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456期:为什么是韩流?

    1.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日本近20年的衰落?二战后,美国在日本和韩国都有驻军,但美国文化对两国的影响为什么完全不同?没有本位文化的日本,为什么会有严重的本位主义倾向?为什么日本更擅长维持性创新,而韩国更迷恋颠覆式创新?

    2.韩流是怎样形成的?韩国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在技术、文娱等众多领域超越日本?为什么说韩国对日本的超越是少年韩国对老年日本的超越?厌离感成为流行且具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方式,为什么是日本人口老化的重要原因?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456期:为什么是韩流?.mp3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4-07-05 11:30-12:00

    主 讲 人: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最近在北京啊,流行几个挺有意思的咖啡馆,名字呢,咱们就不具体谈了。但是呢,它的装修设计呢,挺符合亚洲人的在里面待着的需求的,关键是我觉得它比星巴克更亲近。后来我一打听呢,才知道是韩国人做的。

    吴伯凡:怪不得那个有一个是从望京开始做。

    梁冬:对呀。

    吴伯凡:现在在别墅区也有。望京是韩国人在北京的那个……

    梁冬:聚居区嘛。

    吴伯凡:啊。而且是我刚开始不留意那个咖啡馆……

    梁冬:对。

    吴伯凡:但是总有人在那儿……

    梁冬:约你。

    吴伯凡:嗯,约,仔细一看它确实是,它那种调性啊,来的人的年龄啊,一下子让你想到一个东西,就是韩剧。

    梁冬:我觉得它像一个亚洲版的星巴克。后来我就开始做研究和打听,到底这个咖啡馆是怎么做的,后来才知道,是一个韩国人在做。

    后来呢,我就发现说呢,其实为什么中国人到现在没有做出一个像这样的咖啡馆,像星巴克这样的连锁咖啡馆。其实呢,做一个连锁咖啡馆需要很好的管理运营的流程:培训、选址、规模化的装修,然后产品的设计、行销,这些东西呢,其实是一个特别的市场化和现代化的操作手法。但是体现出它的风格又非常亚洲化,它的色系啊,它里面的服务员的那种感觉啊,那个音乐啊,包括那个味道的氛围。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结合了我们看到的另外一些某个韩国的影视剧。

    某种程度上来说,韩国在过去的20年做了一件事情,我在一九九七、九八年的时候啊,在香港的时候呢,正赶上这个亚洲金融危机呀,香港当时受灾很严重,其实韩国受灾也很严重。

    吴伯凡:它比香港更严重。

    梁冬:所以当时呢,我们曾经听到的一些新闻呢,说当地的老大妈都把自己家里面的金耳环、金首饰捐出来嘛。

    吴伯凡:给国家,然后拿来度过危机。

    梁冬:然后度过危机什么的。对,那个时候就说韩国要大力发展他们的娱乐产业和文化事业,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娱乐产业和文化事业。

    吴伯凡:嗯。

    梁冬:突然你会发现过了十年、二十年之后,满大街,在中国,音乐、动漫、服装、电影、电视剧、演唱会、艺人、咖啡馆,这些跟形象、美、趣味生活方式有关的商业操作,全部涌现出来了。这个东西它不可能今天才涌现的,它一定是有个成长的时间的。我相信就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开始在转型的。

    吴伯凡:它有两个转型,一个是在技术里头。三星它原来就是个家电,现在也是家电,比如三星的冰箱,其实是全球销量最大的,根本我们海尔什么跟它没法比。它的家电那一块依然很大,但是呢,在九七年以后,他们发动了一场叫数码转型。就是数码革命,采取那种决绝的姿态去转型。到什么地步,就是当时突然有一天所有公司内部的电子邮件变成英文的了。

    梁冬:嗯。有点象日本当年明治维新的时候,是吧?

    吴伯凡:把那个宪法用英文写,是吧?然后再翻成日文。李健熙说的,除了“太太”,一切都要换。九七年开始的,那个时候索尼还非常非常强大。它这个转型10年的时间就已经见到效果了,15年已经大见成效。现在韩国就三星电子的这个利润,我看到一个数字,不知准确不准确,相当于日本所有这些电子产品这些企业的盈利的总和的4倍。

    梁冬:日本和韩国都在努力地把来自于欧美的操作经验、资本化的方式和亚洲的生活方式结合。我在九七、九八年的时候,看到一些杂志在讨论所谓的新亚洲主义啊,还有新儒家主义啊,当时参与这个讨论的有韩国人,有日本人,也有新加坡人,还有香港人。

    吴伯凡:所以第二个转型呢,除了技术领头,就是文化、娱乐产业。它涵盖的范围其实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两个里头实际上是有交叉的。比如说今天的手机,在很大程度上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种文化产品。

    梁冬:当然。

    吴伯凡:娱乐产品,是吧?

    梁冬:当然当然。

    吴伯凡:当然呢,它也是一个技术产品。比如说动漫ACG(注:Anime、Comic、Game)他们叫啊,动画、漫画和游戏,这个本身它是一体的。这里头既是文化的东西,也是技术的东西。

    梁冬:对。比如给大家举个例子啊,腾讯。

    其实腾讯在九七、九八年之后呢,它也面临一个转型的时候啊,它商业模式呢,它在欧美找不到好的模式的时候呢,曾经一度啊,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当时韩国的几个网站,像NAVER这几个网站。然后呢,很成功地把在那一个区域市场里面已经证明运营很成功的游戏、加皮肤、加虚拟产品的销售和网络社区结合到一起的这个模式,只是当时韩国这个市场还很小。那腾讯把它引入了中国之后呢,结合了当时腾讯的QQ的整个社区营造,构成了今天的腾讯帝国的基业。

    所以,我觉得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一个很清楚的一个状态,就是韩国在过去的15年里面,成功地把两种体系进行了一个完美的嫁接,就是欧美的工业化的操作体系,和亚洲的生活方式和视觉呈现、情感呈现方式,结合到了一起。

    吴伯凡:对。同时也是把科技与人文的东西结合,产生了一种以前他们也没有的一种东西。日本人也没有做到这一点,中国目前还是所有这些方面都还在步他们的后尘,还没有一个代表性的产品和企业能够把人文和科技结合得非常好。

    梁冬:对。我们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观念啊,就是说韩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其实你可以从过往的一些很多行业里面都看到,汽车行业“现代”正在崛起。我觉得你把“现代”那个标扣掉了之后,换一个别的标,你会觉得这个车已经是一个很好的一款车了,只是我们现在对它的……

    吴伯凡:“现代”和“起亚”,是吧?

    梁冬:只是我们现在对它的品牌还有点传统的偏见。

    吴伯凡:好多人觉得那是风中的本田。

    梁冬:啊,哈哈哈。

    吴伯凡:就是那个那个“H”,那个风一吹,吹得有点变形了。

    梁冬:呵呵,风中的本田,哈哈哈哈哈。

    吴伯凡:“起亚”其实从一开始它是淡化了它韩国血统的。因为当时像“现代”,还有一款车现在已经没有了,叫“大宇”,破产了嘛那个公司,它的很多资产都进入了通用汽车这个系统里头了。“大宇”、“现代”,这些韩国车进到美国去的时候啊,美国人形成了一个印象,就是韩国车劣质、廉价。

    后来这个“起亚”再进去的时候,它就尽可能……因为这个标签你是很难……习惯是这样,品牌也是这样,就是你不可能把旧的东西完全去掉。但是呢,你可以用新的东西来让旧的东西变得不那么显眼。它一进去它就去韩国化,而去韩国化不是明目张胆地去,它是用一个非常显眼的东西,就是终身保修这样的一个概念。因为汽车没有终身保修的这个概念,当你说到汽车里头有一个终身保修的品牌,那就是起亚。到目前为止,它的汽车其实已经在很多领域里头已经是……

    梁冬:一股新的力量。

    吴伯凡:啊,一股新的力量已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日本。

    梁冬:为什么日本和韩国同时在发展这些事情,其实韩国有的优势,日本也有的,设计的能力、对西方的理解、对东方文化的兼容等等等等。为什么韩国崛起了,而日本却某种程度上衰落了?

    吴伯凡:这里头有多种原因啊,就日本的文化本身呢,它是一个典型的被殖民文化,它是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它的文字、它的很多很多我今天称之为日本特色的东西,其实都是宋代以前……

    梁冬:唐宋的。

    吴伯凡:中国的唐宋之风。啊,尤其是唐朝,你看到那些房子,看到很多东西你就梦回唐朝的那种感觉。它是没有本位文化的一个民族,不断地把外来的东西引进来。宋朝以前的东西它就是……

    梁冬:从东方来,从它的西方。

    吴伯凡:啊,从它的西方。后来呢,它就叫脱亚去欧嘛。虽然身在亚洲,心在欧洲,这个叫脱亚入欧,发誓不做一个亚洲国家。日本叫西方七国嘛,是吧?它是亚洲的,也是西方七国之一。但是呢,就日本文化当中有一种很顽固的东西。

    梁冬:这个东西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的话题“韩国的崛起”。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日本近二十年的衰落?二战后美国在日本和韩国都有驻军,但美国文化对两国的影响为什么完全不同?没有本位文化的日本为什么会有严重的本位主义倾向?为什么日本更擅长维持性创新,而韩国更迷恋颠覆式创新?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为什么是韩流。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的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今天我们讲到一个话题啊,你突然一夜之间发现韩流不仅仅是电视剧,几乎在所有我们所意识到领域里面,韩国都在给我们某种程度上的启发。汽车、美容、整形……

    吴伯凡:从你的身体到……

    梁冬:从你的身体到你的心灵。

    吴伯凡:到你的车子。所有的硬件、软件、文化、品味。

    梁冬:我以前都不知道什么东西叫BB霜的。

    吴伯凡:从内科到外科,到你家居的各种各样的那种……

    梁冬:甚至很多的游戏,大家玩游戏都知道,韩国的游戏。

    吴伯凡:游戏,对,看的电影、电视等等。

    梁冬:你就会发现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按道理说从人口和国土面积完全和中国不是在一个量级的一个国家,如此深刻地、深远地影响了当今的中国啊。

    吴伯凡:不仅是在中国了,世界上……

    梁冬:对,也是包括对全球。

    吴伯凡:2009年去俄罗斯的时候,在圣彼得堡,那是一个让人很崇敬的城市啊。那些古老的建筑,那种西洋式的那种古老的建筑上头,都是那些韩国的广告,大广告牌。

    梁冬:有点意思。然后我们之前就提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日本没有成为这样的一个角色?或者说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衰落了,而韩国却在崛起了,这背后是什么一个原因呢?

    吴伯凡:非本位文化当中的,有一种本位主义,这我对它的概括。

    梁冬:啊,怎么说?

    吴伯凡:它本身是没有本位文化的,吸纳外人来的文化,成就它的文化。但是呢,它一直是对这种等级、次序,有一种强烈的迷恋。

    梁冬:韩国也有啊。

    吴伯凡:听我说完。日本呢,它就对这种等级、次序有一种强烈的迷恋,所以它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它有一种强烈的保守倾向。且不说文化,就是从产业上,比如说它都是把一个产业从别人有了它没有,它起步,开始慢慢干、慢慢干,精益求精把它做做做做,做到赶上,它是属于这种追赶战略。

    创新呢,叫维持性创新,或者叫修补型创新,它不会有突破性的,它对颠覆式创新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比如说这个天皇在日本的政治和文化当中的这种地位,你觉得不可思议的那么一个现代的国家里头,它的民族主义,它既没有本位文化,又是强烈的民族主义。它对那个过去的东西啊,它始终是不愿意丢弃,包括它的罪恶。德国对它自己,对二战的这个反省是非常彻底的。德意日这三国里头,你发现它对过去的那些,每年拜鬼这样的事情啊,来激怒东亚的各个民族。

    梁冬:不光激怒中国。

    吴伯凡:对呀。它既没本位文化,它但是又很保守,这其实是一种很矛盾的东西。它在一些产品生命周期长的那个领域里头,它都有优势,因为它可以慢慢地来嘛。慢慢地改进。

    梁冬:食品啦,药品啦。

    吴伯凡:它就要Keizen,就是改善,持续改善,这是日本。

    梁冬:gaizen

    吴伯凡:啊,对对对,呵呵呵。

    梁冬:我才知道,你知道“大韩民国”韩语怎么说吗?

    吴伯凡:呵呵哈哈哈。

    梁冬:DaHanMinGuo.

    吴伯凡:哈哈哈哈哈哈。

    梁冬:哈哈哈哈哈哈。

    吴伯凡:持续改善是日本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学术的说法叫维持性创新。而韩国呢,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只有在今天我们才知道韩国有一个东西,就是韩国文化,而且这是个伪概念,它也属于汉字文化圈嘛。这一点上它受中国的影响更大。

    梁冬:前几年啊,还一直很普遍地使用汉字呢。

    吴伯凡:日本人的名字一听就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是吧?

    梁冬:对。

    吴伯凡:但是韩国人一听都是中国人的名字,是吧?

    梁冬:嗯。

    吴伯凡:但是呢,它有一点特别有意思,它就是像三星做出这种,除了“太太”,一切都要换的,这种很决绝的这种勇气,有人说这是一种高丽民族的一种,就是它很极端,它对那种颠覆性的东西它反而是很迷恋的,这一点就跟日本是很不一样。所以日本它在汽车、在电器,比如说手机,全军覆没,是吧?它的那个电视,就除了在一些硬件上,比如说它平的技术,这些东西它是有优势的,它不像软件的东西,更新换代会特别快。

    在影像这个技术里头啊,它是从模拟到数字,韩国人是因为它没有很深的传统,所以它反而是有一种颠覆的勇气,失去的只是锁链嘛。它过去都是给三洋打工的,三星是吧?给三洋代工做黑白电视机的这样一个企业,它根本就没有遗产,所以就没有遗产的重负,这是一点。第二点呢,它受美国影响的文化更深。

    梁冬:二战之后嘛。

    吴伯凡:二战之后,美国都有驻军,但是美国对韩国的这个影响和对日本的影响那是完全不一样的。美国人对韩国人影响比对日本人的影响要大得多。

    日本最有意思的是一个,就是东京大学,就我们中国人一般不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啊。你知道东京大学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是什么呢?相当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所有常青藤大学,总和才是东京大学。有一个美国记者是这样写的,说日本东京大学的地位在日本人心中至高无上,但他们有个特点,他们的英语都非常非常的差。那个美国记者碰到几个日本的精英啊,很热情就跟他叽里呱啦地说说说说说,说偶尔听起来还有一点点像英语,后来他再跟他一对,他们说的原来就是英语。

    梁冬:呵呵呵。我想起个故事,说以前有个人到广东任职,呵呵呵,从北京过来的,然后呢,当地的这个广东的官员跟他汇报工作,说呱呱呱说了半天之后,他说“我来的时候他们跟我说要我好好学习广东话,发现广东话不是很难嘛”。人家说“我们说的就是普通话”。哈哈哈哈。

    吴伯凡:哈哈哈哈哈。

    梁冬:一样的,哈哈哈哈哈。

    吴伯凡:所以日本它对西方文化的那种接受力啊,它不强。它真的是不强的。日本的衰落它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啊,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这二十年,就从九一年以来,现在都二十多年了,正好是各行各业,尤其是在电信、互联网、IT这个行业,频繁地发生颠覆性创新的这二十多年,日本人完全赶不上趟。

    梁冬:嗯。其实我认为可能还有另外两个原因。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韩流是怎样形成的?韩国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在技术、文娱等众多领域超越日本?为什么说韩国对日本的超越是少年韩国对老年日本的超越?厌离感成为流行且具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方式为什么是日本人口老化的重要原因?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为什么是韩流。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今天我们讲到一个话题啊,就是突然一天,韩国在各个领域里面都涌现出了许多世界级的公司,并且对全球的各个产业带来了很多的影响。那么我们就在讨论为什么韩国和日本之间产生这样的区别。

    那我个人呢,分析呢,还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呢,的确跟人口结构有关,日本比韩国更早地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而过去二十年呢,恰好赶上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波移动互联和技术创新,包括在生物科技,在电影,在高科技,在通信领域。这个变化呢,的确是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多的优势。

    吴伯凡:日本的老龄化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纯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来说……

    梁冬:对。

    吴伯凡:人口老龄化。还一个呢,它有一个很微妙的东西,也许这个在日本是非常突出的,就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和老龄化不太一样。

    人口老化是什么呢?就包括它的新的一代人,他们由于上一代太打拼了,他们的经济增长的奇迹,创造的财富的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导致他的第二代他在心态上他不太像年轻人。这以前我们讲到过,这个他没有这种,就是年轻人的那种荷尔蒙、力比多(注:libido)特别的旺盛的这种状态。

    在日本呢,他就很这个慵懒,包括年轻人。这一方面年轻人本身就不多,另一方面他的状态啊,不太年轻,不是那种我们想象当中的青春的热血能够让这个民族特别地活跃。梁启超当年提过一个概念叫“少年中国”,那个时候没有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他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人口老化。就中国啊,当时在他眼里头就是一个老人,中国的崛起就是要靠……

    梁冬:中国少年的崛起。是少年心态的崛起。

    吴伯凡:少年心态,就是让中国重新拥有一种少年心态,这叫少年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呢,就是说老年日本和少年韩国,用一个很强烈的一个对比。

    梁冬: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个事情的发展呢,日本其实呈现出了一派江河日下的感觉。而这种江河日下的感觉呢,也体现在他们的文化上,你会发现说那种的断舍离,把自己放在一个宅男,这样的很多这种思想的背后,其实都还有某种厌离感。

    吴伯凡:出世。

    梁冬:对,有种出世的那种感觉。梁漱溟先生呢,谈论到这个人生的三个阶段的时候他提到,第一个阶段呢,我们是从欲望来驱动的,打拼去解决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感。但是呢,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呢,你会发现你就会涌现出一种厌离感,啊,就是要离群索居呀,过一个清贫的日子啊,我寻找自己内心的平衡啊等等等等。他说过了第二阶段之后,也许某一天你会进入第三个阶段,叫沉静,这个沉静的状况就是说,我明知不可为但我还是努力在做,但是呢,我不是像第一个阶段那样地是一种基于欲望去做的,而是基于本心和善意去做的。他说其实人类的文化也是这样三个阶段。

    那好了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文化里面现在有一种很强烈的厌离感,它甚至把这个东西变成某种的美学特征,而你很少在韩国作品里面,包括韩国的公司、企业、文化,韩国的影视作品里面呢,看到这样的一种厌离感,吃高丽参的就是不一样。它有那种……那种劲儿,对吧?

    吴伯凡:嗯。少年韩国,如果你觉得理解有点费劲,就是吃了高丽参以后,就那个足球场上。有一年我真的我才理解什么叫吃了高丽参,就是从头到尾是一样的,上场的时候是那个劲头,最后的那一秒钟还是那个劲头。

    梁冬:这两年韩国的崛起跟中国市场的崛起同步。我们几乎在影视,在游戏,在……

    吴伯凡:电子产品。

    梁冬:在电子产品方面,全面地开放给了韩国。相对而言,中日之间是有宿怨的,多多少少有些在市场行为上是有情绪在里面的,这不是政府的政策的问题,就包括民间的态度。

    吴伯凡:它没有砸韩国车的嘛。

    梁冬:对,很少砸韩国车的。所以中国市场的对韩国的开放程度是远高于对日本的开放程度的。“得中国市场者得天下”,中国市场可以说是现在全世界最有价值的一个市场,那么多的人口,那么大的幅员,对吧?梯度那么大。

    所以正是中国的崛起,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认为为韩国的崛起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助推之力,否则的话,它那个市场还是很小。

    吴伯凡:它没有战略纵深。

    梁冬:而为什么韩国的东西跟中国市场有如此紧密的结合呢?又是因为当年中国的文化输出到韩国的时候呢,令到整个韩国有非常强烈的儒家思想的底子。

    所以你看它的影视剧,为什么像我爸我妈那样一辈人也要看韩剧呢?是因为他们太接受了,就觉得完全就是跟中国是一样的,讲的那些婆媳啊,夫妻啊,那全都是一样一样的,感同身受的。所以呢,它的文化作品很容易被中国市场所接受。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我觉得。

    吴伯凡:嗯,是。但是我现在关心的一个问题啊,就是说为什么会形成韩流?韩流的意思就是气候嘛,是吧?就是气候来了,它不是说突然昨天很闷热,今天一下子下冷雨。然后,特别凉快,那叫天气变化。气候变化是大趋势。就是韩国它成了气候,韩国的TED。

    梁冬:对。

    吴伯凡:T就是技术。

    梁冬:Technology。

    吴伯凡:嗯。E就是娱乐。

    梁冬:对,Entertainment。

    吴伯凡:D,设计。

    梁冬:Design。

    吴伯凡:这是三原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它占领了市场。这个大趋势背后有个什么机制,或者说韩流的操作系统是什么?具体到比如说《来自星星的你》,只是一个应用软件,三星手机也是一个应用软件,背后它一定是有一个能够统摄和支撑这个所有这些应用软件的系统。

    一个产品或者一类产品背后如果你没有一个很好的操作系统,通俗一点,一种文化底蕴的话,你是很难成气候的。偶尔会蹦出来一个产品,好像还可以,但是持续不了。《舌尖上的中国》,这应该算是很中国的吧?

    梁冬:它也不是,他们很多人说很BBC。

    吴伯凡:呵呵,对。你发现……

    梁冬:它的操作系统不是中国。

    吴伯凡:对对对。

    梁冬:BBC。

    吴伯凡:表面上谈的是中国的美食好像是一个……

    梁冬:最道地的东西。

    吴伯凡:但是呢,你仔细看,BBC也拍过一个中国的美食。他们只不过是一个加强版,就是用整个西方的关于美食的,从理论框架到制作手法,到其中的各种各样的格调,它都是别人的。然后把一些材料装到里头,我们就会觉得很炫。这就更证明了一个东西,就这个操作系统很重要。要不然的话,你做出来的东西要不就很山寨,别人有个《来自星星的你》,现在有各种来自哪儿的什么什么什么,来自哪儿的什么什么。

    梁冬:就韩国有个《来自星星的你》,还有个《继承者》,像咱们就搞一个“来自星星的继承者”,哈哈哈哈哈。

    吴伯凡:哈哈哈哈哈。

    吴伯凡:功夫是你的,熊猫是你的,但是功夫熊猫不是你的。因为你没有操作系统,顶多能充当一些元素性的东西。今天我们在讲文化产业,讲创意产业,什么互联网啊,IT,所有这些东西,一个是越来越跨界,或者说越来越无界。一个手机里头,T也有,E也有,D也有。

    梁冬:对。

    吴伯凡:是吧。TED三位一体的这样一个时代,文化、娱乐与科技一体的这样一个时代里头,你背后的这个文化底蕴和技术理念,就是说它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就文化底蕴和科技的理念交叉形成了一种暗中支撑你的前台的这些应用软件、具体的产品的这样一个大写的这种文化的话,我们是很难有所超越的。

    不是说崇尚这个韩国,我本人就是对哈韩不是太理解啊,我力图在理解,但让我感兴趣的是怎么会有这么一批这样的人那么狂热地去追逐这种来自韩国的什么什么什么东西。

    这次北京车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震惊啊,就是来自韩国的……

    梁冬:他们。

    吴伯凡:他们。

    梁冬:当你在讲到这一切的时候呢,我在想啊,再过十年、二十年,如果中国的某一个区域的经济体能够长出像韩国的经济这样的一个气象,你突然发现说来自于这个地方的音乐、游戏、互联网公司、电影,突然变成了是整个中国的一个标准,来自于北京中关村的你,来自于上海张江高科的你,来自于广州T.I.T创业园区的你。到底哪个地方是有可能呈现这种气象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话题。

    但是呢,我相信如果我们现在不能够深刻地理解韩国之所以成为这样,它的底层的文化代码是怎么做的,它是如何与现在的科技技术,这个整个操作系统对接的,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一点的话,我们就很难指望有一天在中国的某个地方涌现一个这样的一个区域经济体出来。

    吴伯凡:因为它没有底蕴在底下蕴藏着的,又同时也在影响表层的那种东西。

    梁冬:对,这个东西。

    吴伯凡:如果你没有,那你就很难发生这种变化。

    梁冬:对,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但是作为一种信念,我相信中国以后一定会有一个地方呈现这样的气象的,或者最少一个地方。

    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下一次,同一时间再见。

    ---------

    韩国不仅仅是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财富来继承和延续,更是把它作为一种产业在营销和推广。 就音乐而言,韩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是遥遥领先的,甚至在欧美国家也出现了哈韩的现象。无论是音乐还是歌星,都达到了一种品牌效应,韩国是凭借文化打开市场,在许多韩剧里,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故事性,更是通过该剧展示韩国特有的文化元素,文化发展成熟后会带动其他产业都走向市场,这是有思路地做成一个产业链条,其中电影、电视剧是最快的途径,韩国在这方面也确实给了我们许多启示,而我们确实缺少文化推广这方面的意识,也缺少相应的营销手段,这就是文化软实力。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