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273期:尴尬70后(上)

    片花一:为什么接近40%的美国大型制造企业计划不考虑把生产线由中国搬回美国?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为什么在逐渐丧失?为什么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十二分之一、日本的十一分之一?普遍成为职场中坚的70后正在面对哪些尴尬?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尴尬70后(上)》

    片花二:面对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能力一般70后们该如何应对?为什么说这些年来我们劳动者的技能并没有得到提高?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竞争70后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尴尬70后(上)》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273期:尴尬70后(上).mp3

    冬吴相对论 第273讲——本期主题:尴尬的70后(上)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2-06-16 11:30-12:00

    主 讲 人: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

    参与整理:yhlj 培丽 若素 子轩 修身齐家 青莲 慧从卢溪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这个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它是一个比喻啊,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俩真能打通任督二脉,到底任督二脉在哪里?其实说白了,我估计吴伯凡也不是很了解。

    吴伯凡:嗯,我刚刚听说了。

    梁冬:呵呵,刚刚听说在哪儿了,是吧?

    吴伯凡:两个脉啊。前面的这个脉,从下腭往下,有一条中线,到肚子往下,到会阴穴,这是任脉。它是一条像山脉那样的东西,脉嘛是一条线,它不是个穴位啊。督脉呢就是从上腭,从你的人中往上,一直往后,越过你的大脑……

    梁冬:百会穴。

    吴伯凡:哎,对对,往后,这是叫督脉。

    梁冬:听说有这么两个东西,但是呢,我们这个口号呢,其实只是个比喻,千万记住它是个比喻,它不是真能打通,打不打通是您自己的事儿,好吧?稍做澄清一下。那,说回来,最近呢我发现有几个特别有意思的数据报告,说呢有个调查,有百分之四十的美国企业呢有计划把它的厂子要迁回美国,有这个意愿啊。

    吴伯凡:正在考虑迁回美国,这在过去是不大可能的嘛。

    梁冬:对!这个事情呢,它到底是有百分之四十还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这个数据并不重要,但是它透露了一个信息,一方面是美国公司……可能欧洲公司也有这样的一个情况。中国现在劳动力成本呢其实也变得越来越高了,而且呢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也在带来。可以说过去的一段时间呢我们这些劳动者的培训其实可能是不够的。

    吴伯凡:我们以前讲到过中等收入困境。什么叫中等收入困境?就是你的收入上去了,你的生活成本上升以后,必须要得到相应的、更高的报酬你才能活下去嘛!

    梁冬:对对。

    吴伯凡:这叫劳动力的再生产嘛。这就是导致劳动成本的上升,同时你的技能又没有上升。这样就会对你原来的所谓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削弱的作用。

    梁冬:这个你不是一个人,必要强调一下,这个你呢,吴伯凡讲是整个中国现在大致的状况。一方面呢有企业要回流,甚至有一些的制造性企业发现同样的这个事情放到越南、放到缅甸、放到老挝、放到印度,它成本也不高。甚至你会发现像ZARA这样的一个服装品牌,它就在东欧找一些厂生产的,它其实……

    吴伯凡:ZARA虽然在中国卖得很多,但是它的厂都不是在中国的。

    梁冬:对。你想想以前我们可是以号称生产各种衬衣、各种T恤、各种水洗布裤子荣耀于世界的。美国卖的多少裤子都是中国产的,是吧?我以前在中欧上课的时候,就专门以ZARA这个品牌为例啊,就做了些研究,就发现呢,实际上就连这样一个品牌,在中国销售的这么一个服装品牌,它的生产居然可以不放在中国,而且呢,成本并不比在中国更高,这个事情我觉得它很具代表性。

    吴伯凡:对。ZARA的生产成本之所以不高,是它有一个非常有效的供应链。它能够通过这个供应链的有效的运转,使它的成本在降低。这就让它觉得没有必要在中国设厂,它的那个成本已经消化了,就是在纯粹的制造的这个成本,它已经消化了,而且它的价格呢卖得又比较高。就像那个瑞士的很多的产品,卖得非常的贵,导致它没必要把它的厂迁到外面去。不可能把它迁到中国来,因为它的价值已经是足够高了,劳动力成本的占摊……

    梁冬:比例也少一点。

    吴伯凡:在所有成本当中其实是比较小的,所以……

    梁冬:但是反过来看,就单纯从劳动力成本来看,中国现在也不见得占优势了。

    吴伯凡:是。

    梁冬:现在很多的企业你要说找个熟练工人还不那么很容易找了。

    吴伯凡:富士康你知道又有工资要翻一倍啊。富士康它最近呐遇到很多事情。其中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苹果的那个新任CEO蒂姆·库克,前不久不是到中国来了嘛,到富士康主要是要落实一件事情,就是要富士康接受美国公平劳工协会简称FLA,苹果的雇佣链上的这些公司,都要共同遵守这样一个法则。最后富士康被迫承诺了:它的工人一周工作四十个小时,加班时间呢一个月不能超过三十六个小时,一周工作四十个小时,就是说……

    梁冬:只能工作五天。

    吴伯凡:你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八小时,不能超过这个东西。一个月加班不能超过三十六个小时,就是说每天你只能加班七十二分钟,是吧?1.2个小时。

    梁冬:就是加班。

    吴伯凡:这就意味着他过去通过加班而减少劳动力,减少工人的雇佣数量,不可能了。它必需要增加更多的工人,这是一方面啊。这些工人本身的工资要增加。过去工人呢,比如说他的底薪啊是二千四百块钱,但是他加班啊,可以加到差不多一倍的那个时间,就能挣到四、五千块钱。

    梁冬:对。

    吴伯凡:现在呢,你加班的时间是固定的,劳动时间的确减少了,但加班时间也给你限制住了。这些人呢按照这个底薪比方二千四,他是不会干的,所以你就要把他的工资要增加一倍以后,他才可能继续在这儿工作。这个成本就很高了。

    梁冬:这是一叶知秋啊!其实不光是富士康,我相信很多的公司也面临类似这样的一个挑战。这就意味着有许多的工厂有一种动力要迁离中国。

    吴伯凡:尤其是那些外资的,或者是台资啊港资的,这一些企业他们就会实施一个梯度转移,从劳力成本高的地方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就像当年我们中国的制造业之所以繁荣,是因为像日本、像韩国那些曾经是做制造业也很发达的,由于他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后,才转移到我们中国来。现在我们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以后,他们自然就会选择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比如说越南啦,这些发展程度不如中国的这些国家。

    梁冬:而且是这样的,以前呢我们老以为说,经过产业升级之后呢,可以把这些产业啊,往中国内陆地区转移。但是呢,内陆地区毕竞啊,比如你把它弄到西安啊,或者陕西啊,或者四川、成都。但是它那个地方没有海运呐,所以呢有些厂子不可能设在那里的,它从内陆运出来的成本是很高的。

    吴伯凡:海运跟陆地运输的成本好像是一比六这样一个。当然了,在你可以从西部先用火车运过来。运到海边,无形当中就增加了这么大的成本啊。我们制造业企业的利润都是很低的。百分之四就很不错了。中间你要再增加一点,你吃掉的是你的利润嘛。如果利润接近于零的时候,企业它就办不下去了。

    梁冬:其实我们今天的话题啊,就是随着整个大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呢可能将来要在劳动力这个问题上,会变得越来越敏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这个国家上的劳动力,或者是劳动力的家属吧。有些人不用干活在家里面,那其实也是牵一发动全局。整个它是一个荷塘效应一样,涟漪效应,这个地方变了就导至另外东西变。那么,于是就令到我们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提高了,你也得像今天的日本韩国一样,你有更多的人要从事非简单的制造的工业,比如说设计呀,比如品牌运营啊,比如说是跟这个服务有关的。你知道服务这个事情它里面就涉及到很多的人情练达的问题了。而这个东西呢,又恰好是我们过去这些年呢教育的一个缺失环。你看我们过去的十几、二十年啊,培养出来的学生啊,坦白说,我认为,我对比了一下,电脑操作的能力可能增强了,英语也好了,也会弹钢琴了,但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这种熟练程度,这种温和的态度、谦卑的姿态、包容的心态,其实是变差了的。那这些劳动者怎么适应新的服务业的状态呢?这个开头呢就是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随着产业的变化之后,每一个人该如何地重新地为自己的劳动技能做新的投资。好,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

    片花:为什么接近百分之四十的美国大型制造企业,计划或考虑把生产线由中国搬回美国?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为什么在逐渐丧失?为什么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十二分之一?日本的十一分之一?普遍成为职场中坚的70后正在面对哪些尴尬?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尴尬的70后之上期。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哎,我们之前呢探讨一个话题啊,就是现在呢有些企业在外移,整个国家呢也要产业升级。这个话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有没有意识到,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一种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劳动技能增加点什么呢?

    吴伯凡:呣。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听起来有点陈旧的词,但这个词非常重要。

    梁冬:什么词啊?

    吴伯凡:叫“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就是一个个体劳动者,他的生产效率的问题嘛。总量,你用一万个人干了多少活,但是呢归到每一个人平均下来的话,你的劳动生产率说不定就很低。在过去呢,由于在我们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我们对劳动生产率这个问题啊,不是那么重视,因为我们人多嘛,人多力量大嘛。

    梁冬:对,搞人海战术。

    吴伯凡:人多力量大,导致了我们对劳动生产率的忽视。什么叫做劳动生产率?说白了,就是人少力量大,才叫劳动生产率,是吧?有个统计很可怕,我看了都觉得有点不对,查了一下还真是,说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人的十二分之一。

    梁冬:十二分之一?

    吴伯凡:相当于日本的十一分之一,就是我们劳动生产率。

    梁冬:就是我们十二个人干活,相当于人家一个人干活。

    吴伯凡:对啊。

    梁冬:但是人家工资并没有拿到我们的十二倍,所以呢,话句话来说,我们整个国家的成本是很高的啦,这还没算公务员,央企的哪些人,是吧?哈哈。这拉云来算。

    吴伯凡:啊,对。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当我们人很多的时候,我们不在乎劳动生产率。人多嘛力量大,加起来总量很大。现在我们的人的的确确在减少,大家都能看到,从农村里头,我几年前回老家的时候,发现那些小学,好几所小学并成一所小学。原来我自己的那个村子里那个小孩,要走五、六里地啊去上学。

    梁冬:到别的村去上学。

    吴伯凡:一年级啊,小学一年级啊,那农村的路还是挺不好走的,泥泞的路,经常下雨。你想早晨起来,走五六里地,小孩儿,六七岁,然后上完课,中午又回来吃饭了再去,一天跑两个来回。这都不说了。说有的地方啊,甚至要跑三十多里,小孩儿,小学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我们过去盖的那些学校啊,是应对当时的人口状况的。现在由于农村人口的减少。

    梁冬:尤其新生的,年轻人的数量在减少。

    吴伯凡:对,导致这个学校不得不合并,在城市里头呢,幼儿园合并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现在上幼儿园难,主要是名幼儿园,比较有名的,像什么蓝天幼儿园,哪些国家一级幼儿园,特级幼儿园。那个难,但普通的,一点不难了,现在是。

    梁冬:是吗?

    吴伯凡:嗯,包括小学也是这样。

    梁冬:其实医院也是这样的,只是那几个大的三甲医院难,很多社区医院没什么人。

    吴伯凡:好多医院甚至是要去拉那些病人。比如说介绍那种一般不是那么太急的病去住院去,可以报销,住院休息休息。如果你能拉几个,它给你提成,现在有些医院是这样子的。

    梁冬:哦,真的啊?

    吴伯凡:现在就医难主要是对于好的医院就医难嘛。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我们现在新增人口的数量,新增劳动力的数量,越来越明显在减少了,跟以前相比。

    梁冬:对。

    吴伯凡:这就对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必须要使我们的劳动生产率要有个显著的提高,才能弥补新增劳动力减少这样一个问题。所以现在就把劳动生产率这个老话题给提出来了,世界银行最新的一份报告就是在讲这个东西。

    梁冬:这也意味着另外一个东西,就是像我们这种人啊,我们以前认为六十岁可以退休啊,现在呢,发现呢,可能到我们那个年龄呢没法退休。对于这么大的国家,可能劳动人口又就不够了。所以呢,很多人都到日本去、韩国的时候就发现,有个出租车司机七十岁了还在开车……

    吴伯凡:呵呵。

    梁冬:在日本就有这样的啊,香港你去看……

    吴伯凡:在国外那种白发苍苍的司机是很多的啊。

    梁冬:对啊,你到香港餐厅里看,几乎看不见年轻的女孩子做服务员的,全是大妈。国内去看,哎呦,满眼都是女孩啊,各种年轻女孩,可能这种景况再过个十几、二十年,你看不见了,你也不知这些女孩去哪了。

    吴伯凡:不,哪些女孩还是当年哪些女孩。

    梁冬:啊,哈哈,还是哪些,是吧?

    吴伯凡:哈哈,啊,对,但是她们……

    梁冬:变成阿姨了。

    吴伯凡:啊,对对。将来肯定会是这样一种状况嘛。与这个劳动生产率不高的一个最密切的问题,就是我们教育的问题。

    梁冬:我们的教育素质呵。

    吴伯凡:我们现在这个教育啊它承担不了这个东西,首先是家庭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家教。

    梁冬:我们以前曾经在话题里面讨论过一个问题啊,说是很多的父母以为家庭教育可以外包。让小孩子报各种的学校班嘛,各种培训,好像我花了钱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吴伯凡:它是在用钢琴、小提琴、电脑,用各种各样那样知识的教育来挤占真正的家庭教育的时间。家庭教育是在干什么?最终是用来相处,就是沟通,就是协调,就是学会如何说话,如何办事,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跟周围的人相处,等等。

    梁冬:这个东西呀,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呢,我们看到现在大概25岁到45岁之间这一拨年青的父母,他们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教他们下一辈的问题,但是他突然发现,其实他们的童年,他们的父母是没有教给他们这些东西的。比如说我们的父母,我爸我妈他们年轻的时候都上班很积极,很认真,都是社会主义好员工,早早的就把我们扔在家里或幼儿园了。你说他们有多少时间呢,花时间教育我们,没有什么时间教育我们的。那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怎么长大的,但是我们运气好,大学毕业出来的时候正赶上中国改革开放,就是一个素质一般的人,就像我们这种素质很一般的人,居然也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是吧?我再举个例子吧,大学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现在普遍最差最差都混成制片人了。你知道在香港,如果你要混成监制,制作人这样的话,你得混多少年嘛。我以前在凤凰卫视工作的时候,许多四、五十岁的人还在做助理导演,但是就拜过去改革开放所赐呀,突然中国有了很多电视台……

    吴伯凡:它有一个人才的断层。

    梁冬:对!

    吴伯凡:由于我们这些人啊,就是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上大学的这些人赶上这时间了,社会的需求又非常大。

    梁冬:我清楚的记得当年1996年和1997年的时候,我们马上进行实习阶段的时候,突然中央电视台由一个电视台变成七八个电视台。各个频道突然上马,然后呢,就到我们学校去抓壮丁,大学二、三年级,但凡你能学会开摄像机,电视的那个摄像机,你就可以做一个摄像。那个时候广播学院门口呀,很多的餐厅,你会听见此起彼伏的人说:“开发票,中央电视台”。哈哈。二三年级的那些同学,你知道吗?都在电视台打工,但是那个时候没有办法给开工资嘛,就给你报销一点餐费呀,的费呀,这样子。所以个个都在开发票,中央电视台,那成为当时我们读大学的一景。

    吴伯凡:你对比一下现在的学校,二、三年级他有没有开发票的。

    梁冬:很少了。

    吴伯凡:不可能有开发票。

    梁冬:哪有机会让你做这些事情,是吧?你还要花钱找个地方让你去实习就不错了。现在很多人要求到我们诊所来做义工,做实习生,都没有这个机会了,因为太多人要求来做义工了,都接纳不下了。我想讲的就是说,其实我们这一辈人是有点能力不足,但是机会过余的那种人,就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人。

    吴伯凡:能力不足,机会过剩。

    梁冬:对。所以呢,我有时候常常有一种很害怕,梦醒的时候啊,我在想说我三十岁的时候能去百度那样的公司做一个高管,二十多岁能去凤凰做个主持人。时光荏苒,我要是今天再次和现在的小朋友一起来参加这个竞争的话,我肯定被淘汰,我有一天看那个《非诚勿扰》那个电视节目呀,我就觉得如果我去参加,我肯定在第二轮的时候就灯全灭了,你知道吗?所以,我的重点在哪里呢,就是现在中国有一批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卡在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呢,其实能力不足矣的。

    吴伯凡:这就让80后特别的着急嘛。

    梁冬:郁闷!

    吴伯凡:等你退了的时候,我也老了,就这种很焦虑嘛,这个……

    梁冬:对,然后呢,这一群人他们现在面临着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他们现在有小孩了,本来自己就是一个不合格的产品。就是他们的父母,不是某一个人啊,我们不是个案,就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本身就没花什么时间教育我们,我们现在突然发现我们要生小孩儿,去教育小孩儿的时候,发现自己很无助,那怎么办呢?稍事再和大家慢慢探讨吧。马上回来,《冬吴相对论》。

    片花:面对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能力一般的70后们该如何应对?为什么说这些年来我们劳动者的技能并没有得到提高?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竞争,70后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尴尬70后之上期。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下面我们就要探讨一个话题,就是说七十年代的人呀其实是普遍能力不足,机会过剩的。

    吴伯凡:别打击一大片。

    梁冬:对对。以我为代表吧,哈哈,我说自己比较好,是吧?

    吴伯凡:对对。

    梁冬:其实能力很一般,但是呢机会还不错。所以呢,就卡到了一个位置……

    吴伯凡:上去也就上去了,到了那个位置,由于占有了各种资源,说不定……

    梁冬:2004年之前买了房子,这种人很讨厌,你知道吗?2004年这个房价很便宜的时候,三、四千块钱,北京,就能买房子,广州三千块钱就买不错的房子,一平米呀,带装修的啦。

    吴伯凡:对,当时04年到广州去的时候,我租一个房子……

    梁冬:才一千多块钱,是吧?

    吴伯凡:忘了是多少钱,反正是一百零八平米呀,在广州,一百零八平米,他要三十九万卖给我。

    梁冬:哈哈。而且市中心,哈哈。

    吴伯凡:结果我都没买。

    梁冬:我想讲的就是以我为代表的这一拨人,现在面临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自己都没有被完全教育好,现在要教育小孩,那么怎么办呢?其实我们需要一个产业升级的。我们后来发现呢,像我们这一拨人呀,其实普遍需要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七十年代的人,大部分的人其实英语很差的,学电脑呢也不怎么会,当然现在电脑也很简单、很容易了,是吧?连八十九岁、九十岁的外婆都会用iPad了。表面上看呢也不是很难,但是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关于电脑的更深的东西,你会用,但是你真的你要去运用……像现在九零后的人,随随便便拿个电脑玩得特熟,而且知道装多少东西,七十年代出生的很多人不会的,叫你装个软件哪,捣腾个东西呀,其实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你知道吧?另外呢就是身体呢,前些年呀由于机会太好了,也造得有点过了,现在发现普遍有三高现象出现,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是吧?好啦!历史突然转变了,现在劳动生产率的要求要提高啦,不是说随便你都能干的啦,我就觉得说会不会产生一种新的要求,我们该怎么重新地投资一下提升自己呢?有一些人跑去读什么EMBA、MBA,很多人哪,现在基本上读EMBA、MBA都是七十年代这一拨,是吧?但是他们读完EMBA之后,出来发现他没有办法跟同事交流了,也不见得学了一些很好的技能,他们该怎么办呢?他们该学些什么东西呢?

    吴伯凡:对。上EMBA的人还是不太多的,说起来你看见这个在上、那个上,是因为你的圈子的问题。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我们劳动者的技能一直是没有提高的,为什么是没有提高的呢?是因为我们从事的这种生产啊……

    梁冬:方式,就很粗放。

    吴伯凡:对。我们就不需要你有多高的生产技能你就可以。比如说一个工厂在珠三角,你坐火车到了深圳、到了广州,马上就把你接到那个工厂里头去,做一个简单的一个培训,比如说两个星期……

    梁冬:你就可以生产电视机了。

    吴伯凡:你就可以了。

    梁冬:因为你是生产的一个环节嘛,对吧?

    吴伯凡:对对对,很简单。

    梁冬:就把螺丝装在这个地方。

    吴伯凡:但是呢现在的问题呢,就是用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的价格很低。最后它是按产值来算的嘛,你多少人创造了多少产值,你的劳动生产率就是多高。现在用这种方式生产的东西呢不行了。比如说大量的生产家电的这些企业,不像以前,它消费高峰过去了嘛。再一个呢,它本身的附加值也很低,所以它导致这种产品就根本不可能卖到比较高的价格。今年年初的时候,传出来好几家家电企业裁员达到百分之四、五十嘛,这种情况就是说……

    梁冬:这个风潮还在蔓延,蔓延到另外一些行业,比如说传媒行业,是吧?有一段时间,只要你会写中文字,你都可以到一个杂志社里面做个编辑记者,是吧?现在突然有一下杂志变少了。

    吴伯凡:曾经有一个杂志的一个记者他跟我讲,他说他是怎么做上那个杂志的记者,IT的。他刚开始说直不知道什么叫IT,他就去了,那叫IT杂志,也不知道什么叫IE,就是那个浏览器,都不知道,他就去混去了。本来他是想去广告部去应聘的,结果广告部发现他不行,就没要他,他就转头回来就去应聘记者,当上了记者,后来他也混得不错啦,但是这种机会对现在大学生来说已经是不行了。

    梁冬:没有机会了,而且有越来越多当时盲乱地混进去,被充军充进去的人啊,现在又被洗出来了。我有些时候看见很多的朋友啊,高不成、低不就,杂志社现在关停并转,杂志不像以前那么好混了嘛,是吧?以前随便你拉几个广告你就能搞一个杂志社,现在呢都是电子杂志了,也没什么成本了。然后呢电视台也是,有很多在传媒工作的人搞杂志、搞报纸、搞电视的人,胃口又高了,见的东西又好了,其实能力并没有上去,但是呢自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因为过去的这些年呢,我们活一种体制里面,狂飙突进的发展里面,你只要不是最差最差的那一个,你都能够混得大拨混上去……

    吴伯凡:水涨船高,你不过是到了一个高位,你不干什么,你在一个扶手电梯里头你就上去了,你不用爬梯子了。

    梁冬:但是关键是现在这个电梯停了,而且开始重组了。“咵咵咵”往下掉人呢你知道吧?我以前在香港的时候,常常看见比如说杂志社里面一个人白发苍苍的,还在做着最基层的记者,天天跑新闻的,这个很常见。然后呢在一个餐厅里面做到五十多岁了还在端盘子,也很常见。但是大家这个心态还不错,因为呢他就认命了,我就这样干了。我们过去啊十几二十年的,由于这个机会发展得很好,你只要能够在十年前进一个杂志社,没有被甩出来的,你后来到最后变成版主啊、主编什么的。然后突然有一天呢又不能做主编了,整个杂志社关停并转,出来了,你会发现其实你能力并没有想像那么强。或者你放到整个市场上,放到国际上来说,就不是那种人,就很可怕。

    吴伯凡:就是说你的技能其实是个留级生嘛。

    梁冬:对对!你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就是其实很多人是顺着往上生了级,其实智商在留级生的范围里面,现在突然学校被关门了,出来了。

    吴伯凡:当需要新的技能、新的知识的时候,你就发现一个很尴尬的书面,过去说的叫“七宝楼台,拆之不成片瓦”,看上去金碧辉煌的一座楼,拆之不成片瓦,我们仔仔细细地把自己的知识一解构、一分析下来,英语、电脑,你就突然会有一种很失落、甚至很恐惧的那种感觉。

    梁冬:对呀,写文章它这也不流行啦,你能写一百四十个字行啦,再多了也没什么用,是吧?

    吴伯凡:哪怕就说是传统的文章,在很早以前你要进一个媒体,也是很难的,因为它很少嘛,差不多十三、四年前。

    梁冬:就是以《21报社》突然出现的那个年代开始。

    吴伯凡:98年吧,差不多98年的那个时候,突然就爆发了,各种各样的媒体出现了以后呢,导致这个人……

    梁冬:都没有文化的人都混到了文化圈里。

    吴伯凡:只要有勇气,只要会写字,导致一个泡沫嘛,这个泡沫大家还意识不到是泡沫。在这个泡沫里头,有一些人逐渐就做大了。

    梁冬:你会说普通话,就能做主持人,是吧?不用太标准,你会写事就能做记者,你认识几个阿拉伯数字就可以做财经记者,是吧?我认识好多都是这样的人嘛。好了,现在这些人都被甩出来了,甩出来之后就有意思了,你知道吧?现在这个社会漂着一大群这样的人。其实上去,位置上不去;下来,心态上下不来。能力上不去、心态下不来,就卡在那儿了。举个最极端的例子,有一些女青年,突然一不小心离婚了,发现自己三十几、四十岁,再要结婚,饭又不会做,小孩又不会带,工作也不能打,哦,都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自己都觉得说,我还能嫁人吗?她才发现原来竞争那么激烈,外面。上半段这半个小时呢,讲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其实伴随着过去十五、六年来很多行业的狂飙突进的产能过剩,突然呢整个国家进入开始要转型的时候,国际竞争太激烈的时候呢,许多不曾胜任的人,被不小心放在那个位置的人,被甩出来之后,突然发现自己需要重新提升自己的能力了。这对每一个人,尤其是很多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呢是一具巨大的挑战。我们今天呢和大家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每一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我到底有多少能力上的硬通货,可以自己保证自己还能够活下去,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个事情。以后再有时间呢再和大家深入地探讨这样一个话题,谢谢伯凡!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