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现代人的友谊链2013.4.11

     昨天看到一个说法,说是现代人其实并不知道身边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那要搞清楚它怎么办呢?找他们借钱,借的就够朋友,不借的就是假朋友,说说是可以吧,如果真这么干了,我觉得这人可以直接诊断为强迫症,在现代生活保持朋友关系的模糊性和分寸感,以及保留在关键时刻把那些三心二意的假朋友转化为真朋友的可能性,这才是生存的智慧。至于我本人交朋友的可能性,比方说:

    第一、能用钱办的事就绝不求朋友;

    第二、尽可能不跟朋友有金钱上的往来,如果朋友却有需要借钱怎么办?直接给,事前说明不用还。

    第三、相信朋友但不相信朋友的朋友。

    今天回复“友谊”两个字,给你看不当的友谊带来的坏处。

    现代人的友谊链

    来自有道投稿

    (文/毕淑敏)

    一次,一个陌生口音的人打电话来,请求我的帮助,很肯定地说我们是朋友(我们就称他D吧),相信我一定会伸出援手。我说我不认识你啊。D笑笑说,我是C的朋友。我不由自主地对着话筒皱了皱眉,又赶紧舒展开眉心。因为这个C我也不熟悉,幸好我们的电话还没发展到可视阶段,我的表情传不过去,避免了双方的尴尬。

    可能是听出我话语中的生疏,D提示说,C是B的好朋友啊。

    事情现在明晰一些了,这个B,我是认识的。D随后又吐出了A的姓名,这下我兴奋起来,因为A确实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D的事很难办,须用我的信誉为他作保。我不是一个太草率的人,就很留有余地地对他说,这件事让我想一想,等一段时间再答复你。

    想一想的实质就是我开始动用自己有限的力量,调查D这个人的来历。我给A打了电话,她说B确实是她的好友,可以信任的。随之B又给C作了保,说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尽可以放心云云。然后又是C为D投信任票……

    总之,我看到了一条有迹可循的友谊链。我由此上溯,亲自调查的结果是:ABCD每一个环节都是真实可信的。

    我的父母都是山东人,虽说我从未在那块土地上生活过,但山东人急公好义的血液,日夜在我的脉管里奔腾。我既然可以常常信任偶尔相识的路人,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朋友的朋友呢?

    依照这个逻辑,我为D作了保。

    结果却很惨。他辜负了我的信任,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

    愤怒之下,我重新调查了那条友谊链,我想一定是什么地方查得不准,一定是有人成心欺骗了我。我要找出这个罪魁,吸取经验教训。

    调查的结果同第一次一模一样,所有的环节都没有差错,大家都是朋友,每一个人都依旧信誓旦旦地为对方作保,但我们最终陷入了一个骗局。

    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久久地沉思。如果我们摔倒了,却不知道是哪一块石头绊倒了我们,这难道不是比摔倒更为懊丧的事情吗?

    那条友谊链在我的脑海里闪闪发光,它终于使我怀疑起它的含金量来了。

    这世上究竟有多少东西可以毫不走样地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嫡亲的骨肉,长相已不完全像他的父母。孪生的姊妹,品行可以天壤之别。遗传的子孙,血缘能够稀释到1/16、1/32。同床的伴侣,脑海中缥缈的梦境往往是南辕北辙。高大的乔木,可以因为环境的变迁,异化为矮小的草丛。橘树在淮南为橘而甜,移至淮北变枳而酸……

    人世间有多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其中也包括了我们最珍爱的友谊。

    友情不是血吸虫病,不能凭借着口口相传的钉螺感染他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变是常法,要求友谊在传递的过程中,像复印一般的不走样,原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幼稚。

    道理虽是想通了,但情感上总是有着大而坚硬的疙瘩。我看到友情的传送带在寒风中变色。信任的含量,第一环是金,第二环是锡,第三环是木头,到了C到D的第四环,已是蜡做的圈套,在火焰下化作烛泪。

    现代人的友谊如链如鞭。它羁绊着我们,抽打着我们。世上处处是朋友,我们每天在各式各样友情的漩涡中浮沉。几乎每一个现代人,都曾被友谊之链套牢,都曾被友谊之鞭击打出血痕。

    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要我们珍爱。友谊的不可传递性,也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但我们不会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友谊。友谊是一条越掘越深的巷道,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刻骨铭心的友谊也如仇恨一样,没齿不忘。

    罗胖曰:

    作者总结的教训其实并不深刻。下次难免还要上当。

    真正的教训是:现代的“陌生人社会”里,信任是单维度的。

    比方说吧:

    罗胖说话,听听可以。罗胖借钱,想想再给。哦也。:)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