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261期:从搜索到推荐(上)

    冬吴相对论第261期《从搜索到推荐(上)》mp3下载在线收听:对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将给互联网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为什么说网民生产和消费信息的过程也是向互联网公司汇报个人偏好和隐私的过程?出售网民注意力的搜索引擎公司在本质上为什么是一个广告公司?为什么说Web已死,而Wap万岁?在互联网上市场上发生的交易和消费行为与传统市场有什么样的不同?什么是啤酒尿布效应?比搜索引擎更能贴切消费者的推荐引擎将会给互联网生态带来哪些变化?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从搜索到推荐(上)》为什么说推荐引擎可以通过记录信息踪迹、分析行为偏好对终端客户进行精准的性格还原和产品推送?传统的目录式搜索方式和以关键词为导向的第二代搜索方式存在哪些缺陷?为什么说以Facebook为代表的第三代社区化搜索打捞了许多搜索引擎覆盖不到的信息盲点?推荐引擎为什么将成为第四代的信息搜索方式?为什么说推荐引擎将彻底改变互联网人找信息的搜索模式,而回归信息找人的传统广告模式?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从搜索到推荐(上)》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261期:从搜索到推荐(上).mp3

    冬吴相对论 第261讲——本期主题:从“搜索”到“推荐”(上)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2-05-05 11:30-12:00

    主 讲 人: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

    参与整理:自在的鱼 修身齐家 慧从卢溪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有些朋友说我们这个话题有的时候太软性,你也知道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呢,偶尔呢来点硬货,跟大家分享一些最近业界里面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因为我以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啊,仍然有很多的互联网朋友有的时候在做一些业务的交流和探讨。其中有一个观念在最近的圈子里面变得蛮流行的,就是关于浏览器的看法。以前呢,我们都知道搜索引擎呢,扮演了一个角色,它是能够帮助人们去捕捉人的欲望。你到网上搜索一个东西的时候,其实呢你是免费的找到了你想找到的东西,但是,你也免费的把你的欲望告诉了搜索引擎公司。某种程度上来说,搜索引擎公司扮演的是一个注意力批发商,他把高纯度的注意力在后台搜集起来之后呢,再批发给各种的对应的广告客户。

    吴伯凡:嗯,所以搜索引擎公司本质上它是个广告公司,它只不过是比传统的广告更精准一些。

    梁冬:但是你知道搜索引擎在技术上有问题,比如说,你在某个搜索引擎你搜索了东西之后呵,但是你跳转了,你跳到新浪去了。

    吴伯凡:它是为你指路嘛。就是过去我说过,可以把它写成另外一个“摆渡”嘛,就是摆渡车,它是把你摆渡到一个地方去。我们在机场坐那个摆渡大巴,它会把你从登机口拉到不同的飞机上头,但上了那飞机,跟你就没关系了。

    梁冬:跟摆渡车没关了,是吧?但是呢,浏览器跟搜索引擎不太一样。以前呢,我们都觉得浏览器就代表着IE,就是微软,在之前是Netscape,但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都是IE。不过呢,最近出现了一些很有趣的趋势,就是IE的市场份额在变小,而浏览器出现了群雄割据的状况,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进入浏览器市场。比如说苹果,我们现在在iPhone、iPad上溜达,浏览器就已经不是IE了。就是那个Safari,对吧?这国内的有遨游,有奇虎的浏览器,据说腾讯也做浏览器,百度也在做浏览器,好像搜狐也要准备做浏览器。浏览器可以扮演一个比搜索引擎更厉害的角色,你只要在使用这个浏览器,你的每一个网上行为,其实都被浏览器所关注。

    吴伯凡:也就是说它开始下沉。就是搜索引擎的那个关口往前更推进了一步,变成浏览器。我们过去是先上浏览器,再上搜索引擎,而现在它就往前推了,推到你上网第一步就是要用浏览器,而你使用浏览器所有发生的信息搜索和信息发送的行为,在第一……

    梁冬:甚至你已经离开搜索引擎了,你从搜索引擎找到了一个网站,但是这个网站在跳到别的网站去的时候,其实搜索引擎是不能记录的,但是浏览器是可以记录的。

    吴伯凡:对!由于它一下子推到前端了,推到跟消费者最接近的那个层面上头的时候,你的所有的信息消费和生产行为,你在网上的所有的踪迹,你的诉求等等,它都率先记录了。

    梁冬:而且呢,就前段时间呢,因为有很多朋友也在做浏览器的事情呢,跟我在聊天。就是说浏览器怎么能突破以前的像IE这样,给大家留下一个印象,它就是个工具。虽然它无处不在,但是你好像觉得它又没有存在,因为已经很习惯了嘛。但是现在浏览器出现了几个很有趣的趋势,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个就是浏览器变成了一个直接的阅读器。就是以前呢,我们必须要登陆一个阅读的网站,比如说你要看某一个文章或者怎么样,现在它把这个阅读功能和浏览器功能直接嫁接,所以呢你可以直接……就像那个苹果的App应用一样,它就不受网页化的、WEB化的一个应用了。

    吴伯凡:它是Web和 App合二为一了。就我们节目以前讲到过安德森的一个观点,他认为Web已死,App万岁。他认为是……

    梁冬:应用啊!

    吴伯凡:哎,这些应用。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网易阅读”、“新浪新闻”的那个终端,在苹果上头。这些呢在技术上不是一个浏览器,但是实际上它是把这种应用软件跟浏览器连接在一起了。

    梁冬:是这样的,你看呵,我们用iPhone手机上网的时候啊,有的时候你登陆网页,它会给你两个选择,一个叫手机版,一个叫Web版,是吧?

    吴伯凡:它自动可以识别的嘛。

    梁冬:对!那很多人呢就直接点了手机版。手机版呢之后就有个特点,就是把你要去的那个网站上的内容啊,它提出来,用你现在用的这个终端能够解读的方式,就看到了。但是如果你要登陆那个所谓的网页版的时候呢,你其实整个登陆上了它旁边的广告,它的底纹啊,它全部都要来。那么它涉及到两个问题,前者传输过来的就是这些信息,而后者是整个网页上的设计上的东西全部传过来。这个数据的传输量是不一样的。更重要的是,前者它可以帮你过滤信息,那些广告那些全部给你过滤掉,它只留下真正的干货。

    吴伯凡:所以像腾讯的那个浏览器,它就速度特别快嘛。还有什么那个UC。

    梁冬:遨游、UC、现在还有海豚。那,我觉得呢这个事情的背后是什么呢?就像我们以前讨论的一个话题,将来你甚至看不到你的目标网站了。它直接把目标网站上的信息提出来,变成特别简单的比特符号,然后呢以你现在这个终端最适合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你的屏幕是3寸的,8寸的,10寸的,它用这个方式呈现出来。那因为以前呢我们如果用一个终端去登陆那个网页的时候,你就会受制于那个网页的设计。

    吴伯凡: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它就削弱了那个网页对于终端用户的控制权了。也就是说它以网页为原材料,进行了再度的加工,给出了一个信息产品给你了。

    梁冬:而且是干净、简单、整齐的。

    吴伯凡:对啊,因为它是为你创造了价值,你才可能去选择它嘛。一个速度快,第二个垃圾信息没有。如果这个逻辑往前推一步的话,它实际上是变成了一个信息再加工的一个工具。

    梁冬:这个东西有意思在哪,你知道吗?老吴。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是透过他们这种再加工的方式,就像说,它可以先把那个地方看完之后呢,把那条信息啊编成一个短信发给你。你看到的是纯的,干干净净的内容。如果没有经过加工呢,它是把整个照片拍出来发到传到你。那这个数据量是不一样的。所以呢,浏览器慢慢慢慢变成叫什么?浏览器等于阅读器。这个逻辑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再向下延伸呢,现在浏览器等于游戏机。就是说以前呢,这个游戏你要登陆到某一个网页,到某一个公司的网站去玩。现在越来越多的东西在浏览器里面你就直接可以把这个游戏拉过来。以前呢IE呢看Flash这些东西看得很慢的,现在的浏览器针对了IE做了一些优化以后呢,开始呢,就是直接在浏览器里面打开一些你以前很难打开的版本。这就意味着整个的互联网生态,因为浏览器这个东西的进化而带来了整个互联网所有网站--有一批老的设计方式全部要被淘汰,新的网站必须要针对新的浏览器的技术变革而设计。

    吴伯凡:嗯,这样呢,一个就是传统的浏览器的信息权利它在下降。以前大家面对同一个东西,就是IE,这个浏览器。现在是每家公司,它都在做一个属于它自己的,来迎合终端用户的这样一个设备。它等于是像那个打鱼的,过去我们那个农村里头,到了下雨的时候,别人在这小溪的这个地方拦了一个小网,有的比较自私的人呢就在别人前面就加一个小网,结果原来那个人捞到的东西就非常少了。

    梁冬:所以呢,现在呢浏览器出现了一个趋势,浏览器等于阅读器,等于游戏机,等于播放器。就是说他直接用浏览器可以进入到别人的电影片库里面调出来之后呢,直接在你屏幕上,以你现在的这个终端最适合的播放方式,把这段片段播放出来。而不是要登陆到那个网站,再进入去了解。甚至呢如果你需要的话呢,它可以把所有的播放程序在后台给你备好。

    吴伯凡:这些,它还只是一般的技术层面解决的问题啊,就是实现了初步的个性化。这个个性化呢是针对你使用的终端的硬件和软件的条件,它跟你进行了个性化处理。让这个信息源的信息更适合于你,这是第一步。但第二步其实很可怕的,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就是你刚才已经说过了,我们消费信息的过程,我们使用信息的过程,我们生产信息的过程,实际上是我们向信息源汇报我们的各种各样的偏好,各种各样不同层面的隐私的这样一个过程。只要它掌握了你的个人的身份,你的档案,你的踪迹,这些东西都了解以后,它对你的个人的了解就越来越深。这个时候就发生了一个特别大的变化。

    梁冬:啊,这个变化是什么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

    片花:对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将给互联网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为什么说网民生产和消费信息的过程也是向互联网公司汇报个人偏好和隐私的过程?出售网民注意力的搜索引擎公司在本质上为什么是一个广告公司?为什么说Web已死,而App万岁?在互联网上市场上发生的交易和消费行为与传统市场有什么样的不同?什么是啤酒尿布效应?比搜索引擎更能贴近消费者的推荐引擎将会给互联网生态带来哪些变化?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从搜索到推荐之上期。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冬吴相对论》。刚刚呢跟老吴讲到了一个事情呢,就是在IT行业里面正在出现一拨新的,白热化的战国热潮,就是浏览器之争。浏览器呢将会在某种程度上,会比当年的搜索引擎之争再上一个台阶,因为浏览器可以扮演当年搜索引擎不能达到的更远的边界。基本上来说,只要你上网你就必须和浏览器在一起,不管用哪一个。那么,于是就诞生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你的网上的所有行为,技术上来说都被浏览器公司全部记录下来。

    吴伯凡:对,互联网上发生的所有的交易,甚至不是交易只是一种消费行为,它跟传统的那种市场不一样了。比如说你从一个商店买一个东西,你买回来你怎么消费的,商店根本就不知道。甚至是你天天去购买,它都不太清楚你的,它对你是不了解的,尤其是当你用现金来交易的时候。如果你用信用卡交易的时候,它对你有所了解。它顶多呢是通过大量的数据挖掘以后,发现某些产品,某些消费行为之间的一个大致的关联,但是它不可能针对你个人。比如说以前有一个叫“啤酒尿布效应”,听说过吧?你就像沃尔玛,它发现了这样一个关联,发现啤酒的消量跟这个尿布的消量,相关度非常高。刚开始呢,他们不太清楚啤酒和尿布,这两个听起来都是很不搭界的嘛,就是正好是相反的,怎么会有这种关联呢,他们搞不清楚,他们只发现这么一个关联。后来通过对现实场景的还原,他们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一般来说,在超市里头购物的女性居多,家庭主妇居多。但是呢,在一种情况下她们是不到超市去的,就是小孩刚刚出生的时候,她要照顾小孩,尤其是小孩……

    梁冬:尿布使用量很大的时候。

    吴伯凡:啊,对,这个时候她还要照顾小孩,她就必须要有人去买,这个往往是丈夫去买。丈夫进超市去买尿布的时候呢,哎他就顺便就买啤酒,就这样一个关联。

    梁冬:但是呢,你刚才举的那个例子呢,是基于某一些很大的商场,拥有了数据之外,还有某些聪明的人去做分析,它还是有很多人工程度在。但是你知道在未来的分析里面,它已经可以去到一种程序化的分析手段。比如说,它可以针对这个人过去浏览的所有网页,把这些网页都拍照,看看这些网页里面的文本,重复频率出现最高的词汇是哪一些,从上到下。比如说你总共在过去的两个月里面看了一百个网页,然后玩了多少个游戏,看了多少部电影,啊,都是哪些导演的。然后呢,它在后台可以把最重复出现的字眼,按第一名到第一百名列出来,然后呢这个东西就有很多玩法了。第一它可以把这些重复比较高的人,彼此之间建立某种的社区关联,在后台进行关联。这种社区都不是你自己想的,可能在世界上有一个你最心心相印的人,但你不知道他是谁,浏览器公司可能知道。第二,从商家的角度上来说,它可以清楚的把这一群人的消费行为找到之后,然后根据他们的路径,而且呢不管你是用Pad,还是用PC,还是用手机,还是用……

    吴伯凡:包括你用什么样设备的什么型号,你用的是第一代iPad,还是第三代的iPad,你用的是诺基亚手机还是苹果手机。它能够通过你的终端的这种分析,通过你的浏览的偏好,包括你的停留时间等等,可以进行一个特别精准的性格还原。

    梁冬:还原之后,它可以推送两个东西给你,第一个是你真正会喜欢的新闻和电影。

    吴伯凡:连你自己都不太清楚。

    梁冬:就像以前有个广告说,比女人更了解女人的一个化妆品。其实它就是比你更了解你的东西,因为你很多东西你还没看到。但是呢可能跟你有同样偏好的人,他看到了。它可以透过某些数据的这个起伏的那个波伏掘取到,然后迅速推给你。你会发现,哇,好神奇!怎么它给我的都是这个东西,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给到你最适合你的广告产品。

    吴伯凡:这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发生了一个扭转,或者说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最早的互联网之前的广告是什么?是信息找人。就是我发布信息,让那个信息去找人,找有缘人。它针对一万人发布这个东西,可能跟他有缘的,也只有一万分之七。

    梁冬:落花有意啊,流水无情。

    吴伯凡:而且要不停的重复、重复、重复,哎,突然哪一天,你听到了,你有感觉了,你去购买,就信息找人的这个过程。那互联网呢早期它是掉过头来的,哎,就是要人找信息。不是你发布什么我听什么,广种薄收的那样一种方式。互联网是我要找什么信息,我直接去找。它这个模式就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而且这也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最早的是“雅虎式”的那种方式叫目录引擎,哎,它就编成了一些好多目录。

    梁冬:游戏类啊、新闻类啊、各种网站嘛,就像“好123”也是这样的。

    吴伯凡:对对,就像图书馆里头那种编目,啊,比如说社会科学……

    梁冬:古代色情小说系列,呵呵,诸如此类,是吧?然后你进入古代色情小说系列之后,你再看金瓶梅呀、肉蒲团呢什么的,以前有这种东西嘛。我以前看过一些目录,但是从来没看过内容啊。

    吴伯凡:呵呵,对!对比较层层的递进(信息),它有点像写信时候那个地址,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某某镇、某某乡、某某村、某某人,它是这样一个,你逐渐的就找到那个东西去。这种过程呢,相对于以前的那种盲目的广告来说,它很有针对性嘛,你主动去找的嘛,而不是扫射式的那种方法,偶尔碰到的这种方式,它效率要高得多。但是呢,它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收纳的信息是不是足够多?你的这个图书馆里头,是不是把全天下的信息都收进来了。你要是收购不全的话,那我找了半天,找到那地方去,没有。还有一个呢就是说,它这个过程太缓慢,一层层的,哎,就那么,从大的分类到小的分类,就像那个植物分类、动物分类、什么纲啊、什么目啊、什么科啊……一直那么找下去,非常的繁琐,非常麻烦。这样第二代的那种搜索技术就出来了,叫直指人心的那种方式,我用不着去管那些分类,分类是别人的事情。我要找的就是我敢兴趣的某个东西,就是那个关键词。这里头我有个比喻,就像我们坐这种公共交通和私人轿车之间的关系,啊,公共交通你必须要搭32路到动物园换车,动物园又114路又到……

    梁冬:脱口而出的这些都记录了当年吴伯凡的生活经历啊。你到动物园跟谁谈过恋爱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之《冬吴相对论》。

    片花:为什么说推荐引擎可以通过记录信息踪迹,分析行为偏好,对终端客户进行精准的性格还原和产品推送?传统的目录式搜索方式和以关键词为导向的第二代搜索方式存在哪些缺陷?为什么说以Facebook为代表的第三代社区化搜索打捞了许多搜索引擎覆盖不到的信息盲点?推荐引擎为什么将成为第四代的信息搜索方式?为什么说推荐引擎将彻底改变互联网人找信息的搜索模式,而回归信息找人的传统广告模式?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从搜索到推荐之上期。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冬吴相对论》。刚才老吴呢讲到了在互联网上搜寻信息的几个阶段。第一个呢叫目录式的阶段,层层叠嶂,从社会科学到古代色情文学,到古代色情文学再到……一层层走下去,啊,这是一种方式。后来呢,就是像搜索引擎模式了,搜索引擎模式呢,就是以关键词为导向,一个关键词,就把网上跟这个有关的关键词全部搜出来了。

    吴伯凡:对啊,这种呢,坐公共交通的方式要不停地买票;不停地那个倒车。就现在呢是有点像自驾游,我到哪儿去,我就直接去哪儿了。这当然就方便多了,这是第二代,也就是以Google和百度为代表的这种搜索引擎,但是这里头还是有问题。

    梁冬:这个(第二代搜索)有问题在哪儿,你知道吗?当时我就知道,我有个感受,就是说呢,你来搜我,那我很高兴,我能帮你,你不来,我就很被动。你说过两天来看我,我一等就是一年多,你不来我怎么办,是吧?三百六十五个日夜,是吧!你说日子好过不好过,是吧?你叫人心里怎么过,你心里根本没有我。哈哈哈……就这么个东西,所以搜索引擎就很被动。

    吴伯凡:对,过去那是痴男怨女,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找到一起?用广告的方式,征婚。突然那一天,你正好在那个时间,你恰好在电视机前,然后你碰到了,这个概率系是很低的嘛。后来就以自己自主地去搜索,问题是这种搜索吧,第一个,假如这个人不搜索,他永远在那儿来痴心的等待,是吧?第二个问题呢就是,出来的这些结果啊他其实是很难分辨的。他有大量的……你输出任何一个关键词,它一下子出来十万条信息,你怎么去选择?当然了,搜索引擎其实已经过滤了(很多信息),你顶多能翻到五十个网页,后面它就不再给你推荐。你即使是……好像是很个性化的方式在搜索,但是它反馈回来的信息,跟你的匹配度是比较差的。还得你认真的去在这些信息里头自己找,自己去筛选。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梁冬:而且它只能搜索互联网上已经有的内容,它不能搜索人们脑袋里面的内容。所以后来呢就出现了,再进一步了,就社区化的搜索。包括“知道”这种,是吧?提个问题,大家来回答,就相当于搜索了人们脑中的问题了。

    吴伯凡:对对,这些东西呢网页上不一定有。人都没有把这些东西放在网上。搜索引擎只能搜在网上的东西,是吧?但没有在网上的怎么办?其实人类拥有的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智慧,它是没有上网的,或者说它暂时是没有上网的。

    梁冬:或者说搜索引擎没有搜到的,我们称之为叫信息黑洞,或者信息的暗物质。

    吴伯凡:它的盲点--就是暗搜索啊,曾经李彦宏讲过这种暗搜索吧,是吧!就是说要搜到那些盲点,这种死角,在互联网上。实际上最大的一个死角就是没有上网的那些东西,你只有通过提问的方式。

    梁冬:但是提问也有个问题,就是我得看到这个问题,是吧?

    吴伯凡:所以呢,逐渐呢就产生了这样一种需求。就是我如果是找到跟我差不多的人,我的需求,我的受教育程度,等等吧,就是跟我的相关度比较大,比较像我的人。这样呢,他们并没有说想做我的老师,想做我的顾问,想做我的向导。但是,他们在无形当中他又具备了这些东西。我呢,当我请教这些问题的时候,对他们来说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啊,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知者不难,难者不知”。你问半天,你为一个……

    梁冬:你在网上搜了半天没用。

    吴伯凡:没用。

    梁冬:找332怎么倒114(指倒公交),是吧?你在网上问吴伯凡就知道了,坐了十年!哈哈哈……

    吴伯凡:所以呢,这个社区搜索不仅是效率高,而且它能够在效果上是高于这种搜索引擎的。

    梁冬:于是就出现了就是Facebook、MySpace、Twitter和微博。

    吴伯凡:像Facebook这样,还有Google Plus啊,Google+这样的东西。它实际上是把搜索引擎不能覆盖的那些领域,或者它遗漏的,渗漏的那些东西,它能够又把它打捞起来,还增加了它的功能。所以第三代的搜索是一种社区搜索。以Facebook为代表的这种社区搜索,但是这个问题还是存在。

    【Google Plus(又名Google+),是Google的一项社交服务项目,Google Plus于2011年6月28日亮相,但仍处于测试阶段。特点是将Google的在线产品整合,以此作为完整社交网的基础,Google+旨在让在线共享更像真实的生活一样,Google+有更好的隐私管理方式,服务区别于Facebook,这也是Facebook的软肋。】

    梁冬:嗯,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就是,现在是越来越碎片化了,甚至我们自己都懒得去看我们朋友的微博了。比如说我们关注了几千个人,可能每一天大概有半个小时会上微博,那正好碰到看了也就看了,没看到它也就消失了,怎么办?

    吴伯凡:这个问题就有点像跟看电视一样了,现在你发现微博,尤其是当你的关注人数过多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用的,没有任何针对性了。那就跟看电视是一样的,就是你碰到哪个是哪个。当你只关注一个人的时候,那还好办,不管在任何时候,你都能看到这个信息。

    梁冬:但这是不可能的。

    吴伯凡:问题是,它这的信息的取值范围非常狭窄了,信息源的稳定性你有把握了,但是信息的丰富性你又牺牲了,这怎么办呢?这就产生了一种需求,就是世界上有一种人在默默的读我;懂我。

    梁冬:好可怕!他如果心怀善意还好,但是你不能保证他永远心怀善意。

    吴伯凡:嗯,对。就是那种真正的知己啊,不管是红颜的还是蓝颜的,一个隐形的知己。他天天在琢磨你,天天在观察你;观察你的表面,观察你的内在;观察你的现在,观察你的过去。

    梁冬:而且记录全部,记忆力特好。

    吴伯凡:对,记忆力特好!不仅记忆力特好,他很聪明,他在大量的这些信息里头提炼……

    梁冬:提取共通性,用回归的方法。

    吴伯凡:他有一种巨大的穿透力,从你的好像是很偶然的几个行为和语言当中,他知道你真的要什么。

    梁冬:而且,他还分析你的朋友,呵呵,你所经常去的那些网站,他还分析过一遍。然后呢,还跟你分析那些你不认识,但是跟你一样的人,寻找你们的共同特性,你们的那种共同特性可能穿越了你自己的理解,是你最底层的代码。

    吴伯凡:对,我们老说,你的朋友就是你的注脚嘛。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最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就很清楚了嘛。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每天在跟什么样的信息打交道,你每天你在想买哪些东西,你谈了哪些东西,等等。如果把这些信息都聚集在一起,这就叫全息的还原。最后就……哟,原来这就是我,让你又出乎意外,又在意料当中。

    梁冬:在情理之中!所以,禅宗总是问的问题是:我是谁?现在有些技术化的回答手法了,你就是一个经常去看文学网站的人!哈哈哈……

    吴伯凡:你到底是什么文青?还是?

    梁冬:是文艺青年,还是普通青年,对吧?那不一样。

    吴伯凡:还是文艺青年和普通之间的有一个什么青年?反正,哈哈哈……

    梁冬:所以呢,今天总结的这个东西呢,其实是一个信息和人的关系。刚开始的时候是信息找人,传统的广播找人,是吧?后来呢人找信息,你在互联网上主动搜索。现在呢,开始了一个新的世纪,是真正的更精准化的信息找人的过程,这个过程……

    吴伯凡:啊,已经变成第四代的信息搜索,就叫推荐引擎。

    梁冬: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话题。我们以后再找时间和大家深度分析。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