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历史感的匮乏症2013.2.8

     1914年8月3日,德法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拉开了帷幕。德皇威廉二世在为出征的将士们饯行时说,“你们在落叶之前就会凯旋回家”。而德国的霍赫贝格伯爵甚至认为,战争只需八周,并和朋友相约,“将在英国聚首。”

    而就在这一天夜里,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和朋友站在窗口,正值窗下路灯华光初放,他望着伦敦城中的点点灯火,忧心忡忡地说:“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

    格雷的话,成为这场旷日持久,并改写人类命运的战争的最贴切写照。是什么,能让格雷在历史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预知到它的未来?

    1986年l0月7日下午4时,蒋经国会见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姆及《新闻周刊》记者,蒋经国对来访者说,“我们准备在制定国家安全法后,解除戒严,开放组党。”时任蒋经国英文秘书的马英九负责传译,当他一字一句将这句话翻译成英文时,“我自己整个人感觉犹如遭电流通过般的震撼”,马英九回忆起这个重要时刻,“我告诉自己:‘我们正在改写台湾历史。’"

    又是什么,让马英九在事件发生时刻就即感受到它的历史价值?

    身处大时代的人们,无可避免地要经历至关重要的历史时刻,但并不是所有人在亲历历史时都有如此敏锐的触觉。同样的现实,在不同的人眼中往往有两种区分,一种是自己所理解所需要的现实,一种是放置在历史坐标系中的现实。毫无疑问,对于1914年8月3日德法宣战这一现实,德皇选择的是前者,而格雷选择的是后者一这样的一种抉择思维的背后,就是所谓的历史感。

    这种历史感是自觉地将自己与所处的现实拉开一段距离,并将之放置在长时段的时间维度上去考量。只有那些具有历史感的人,才有可能穿透现实的迷雾,体察到所处时刻的历史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只有那些具有历史感的人才能具有真正的现实感。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