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决定你读什么的不是你2013.5.14

     摘自《译言》

    你女朋友喜欢一遍一遍地看《欲望都市》,热爱高跟鞋,喜欢香槟酒。但是你喜欢细细品味《金融时报》,喝浓咖啡,乐于和别人讨论美国提高税收的利弊。你们虽不被人看好,但是很幸福。你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可真是这样吗?

    如果说我们所拥有的信息塑造了自己的信念系统和相应的行为,那么你和你女朋友正渐行渐远。这是因为,你女朋友“看”到东西基于她本身的喜好:亚马逊只会给她推荐约会、婚姻和性高潮方面的书;脸谱网会自动过滤掉新闻,她看到的只是和自己就时装秀交流意见的朋友的最新动态;甚至就算你们搜索一样的东西,谷歌给出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一般来说,由于夫妻会影响彼此的想法,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像。但是今天,夫妻会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点被一个强有力的媒介加强了:那就是网络。每一个网络公司都会观察你的兴趣(例如,你在亚马逊上买过的书,你在《纽约时报》上读过的文章),然后它们会提供各类迎合你兴趣的东西。你的兴趣逐渐被细分化。埃利·帕雷瑟(EliPariser)指出,这是个大问题,事实上与良好的市民生活相悖,他是正确的。

    帕雷瑟是非常流行的MoveOn.org的创始人,该组织已为进步党政治候选人募集了数百万的资金。帕雷瑟即将与本月末发行新书《过滤器气泡》。这似乎是本好书(我们已经提前预定了),你可以从他见解深刻的TED演讲中窥探一下书中的内容。他的演讲——互联网向你隐藏了哪些东西——和新书讲的是同一个主题。他警告说个性化的消息配置“迅速得将我们带入一个世界,网络呈现给我们它认为我们想看见的东西,但其实这些东西并不是非看不可。”

    重要的一点是,帕雷瑟指出,这些算法基于我们冲动之下的点击——如果要在观看皇家婚礼的小短片和读奥巴马的能源政策之间做出选择,你很可能会点击前者。那并不是说你最终不会对美国的能源消费产生兴趣。然而,因为网络只关注你最初的点击选择,它返还给你信息会逐渐的歪曲,更偏向于那些能产生即时满足但毫无营养的消息。正如帕雷瑟警告的那样,“与拥有健康信息饮食相反,你最后可能被垃圾信息食品包围。”

    从根本上来说,这些信息传递者正在让我们远离难以理解又令人不安的真相,而要成为一个负责人的市民知道这些真相必不可少。同时,他们在阻止我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思想者,因为我们所看到的网络越来越窄。帕雷瑟催促人们,尤其是脸谱网以及谷歌之类公司的老总们,一定要确保在算法中编入“新的想法和人,以及不同的视角。”观众们纷纷起立为他喝彩。

    罗胖曰:

    这个现象有个很酷的学术名目,叫“信息茧房”。

    发明者是美国人桑斯坦。

    那个意思就是:你别觉得是自己在选择。在互联网时代,你越是自己选择,就越把自己裹进了一个窄小的空间——所谓的“茧房”。

    后来好多专家就拿这个词吓唬年轻人——还是看《新闻联播》吧,有助于治疗各种心理疑难杂症。

    对于这种无视历史和现实的观点,罗胖深表遗憾:

    1,我按照自己兴趣构建的“茧房”,也好过你强加给我的“豪宅”。

    2,活人都不会让尿憋死。

    3,有“茧房”,就有刺穿“茧房”的需求,于是就有各色刺穿“茧房”的供给。

    要不,你以为罗胖整天在忙活啥哩?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