当中就给他植入了这种恐惧的“病毒”。这个时候对他就会形成一种业障,真的是一种业障。我们父母总是想给孩子留下更多的资产,但是我们有时候在留下一些资产的时候,同时也给孩子留下了很多的负资产。这个负资产或者是说不良资产,会随着他的成才也在增值。最后你发现无论是他的生活,还是工作,都会受这个东西的拖累。还有呢,就是说我们在组织的那种决策当中,因为这种恐惧造成的这种动作变形,那种在思维上钻牛角尖等等,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的那种效果。不管是在投资里头,还是在普通的,就是实业的经营当中要反恐,反贪,是吧?恐惧和贪婪都是不对的,我们刚才说到一个话题,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接受这种恐惧教育,一点都没有的话,在教育过程当中,没有一种让他害怕,让他恐惧,让他颤栗的那种氛围的话,这个人他心智也是不健全的,他会变得那种跋扈,专横,他不知道人和人之间的边界是什么。他常常会认为,我认为好的,就是好的。我对你好,你就必须得接受,但是他对别人的好往往是一种巨大的干预,甚至是一种伤害。当你对这个东西表示不满的时候,他会觉得他的价值,他的尊严受到伤害。

    梁冬:很多富家女和穷家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一种关系。你常常会发现有些所谓的爱情故事,一个富家女喜欢上了一个穷人家的男孩子,这男孩子呢,自卑,这富家女呢就很跋扈,但是就是要跟你在一起,结果战胜了这个家庭的阻挠,最后生活在一起,然后巨大的杯具开始了。

    吴伯凡:对。

    梁冬:这种事情时有发生。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话题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第一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活在恐惧焦虑当中的,全中国人民都是校友,都是吓大的,是吧?都是……

    吴伯凡:都是“厦大”毕业的。

    梁冬:对。第二,就是我们要意识到,大部分的恐惧,其实是可以借由直面,然后进行转换的。我们出了一个小小的建议,比如说,您可以拿一张纸,把你最害怕发生的几件事情写下来,然后逐条,逐条的想,你如果真的发生这个事情,你会怎么办?然后你就会发现说,其实这个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

    吴伯凡:对,尤其是你隔断时间来看的话,你就觉得很可笑,人就怕抽身出来看自己。什么叫庸人?什么叫高人啊?我觉得有一个标准,庸人呢就是他自己没法抽身出来看自己的那种人,一般都是庸人。

    梁冬:缺乏旁观者心态。

    吴伯凡:对,就是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能不能够把自己抽身出来观察一下自己。当你感到非常恐惧的时候,你马上意识到我现在正在恐惧,这一下子你的恐惧感就会降低很多。就像我们一个同事,他特别爱哭,怎么办?我说其实很简单,你要哭的时候,你对着镜子哭就好了,你一旦看见你在哭,你就哭不下去了。

    梁冬:这倒是挺有意思的噢。

    吴伯凡:对。就是说,庸人就容易自扰。他就会被各种各样的东西,本来不存在的东西,甚至近乎迫害妄想狂的那种方式,让恐惧在不断的骚扰自己。那个高人呢就是抽身出来,我现在是陷入一种什么状态?在看,诶,你看,甚至是居高临下的看着那个我。这一下子,你就释然了。这就是高人,他能够反观自己,为什么当你今天写下我最恐惧的几件事情,十天以后你来看都会很可笑的,是因为十天以后你已经抽身出来了。但是,你是陷在这里头的时候,你是没办法,不由自主,不能自拔啊。什么叫不能自拔?就是你陷到一个东西里,你不能够把自己拔起来,是吧?你揪着自己头发,把自己往上拔,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没有一个支点。你没有一个支点,你就拔不起来。你一定要是站在另外一个支点上,你才能把自己拔起来。

    梁冬:对,说的太好了。所以,我们的,包括这两期的话题,就是如何面对恐惧这样的事情。看见它,直视它,瓦解它。但是如果,你一点都不恐惧的话,那肯定是不正常的,不过这种情况,我估计很少有,几乎没有。就算你在家里面,父母从来不吓唬你,你在单位,你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估计也吓唬过你。

    吴伯凡:但是这里头,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说,我刚才说,特别管用的方法是不能多用的,多用以后,你智慧就会缺乏,比如说,遇到什么事情,你都马上……

    梁冬:用出核武器。

    吴伯凡:都有核武器的话,这是一种诅咒啊。父母老用恐惧这种核武器来教育小孩的时候,是很有效,是那个立竿见影。但是,首先后果就是我们已经讲过,它会导致像病毒一样的心智模式。同时就证明你的这种教育方法的简陋,就有了这种方法,你不会去寻求更加有效,当然也许更加艰难的那种方法。你的智慧就缺乏,智慧是什么?真正的智慧它是不寻求这种快速解决的,不寻求那种立竿见影的,像大自然它就是没有立竿见影的东西,它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来解决一个问题,它来改变一种景观,改变一种生态的时候,它是一个看不见的手,也就简单的说,我们这智慧有时候它就是一个,真正的看不见的手,而不是一个看的见的手,好像很有效,但是实际上后果非常严重的那种手段。

    梁冬:嗯,我们每一个人呢,都不可避免是自己父母的子女和自己童年老师的学生,是吧?所以呢,我们必然的,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恐惧的教育。今天呢,我们无需对他们进行抱怨,因为他们也是这样长大的。但是呢,我们必须要清醒的意识到,我们就这样过来的,然后呢截断众流。第二呢,作为父母,作为师长,我们要保持一种清醒力,让自己呢,不要把这个东西再传给下一代。我觉得呢,在这点上来说,这就是善事,这就是修行,当然呢,很难做到。花点时间每天去反省这个话题,是很有意义的,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