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402期:晒是一种病
片花一:社交媒体的熟人圈子信息分享功能会怎样改变现代人与世界相处的方式?被关注为什么是人类最根深蒂固的欲望?为什么说服装和汽车在本质上都是社交媒体?什么是信息传播的场?轻率地反复传播为什么会让有价值的思想变得廉价? 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 --《晒是一种病》
片花二:什么是思维经济原则?大脑为什么总喜欢以偏概全?家长教育小朋友的时候特别重要的话为什么不能反复说?深刻的人生智慧为什么应该在具有仪式感而不是家常化、通俗化的场景中获得?为什么说媒体在很多时候都是在浪费感情?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晒是一种病》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402期:晒是一种病.mp3 。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3/11/02 11:30-12:00
主讲人:吴伯凡 主持人:梁 冬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老吴,昨天晚上有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我去杭州出差,当地朋友就弄了一箱蟹给我。你知道,运一箱蟹回来那可不是一箱蟹,那就是半箱冰。因为每盒蟹的下面都是拿矿泉水瓶装成冰,然后码着嘛,然后里面五花大绑的几十条汉子,对吧?
结果下飞机的时候找不到那个推车,然后我就把它抗着。那种箱子它又没有抓手,全都是拿透明胶带缠着,我只能扶着拿个手指顶着,左手还拖着一个箱子。
吴伯凡:那很狼狈的。
梁冬:很滑稽的样子,就跟一个杂技演员一样,要保持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摇摇欲坠,摇摇欲坠,然后觉得很重。这个时候我老婆来接我嘛,远远地就看见我了。我就赶紧说,快来接把手,快来帮我,快散了。
当时我老婆掏出了手机,哈哈大笑在拍,我当时都疯了。拍正面侧面什么的,我当时“啪”就摔在那儿了,就是所有的箱子都散了嘛。
然后我很生气,骂她一顿,她也特别不理解。我说你为什么当时要拍呢?你为什么不能上来接一把呢?她说,你平常不干活,好不容易看见你干一次活觉得还不错,挺有意思,给记录下来。
然后迅速在姐妹团里进行分享,然后还把我臭骂她一顿这件事情拿出来分享。这个事儿我后来在想到底是我臭骂她不对,还是她这种分享不对?其实没有什么对不对。按照《冬吴相对论》一贯而来的这种正能量,什么对不对,没有应该,只有活该。是吧?
但是过后想想这也的确是一个很普遍的人格。就是现代的人们,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已经不是去解决它,第一反应是记录它,然后分享它,讨论它,然后跟这个事儿已经没关系了。
吴伯凡:这在新闻学上还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事儿在发生的时候,危急情况下记者是去拍还是去救?
梁冬:对,比如一个小孩马上要掉下去了,是吧?结果呢,你作为一个专业的记者,理论上来说应该把他记录下来。但是你作为一个人,你应该把他救下来。在新闻学里面它是一个很重要的伦理问题,大家都在讨论,而且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吴伯凡:因为他拍是他的职责,你去救你反而是失职的,但是你不救你是……
梁冬:失去人性。
吴伯凡:对。但问题这是新闻学上的命题,结果搞到生活当中看到你那么危如累卵。
梁冬:像那个狗熊搬着那个玉米一样,跌跌撞撞,摇摇晃晃,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吴伯凡:她很开心的抓到了新闻题材,以那种心情来拍你,你那个时候你肯定是恼羞成怒的。
梁冬:我都疯掉了。
吴伯凡:她不会去理解你这个时候有多难受。因为对她来说,这是她一直要捕捉的那个镜头,终于找到了她很兴奋。
梁冬:关键是我中间想找厕所一直腾不出手,所以当时整个的情绪就真的是很激动。当时想事大如天,回头想不过如此,变成一个玩笑现在。
吴伯凡:这个事儿还真引起了一个思考。就是我们现在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在这样一个人人有手机,而光能拍照它是……
梁冬:没有用的。
吴伯凡:没有用的,他没有那么大激情的。主要是想着拍完以后他要去发,去分享。
梁冬:而且光有微博是没有用的,微博上都是陌生人,人家不会觉得好笑的。但是有了微信,你再不是公众人物的人物,你在自己圈里面总有十几个粉丝。
吴伯凡:现在好多人,所谓做事就是变成了拍照,拍照的背后的动机就是去分享,炫耀。人根深蒂固的一个欲望是被关注的欲望,当你的基本生存保证以后,就是受关注的欲望是一个非常强烈,根深蒂固的恶习。
梁冬:人性的恶习。
吴伯凡:不有一个叫恩格尔系数吗?就食品消费在整个支出当中的比例如果越低你的生活水平就越高,如果越高就证明你真的是在为温饱而劳动。现在我们花在如何被人关注,满足被关注需求,花的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比例。
梁冬:而且还花时间,就真正的生命资产是以时间来计量的。
吴伯凡:对,我们远的不说,服装。原来的蔽体遮羞的这样一个功能,在整个服装的整体功能份额当中已经占的非常小了。
梁冬:以前是为了遮羞,现在遮住一部分是为了要更好的不遮住。
吴伯凡:对,以前是为了障,障碍就是挡住,现在是为了彰显。
梁冬:对对,还是你用词高雅。
吴伯凡:车作为代步工具这个功能份额在车的整体份额当中占的非常的小,越来越小。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为被人关注的需求买单的这个钱越来越多,所以我认为这个服装、车也是一种社交媒体。现在好了被人关注有了一个专门的工具。
梁冬:就是微信。
吴伯凡:就是微信。这个东西它跟微博最大不一样是,它是一个熟人圈子,在微博上所关注你的人,尤其是有点什么公众人物那种身份的人,大部分关注你的人你都不认识,你说话你干什么都是必须按照一个平均数来说,就是一个平均的尺度来说话,要不然你就会显得唐突。
梁冬:就像郭美美就是这样。
吴伯凡:郭美美那个时候她没有微信,她本来是应该发在微信上的东西她发在微博上。
梁冬:本来应该穿在卧室里的衣服现在穿在街上。
吴伯凡:嗯,结果就……
梁冬:大家愤怒。
吴伯凡:对。在微博上有些人老爱发那种撒娇帖,很招人讨厌的那种撒娇帖,但是在微信里头撒娇,因为在熟人圈子里面撒娇大家……
梁冬:容忍度比较高。我允许你撒三次,你得允许我撒三次,大家就拉平了。
吴伯凡:对,法国的哲学家叫拉劳斯夫科(音),他说女人们在一起说话从来不厌倦是因为她们假装就同一个话题在各自炫耀自己。
梁冬:现在这个事情变成说,大家都变成女人了,本质上。因为有了这个媒体以后,是吧?
吴伯凡:微信里头各种撒娇帖,所谓撒娇就是说我跟你熟,不拿自己当外人,我要展示我真实的一面这叫撒娇嘛,是吧?那就是,在微信上它有几大类。第一类最多的接近百分之五十的,是那种各种人生教诲。
梁冬:直接把儒释道全部的精华变成人生感悟,是吧?我有时候都很担心,这种庞大的微信媒体会把这些智慧搞的很廉价。
吴伯凡:对啊,那当然了。就普罗米修斯偷来的那火,那是很神圣的东西。
梁冬:但是现在马上要进入广告时间,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社交媒体的熟人圈子信息分享功能会怎样改变现代人与世界相处的方式?被关注为什么是人类最根深蒂固的欲望?为什么说服装和汽车在本质上都是社交媒体?什么是信息传播的场?轻率的反复传播为什么会让有价值的思想变得廉价?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晒是一种病。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讲微信这个媒体社交圈虽然很正能量,但是它有过度撒娇帖。的确本来是个圈子也是这样,但是由于媒体的正能量泛滥,现在把各种儒释道的智慧统统廉价化,老吴也说过这是一个普罗米修斯的圣火被盗出来之后现在到处点。
吴伯凡:对,谁家灶头火无烟。那个普罗米修斯的圣火变成你们家煤气灶那个火了,你想还有什么神圣的意味。它有些东西是不能随便经常说的,不能够家常化,不能够日常化,不能够通俗化的。
梁冬:《黄帝内经》它有些篇章,比如《金匮要略》啊,什么叫金匮?都是这些东西平常都是放在很宝贵的地方藏着的,要给你这个道理的时候是你要磕很多年头,然后服侍师傅很多年,然后拿出来,然后你要屏气凝神,要沐浴更衣,然后要发誓我拿到这个东西以后要认真对待。在这样的仪式之下你去接触那个真理,你才会真正诚意。现在不是了,现在打开微信这些东西随处可见。
吴伯凡:对,一种思想,一段话它的价值它是有一个场的。比如说读书,读书为什么在不同的情景下,不同的时间也就是不同的场里头你读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法国的那个文豪叫罗兰巴特,他强调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都要有场的。
梁冬:他是用了“场”这个字儿吗?
吴伯凡:对,就是“场”,这个“场”是西方的概念。
梁冬:噢,是啊。
吴伯凡:在某一个场景里头熠熠生辉的东西,在另外一个场景里头它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不能白天放烟火,是吧?
梁冬:对,所以你看教堂就是叫“场”。
吴伯凡:教堂它通过它的“非世俗”的,它本质上是个房子,但是这个房子是跟我们住的房子非常非常不一样的。它就要造成这种陌生化的效果,让你进到这个门里来的时候立即跟日常的这种生活状态就一刀两断的那种感觉。它通过视觉,包括这种空间的构造,对光的运用非常重要,它很高大,而且不是随便就是一个很……
梁冬:挑空十米,哈哈。
吴伯凡:对。
梁冬:酒店大堂挑空十米。
吴伯凡:对啊,有的酒店大堂次层啊,十几米的那种,那也不是教堂的那种感觉。它是那个光从各个角度透进来,而且光的颜色也不一样。不是有教堂的那种彩色玻璃嘛。
梁冬:对。
吴伯凡:这除了视觉以外,声音,就是我们的交响乐是怎么来的?它是从教堂音乐里头来的。你到那种大教堂里头去,你看,那个声音传过来,真的是那种立即就有种起鸡皮疙瘩那种感觉,就是汗毛都竖起来的那种感觉。当然,还有里头的种种的布置,雕塑啊,绘画啊。
梁冬:味道啊,温度啊。
吴伯凡:对,还有人们的表情,它也是互相感染。别说进教堂,你就进五星级宾馆,你的行为、语言。
梁冬:跟大排档还是不一样的。
吴伯凡:肯定是不一样的嘛。所以在这种场里头,它会激活你的某种东西,激活你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行为当中的某种隐秘的东西。
梁冬:神圣感和庄严感。
吴伯凡:嗯。这个时候你感受到的,你感悟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场……
梁冬:它其实是一种调频方式。它用那种方式把你这个频率打开了。
吴伯凡:对。成为一种像类似于对讲机,你的频率在这个,我的频率在这个,我们就可以对讲了。这样它就是可以相互激活,然后产生一种独特的情绪,独特的思想和感受等等。
我们换一个,别说的那么神圣,就讲笑话,会讲笑话的人他是能讲得你真的是笑得你前仰后合。我有时候也讲笑话,后来我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你以后别讲笑话了,你那笑话太不好笑了。我说,我也没跟你讲过笑话。他说不是,他就说了一个名字,这个人经常到外头去传播我讲过的笑话,那讲的时候呢他是那样的,还没开始呢他自己就……
梁冬:自己先笑?
吴伯凡:就笑得前仰后合,然后他完全不知道那个分寸,拿捏不了那个分寸。所以讲出来以后……
梁冬:大家面面相觑。
吴伯凡:他讲完了,大家还在等呢。
梁冬:完啦?
吴伯凡:完啦。对啊,他认为他的包袱已经抖出来了,实际上大家那种感觉很难受的你知道吗?
梁冬:就装作笑一笑,给点面子,嘿嘿嘿。
吴伯凡:对对对,就有人说哈哈哈大家来商量下我们是不是集体笑一笑?就是以这种方式在羞辱他。
梁冬:关键他经常传说这是你说的话,是吧?
吴伯凡:对。这个朋友他说是我讲的笑话你知道吗?但我讲的……
梁冬:你说,我没讲笑话呀。
吴伯凡:这个问题就是,这个场景,就那个分寸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一段话是一个简单的语言。你像郭德纲他讲相声的话,他那种分寸,他那种表情,而且他跟于谦之间的这种……
梁冬:“我和于谦可是亲生朋友的关系啊,我要做了皇上,封你做太子!”哈哈哈……
吴伯凡:嘿嘿,就这种话只有他的那种表情,就会特别好笑,要不然就会变成一个很干巴巴的东西。说到这里我们就说关于所谓的思想,各种的儒释道,包括西方的那些东西。
梁冬:各种的卡耐基,各种人生感悟。
吴伯凡:各种卡耐基,对对对。这些东西就统统地失去了场景。人人都在传播,但是它的光泽、它的水分都没有了,就变成那种干巴巴那种状态,这叫“陈词滥调”。
所谓“陈词滥调”就大家都争相传诵的所谓的那些至理名言。美国人叫比尔斯的,他写过一本叫《魔鬼辞典》,他这么解释“陈词滥调”。他说:是一大堆在烟雾弥漫的词语中打鼾的思想,是在思想的海滩上被晒干的海蜇皮,是一万个白痴借一个傻子说出的至理名言,它是思想的活僵尸。这就叫……
梁冬:哈哈哈,我在想,你为什么要背这些东西呢?你说我没有背呀,我没有讲笑话呀,哈哈哈……
吴伯凡:哈哈,对,它是在思想的海滩上晒干的海蜇皮。
梁冬:哈哈哈,太好笑了。话说回来的确是这样,我常常都觉得很遗憾,就是你看现在网上,任何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被过度传播和泛滥之后,让你会对整个……本来这个事情其实还是有点价值的,虽然是海蜇皮但是曾经是海蜇,你知道吧?
吴伯凡:对啊对啊。
梁冬:但是他把它这样晒之后,他真的毁坏了这整个一堆事情。
吴伯凡:对。
梁冬:就像说我们觉得牛奶好喝,但是如果有个人天天喂你喝牛奶上面那一层皮,把它弄成饭给你吃,连吃一百天,你这一辈子都不想再碰见牛奶了。这其实对这个整个智慧产业而言,或者整个智慧的海洋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侮辱。
好了,稍事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什么是思维经济原则?大脑为什么总喜欢以偏概全?家长教育小朋友的时候特别重要的话为什么不能反复说?深刻的人生智慧为什么应该在具有仪式感而不是家常化、通俗化的场景中获得?为什么说媒体在很多时候都是在浪费感情?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晒是一种病。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梁某人。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本来是谈论一个很严肃的新闻学的伦理问题,但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表述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就是由于智慧在社交媒体,尤其是微信圈里面的过度泛滥,就像思想海滩上的海蜇皮一样,让人觉得多少有点遗憾和反胃。
吴伯凡:除了接近一半的这种人生教诲、心灵鸡汤这些东西以外,还有各种的偏方啊,养生训诫。
梁冬:关键是这个事情它会导致一种误解,好像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就包治百病,这个很可怕。其实偏方和验方它是在民间的一些经验的集成,它在某一些的特定范畴之内是有一定疗效的。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其实蛮特殊,所以如果你一味地以偏方验方作为基础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调校的话,有可能会有效,但很多时候会没有效果。最后你会让大家觉得这个东西没有意义,也把这个偏方验方就像智慧一样一块儿给毁了。
吴伯凡:对,人的大脑它其实设计的是很好的,它当然是要接收、存储一些东西。但是你想想我们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这个大脑空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大脑它就对信息有个分类机制。
梁冬:大脑有一种习惯,喜欢把事情以偏概全。
吴伯凡:对,这叫思维经济原则。你知道吗?就它不想任何一个事情都是重新开始的,它会把很多事情进行归类,一看这就是我以前碰到的东西。
大脑它运转,它就节省能量,这叫思维经济原则。还有一种就是当它一次两次都看到同一个东西的时候啊,它就干脆不想去反应,干脆把它归类打入冷宫。就是这种自动删除,自动忽略的能力,这个很重要。如果我们每天没有这种自动删除,自动忽略还有自动遗忘的能力的话,大脑它肯定是要爆掉的。也不能给大脑装一个风扇,是吧?
梁冬:对。
吴伯凡:那个电脑还能装个风扇,有时候还可以停机。所以大脑它采取这种自动忽略、自动删除机制,这里头就意味着什么啊?就有一些本来有价值的东西,当它不断地出现的时候,当它以浮皮潦草、很轻率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表达的时候,它就会很不认真地对待它了。这不仅是大脑,大人和小孩儿之间的沟通啊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就重要的话……
梁冬:嗯,不能吵架。
吴伯凡:重要的话,特别重的话不要老说。
梁冬:对,说多了之后他就烦了,烦了就自动过滤掉了。
吴伯凡:对,我看是龙应台还是谁,说她爸爸讲过去的故事或者教育他们忆苦思甜的时候,每次她爸爸讲一句上半句,他们就几个孩子齐声说下半句。
再一说,当时你知道我看到了什么?看见什么,他们马上……因为那个话他爸爸说过无数遍了,他自己不知道自己说了很多遍。所以每一次,那个小孩记性又好,你说的他都能背的下来了,你还在那儿说,而小孩以一种近似于轻蔑的方式给你一重复,让你觉得特别尴尬。
所以不管是这种人生教导还是这种养生秘诀,这个东西当你一说出来的时候,这就像小孩你说上半句他就知道下半句,他自动把你给删除了。
梁冬:比如说那一年汶川地震,我印象很深刻,全民的善意,全民的同情心在那一下瞬间大爆发。那天我还记得所有人默哀嘛,然后在街上鸣笛,我们所有的善良都在那个地方。结果后来又来几次地震的时候,你会明显的感觉到,大家的反应会变得越来越淡,越来越淡,这是为什么呢?我感觉好像社交媒体在透支了大家的善良。
吴伯凡:我们经常说浪费感情,这是一句很不好听的话。其实我们这个媒体,不管是什么样的传统媒体还是现在的这种新媒体,在很多时候它充当了一个浪费感情的功能。
有些东西是不能够过度渲染不能过度重复的。一旦过度重复它就完了,它的价值就没有了。“要言不烦”啊,别说是那些宗教史上的那些领袖人物,他不能随便老发言的,连美国的那些好莱坞明星,它有一个规定,演电影的就是演电影的。
梁冬:你不能做主持人。是吧?
吴伯凡:不是,演电影的你签完约以后,在电视上绝对不能出现的,那些大牌的,连广告都不行。就在那个期间,他跟你签完约以后,你做广告都不行。不能够老露脸,你更不能到哪儿去搞各种人生教导和养生秘诀,那肯定是不行的。
这个东西很重要,他要制造这种神秘感,那张脸才值钱嘛。当然这是好莱坞的商业法则,这里头也包含一个东西,就是说过度传播它是非常有害的。本来大家怀着善意想传播正能量,但是最后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即使不是负能量,也变成零能量了
梁冬:这叫捧杀嘛。
吴伯凡:嗯,对对对。除了人生教导,养生秘诀之外,还有就是各种令人非常生气的那种,让人咬牙切齿的那种度假照片和吃美食的那种照片。
梁冬:大部分的女青年都有这种强烈的,我就没有见过一个女青年不发这种的。
吴伯凡:在微信上我要看一个女士她不发这种东西,我真的会另眼看她一眼。
梁冬:我觉得她真的是,要不然就是真的好苦,怎么连美食都没有。要不然就是她真的是很有节制。但是通常情况下都是因为她实在没有可发的,就我没有见过一个不发的,这点很可怕,没有见过一个。你有认识哪个女性没发吗?但是这个东西适可而止就可以了,是吧?偶尔一年发一发也行。但是最架不住有些时候人们活在一种漩涡当中。你发一个,你刺激了你的朋友发两个,然后我要发三个才能压住他。
吴伯凡:你知道吗?是这样的,就是大家都有这个欲望,当你不克制自己的欲望的时候,你实际上在催生别人的欲望。因为大家心里头都有那个劲还在憋着嘛,这个东西就像抽烟一样的。是吧?
梁冬:哈哈,对,它会传染,就像打哈欠一样,本来没事,一个哥们在你面前打哈欠,一会你就开始打了,一样的道理。
而且关键是中国的美食它的确是很有价值的。你说一美国人,或者一群德国人,香肠、汉堡、汉堡、香肠,土豆泥,也就这几个东西了。但你要在中国,你要真发照片啊,发美食照片啊,太可怕了。
吴伯凡:是呀。有一次我们很偶然的机会吃了一顿其实很不好吃的饭,但是他做的吧,这个菜呀叫什么“断桥残雪”,那个什么……
梁冬:“廊桥遗梦”。
吴伯凡:哈哈,各种文艺作品,各种文学典故,东西方的都有。它叫吃鸡不见鸡,吃鱼不见鱼,见到的都是诗情画意,在你面前那么转啊转啊,它是一个转盘嘛,据说那一桌很贵的,吃完饭那顿饭的时候……
梁冬:强化一下,不是公款消费,免得你害了朋友。
吴伯凡:对对对,我就问那个一块儿吃的一个朋友,我说怎么样?今天这个。他说,你觉得怎么样?我当然客气啦,说挺好的,挺好的。他说,是挺好的,但是特别遗憾,今天手机没电了。
梁冬:哈哈哈……
吴伯凡:我还没想明白,我说为什么手机没电和这顿饭有什么关系。后来搞明白了,他没法拍下来,没法拍下来他就没法分享。后来我说你放心好啦,一会网上都能看到。因为在坐那一桌上的人啊,我发现……
梁冬:是拿手机的时间远比拿筷子的时间多。
吴伯凡:对对对,一道菜上来的时候,大家那种不约而同的就那个手机等着,时刻准备着,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英国人那个电视剧《黑镜》里头有一集就是拍照嘛,就是所有的人对待世界的方式就是拿出相机。当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比如说街上出车祸了,第一反应掏出手机来拍,围观杀人啊,大家就是,也不去阻止。
梁冬:看客。
吴伯凡:嗯,都变成了一个无人雇佣的自我雇佣的一个新闻记者。而且拍完就完了,感知世界,跟世界打交道,改变世界都合成为一个东西,就是拍照。
梁冬:对,然后分享,然后义正言辞的在网上愤怒。谁说的,说有些时候看到有些年轻人在网上各种愤怒的东西的时候他很担心,后来点进他们自己的博客里面或者微博里面,看到他们都讲的是“明天一定要坚持早起”,你就一下子就觉得安全了。
吴伯凡:这是一种广义的,泛化的暴露癖,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暴露给别人,而且这种感受都是经过数字化的感受,简单的说这种感受是一种数码相机化的感受。
梁冬:数码相机加美图秀秀的感受。
吴伯凡:对,有的他就不用了,是吧?拍自己是美图秀秀,拍别人他不用。这个危险就在于,我们表面上能够看到很丰富多彩的世界,你打开微信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海外风情加上而各种各样的小吃美食啊等等,但是其实我们的世界变得非常非常的狭窄。
梁冬:对,而且他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我们对世界有一种深度的参与,但其实这种参与的中间隔着一个透明的玻璃。
吴伯凡:嗯,就透明玻璃墙,就是变成了一个,就是我们不是生活在世界里头,是生活在一个两边都是玻璃墙的一个回廊里头,大家就在那儿流连忘返。
梁冬:我记得当年你在《孤独的狂欢》里面,结尾的时候找到了一个意向来对这个世界的比喻,我觉得特别好。
吴伯凡:那个是反过来的。外头在下雨,一个小男孩看见玻璃窗上有一个虫子在爬,然后他就把那个虫子给按死了,就定格在那个玻璃上了,外面的雨水在冲刷这个玻璃,两边的世界漠不相关的发生着。是这样一种状态。
梁冬:在这样的意境下面,任何的结尾和总结都显得那么像一个玻璃被雨水冲刷的这样一个世界一样。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