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20110409 梁冬对话栗强 第二讲 敬畏心灵的药方

    20110409 国学堂—梁冬对话栗强第二讲

    本期主题:敬畏心灵的药方

    主 讲 人:栗 强

    主 持 人:梁 冬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1-04-09 21:45-22:30

    画外音:他是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栗强:当时没有人一个人产生了像他这样对晚清格局和对后世格局的影响。

    画外音:他是毁誉参半的军政领袖。

    梁冬:霸气外露!

    画外音:他眼中的精神与气象有什么区别?

    栗强:精神是利己的,气象是利众生的。

    画外音:他又将如何保持内心的安定?

    栗强:就是说要守得住自己的精神,不能魂不守舍。

    画外音:《国学堂》全新策划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与您共同发现国学中的克己修心智慧。一起聆听敬畏心灵的修心药方。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我们依然请来的是自由学者栗强老师。栗老师你好!诶,在上一期节目的时候,我们曾经和栗老师想展开一个话题,话说呢,当今的很多中国人,面对焦虑的时候,或者不确定的未来的时候呢,其实内心很纠结,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其实这种焦虑大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我们缺乏对世界或者对我们的心性的一个定见。曾国藩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他在一个很动荡的年代,晚清的时候可以力挽狂澜。所以呢我们《国学堂》要做一个专题,从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条里面找到一个人如何保持自己定见的做法,他有心法、有做法,那么今天就正式展开这个话题。

    国学堂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一曰敬,二曰静坐,三曰早起,四曰读书不二,五曰读史,六曰谨言,七曰养气,八曰保身,九曰日知所亡,十曰月无亡所能,十一为作字,十二为夜不出门。

    梁冬:栗老师,他这个修身十二条,可以看呢,其实基本上第一条是个心法,后面都是有点像做法一样的。你看第一条就一个字——“敬”,你怎么解释这个“敬”。

    栗强:其实“敬”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素质,换句话说后面就像你刚才说的没错,只是要把后面十一条的方法用来达到我们第一条“敬”的一个结果。这个“敬”是自己做到了,自己心存这一份恭敬的这一分敬意的时候,他才可以在一切的动荡之中找一个平衡,其实我觉得如果你要想来看这个“敬”,直接单纯地看这一个字,不如说看看所有做到这个“敬”这一个字的人,他们的一种状态是什么状态?

    梁冬:在日本看到很多人做面条的人,做糕点的人,做陶瓷的人,做酱油的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对他所做的这个事情的“敬”。

    栗强:你说的这个叫定。一个人能不能定于自己的大本,能不能定在自己的大本之上……

    梁冬:大专和大本是不一样的,呵呵。

    栗强: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一个前提的心理素质还是这个“敬”。前几天我给北京的一个地产公司作一个讲座,讲禅和地产业的创意设计之间的关系。其中要讲到禅的精神,他们问我怎么看一个城市的地产或者一个城市的这个房子到底盖得好不好,买什么样的地方的房子买得值。那么我想说,都是一些投资人,我想说我告诉他们回答我看这个城市的叫做灭灯率。就是在傍晚时分,你坐着一个出租车也好,什么车也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走,你就看这个灯管LED,它这些字是不是缺笔缺画,是不是该不亮就不亮。那么我当时我就发现,我当时就讲,发现说不同城市的灯管,因为灯管都是网上统一订购,灯管差不多平均都是多少个小时就会坏一个,多少个小时就会坏一个,坏灯率本身应该是一样的。但是有的城市坏了之后没人换,有的城市坏了之后很快就被人换了。你去像香港,包括像去上海坏灯率非常低。你一个店员你自己家灯泡坏了你会换,你一个店员为什么你自己店铺的灯坏了你不换,而且店员如果说不换,我们不知道这个店员心里这点敬意跑哪儿去了不说,那老板知道了老板也不换,这点敬意都没有就更可怕了。

    梁冬:你的重点就来了,就是“敬”,“敬”是什么?如果以我个人理解,我觉得就是你是不是真正地把你正在做的这个事情当作是一个神圣的事情。就是我们的内心里面对我们做的事情具有神圣感,这点很重要。

    栗强:我觉得还是那句话,我们要看一些现象,通过现象来看这个东西的本身是怎么回事?

    梁冬:什么是“敬”?

    栗强:我们来说“敬”,还是以曾国藩先生一生的实例为例,来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梁冬:我们今天讲到曾国藩先生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名字,也知道他的门生遍天下,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他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请你讲一下。

    栗强:曾国藩他是一个出生于诗书世家。出生于诗书世家之后,他一直想要去科举,在那个年代想科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跟今天很多人想考大学,想出国留洋,想念哈佛一样。但是他几度考科举,几度都失败,每年考每年失败。直到有一年好不容易成功了,这个可以说作为从外在表象上视为他生命的一次大转变。因为他脱离了一个最基层人民对他判断的决定命运的决定权,开始出现了一个从要有更高一层的人对他的命运来进行判断来决定他的前途的时代了。

    梁冬:那时候作为一个基层人民,还是有机会往高层走的。

    栗强:诶,但是曾先生这种人是种什么人呢?他的第一个特点,他越在和普通人在一起的时候,可能普通人觉得这人也就那么回事。甚至是也就是所谓的基层科举考不上,在乡里,在县里也就是一个普通学生,但是一旦到了省里头,这个人素质不同了,立刻显出来,在一个省里面排到前几十名。在一个省里,省里的人判断他成为前几十名,说明他在省里面已经得到省里面的基本认同了。但这个认同对他的评价高不高呢,其实很高,但是够不够高呢,我们看后面,不够高,为什么不够高?当他跑到北京考试的时候,他变成了全国的前几十名,到了全国的几十名之后,最后又送到最高的殿试的时候,要跑到……

    梁冬:皇上面前。

    栗强:皇上面前考试的时候,他被考官们评为第三名。被考官们评为第三名,到皇上一看,这哪是第三名的素质呢?至少是第二名。你看这个人是一……而且最后证明,和他同一届的所有的人,当然没有一个人产生了像他这样对晚清格局和对后世格局的影响,应当说在和他同时代的人里面那绝对是第一名!

    梁冬:那曾国藩在殿试的时候,如何从第三名到第二名,如何又被证明到他从一个在基层不受人觉得重视。越到高层,越在开阔的视野里面,他越强了呢?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而这种人格又如何养成的?后来他又如何变化的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重新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国学堂记:“敬”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素质,就是要在动荡中寻找平衡。为什么说曾国藩是一位平衡高手?传奇人物王阳明对他有怎样的影响?一生驰骋疆场的曾国藩为什么要求子孙弃武从文?《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话说曾先生在民间的时候呢,在乡村里面就是前几百名。到了皇上面前的时候,就前三名,前两名了!这个东西我觉得它反映出一种人,这种人是遇强越强,有一种人呢,是遇强越弱,还有一种人,在每个地方都是第五吧名,第六名,是吧?比如我,我是一任何一个最好的学校,过段时间也是第五名,在差的学校,再过一段时间也是第五名,所以这个看来跟你的能力无关,跟你的心智模式有关。

    栗强:很重要的是一个评价的问题,就是什么人来评价什么人。《老子》里有一段话,《老子》里说什么叫道,道这个东西,上士……就是第一等人听了,不得了,我马上就要奉行;第二种人听了犹犹豫豫,又想干吧,又不想干;普通老百姓听了,非得哈哈大笑,大笑而旋走,马上就得说:什么玩意啊?不笑还不足以说它是道。如果是一个道,大家普通人听了,一定就会哈哈大笑的,更有一本有意思的小册子,叫做《银河系漫游手册》。这一看就是一个科幻小说,几十年前写的,从这个小册子里头,讲了大量的技术方面的突破,几乎我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说这个作者是一个预言家,全都预言准了;第二种说法就是说这个硅谷的加利福尼亚的这帮科学家,这些工程师,他们完全就是按照这本书里的一步一步的预言来策划我们今天的网络发展的。

    梁冬:就是信徒而已。

    栗强:只是信徒而已。但不管怎么样,在当年他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大家是哈哈大笑的。我们是说就像曾国藩,曾先生这样一个人,他在乡村的时候,如果是面对普通群众,他说的很多话,大家给他的很多评价会哈哈大笑而旋走。但是如果你到了境界高,格局大的这样的人,来看他说的这样的话,马上会拍案惊奇,“哎呀,天呢,太对了,我怎么没想到呀?”

    国学堂记:通过曾公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境界高,格局大的人,对“道”有更高层次的理解。那么曾国藩的人生之道有多牛?王阳明有怎么样的文武平衡之道呢?精神与气象又有什么不同呢?

    梁冬:好,那这个曾先生他后来是做了些……如何大的些丰功伟绩,他如何“牛”法?

    栗强:曾先生最大的一个“牛”,我觉得是搞平衡。他在很多很多东西之间平衡,在文武之间搞平衡,在精神和气象之间搞平衡,在传统和现实之间搞平衡,我们当然还有无数的平衡,综合来讲在阴阳之间搞平衡,在中和合之间搞平衡。那么我们把这几个平衡一条一条简单地说一说。曾国藩很爱读史,后面我们还要提到这点。那么曾国藩一生立志于读历史,在那个时代读历史的人是很有眼光的人。那个时代大多数人在拼命地读经啊,拼命地读经和经的著述,那么他提出读史很重要,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曾先生发现读历史让他明白了一件事儿:凡是搞大赦的,基本上都是自己安慰自己。觉得我干了件好事儿,但实上是把坏人给放到社会上。他说如果该抓,那为什么你还要放呢?如果根本就不该抓,要放,那你当年为什么要抓呢?所以大赦这不是个好事,用法需严。确实他在战争之中有大量的严格的方法。虽然说他自己做的事情是很武,但是他实际上自己给自己后代的人说:我们是搞文的,而且自己一生非常以自己搞一个武人为耻。他给自己家人留下的教条之中,我大概隐隐约约记得有两条很有意思的。第一条,他说这个以后不许有人带兵打仗啦,带兵打仗这事儿成功又很难,失败很容易;遭人抱怨很难,最后这个……

    梁冬:报应很容易。

    栗强:报应很容易。所以他干脆就……以后所有的人要去干嘛?要读书、要写诗、学文。他说那么除了读书、写诗、学文之外,他还有一条说……还有一个比读书、写诗、学文、科举、当官更重要的子孙不能丢的事情是什么?

    梁冬:是什么呢?

    栗强:种地、种树、种草、干农活儿,和土地和天气进行交流。他说这一条是你宁可你最后不读书了,你也不能忘了……这就我说的第二条比第一条还有意思。

    梁冬:就是对我们来说,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农三代,是吧?我们爷爷开始出城的人,怎么样重新做回一个农一代这是很重要的!

    栗强:就是他实际上是要让自己的后代在和大自然、在和土地、在和水、阳光、土壤、水这些之间发生一个直接的交流。从这里面来体验宇宙之大道。然后再看圣人们怎么总结这个小道,其实也是大道——大道在人间具体的反应,叫人间之道,那个是天地之道。人间之道……这些圣人之书……读书,读书之后再把这个东西用诸实际上,才产生具体的用。在这个过程之中完成你自己人格的提升,这是曾国藩曾先生的第一个平衡——在文武之间搞平衡。

    梁冬:就是杀了很多人之后,最后成了一个文人。

    栗强:还有他的一个前辈,他的前辈比他影响还要大的一定程度上。就是从王阳明……这个人就是王阳明。就是从王阳明开始,几乎有名一代,你看看明朝一代所有的重要的人物,没有一个人不是王阳明或者王阳明的徒弟,或者王阳明徒弟的徒弟。换句话说一个明朝人,在后来的明朝人,你没有碰到王阳明的思想,你就无法成为一个时代的优秀分子。那么王阳明的思想也影响到曾国藩曾先生,就是宋明理学的影响。那么王阳明这个人比如曾国藩,他其实很大程度上从曾国藩身上可以看出王阳明的一个影子。王阳明是一面在平叛打仗,就是所谓山中杀贼,后院讲课。在后院正跟学生们讲课,讲如何大开心性之门,然后前面说又抓了一个俘虏,去审判完之后,此人不可留,杀掉。杀完之后,“咵”,手起刀落。人杀之后到后院接着讲,然后我们要静坐观心性。刚讲了没两句话,前面又报过来,前面有一个贼人又攻到哪儿了,去处理文件,说派谁谁谁上去顶住,派谁谁谁上去截住。然后,好了吧?好了。回来以后我们来写诗。这个时候不是打完仗才成为一个……那个不叫平衡,那个叫连接。这个平衡就是说同时一个天平的两个方向文武在这里保持住一个……

    梁冬:玩得很转。

    栗强:内心的平衡。诶,这个叫平衡。这是第一个平衡。

    梁冬:对对对。

    栗强:第二一个平衡,我们说曾国藩曾先生做了一个什么平衡?在做精神和气象的平衡。我们知道精神这个东西很重要啊,一个人如果没精神了,啥都干不了。但问题是光有精神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梁冬:关键是什么是精神?什么是气象呢?各位同学,我们要问一问,什么是精神?什么是气象呢?

    栗强:其实精神和气象最典型的就是精神是利己的,气象是……

    梁冬:利众生的。

    栗强:为人的。就是别人看到你对世界产生作用,一定是看到你的气象,而不是看到你的精神。我们讲两个典型的例子,你比方说这个王羲之的字,这个字太有气象了,所以他成为书圣。后来每一代人都在学王羲之的字,唐太宗啊等等所有人都在学王羲之的字。这个字就非常非常有气象。当然像了这种气象,他之所以能够走到一个圣人的名称上,不是浪得虚名,他是精神与气象高度统一的。

    梁冬:用发哥的话来说:霸气外露。说的是这个东西吧,是吧? 电影《让子弹飞》片段:周润发:霸气外露!找死!

    梁冬:我估计大部分朋友呢都很难能够马上理解,但是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知道精神和气象是不一样的。稍事休息马上回来看看曾先生是怎样取得平衡的?以及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条如何给我们带了新的启示。

    国学堂记:曾国藩玩转平衡之道,在历史风云之中屹立不倒,曾国藩如何平衡精神与气象?精神与气象将如何影响历史走向?秦始皇与唐太宗为何会有截然不同的历史评价?《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啊和栗老师讲到曾先生这个气象和精神平衡得非常的好,他是如何平衡他自己的精神和他的气象的呢?

    栗强:那么我们知道谈到精神,他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内心的一个素质要求。只有精神具备了,他才可以对外显现出来气象。那么谈到气象,是要对社会产生作用力的一个要求,只有这个作用力显现出来了,这个人才会对社会有用。当然精神和气象里头它是矛盾的,这肯定不能这么说,但是精神和气象之间是要有一个优先级的,就是你优先哪一个。在这里面找平衡,一旦你优先了精神,一旦你优先了精神,那是谁啊?一旦你优先了精神,“平日静坐谈心性,到临危一死报君王。”没出路。优先了精神之后的这个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上次我们曾经提到过的中国历史文化上有五对人物。优先精神的典型案例是王莽和刘歆。那么优先了气象的结果是什么呢?一定要气吞万里如云,一定要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这一个影响最典型的人物是谁呢?这个的影响最典型的人物秦始皇,也包括唐太宗,都是这样……那么唐太宗平衡得比秦始皇要好一点,所以后世对唐太宗的(评价),你看……

    梁冬:偏气象。

    栗强:偏气象了。后世怎么样?非议无穷。一旦你偏于另一方面了,偏于精神了,这个王莽,后世怎么样?招人嘲笑。但是如果你两个之间平衡得稍微好一点,唐太宗李世民,即便有一些争议有一些非议,那只是学术上对他有非议,而不是会在老百姓上面的了。那么这些人共同做的一个事情,跟曾先生做的一样,就是他们都在做一件事情,精神是什么?用你这个节目的名字,叫国学。气象是什么?用我们常说的一个事情,叫生活。只有当你把这种国学的精神放到具体的生活中来的时候,把国学生活化,让生活具有国学的性质的时候,精神和气象的平衡才做好了。

    梁冬:嗯,太有意思了。讲到这两个平衡了,还有一个是什么平衡?是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平衡。

    栗强:哦……这一点,其实恰恰是一个误会。

    梁冬:是吗?

    栗强:他没有……就是我们中国人,还有一个比这个更大的误会,就是我们老说人与自然的平衡。中国人和外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在和一个外国人在谈,我们看一个西方文化,一直讲人和自然要保持平衡,但是中国人不这么想问题,中国人认为人和自然之间是一体的。一个一体的东西是不去搞平衡的,它是一个整体的,他这种观点是很东方的,在这一点里面应当说,中国文化真正作为一个中国人,他看世界文化的时候,我们今天可能走到了一个误区,老想中西对立。什么……

    梁冬:中医和西医之辩呢。

    栗强:动不动就中西药对立起来说,中西对峙,这搞不下去的。就是这种对立化已经搞得……

    梁冬:狭隘了。

    栗强:太狭隘了。曾国藩先生他当时绝不是在搞中西对峙。他是站在一个文化的主体上,把一切东西拿来为自己所用的,那么曾国藩先生最重要的要讲曾国藩先生的搞平衡,其实最直接的说就是阴阳之间的平衡。

    国学堂记:平衡高手曾国藩,一生挫折沉浮,练就至上心法。那么,曾国藩心法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挫折与变故?身体的病痛又为何能治愈心理的困境?

    梁冬:“敬”。我们知道大部分的中国的文化中说的《九阴真经》,《九阳真经》,《葵花宝典》什么的。第一章都是讲心法的,是吧?所以呢曾国藩修身十二条呢,他十二条里面第一条“敬”呢其实更侧重于心法。后面十一条更侧重于做到……如何用做什么行为来达到这个“敬”呢?我们可以看到他有一个解释。说敬呢,要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他对这个“敬”呢有这样一个解释,那么拆开来讲,请教栗先生啊,什么叫做“整齐严肃”?这四个字我们常常在小学啊,或者是希望小学啊,或者农村的小学里面甚至都有,包括一些更多学校……

    栗强:篮球场上。

    梁冬:篮球场上就有,是吧?团结,活泼,整齐,严肃,是吧?

    栗强:这个历史上很久。其实这个话自古以来大家都在提,但是曾国藩先生在这里提出来是他有一个师傅,也就是他提示这个十二条的背景。曾国藩先生他是在经历了无数的事情之后又经历了两件事情,无数的事情就是从小被别人说你不错你不错,但最后也就那么回事。但后来一旦过了一个层次之后,被更多的人说你不错你不错,那不是那么回事了,你真不错,真了不起。越来越被人说成很不错的,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的这么一个情况之下,然后这个时候在三十来岁得一场大病,据说是痛风。但是痛风之后,两个月没好,痛苦不堪。每个得多痛风的人可能都知道,那种痛苦是痛不欲生的。

    梁冬: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痛风。我觉得痛风这个事情,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起码在痛的时候让你产生了很长时间很深层次的这种反省。哇,那个时候我把所做的所有错事都忏悔了一遍。发大愿:如果没事的话,一定要为苍生……所以就是什么叫做愿,就是必须你要很相信这个事情。你说在那个时候,你那么害怕的时候,你肯定发的愿是真诚的,肯定是很真诚的。

    栗强:这个内在的对人影响至大。第一条就是你说的这个事,叫做反省。痛风之后人很容易反省。

    梁冬:对对对。

    栗强:第二条,忍耐力的培养。忍耐力太重要了。还有一个外在的因素,就是碰到了一个自己一生的恩师——唐鉴,唐先生。一位宋明理学的大师。实际上整齐严肃这四个字,为什么我要提到唐先生,就是整齐严肃这四个字几乎是唐先生的口头禅。唐先生整天就是从宋明理学里讲:要整齐严肃啊!要整齐严肃啊!你看你又不整齐了!甚至有时候拆开说:不整。

    梁冬:不齐。

    栗强:不严。

    梁冬:不肃。

    栗强:对的。这些地方实际上,当它能拆开看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了他会拆开用这四个字的时候,我们明白整、齐、严、肃,是对我们内心的一个整体要求,他要求我们心能整一。

    梁冬:而不是分心的。

    栗强:对。能平齐。

    梁冬:是《齐物论》所对应的。

    栗强:能够非常的……

    梁冬:严丝合缝,交接。

    栗强:严整!严整!也非常的平静,庄肃。

    梁冬:肃杀嘛!

    栗强:庄严、肃穆!

    梁冬:对!所以呢,刚才讲到“敬”呢,前面四个字对“敬”的注释呢叫——整、齐、严、肃。它指的是心的整齐严肃,更多的是。就是我们的心是不是一个有整体性的,对吧?这种感觉很奇妙!所以这个整的意思呢,它可以是不同的人之间的,也可以是不同时间之间的,也可以是不同空间之间的。这个当我们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心量的时候,那叫大整!是吧?好了,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国学堂记:曾国藩告诉我们要整齐严肃,那么什么是整齐严肃呢?曾国藩的一生又是如何践行整齐严肃的呢?日升月落,星辰流转,对人生之道有怎样的启示?魂不守舍反映了那些心灵困境?《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继续回来。刚才栗先生讲到啊这个曾国藩修身十二条讲“敬”的时候呢,他的心法的前四个字的注释整齐严肃。关于整这个字就是说统一性这个问题啊……

    栗强:什么情况下你的心能够专一起来,能够注意力集中,心一定要非常整!你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得起来。

    梁冬:此话怎讲?

    栗强:如果你的心……就是你的整和你的心的注意力和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是一件事啊!

    梁冬:对对对!不分心嘛!

    栗强:对整的解释就是对整的用就是你的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如果对注意力高度集中如何才能做到的锻炼,就是要把心弄成整的。也就是说真正严格来讲主敬,就“敬”这一条,当然我们看过不同的版本的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条,我见过一个手抄本的,手抄本的最早见的它就是毛笔字写的。第一条写的不是“敬”一个字,是俩字儿——主敬。可以,敬和主敬。这个大概意思相差不是太大。那么当主敬或者说是敬的时候,你的心是整一的。这个是一个什么,当然十二条其实全部是心法,归根结底都是心法,宋明理学就是心学嘛,归根结底都是心法。但是第一条是什么?是总纲。第一条是总纲,后面所有的都是……

    梁冬:注释。

    栗强:叫但得本,莫愁末。但得不到本怎么办?往后去搞末。就好像说一休的故事,禅宗小故事一样,老师说真要祖师禅,原来无事,什么都不需要,但是如果你做不到,那就一步一步来。这个叫大手印,一二三四从专一开始,然后怎么样,一共十个阶段,五个阶段,十二个阶段,各种不同的阶段,就得一步一步来。你突然说一下——中!我做到了!那好得很!但是不中,一步一步来,那么一步一步来,后面会讲怎么来,可是第一开始他告诉你,希望让你一下能够得其——中!

    梁冬:就是说呢应事时专一不杂。就我觉得这个状态呢很有意思。现在的人呢,你看我们看电视啊?拿个遥控器,哇……走,啊,从1到80,然后呢从80再回到1。你问他看完了一个小时,看什么了?什么也没看见。他根本就完全是……我们看的一个时间,用两个小时,看了一百多个台,转了几轮着下来。其实呢,他没有专,没有专在一个事情里面,那我们回头讲读书也会讲到这个事情。其实呢,它实际上是什么呢?我认为,它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信号,就是说,我们如何保持自己的清明,心理的清明,如何让自己心安静,没有那么焦躁,就是你每一个时候要做一件事。很多人都知道啊,同时谈几份恋爱是很苦的啊,是吧?同时打几份工,很辛苦的啊。所以呢最重要的是,应事时专一不杂。这是对“敬”的一个很重要的解释。那后面呢,还有八个字,“清明在躬,如日之升”,怎么解呢?

    栗强:这是《礼记?孔子闲居》里的一段话。

    梁冬:嗯。

    栗强:“如日之升”呢,那是《诗经?小雅?天宝》的一段话。原话叫“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清明在躬”讲的是什么呢?就是人的一种神志,气志如神嘛!

    梁冬:嗯。

    栗强:“如日之升”是什么呢?是一种趋势一种状态,什么叫“升”?“升”就是从早上起来一直到中午时间的太阳的运动状态叫“升”。前面那句话说“如月之恒”,月亮怎么会……有人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啊,就是月亮怎么能“恒”呢,月亮不是有阴晴圆缺吗?嗨,我说这望文生义到什么程度?“恒”是指从初一到十五,那月亮越来越圆满,这个一段叫“恒”。那过了十五之后不叫“恒”。“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就是说,它趋势一点一点一点一点都在往好里发展。就是,我们不光要“清明在躬”,还要“如日之恒,如日之升”。就是你不停的心要保持很专一,而且越来越专一,越来越专一,越来越专一,越来越不杂。

    梁冬:就是让我们做得更好是吧?Let's do it better.是吧?

    栗强:就是可持续的发展。

    梁冬:对。

    栗强: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如果说是这个“应事时专一不杂”,但怎么能做到“应事时专一不杂”,前提是“无事时心在腔子里”。

    梁冬:嗯。他有一个解释:“无事时心在腔子里”。有事的时候呢要专一不杂。就我们不能每一天所有时候都有事,没事的时候呢,你的心也在外面的时候呢,你就收不住。当你下一次再需要用的时候你就出不去了。因为你没回来嘛,是吧?所以“无事时心在腔子里”,这句话要怎么解释呢?

    栗强:就是要守得住自己的神,不能魂不守舍。举一个例子,就是我1991年的时候,那一年我参加高考,那一年我参加高考,当时天气很热,我也很困,就是参加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天上午考语文呀,我就趴桌子上睡着了。

    梁冬:高考的时候?

    栗强:高考的时候我就趴桌子上睡着了。当时监考的老师跟我父母也认识,回来就去问,说你们这个孩子恐怕今年够呛了,怎么会趴桌子上睡着了。然后我母亲当时就说没事,他如果在那东玩西玩在那玩转笔刀那才叫麻烦了,他要是睡着了,说明他睡醒了就好好答题嘛。

    梁冬:嗯。

    栗强:结果果不其然,我那语文考了当时是这个成绩是最高的。就是说这种时候,不怕你睡觉的时候专一睡觉,答题的时候专一答题;怕你答题的时候又想我还困,我得先眯一会,睡觉的时候我想,哎哟,不行,我这会影响我的高考成绩,我得去答一会。这个时候就是专一,这个就是不杂。

    梁冬:刚才因为我们已经解释了前面的东西,就是说“清明在躬”,“如日之升”,你也提到分别来自于《诗经》和来自于《礼记》,是吧?那么“清明在躬”到底是什么意思?

    栗强:还是那个读书的问题。“清明在躬”,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理解,我们至少要作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朱熹时代,我们看看,不是朱熹,是曾国藩时代,他所进行的理解,那是受了朱熹,朱夫子影响的理解。他从小读书读的是这个,这个东西熏在他心里熏得是最深的,包括这个“如日之升”。这一切都是他那个时代,第二一个,是我们今天直接读原文。第三一个,是当年作者写的这个东西。这些东西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我个人的理解“清明在躬”,就是神志清楚,就是脑子里呢好像这个灵魂深处点着一盘神香,或者搽了一滴风油精,永远是清清明明的,不会乱。换句话说,就好像是我们小时候躺在这个……我当时在祖国的大西北。躺在这个大戈壁上,旁边就是一条大河,脑子就像这个……又像大河一样清净、透明,又很宽广,又好像天上的银河一样干干净净,心里是这个样子,不是一想脑子就糊里糊涂的,懵里懵懂的,这个叫“清明在躬”。就是你的心……“清明”是指你心智的状态;“躬”——你自己的身体,身心合在一起。那么“如日之升”就是不光如此。这个东西可能是老天爷给你的,老天爷给了你这个东西没有用,因为你会越用越旧,越用越迟钝。怎么样才能够做到“如日之升”,要不停地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停地在生活之中,无时不惧。不停地在生活之中,对自己……不停地给自己提出来这么一种戒身恐惧的要求,让自己可以把这种状态可持续地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当我们一个人……至少一个人一生要完成什么?最低程度当自己在临终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总结一下自己的一生。至少至少是要为自己做的一些事,就是把自己的生命素质提升了,更清明了。其次要对社会做了一些事,帮助周围人,帮助周围人完成了他的一些需求。

    梁冬:是的。所以说今天呢我们花了一集的时间,给大家从曾国藩修身十二条里面,讲到第一条心法的总纲——“敬”。“敬”这个字呢,大家很多朋友已经离得很远了,因为我们现在有一种态度,似乎不敬代表着你比较牛;比较酷。但其实,当你在表面上很牛、很酷的时候呢,你已经在让自己的心变得荒漠,变得不那么的干净、澄清。“敬”带给我们的是这样的一种全然的感受。那什么是“敬”呢?如何做到“敬”呢?其实要逐层逐层讲,语言呢,一说出来就错。因为你一说它之后呢,也不能说它的反面。事实上来说呢,我认为这个“敬”它是一个非常开阔的概念,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到它,但不能接触到它,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表达清楚?我实际上讲的是,你今天“敬”了吗?你在内心里面,你开始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充满了一种敬意吗?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敬”,那么我觉得,您可以稍事地再沉淀一下,期待着我们下一期的《国学堂》。感谢大家。也感谢栗强老师。谢谢。

    栗强:好,谢谢。

    画外音:“敬”作为曾国藩修生十二法中最重要的一条心法,对我们安定内心有巨大的作用。那么心法之后又将有怎样的做法?来实践内心的修行呢?敬请关注《国学堂》。解读曾国藩克己修心智慧第三集——静坐中的修心哲学。

  下载 国学堂 20110409梁冬对话栗强 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第二讲敬畏心灵的药方.mp3

  下载 国学堂 20110409梁冬对话栗强 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第二讲敬畏心灵的药方.flv

  下载 国学堂 20110409梁冬对话栗强 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第二讲敬畏心灵的药方.doc

   查看 201104 栗强: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 系列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