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一封家书2013.2.18

     读到了两个秦时士兵写给家人的信。一个叫黑夫,一个叫惊,是兄弟二人。他们的信,是在后来出土的竹简里被人们看到的。“惊”在信中说——

    惊敢大心问衷,母得毋恙也?家室外内同……以衷,母力毋恙也?与从军,与黑夫居,皆毋恙也。……钱衣,愿母幸遣钱五、六百,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钱矣,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惊多问新负、皆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两老……惊远家故,衷教诏,令毋敢远就若取薪,衷令……闻新地城多空不实者,且令故民有为不如令者实……为惊祠祀,若大废毁,以惊居反城中故。惊敢大心问姑姐,姑姐子彦得毋恙?新地入盗,衷唯毋方行新地,急急急。

    惊借了一个叫垣柏的人的钱,急着还人家,让母亲给带点儿钱来,要五六百,也要些做衣服的布,最少也得二丈五尺,还反复说“急急急”,再没钱就“死矣”。黑夫在他的信中也一遍一遍地问候家人是否无恙,也要母亲给做点夏天的衣服,再托人带点儿钱来,如果家那边布贵,就多寄钱,他自己买布做。

    信中提到的“新负”,似乎应该是“新妇”,是过门未久的妻子吧?

    有点惦记这两个人,不知他们的信是否及时送到了家中,不知他们最终是否拿到了他们要的衣物和钱,不知他们是否活到了征战结束携手回乡的那一刻。可惜,真是无从知道了。

    两千余年的时光流转,乘以数千里的山水阻隔,等于多少?

    还有一个细节——这两封信的竹简,是后人在一个叫“忠”的人的坟墓里发现的。“忠”是黑夫和惊的哥哥。不知道,是不是他临死前告诉家人,一定要将弟弟的家信,放在他的棺椁之中。

    1,罗胖感慨:以家为纽带,亲人之间的相助和牵挂——这是中华文明的“硬核”。2000多年,纹丝未动。

    2,罗胖自己警醒:认真做好每件事,包括写好每个字。否则,万一被两千多年后的人扒出来看,岂不丢了我们这代人的脸?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