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20110528 梁冬对话栗强 第九讲 挥毫泼墨定乾坤
20110528国学堂—梁冬对话栗强第九讲
本期主题:挥毫泼墨定乾坤
主 讲 人:栗 强
主 持 人:梁 冬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1-05-28 21:30-22:15
本期预告:
画外音:收藏器物究竟有什么意义?
梁冬:所有的器物都是一个自己的镜子。
画外音:书法与内心有哪些联系?
栗强:书法是检查我们的心是不是有内耗。
画外音:如何彰显自我的心性?
栗强:把南泥湾唱成崔健。
画外音:修炼不足会有哪些危害?
梁冬:任何表面上看过来是馅饼的东西,终将变成陷阱。
画外音:书法如何彰显人之品性?
栗强:见字如见人,写字心正则笔正。
画外音:国学堂全新策划,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与您共同发现国学中的克已修心智慧,一起聆听《挥毫泼
墨定乾坤》。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上一期节目的时候呢,我
们请到了这个独立学者栗强老师。栗老师你好!
栗强:你好。
梁冬:和我们一起呢讲到了一个话题,就是说,器物这样一个话题。因为呢在写诗的过程当中,中国人透过写
诗呢来洞察自己的内心。于是呢就引申了这个话题,就是铁壶这个话题呢随便讲讲。那讲铁壶呢,就是我们如
何透过一个中国文化流传到了日本,延续下来的那样的一种文化格局呢,来重新解读中国的人对器物的看法。
所有的器物都是一个自己的镜子,你喜欢什么其实是你自己内心的一个写照。那下面呢我们今天呢,在最后的
一集曾国藩修身十二法里面呢,就要讲到这两个话题:一个是作字;一个是夜不出户。那曾公呢会把这两条放
在整个修身十二法的这个结尾篇。其实他也是一个到夜间那个时间,夜间是最后。他是从早起讲起,一直讲到
晚上。夜不出户嘛,对不对?那这两条呢,其实对他的修身和修心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说,中国
人呐,古人呐,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写字。在印刷术都已经普及了,现在都在用拇指输入键盘的时候呢,到底写
字之于一个中国人,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它到底对我们的身心的健康有什么样的帮助呢?是我们今天可以谈
到的话题。
国学堂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栗强:早饭后,诶,早上起来吃完饭,就要作字半时。半时大概就是半个时辰,等于今天一个小时了。那么,他每天把写字作为自己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说: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你愈积累就愈难以清了。当然那个时代写字和我们今天写字有一个巨大的区别,我们曾经在前面提到过,曾国
藩先生的考试,甚至在很重要的一些考试里,已经变成书法考试了。那么在当时字写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那
么今天看起来,虽然说不再存在这个方面的意义,已经变弱了。今天当然我们出去写一手好字和写不好的字还
是会被大家看法不一样,已经变弱了。但我们要明白,在国学里面,书法、汉字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
梁冬:说到这个汉字,我想起一个故事。前两天呢,徐文兵老师跟我说,他说有一个写字写得很好看的女子啊
,跟他讲说为什么有些字好看,有些字不好看?她这样说的,她说会写字的人,哪怕写一个点,里面有十几个
动作。其实他是有次第的去完成的。所以呢,他写的点呢,放大一万倍之后呢还是好看的,那如果是没有这样
的一个动作,你这么点下去之后放大之后就很难看。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样子。但据说呢,比如说一个飞刀手
,他在飞镖的时候呢,他这个手的……他已经有一套动作了,我们看到就这样扔过去了,他其实呢在很短的时
间内是完成一系列动作的。是不是说写字和扔飞镖,或者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有这样的一个特征?对于熟练的人
他用一个很短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巨……特别那个里面这个极其复杂的一个过程之后,他做出来的东西那是他的
内在,他做出来的东西会好看的。对于这样的一种描述,您是怎么看?
栗强:诶,这就是谈我们,一谈到中国书法,就要谈到中国书法有两个倾向。一个是技艺论,我们西方人把这
个称之为艺术,有一个词叫Art(艺术)翻译来的,代表的其实是一种技术。另外一种是道论,心道论,往心上
讲,往道上走。在中国传统上越往早看,比方说在汉代,比方说在魏晋,大家全部的谈的叫书道。到后来,才
就谈到书法,再往后才会谈到书义,写字的方法,书术。我们举几个例子来听一听。第一个例子我们说就大家
认为是中国书法的第一音,谈到中国书法理论的第一人,叫杨雄,汉代的大文豪,写了一个书《法言》。那《
法言》里面说:言,心声也。就我们说话这个是声音,我们看唐代人选官,要身言书判,首先除了看你长得怎
么样。长得怎么样,大家觉得这个很重要,你看这个……
梁冬:要有范儿,是吧?
栗强:对,端庄。
梁冬:法相庄严。
栗强:那我们继续重复这个杨雄先生讲《法言》里的话。他在说这个:言是心声,书是心画。这个声音也好,画也好,就我们说话,或者我们字写出来,一出来,君子和小人,就判然若揭,就看的见了,所谓见字如见人。那么到后来,这个我们一直讲书法的理论,心正则笔正。如果你的心不正,你的笔怎么也正不了,一看,哎
呦,这人不行。那这种情况是我们中国古人评判书法的第一标准,不是讲技艺,而是讲心道。
梁冬:诶,这一点呢,我真的是有一点体会,我以前不了解的。前段时间有些时候呢,我自己觉得自己心定的
时候,就是你抄经。经过了一段时间读书,然后呢,静坐之后再写出来的字呢,同样你这个人,比如我自己写
的,就有些字呢,自己看的还可以;有些字呢就写的,哎呀,觉得很难看。其实呢,我觉得这两者之间呢,完
全就代表就是说一个人自己内心的一个写照。这个事情呢,每一个,我经常在节目里面跟大家分享,我希望大
家每天都写一篇字,随便找一篇文章,哪怕是中学生守则也好,抄一遍,拿毛笔抄。你就会发现说:的的确确
它不是一个光简单的技法的问题,你的心会随时随刻的体现在你的这篇文字里面。这一篇文字写的好看,一定
是你的心这一刻是比较优美淡定的。
栗强:你要把妄念都祛除了,追求美的东西,全都去掉了,也就是苏东坡说:书初无意于嘉乃嘉尔。你一开始
想写好,你永远写出来的东西写好的都不对。东方其实所有的道,都是要去掉那所有的妄念,就是我们自己给
自己看到的世界增加的那个杂音。这个杂音怎么去掉?它通过各种方法:练武术、练太极拳、写字、养花、喝
茶、射箭。要的是你不用心,而不是你更巧的用心,更巧的用心,只是把你的心这一部机器,给增加更多的包
袱,要的是我们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书法也一样。
梁冬:你说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你讲这个吧,这些东西吧,是来自一本书叫做《箭术与禅心》
,好像我们家里有这本书。就是说很有意思,就是说你讲了一大堆之后,我才想起来,好像这本书我们家是有
的。你知道这种感觉吗?这种不期而遇。稍事休息一下呢,马上继续回来。
国学堂记:书法的奥妙不仅在于刻苦的练习,更加需要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纯粹。那么,书法究竟需要怎样的
心境?挥毫之际如何反映内心所想?我们的心性该如何解放?书法之中究竟蕴藏哪些真知大道?《国学堂》解
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栗强老师给我们讲到啊就是说
,其实呢,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基于道的,和让我们去理解什么叫禅的,什么叫道的。比如说你在射箭的时候,你如何要让自己的身体放松,是没有捏着的方向上,最后能让这个箭正而……就是那种滑过非常写意的那种滑
过正好到那个靶心。这个情景嘛,对现在大部分不射箭的人,是没有经验的。但是呢,由于现在很多人是打高
尔夫球的,打高尔夫球的人,就有一个这样的经验。就是说你越紧张,你可能连球都打不到,你就发现你自己
像个农民一样,那个杆子,就在那个草地上戳戳戳,我就有这样的经验。但是偶尔有那么一两次的时候呢,你
发现浑身是非常自信从容的时候呢,那个杆也不很……力气也不是很大,啪,打到那个甜蜜点上,那个杆……
甜蜜点上,那个球打得又远又直又漂亮,真是想到哪儿到哪儿。
栗强:杂念太多给自己的真正的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很大的包袱,内耗。没有修炼了,内耗,这种内耗会产
生的结果:自己的心整天出错,整天出错的一个心,那你还能够获得成功吗?不能了!但书法是检查我们的心
是不是有内耗,书法是检查我们的心,会不会出了太多太多的忘念最好的手段。
梁冬:嗯,你说的太对了!因为我们在看自己写的字的过程里面呢,其实是可以很清楚的观察到自己心境的,尤其是用毛笔。以前呢我们是用……现在大部分人,用笔的人都很少了,更不要说用毛笔了,用笔的人都很少
了。所以呢,你这个字呢,写出来呢,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反正敲出来都是一样的,对吧!但是呢,如果你用
毛笔的时候呢,你会发现呢因为这个毛笔啊,它粗细,那个头也不一样,它可以有万千变化。
栗强:正好我带了一支毛笔,一支油画笔,分别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两支笔,如果在我们没有给泡过水,或者
说就没有湿润之前,看上去没区别。但一旦做成笔之后,一个像一个锥子,一个像一个刷子,区别在于什么?
我们随时都可以想到,还有一个东西叫硬笔。硬笔和这个很像,但是硬笔和它又不像,像在哪里?都像一个锥
子。硬笔你把它往纸上一放,它还是硬的。这个(毛笔)你往下一去,而且它接触到的是水淋淋的墨,它饱含
的是水淋淋的墨,接触到的是最敏感,最细润的产物,叫做纸,中国的宣纸,它一下就弥化开了,它是千万个
毛发在一起弥化开去的,这一点你的用心之细,你掌握它的细,和用硬笔的人,和用刷子的人,区别太大了。
国学堂记:书法作为中国汉字特有的造型艺术,具有无与伦比的审美价值。运用文房四宝挥毫泼墨,也是在描
绘我们的内心。怎样的书法才最美呢?文字美是否就意味着心灵美?写字之前应该如何收摄内心呢?
栗强:我不是说西方的油画不好,但是确确实实无论任何一位艺术大师,都会很清楚的明白,中国的毛笔,中
国的书画之道,尤其是中国的这个书法,是最优秀的形象艺术。那么我们讲琴棋书画,再往上走,就到琴了,就到棋了。琴,根本停不住,古琴,没有可以修改和重复的余地;棋,修改重复的余地比琴要小;书法,修改
和重复的余地,比这两个都要大,都要大,但是比画又要小一些。琴棋书画的排列是靠的是什么?检查内心的
敏锐性。当我们知道能修改的时候,检查内心的敏锐性会差很多。但是书法的修改,在视觉艺术里面,几乎是
最高的了。就是你一笔下去,你不能够把这个字写得不像这个字。但是作为一般人,往往你画画的时候,你画
完一张突然看,哎,这一段好像用笔的时候,有点、心有点散了,那一段我用笔的时候,心还是比较静的。可
是书法不行,一个笔划下去,甚至一个笔划没完,你就发现:呦,我的心怎么出问题了?这种检查的力度,既
依赖于书法的特殊属性,也依赖于书法的工具属性,也就是毛笔和宣纸。
梁冬:有没有可能是这样的?一个从来没有写过字的人,他不会用这个笔,但他的心特别静,比如说他的那个
天资特别好,他真的就是很心静,结果他一写出来呢,就很好看呢?
栗强:这个实际上就是我们谈到书法自己本身有一个独特的属性了。书法自己的独特的属性是什么?既要……
刚才我们说了两条,既有心道的一面,也有技艺的一面。所以我记得大概是米芾,米先生说过,他说这个下笔
无半点尘,只有两种人做的到。一种三、五岁以前,没有开萌的,就是没有上学的婴童,他确实没有半点尘嘛。第二种硕学……硕学饱儒,就是学的很好的这样的大儒,学问太大了。反过来,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人,他
也做到,可是两者之间天差地别了,这是他讲的。也就是说儿童画,确实没有那么多私心杂念。原始人在山壁
上画的这些画,私心杂念也比现代的这个充满梦想的七九八艺术家要低很多,但是不称之为艺术殿堂的璀璨明
珠。
梁冬:所以一个知识分子,写字之前他应该是一个精神广播体操的过程。咵咵咵……他得先反听啊、内视啊、收神啊、绝虑啊,然后呢,气和。这些事情实际上是什么?就是每天如果一个人,在写字的这个时候下意识的
把这一套东西做完的话,那么他每天其实有一个收的过程,光而不耀的过程。我们常常会发现说有些人你很喜
欢他,你觉得他有热量,但是他并不刺眼,这种感觉其实我们一直觉得很美好,不知道是怎么来的,很可能他
也是透过这样的方式,每天的修行锻炼出来的。
栗强:对的,才能做到气不破体,力不露尖。上次我们谈铁壶,谈到欧洲那种铁壶,为什么现在无论市场追捧
得多高,我个人都没有那么喜欢,是因为它的气是破体而出的,力是露出来尖的。
梁冬: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啊,最好去尝一尝。所以呢,当我们看到……你看到这两个口水佬在这里讲,哇,这个书法啊,收视反听什么的,最简单的方法,今天回家到楼下小卖部,买一支毛笔,哪怕差一点没关系,泡
一泡,然后呢蘸点墨水,写几个字,哪怕就在报纸上写,一写完你突然又发现自己是如此的粗鄙。
栗强:写的方法,不求美,绝对不求美。
梁冬:但求什么呢?
栗强:但求达性,把自己的性显现出来。
梁冬:你要唱到自己爽,哪怕唱周(张)惠妹的歌你把它唱成罗大佑的风格,你真的喜欢罗大佑那也是很愉快
的。所以,重要的是唱歌不唱给别人听的,是唱给自己爽的。
栗强:把南泥湾唱成崔健。
梁冬:也可以。如果你真的是有崔健的情怀的话。所以呢,所以呢我觉得他这话,为什么我要用这种故事来回
应你刚才写字这个事情呢?重点是写字不是为了写给别人看的,写字是为了写给自己爽的。
栗强:对的。
梁冬:对了,稍事休息一下,广告之后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国学堂记:书法不仅是绝美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检验心性的良药。胸中气象皆在笔尖流露,一笔一划都可明
心见性。那么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写字有哪些基本原则?书法如何练就深邃的内心?
书法之中又能透出哪些人生轨迹?《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我们讲到这个写字,但求能够让我
们自己爽,但是呢,这个东西是个微妙的境界,有些人就像涂鸦一样的,就感觉那样其实并不是真正让自己爽。中国式的文化里面讲的爽呢,其实是在写字的过程中,透过一定程度上的自己和笔啊,融为一体,你想写成
什么样,它就写成什么样,这种状态是很棒的,是吧?有时候我们很想写成这样,你写毛笔的人都有经验,就
写不成那样,就很沮丧嘛,对不对?
栗强:如果你想写成那样,就写成那样了,还真麻烦。
梁冬:怎么麻烦呢?
栗强:你失去了本性了,失去了本真了。所以我们想讲的是,关于书法,首先第一条,如果是要写字,第一条
是要什么?是要有信心,必须要有信心。今天我带了一本画册,这个画册是我们今天影印宋代人,宋代的政府
所编的,叫《大观太清楼贴》。这个书已经后来失传了,是启功先生和其他很多大学者一起,从全国各地的图
书馆里整理出来,然后印出来的。我们看到这书里面,可以看到仓颉写的字。所以是这样讲,刚才我们一直在
讲毛笔,写毛笔字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要达道;一个是要这个有记忆。如果说是要达道,就像我们前面说,古
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你先为完了己,之后你自己成长了,有健康了,有品味了,有提升了,你再去为
人和别人分享,是好事。你没为好己,你去和……瞎为人,那个东西就等于我推广垃圾食品一样,不是好事。
写毛笔字是一样的道理,首先要志于道,不能丧失……玩物丧志,是指丧失了志于道。今天我们说玩物丧志是
志于钞票,那个是不对的,那个丧也就丧了罢了,要志于道,在志于道,心道达到之后,自然而然的,不期其
好而后好,这种好,才是真的好。它才能见其本性。
国学堂记:从古人的书法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书法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认知。写字是一个修
心的过程,也是一种反映内心的手段。书法如何构筑纵深感?写字有哪些基本原则?写字与事业有哪些关联?
从书法中如何窥见内心的隐忧?
梁冬:就有如说,那一次傅京亮老师把一块用汉朝的方子煮成的香,一个宋朝的方子煮的香,拿上闻,他告诉
你之后,你再去品味,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呢,还是真的有差别,你会发现说不同的朝代,它在我们的大脑皮
层里面,是有不同的那个层次和空间的。就我们也应该建立一种所谓的历史的纵深感,这点很有意思,现在大
部分的人呢,太浅薄了。就是互联网上最近用了一个词,我们已经很难记住半年以前什么是热点了。就是说,当大家发现说,我们的大脑已经越来越表象为过去的很短的时间的短暂记忆,再往前,好像过去一年和过去一
百年是没有区别的时候,其实我们这个人就变得浅薄化了。而当我们在看不同朝代的书法作品的时候,我们会
唤起来,重新唤起了一种对历史的纵深感的看法。这种纵深感的看法就会让我们,我觉得,让我们觉得说,自
己变成很多层次,很丰富。这种感受其实特别的精妙。
栗强:那么其实我们刚才谈到了一种历史纵深感带来的不同朝代的书法的气象不同,书法是出乎自然的。这种
自然是阴阳同在的自然,它和我们的心性紧密合一,所以不要刻意……尤其一开始写字,不要太刻意的去操纵。我老师就是我说朱豹卿朱先生经常跟我说,他说这个拿起一个笔,因为基本上……我借这个机会说点写字的
基本原则,那么我们这个笔应当怎么样来用,就把它往纸上一放,它有一个自身的重力,我们手有一个握着的
握力,它毛有提插捻转,毛有弹力。但是这个时候我们手有一个问题,我们喜欢提插捻转,这种提插捻转的力
最初你不要去给它,最初你就扶着它走,让它自己在走,让它……笔是带着自己在走,要稍微推它一下,走出
这个字形,这么出来的字一定一开始超不好看,但没关系,这个再不好看,它是你的性,直到有一天你控制的
好了,它好看了还是你的性,它才是你的,一开始你就拿着把一个毛笔当硬笔用,在这里头描,可以描的再美
,和你是没关的,那种美和你自己的本性是没关的。
梁冬:你刚才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啊,这个笔就放在这儿之后呢,你就按着它推它嘛,而不是往下推它捻
转。不要随便……
栗强:就是纵深方向不要轻易给它使力。
梁冬:你知道我们以前学这个,我在传媒学院的时候学的这个拍照啊,老师跟我说你说发现电影啊,很少推进
去的镜头的拉出来的全景镜头,你看电影都是一个要么就是一个全景,接一个近景,特写,只有电视人往前推
了,往后推了,那是因为电视……尤其在抢新闻的时候啊,它为了抓紧时间,一下就推进去了,一般情况之下
,人的眼镜是没有那个,推进去拉出来的那种能力的,要不你就看一个全的,要不你就收窄了看一个近的,所
以呢大部分的情况之下呢,不要轻易的使用推拉的这样一个镜头,把镜头放大(zoom in);缩小(zoom out),推拉镜头。其实跟这个是一样的,因为呢它不符合这个东西的本性,就像说一个摄像机它不符合人们的眼
镜的本性的时候呢,就会觉得不舒服。
栗强:这个有可能是。但总之基本的原则,相信中国书法,相信中国书道,相信中国书道,就是要相信中国书
道,不光可以怎么样,不光可以通过这个笔形来写出这个字,而且通过这个笔形可以写出一种情趣,更重要的
通过这个笔形不光写出情趣,是写出自己的心性,从书法中见字如见人,写字心正则笔正。你最初无意于嘉乃
嘉(尔),我们说一开始不想求好,但最后自然而好,这是一个书法的全过程,只要有兴趣一定拜老师,拜了
老师,老师会给你最好的帮助。
梁冬:就像说以前我有时候看一个人的字,如果他每一笔的最后一笔呢都是不到位的就是飘过去的时候呢,我
通常认为这个人做事,没有最后的一公里的那种定力和坚持,这种人通常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好了,稍事休息
,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曾国藩修身十二法》的最后一条,夜不出户。
国学堂记:国学智慧博大精深,书法可以明心见性,睡眠也可以养心修神,凝聚人之元气,怎样的夜晚才算健
康?养身的同时如何养心?如何总结曾国藩的人生智慧?我们又该拜读哪些曾公的著作?《国学堂》解读曾国
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继续回来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如何收摄自
己的心性,养成自己的定见,以成为一个这个动荡时代的自我的一个定海神针呢?修身十二法,曾国藩的呢,就给我们一系列的指示。今天我们讲到最后一条,夜不出户。
国学堂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栗强:说起来,我们有一个朋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是这个每天泡夜店的人,他一看觉得很有体
会,他说从明天开始,不能再去夜店了,在家里面开派对,把大家招到家里来,正好省得我打车来打车去,再
喝完酒再被人抓到,我说你这个理解可能不见得正确,但他至少也夜不出门了,所以不能机械地理解。更重要
的我想据我所理解啊,就我们曾经提到过曾先生在写这个文章的过程之中,他是处在一个在京城赋闲。在京城
赋闲呢,他是这个和他一起赋闲,就是在翰林院过着比较轻松的生活,在同样的那些翰林院的大官们每天晚上
都在干着同一件事,就是四处应酬,想办法要给自己一个实缺,实际的职位。曾国藩先生觉得这种方法不靠谱。这种方法为了疲于奔命的去为了当官,实际上也不见得能有什么效果。他到晚上说我就不出门了,在家里呢
,自己呆呆,写写日记。我们有机会可以看曾国藩先生的日记,就会发现曾国藩先生的日记,尤其在北京时期
,那段日记对自己的这个批判,简直批判的可怕。这么动不动就说自己不是人,自己是禽兽,自己很糟糕,对
自己的这种内心的反省非常重要。
梁冬:有些时候呢,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农村去生活的时候啊,你会发现晚上天一黑,旁边也没有那么多应酬,然后呢灯光也昏暗的时候呢,你就发现,哎呦,八九点钟就觉得很晚很晚了,所以就想睡觉了,这样的话呢,到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呢,你就觉得很好很好,就可以醒了。我有个朋友跟我说,他说在北京的慕田峪长城呢
,桥下呢一个人把一个小学啊改造成了一个旅馆,这个旅馆呢,就是你的房间里面会有一个黑板写东西。就好
像你就住在一个小学的课室里一样。这个旅馆特有意思的一个特点就在于他是没有窗帘的。所以早上的时候,天一亮那个阳光就洒进来了,你就醒了。然后呢天一黑,它也没什么灯,然后呢你就觉得困了。这样的一种状
况呢,就是所谓的夜不出户呢!他为什么强调说旷工疲神呢,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天一黑就困
就睡觉的话呢,早上天一亮他就起床的话呢,他其实大部分的什么养生,敲打啊、吃药啊、鹿茸啊、狗鞭啊,是吧?然后呢各种针灸啊,都不需要了。
栗强:当然,当然。就是一定要早起。但早起的前提一定是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想要早起还能保持充足的
睡眠时间,一定要早睡。早睡就得夜不出户,这是一连串。但是如果我们要谈到夜不出户……也不出门最核心
的一个精神就是不要往外奔,留点时间给自己的心,留点时间给自己的气血、阴阳、骨肉、精髓、经脉,给自
己的从精神上,从心上……我们说人有两部分,一个是心,一个蛋白质。从心上留点时间给自己放到自己的腔
子里;从蛋白质上给自己留点时间,让自己的精气来收敛起来,恢复,象冬天一样。
梁冬:对。我有一个朋友啊,他跟我说,他说他经过多少年的观察,他发现呢,如果今年在冬至前后的晚上,他出去了的话,他是住在北京的,出去了的话呢,第二年他整个春天的气息不太好,甚至运程都不太好。所以
他后来就发现了,经过若干年的统计之后呢,他认为在冬至,尤其是在冬至的前三天和冬至的后三天,差不多
六七天的时间里面呢,他每天天一黑就回到家了。在冬至那一天是整个一天不出门,不说一句话,然后呢把自
己的身体作为一个对整个大自然的一个呼应。他觉得这样对他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仪式。而这种仪式呢帮
助他每一年在最后的,就是最重要的那一刻能凝聚精神,正位凝命。
栗强:很重要,非常重要。
梁冬:他说经过这几年的修炼之后,他发现他身体越来越好。那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说,人们终于发现了自己如
何往里走,找到了自己。而在最里面的时候呢,与宇宙形成了某一种的共振和谐。就自己变成了那个整个圆周
的那个点,那个宇宙在外面,这样的话,你只要心念一动,就可能是心念闪一个角度,咔,就打出去就很远了
,就像高尔夫球那样。那个击球点稍微歪一点点的时候,就差别很远一样。就只有你真正到了最内在的时候,你的心神呢收摄住了,管理住了之后,你就发现世界可以因你而变。以前我们看广告的时候,世界因你而变这
句话呢,其实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不懂得把自己的心神真正的收摄回来。所以呢在今
天,在过去的差不多一两个月的时间呢,很有幸请到和我年纪差不多,但是学问大得多的栗强老师,和我们一
起来分享了这个曾国藩修身十二条。为什么我们要讲这十二条,其实我也想大家慢慢感受到了,因为我们发现
了这个整个世界在提倡大家走出去,提倡大家往外去寻找,而这种寻找呢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它耗时耗力,而
且呢不利于真正的长期的发展。一切的道路既不向左又不向右,既不在前也不在后,只是往内走。一切往外走
的都是错误的。
栗强:我们这段时间一直谈这个改变中国的五组人物之一的最后一组,也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一组人物中曾国
藩曾先生的这个修身十二条。确实如您刚才所说,他是要让我们全都转心而务内。可是如何能转心而务内?他
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早起也好,静坐也好,写字也好,作诗也好。我们中间展示了茶叶喝茶的方式也好,等
等这些方法一定怎么样,起因于要找到一个自己有兴趣的。如果没有兴趣,那我们的结果只能是听得懂,信得
过,做不到。兴趣是引发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和我们相对应的那一片天空。我们也本身都会有,找到了这个兴趣
点,诶,我们家的一个朋友一直身体非常不好,但是最近很坚持练站桩,那么她是病苦所逼,但同时也是她喜
欢站桩。她觉得一站很舒服,平时要吃好多止痛药然后身上才可以不疼,站完桩之后缓解了很多。这都是非常
重要的一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一些启发。
国学堂记:排除杂念的夜晚,不仅能获得身体的休整,同样也是内心的一次升华。通过对身心的修炼,实现人
生格局和内心视野的提升。这也是曾国藩的成功之道。曾国藩留下了哪些传世之作?人格魅力究竟从何而来?
克己修心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呢?
梁冬:那么你有什么样的书推荐给大家?讲到曾国藩曾先生的真实的内心世界。
栗强:当然首先看曾先生书,首先大家可以看看曾先生的年谱啊,日记啊,他自己的文章啊等等。各种各样的
选本很多很多了。但是其中我个人最推荐大家看的一本书倒不是他自己写的,是后来人编的,其中有他写的一
部分叫《清代名吏判牍七种汇编》,这个是南怀瑾南先生曾经向大家,在台湾向大家推荐过。这里讲了七位先
生,七位先生分别是:于成龙,清朝第一清官。袁子才,清朝第一才子,张船山,胡林翼,曾国藩,端午桥,李鸿章,这七位先生。分别面对一个案子,他们会来如何的处理?这里面既能够看到这个人的什么啊?
梁冬:智慧。
栗强:文采,也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学问,还可以看到这个你说的智慧。就是在这样清朝的这七位人物之中,七
位清朝最优秀的人物之中,我们看看,为什么曾国藩做到的事情,其他人没做到。同样的类似的一些案情,曾
国藩先生的处理是如何处理的。这个是看到曾国藩先生智慧的我觉得最好的一个表现。既有他自己怎么写文章
的,那些案牍嘛,判牍都是自己写的,同时具体到这种情况之下,甚至我有时候看的时候经常看完这个事情我
这掩卷而思啊,说他会怎么想呢?一看,哎哟,确实比我想的要圆机活法,要八面来风,要更有智慧得多了。
这就是曾先生人格魅力的所在,智慧的所在。
梁冬:你在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呢,我就深深刻刻的想到了一件事情。就是说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是吧?你大
概知道这个本书怎么写的时候呢,你应该先不要看他,先想如果你来写这本书,你会怎么写?一对比之下,高
下立见。才知道说,噢,原来是有这种差别的。如果你没有自己想过,你看别人觉得也还可以,这个东西啊就
靠对比,是吧。所以呢,今天呢,我们透过这一组的十二个修身方法呢,和大家共同的来看到了曾国藩先生他
是如何透过一系列的方法,帮助每一个人找到自我的。还是那句话:把心装在腔子里。当你自己没有修炼好的
时候,任何迎面而来的机会也会擦身而过。任何表面上看过来是馅饼的东西,终将变成陷阱。
栗强:我觉得最后如果还要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要想说这十二期全部的内容的话,还是我最初提到的四个字:
念兹在兹。如果我们不能够念念都把心放在把心放在腔子里这件事情上,我们听了等于是流水从脑子里过一样
,是没听。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念兹了,最后我们一定能够到这里,在兹。
梁冬:感谢栗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了这一些,这是一个大功德的事情。也希望所有的朋友呢能够在变幻的时
代里面呢保持一颗安定而坚定的心。谢谢大家!
下期预告:
画外音:通过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修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接下来又将奉上哪些
国学智慧的饕餮盛宴呢?《国学堂》六月华丽转身,梁冬、吴伯凡,打造电视版《冬吴相对论》帮你坐着打通
经济生活任督二脉,追寻老子的智慧足迹,发掘精妙的经济原理。六月全新策划,《冬吴大话道德经》,敬请
期待。
下载 国学堂 20110528梁冬对话栗强 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第九讲挥毫泼墨定乾坤.mp3
下载 国学堂 20110528梁冬对话栗强 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第九讲挥毫泼墨定乾坤.flv
下载 国学堂 20110528梁冬对话栗强 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第九讲挥毫泼墨定乾坤.doc
查看 201104 栗强: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 系列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