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293期:跨界的变与不变

    冬吴相对论第293期:《跨界的变与不变》mp3下载在线试听:

    冬吴相对论第293期:《跨界的变与不变》片花:什么是跨界?为什么说跨界的本质是创新?卓有成效的跨界和万金油式的跨界有何种区别?为什么说企业的跨界转型并不会改变企业本身的核心能力?不同领域之间有什么是相通的呢?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 --《跨界的变与不变》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293期:跨界的变与不变.mp3

    冬吴相对论 第293讲——本期主题:跨界的变与不变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2-09-08 11:30-12:00

    主 讲 人: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

    参与整理:九妹 yhlj 点儿 乐乐 修身齐家 慧从卢溪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今天我们一个话题呢,其实是跟最近总是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有关。我每一次接受某一个杂志或者媒体采访的时候,他们老说:“哎,你这个跨界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当时又要做电视台然后又要做互联网公司,然后又出来做中医,好像跨度很大。”我总是告诉他们说其实我一直做的是一件事情,无非就是开个会呀,不是采访别人就是被别人采访,仅此而已。虽然我们今天的话题其实跟跨界有关。中国很有趣,大部分的人学的东西都和他做的工作……

    吴伯凡: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其实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梁冬:哦,是嘛?

    吴伯凡:在美国很多人也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

    梁冬:对,但是还有很多人呢就跨很多个领域嚎。我们都知道现在这个这个社会呢不确定性很强。我们今天在做这个事情,明天突然一个新的机会就来了。也许你过去做的这个事情呢,突然有一天你的工作都没有了。比如说,我在看《中国好声音》的时候,你知道嘛,我都认为主持人这个行业可能会消失,他就卖个凉茶就算了,他不需要主持人了,你知道吗?所以如果有一天,连主持人这个行业都没有了,怎么办?

    吴伯凡:噢,他被边缘化了!站在边缘处陪他们的父母和女朋友,是吧?

    梁冬:好,但是关于跨界这个事情还是很值得聊的,老吴,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吴伯凡:说到跨界我就想起,套用禅宗的那句话:“本来无一界,何处来跨界?”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多的界限已经在消失。所以你做的事情呢表面上是差异化很大的,跨界很大的,其实往背后看,也就是同一件事情:“色就是空,空就是色”。所谓“空”呢,就是具体则无,大体则有的东西,就是大体上是有的,但具体上是没的。那其实是一个本质的东西,也可以把它叫“道”啊,还是什么“存在”啊,叫什么,它就是那种你能感受到它存在,但是它具体什么样不知道。但它还会显现为各种不同的面向,在外人看来可能就是一个跨界。

    梁冬:说到此处我跟大家分享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前两天呢我在《国学堂》里面采访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呢说了一个很有趣的东西,他告诉我说:“你知道么?碳原子可以组成铅笔,它也可以组成钻石。这是我们都可以很清楚可以看到的。但是你知道,连水也是这样的,水可以组成这个水,也可以组成那个水。我们都觉得水都差不多,其实有一些水是可以带来身体的改变的,有些是不可以的。他研究呢,他说有一些的……比如说像玉石,它是可以改变我们的水分子结构,所以当这个这个水被玉石的碗盛过以后,它泡的茶呢就会显的很好喝。所以呢,他说实际上我们喝到肚子里的水是很不一样的水,那么它都是水分子构成的。我最后发现说,做个工作它无非是几个东西构成的:第一,开会;第二,写邮件;第三,打电话。所有的工作,无非这几件事情不同方式的组合,当你理解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会突然发现,老吴刚才讲的“无界”的关系是什么了,你只不过把同一个东西以不同的名义与不同的比例方式组合。

    吴伯凡:你要这样说,整个自然界就是一个跨界的活写真啊。一种呢就是你刚才说的碳原子,由于它排列的方式不一样,它内在的这个原子与原子之间的那种结构不一样,导致了它呈现着不同的面向。一个是世界上最硬的东西:钻石,一个是世界上相当软的,相当……

    梁冬:拿个铅笔刀都可以削断的东西。

    吴伯凡:哎,对,这个跨度是相当大的。还有一种跨界就是说,它有各种元素组成,它是个化合物。自然界里只有108种元素,它组成了万事万物。我们一直在说创新啊,创新其实有个很重要的创新方式是:把既有元素的重新组合,这就叫创新。你仔细分析我们一个人,如果有那种专门的人力资源专家心理专家来跟你分析,他就会发现你这个人的能力结构当中有哪几个最重要的要素,这些要素不同比例的化合,或者说在你的五种要素当中我挑出两种来,挑出三种来,是一种化合物,呈现出的一种形态,从来没想过把这两种化合起来,做成一种什么样的身份,你把它做出来。所以有时候这种跨界其实也就是你的内在的、已有的各种要素的一种组合而已。

    梁冬:呣。我前两天呢,突然明白啊就为什么我们会有烦恼!烦恼的原因呢,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个东西或者那个东西不一样,这个东西好,那个东西不好。因为有了分别心,所以呢,我们就有了贪、嗔、痴。我前两天在微博里面讲过一个特别极致的例子,一滴水你在眼睛里面流出来,你觉得它是个眼泪,你觉得很楚楚可怜;它没从眼睛流出来,它顺着鼻子从鼻孔流出来了,你又觉得它是鼻涕又很不性感,很不可怜呐。那为什么同样连一滴水,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分别呢?那就是我们的分别心所在。于是呢我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有些东西和另外东西不一样?这很可能跟我们以前的一些我执和我们后天的判断有关,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认识到了什么东西是你的,什么东西是我的,什么东西是高级的,什么东西是低级的。比如说,关于疾病这件事情,结核病或者是咳嗽,就很有诗人浪漫的气息,是吧?皮肤病就觉得很低级,啊!这为什么呢?这其实还是一个分别心所在。

    吴伯凡:当我们说跨界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些企业。企业的这种转型,我们更多地把它叫做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以前节目里头讲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一家洗衣店变成了一家不知道是把它称为什么的一家公司。因为它刚开始是洗衣服,后来洗衣店实际上是没有洗衣设备的,它变成一个洗衣工厂在各个小区的终端而已。

    梁冬:收发。

    吴伯凡:收发。而且有了这个终端,它发现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说快递公司。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难题,快递公司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不在家或者你不在办公室,你就没法签收这个东西。如果这些遍布在各个小区和各个商业区域里头的这些洗衣店,一方面行使这种收发衣服的这样一个功能,同时它可以收发快递的这样一个功能,于此同时我们收快递也好,我们洗衣服也好,可以把它归结为一个什么?就是让我们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方便,所以呢,它又变成了一家家政公司。你来收快递的时候,你顺便跟他讲:“我今天要一个小时工。”所以它就变成了一个以电子商务为平台,能够解决你各种各样需求的这么一家公司。表面上看它是跨界很大,其实它的核心能力无非就是它有这个渠道。

    梁冬:触角,触角。说到此处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很有趣的观念呢,就是苹果,它这个公司啊把手机变成了一个客户端。这个把手机变成客户端呢,你就可以借用这个手机做上传和下载的功能,重新定位了它的功能,就是它变成是一个网络系统。那这是一种很有趣的,我觉得在整个未来人类社会当中一个趋势,这个趋势就是全面的网络化。每一台手机变成了一个网络的终端,每一个Seven Eleven变成一个网络的终端,每一个洗衣店变成一个网络终端。于是你会发现说我们其实整个人类社会活在一个巨大的、多重的网络架构当中,而这个网络不仅仅是互联网,还包括各种的物流网,我们称之为“物联网”。

    吴伯凡:你说到网络就触及到跨界的本质了,跨界的本质是:没边界,互联、互通。以前我们之所以有各种各样的分别……

    梁冬:界。

    吴伯凡:身份上的分别,职能上的分别,是因为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很多的限制,不能够把我的资源和能力跟另外一种正需要跟我互补的某一个实体和个人进行一个互联互通,创造出一种新的价值。在一个互联互通的社会里头,它就能够轻易地进行这种资源和能力的匹配,产生一种新的价值。所以这个跨界的本质一个是网络化,互联互通化;第二个呢,就是创新,本质上是要创造一种新的价值,把旧有的资源进行从新地组合和界定,而产生一种新的价值,这才是跨界的本质。

    梁冬:我一个朋友最近在做一件事情,很有趣。他本来是做个美食杂志的,他现在做什么事情呢?他准备把中国十大城市最顶尖的一千家餐厅做一个联盟系统,统一打折,统一订餐,统一地送餐。当他这样做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说,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些很好吃的餐厅,它们都是单独存在,它们被一个后面的系统嫁接起来之后呢,每一家餐厅不仅仅是一家餐厅了,它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餐厅系统的一个终端,它也可以上传也可以下传。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

    片花:什么是跨界?为什么说跨界的本质是创新?卓有成效的跨界和万金油式的跨界有何种区别?为什么说企业的跨界转型并不会改变企业本身的核心能力?不同领域之间有什么是相通的呢?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跨界的变与不变。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刚才我们讲到一个跨界的话题,那有一些朋友,就会提出一个观念了,他说呢,这是因为呢,以前呢,拜经济大发展所赐,门槛很低,到处都用工慌,所以呢,你只要稍微有点活络的头脑呢,你可以从这个领域跳到那个领域,那是以前,你可以跨界。但是,随着,社会专业分工,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竞争加剧呢,你其实不是那么容易跨界的。这和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个观念:世界变得越来越没有边界呢,似乎是一个矛盾的表达体。老吴,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吴伯凡:这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当你跨界的时候,是否具有一种核心能力,就实质性的,卓有成效的跨界,和那种相当随意的,略有小成的跨界之间的差别在哪里?你在跨界的时候,他背后的核心的能力和资源是没有变的,界面在变,核心没变。

    梁冬:你举个例子。

    吴伯凡:说到跨界,我就想起一个人:苏东坡。苏东坡这个人,你说对他怎么进行定位?你说他是一个文学家,哦,马上不对,他是一个画家,同时他也是一个书法家,政治家,在某种程度上,啊,虽然不是那么成功,但是他修了苏堤,留下的遗产今天我们还能看得到。还有,他还是一个大厨师,他有东坡肘子。所以一个人,如果有一种内在的、一种核心的能力,他可以呈现多个界面,并不是他想跨界,是因为在他心中胸有成竹、自行无碍,没有界限,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场景下,他呈现出不同的面像和身份。你如果没有这种核心能力,你的表达能力、你的跨界会很不成功。反过来,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呢,我们在跨界的时候,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在不断的跨界当中,容易让自己成为一个万金油式的人物。万金油式的人物,他不是真正的跨界,什么都可以做,但是他最缺乏的就是“专业主义”。大前研一【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評論家。著作有《无国界世界》、《全球舞台大未来》等。】说的那种“专业主义”。跨界,跨到的每一个界里头都是一个专业,但是这专业之上,还有一个专业的专业,是什么东西?你有没有这种能力?就是超乎每个专业之上的有一个最大公约数的东西,你有没有?或者说这个核心能力不那么明显,是很软性的一个能力的话,那你最后不是在跨界,而是让自逐渐堕落成为一个万金油。

    梁冬:万金油也是一种能力呵。你刚才给我说到这个地方,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对于许多女性来说,她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工作是做一个好太太,这是她重要的职业。我认为是这样,但是呢,有很多人呢,没有意识到她在之前的工作,比如说她作为一个老师,她作为一个销售人员,或者她作为一个设计师,那个里面所培养出来的某种能力,对她将来成为一个太太,是有某种的锻炼的。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呵,你学会了一种哄小孩子的能力,那么你以后把这个能力变成对老公的时候呢,你就会发现呢,再老的男人,他背后还是一个小男孩。当如果你真的能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再做这个事情就变的很容易了。那个东西就是跨界之后,你对自己核心能力的把握。

    吴伯凡:或者说你跨界以后,突然找到了一种“源头感”,原来这个事情我已经做过,或者我已经无意间做过。这就是我们以前讲的那个“纪昌学射”的那个故事。他没有学射箭,老师教的全都不是射箭,但是他突然有一天,他发现全会了,这就是一下子,给了他一个新的界面,给了他一个新的机遇。

    梁冬:你给我一个很好的启发,本来我都困了,说到这个地方我就兴奋起来了。这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儿童教育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对小孩子的教育到底要教什么,如果他很小的时候,你教他各种技能的话,那么呢,他就很容易,英语呀、表演那、绘画呀、弹钢琴那、跳舞啊……等等等等,但是做家长的,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在教他技能的时候把它落到一个点上。比如说,你找到了一种“节奏感”。我曾经采访过一个人,这个人很有趣,他是一个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个老师,他在外面开了个音乐学校,他告诉我说,其实许多人练钢琴,已经练到很高的级别的时候,他每个音符也都弹的很好,你总觉得他不对。原因在于他在弹琴的时候没有找到弹琴的那个舞动的节奏,和他自己身体的节奏,和他对这个旋律的理解之间这种节奏感,他没有融入到一个旋律里面去。如果你掌握了这种节奏旋律的感觉以后,哪怕你有一天,你不是在弹琴,你在跟一个人谈恋爱,是吧?两个人面对面坐的桌子,今天情人节二月十四号,唉,你怎么能够捕捉到一种隐秘的谈话的节奏感和旋律感。当你有这种节奏感和旋律感的时候,哪怕是谈恋爱,你也能从以前的学钢琴里面找到这种东西。所以我觉得这涉及到一个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很可能是借由各种技能的培训来帮助你找到底层下面的那不多的几种能力,我归纳就是仁义礼智信。同情的能力、我们称之为仁啊;义呢,就是逻辑的能力和公理的能力。

    吴伯凡:原则性。

    梁冬:原则性的能力;礼呢,就是尊重的能力;智呢,就是寻找到这个和那个中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信呢,就是坚持一个信念的能力。就如果你能把这五个能力学好,不管是学什么,哪怕你学炒菜也好,学走路也好,你都是一个能够支撑你未来跨界的基础能力,就是用老吴的话来说,就是你的核心能力。

    吴伯凡:所以我们现在父母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班的时候,他忘了一个特别根本的东西,忘本啊!“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嘛。这个“本”他就是你刚才说的仁义礼智信也好,还是温良恭俭让也好,不管是什么,他是一个人做为人的核心能力。当你具备了这种核心能力的时候,你学一门技能的时候,第一你学到了技能,第二,这个技能之外,你是在修行,你是学到了一种“道”啊,就以前我说的:一切弯路都是直路,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

    梁冬:好,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什么是跨界?为什么说跨界的本质是创新?卓有成效的跨界和万金油式的跨界有何种区别?为什么说企业的跨界转型并不会改变企业本身的核心能力?不同领域之间有什么是相通的呢?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跨界的变与不变。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我们刚才讲到一个话题,就是说,其实小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是借由技能的培训来了解一些基本的核心能力,哦,我们称之为“仁义礼智信”。其实这个话题扩展开来,做公司也是这样的,很多公司在这个行业本身做的挺好的,后来呢整个大环境变了,他必须要进入另外一个行业,或者说他面对一些新的机会的时候,有些就转型的很好,有些转型不好。我觉得差别就在于说,你这个公司是不是修练出来了一种作为公司这个集体应该拥有的一种核心能力。比如说如果我们推展出来的话,还是“仁义礼智信”。比如说,仁的力量就是,什么呢?就是你是不是能够真正的去除我执,去感同身受,你新的消费者的需求,啊!就是你能不能从自己的需求里面感觉到他人的需求,从别人的需求里面去体会自己的这个需求,这个就是仁的能力。再比如说义的能力,是吧!你是不是能够规划出一套有趣的游戏规则,你针对不同的市场。礼也是你如何有效的尊重你的竞争伙伴,尊重你的客户。啊!包括智和信也是如此,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这个话题呢本来是讲的是一个跨界的问题,其实跨界的背后是你要寻找不同的表面上之下的,那样一个基础性的东西。

    吴伯凡:所以我就想了一个话题叫“禅定与创新”啊,禅定是不动的,创新是动的。你如果没有一种禅定,就是没有一种本在那的话,本是根嘛,末是稍,就末稍嘛,本末倒置。我们现在的学习和职业规划往往都是本末倒置的。老在想着我要去掌握一门什么样的技能或者我在从事一门什么样的职业,从来没想到超乎这个职业之上的那些东西是什么?好多人盲目的跳槽,你发现没有就是……

    梁冬:加点工资就跳槽。

    吴伯凡:只要多出500块钱,他就跳到另外一个公司,不停地跳。他忘了一件什么事情,就是忘了“本”。尤其是在30岁以前你千万要记住你是在练你的“本”,就根深叶茂,你如果老是在修“末”,最后你发现你垮了很多界,你跳了很多槽,最后是越来越枯萎。你结过多少次婚,发现最后陷入习惯性离婚;你谈了多少场恋爱,最后都是习惯性失恋;你跳槽,最后变成习惯性跳槽。

    梁冬:我们这一拨人呢赶上了一个时代,就是说我们很多人的父母其实呢不太知道这个事情,以至于我们就昏昏噩噩地就长大了,但是呢,现在有这个机会给我们这个机会给我们去重复和思考和反思,我们到底为什么成为今天这个人。大部分的时间,可能有些时候是有失败的,可总有一些是比较成功的,大部分时间不高兴,总有时间是比较高兴的。在那些你成功的和你那些令你高兴的事情里面,有一个事情,这个事情就是你内心里面哪中间一小点东西。你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呢,以这一个点开始幻化,你会发现说,你会越走越顺,每件事情好像都是这件事情的重复表达,一遍一遍地重复。

    吴伯凡:有一个词叫“左右逢源”,就是你在左,逢到源头了,在右也逢到源头了。我们做一件事情,你跳槽也好,你转型也好,你跨界也好,你能否逢源,这是非常重要的。左右不逢源的那种跨界,那种跳槽,那一定是失败的。

    梁冬:嗯,你说的左右逢源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很多人对美国的政策的一些研究啊,就是你会发现美元涨的时候,美国政府有好处,而美元跌的时候,他也有好处,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就是……如果你能找到一个事情,当你把握住了你这个点的时候,你怎么做都行。诶,有工作做,你挺高兴;没工作做,你也挺高兴。当你有这个的时候,你就会进入到一种所谓的定的状况,或者去到一种从容。

    吴伯凡:我们一个公司进行业务组合设计的时候,会涉及到一个抗风险能力,就是几个业务之间要形成一种风险的对冲。这个业务出现问题的时候,那个业务能够来搭救它,实现一个此起彼伏、左右逢源这样一种状态。业务对冲,用一个通俗的话说就是,开药铺同时开棺材铺,死活都赚钱。一个企业啊他找到了两种需求,这个需求是在他的掌控范围之内的,他就是实现了一个业务对冲。我们有时候跨界的时候,之所以不能实现业务对冲,是你没有把握那个需求的源头,或者你只看到了一个需求,你没有看到另外的需求和另外的可能。一个客户有一个需求来找你,找你肯定是单一的需求,一件事情,一事一议来找你的,你能不能够从一个需求里头还原、洞察那些隐性需求,发现一个长长的需求链,你根据这个需求链,再看自己的能力,跟你的能力和资源不匹配的时候,你就不要去做,但是有些需求之间的那种相关性跟你的资源和能力能够形成一种匹配的时候,你又打造了一条供给链,这个供给链就能够完整的去满足他的整个需求。这是很多公司在涉及商业模式的时候它都要做的事情。比如说苹果公司,它的产品,一个系列,从音乐播放器iPod,到手机到iPad,现在又做iTv,他这几个产品之间,他不是一个盲目的多元化,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不是这样的。最终他要形成这四个屏幕之间的一种互联互通。因为我们真实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真实的需求是,我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能够在不同大小和跟我的眼睛的距离不一样的屏幕之间自由地切换,这就是需求的根本。

    梁冬:我们以前呢说过苹果这家公司,那个时候它的市值超过微软,大概是三千亿左右的时候,最近呢苹果公司的市值超过六千亿,啊,创下了历史新高。我觉得这是乔布斯留下的一个非常伟大的遗产,他就是把App这个东西啊做出来了。所以呢,今天你看到如果苹果在推出iTv的时候,他其实是完善了那个App在另外一个终端上的应用,他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电视机生产商,他就是一个终端器。当我们理解你看到的像,有手机、有iPad、有iTv的时候,你看到后面有一个“本”,这个“本”就是一个巨大的、统一的、无缝连接的知识系统,这个知识系统令到他的所有的跨界,从手机行业跨到平板电脑行业再跨到电视生产行业里面,它都能够左右逢源。所以今天呢,我们觉得从一个跨界的话题,其实最后呢去到一个最深刻的追问,这个追问就是:你可能在这一辈子当中,你有不同的面的呈现,但你一定要知道,支撑你所有不同呈现面的下面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又如何与你的深层次的人格以及你的生生世世的业障紧密相连。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