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投资者为何屡败与市场2013.3.15
我一主张人应该有一门手艺,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于是就有陌生的朋友在微博上问我:“你说炒股算不算手艺?”
我也不知道我面对的是不是下一代股神,怕耽误了他。只好说也许算吧,但实际上我内心里是不同意这个结论的。
我本人也在财经江湖圈里行走,但是我自己从来不炒股票,也建议我所有的朋友千万不要炒股。原因有两条:
第一,在一个权力经济的国家,千万不要把钱放在权力最容易剥夺你的那个市场里。
第二,如果你的内心不够强大,炒股票会让你的生活暗无天日,永远生活在懊悔之中。跌了你懊悔买错了,涨了你懊悔买少了。我们的人生那么短暂,何必让其充满负能量呢?
微信回复“股票”给你看一篇文章。
投资者为何屡败与市场
作者:汪建 2009年04月25日 《 第一财经日报》
一、股票市场就是投资者和发行者信息不对称博弈的场所,卖方一定比买方聪明(更知道自己值多少钱),所以买方即投资者一定获得不了超额利润;
二、买方的行为模式有问题,决定他们悲剧的重要原因是他们买股票不是因为股票便宜,而是因为之前的投资者是否有赚钱效应,换句话说,股票涨得越贵越愿意买。从这个意义上说,卖方是价值派,而买方是趋势派,买方注定是悲剧收场,你必须做价值投资才有超额利润。
三、就是股票市场的品种结构,也存在天然的“7-2-1”分布,或者通常所说的“马太效应”。一个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曾经茁壮成长的企业必然大多数早已作古,“剩者为王”是各个产业的归宿。股票市场也一样,即使指数从2500点转了几年、最后还是2500点,那么结果必然是大多数股票呈现负收益。因为产业竞争导致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集中度提高,这反映在股市中就是强弱分化、弱肉强食,一个牛股在平衡市可能有几倍涨幅,可以吃掉十个公司的跌幅,从而维持指数不动。而投资者有几个能买到这些牛股呢,有几个能抱着牛股守到底呢?只有高水平的价值投资者。
四、交易成本的侵害,这种侵害看似没有单日暴跌8%来得剧烈,它却是可怕的慢性病,每天在无形中摧残你的账户净值,逼迫你从一个下行的自动扶梯往上艰难地爬坡。无数投资者“年中开心炒股、年底郁闷结账”,年复一年,找到了病因却无法戒除频繁交易的诱惑。拿目前上海市场举例,日均1500亿元的交易量,按照单边平均千分之二的综合成本(其实这在全球来看属于中等偏低水平了)来计算,每天的“路费”就高达6亿元,一年下来就接近1500亿元的成本了,按照A股近5万亿元的流通市值水平计算,就接近3%的水平了。考虑到这5万亿流通市值中还有相当部分是上市公司解禁却在一年中不会变现的大小非股份,那么交易成本对投资者利益的侵害就远不止3%了。而一个股票市场年均复合回报率能有多少?美国市场过去一百年年均只有11.8%,中国市场过去十多年也差不多是这水平,而另一隐形杀手——通货膨胀全世界也年均3%以上。
给券商做了多年荣誉员工之后,投资者是不是应该算个总账,你究竟赚了多少?你究竟是打败了市场还是被市场打败?
罗胖曰:
俺坚决不炒股。
它就是涨出花来,也不炒。
除了上面说的道理,我还认准一个死理儿——
人生苦短,世界很大。与其手淫财富存量,不如意淫人生增量。
哦也。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