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两个北京城,两种北京人2013.6.12
话说美国独立战争之后,一位美国官员英国安排一些战后事务。英国人嘛,打败了嘛,心里憋着一口恶气,于是就想调戏一下对方。
有一次,在一个会议场所,他们就有意把一墩华盛顿的雕像放在了会议场所的厕所里,盼着美国官员能看到。美国官员上厕所回来之后坐下,面色如常,英国人就很纳闷,忍不住就问,诶,你没觉得哪儿不对劲吗,你不觉得把华盛顿放在厕所有什么不妥吗?美国人回答说,没什么不妥啊,我觉得很合适啊,因为只有华盛顿的目光才能让英国人尿裤子呀。
这个故事其实教给了我们一种反击的技巧,先接纳对方的逻辑,然后站得更高,顺水推舟,才叫有力的反击。这也通常是弱者战胜强者的路数。
今天回复“北京”两个字,给你看一篇含义相近的文章,“北京”。
两个北京城,两种北京人
(节选)
黄章晋
对投身于这个城市的艺术青年、思想青年、IT青年们来说,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最终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都像月亮与霓虹灯一般遥远,但他们身边永远有奇迹在不断上演,这就是这个城市巨大的魅力之所在。
这半个北京,更根本的特质,是一个体制外的,气候上属于北方而观念习惯上日渐南方化的城市。在这半个北京,信奉的是个人的公平和努力,机会对所有人公平敞开,在这半个北京,一个“北漂”也许一辈子交道的对象,都不会有几个真正的北京土著。这半个北京,也是它吸引的人眼中平凡的城市,一个可以与广州、深圳、上海平等比较的城市。
是的,他们主要工作生活在朝阳市和海淀市。对多数已近成功和稳定下来的新北京人来说,这个城市的三环以东和四环外西北的写字楼,是他们身体的寄居之地,这个城市的酒吧街和各个艺术工厂,则是他们的灵魂和精神的滋养栖息之所。
天安门、故宫、长城——这些北京在外地人心目中的关键词,离他们非常遥远,像是另外一个城市。对于身边的“二环市”,他们要么是上下班时路过,要么只有后海的酒吧街可以去偶尔逛逛。
他们经常会以自己的收入傲视“二环市”的公务员,会同情地看待“二环市”那些被拆迁和即将被拆迁的土著,他们以为自己是这个城市的精英和主流。没错,这个城市几乎全部非官方的声音,都为新北京人包揽,我们前面说的第一种北京人的声音,正被他们以空前的速度稀释。今天,关于这个城市物价、房价以及种种生活好与不好的感受,主要就是他们发出的。
他们是这个城市生长得最快,而且是这个城市面貌剧烈改变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最近,因为奥运临近,这个城市正在进行一场北京传统饮食的英语标准翻译的讨论,我想,讨论者可能从没考虑过市场调查,如果以市场论英雄,我相信应该是水煮鱼——这种要四川人完全陌生的北京川菜,才应该是真正北京风味饮食的代表吧。
为什么我对这个国家和社会变迁力量充满乐观,因为我看到水煮鱼轻易就打败了豆汁、卤煮这些难吃的东西,在北京这个口味顽固的城市。
罗胖曰:
这是一篇奥运会之前的旧文。
“老北京”们看了多少会有些不爽。
但是在大趋势面前,再多的“不爽”也苍白无力。
还是来点美国式的诡计吧——
“打不过他们,就加入他们”。
那些“新北京人”在成气候之前就是这样做的。这从来就是弱者击败强者的不二法门。
顺便说一句,昨天罗胖生平第一次卤煮。其实不赖。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