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一封相信爱与宽恕的信2013.3.2
曾经看过一篇情感专栏,一位女士在列数了自己前夫的斑斑劣之后,也就是我的前任是极品嘛,然后问作家连岳:“我该恨他吗?”
连岳的回答非常简洁:“不是他不可恨,而是你恨他,你活不好。”
昨天看央视的死刑直播,我不关这件事在政治上,法律上和道德上是不是站得住脚,就算他站得住脚吧,至少让我作为一个观众,我的生理上和心理上是不舒服的。
因为我知道传播者的意图,你在引导我为这种死亡欢呼,你在引导我平静甚至快乐地接受这种死亡。我做不到,我即使做到了,我不舒服,一个民族如果在做到了,它就真的没有未来。
微信文字回复“宽恕”两个字,给你看一篇文章,结尾会告诉你,没有宽恕就没有明天。
一封相信爱与宽恕的信
作者:启君来源:《羊城晚报》
这封信曾在中国引起巨大震动。感动、敬佩、疑惑不解……种种反应都有。
信是美国爱荷华大学已故副校长安-柯莱瑞的三位兄弟写的。
安-柯莱瑞是爱荷华大学最有权威的女性之一。她出生于上海,父亲曾远涉重洋到中国传教,所以她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她终身未嫁,对待中国留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怀他们。每到节日,总是邀请中国学生到她家中做客。
想不到,一起震惊世界的惨案在她身上发生。1991年11月1日,一位名叫卢刚的中国留学生,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竟开枪射杀了安-柯莱瑞和这所学校的三位教授以及一位和他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
爱荷华大学的28000名师生全体停课一天,为安-柯莱瑞举行了葬礼。保罗神父在追思时说:“假若今天是我们的愤怒和仇恨笼罩的日子,安-柯莱瑞将是第一个责备我们的人。”
这一天,安-柯莱瑞的三位兄弟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以她的名义捐出了一笔资金,宣布成立安-柯莱瑞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金基金会,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健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
她的兄弟们在无比悲痛的时候,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信。全文如下:
致卢刚的爱人:
我们经历了突发的剧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每一个接触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她的家庭、邻居,她遍及各国学术界的同事、学生和亲属。
我们一家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不但和姐姐的众多朋友一同承担悲痛,也一起分享着姐姐在世时所留下的美好回忆。
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的。
安最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的时候,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在此时,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会这样希望的。
诚挚的安-柯莱瑞博士的兄弟们
弗兰克/麦克/保罗-柯莱瑞
罗胖曰:
讲一个小故事:
曾经有三位前美军士兵站在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前,其中一个问道:“你已经宽恕了那些抓你做俘虏的人吗?”
第二个士兵回答:“我永远不会宽恕他们。”
第三个士兵评论说:“这样,你仍然是一个囚徒。”
这个小故事出自南非的图图主教写的一本书,书名叫:《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是的。宽恕,从来不是因为不可恨;而是因为,怀着恨意我们活不好。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