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偷懒与失败促成的创新2013.8.16
今天的优酷上要播出罗辑思维最新一期的话题,讲的是“拖延症”。
刚开始呢,我总是想为大家找到治疗拖延症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读了越多的书,我就越发现,拖延症其实是治不好的,他带来的痛苦和人类所有的烦恼一样,本质上都是对于自己现状的不接受,是在某个一贯以为正确的坐标体系下对自己现状的否定,所以真正的解决方法不是改变它,而是接受它,然后把它作为一个前提善加利用,比方说吧,我是个胖子,对吧,要是减肥成功了,那罗胖就没有了,我在传媒大学播音室当老师的一个同学就告诉我,胖子,你在节目里说那么多刻薄话,你要是瘦子的话,早就被人烦死了,所以,接受胖子的前提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今天,您回复“接受”两个字,我给您看一篇文章,它告诉你,接受导致的奇妙创新。
偷懒与失败促成的创新
作者:陈亦权
本文来自友@刘京和推荐
纸的发明是中国人,然而当纸传向全球之后,各地的后人也都有一些自己的创新。创新源于创造却高于创造,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这样两则关于纸张创新的有趣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复写纸”的。19世纪初,英国的韦奇伍德在伦敦经营着一家文具店。韦奇伍德经常用铅笔给他的固定客户写信,向别人介绍自己商店里新进的几种文具,这些信的内容几乎一样,他机械地写着,有些厌烦,就在心里想:“能不能同时写成两封、三封信呢?”看着后一张纸上留下的上一张纸的字痕,韦奇伍德脑中突然冒出了这个念头。
要实现这个念头似乎不很难,韦奇伍德很快就琢磨出了方法:将一张薄纸放在蓝墨水中浸润,然后夹在两张吸墨纸之间使之干燥而成。书写时,可将其衬在一般纸之下,从而获得复制件。1806年,韦奇伍德获得了他的“复制信函文件装置”的专利权。
韦奇伍德的发明问世时,英国的商业活动已很发达,复写纸大有用武之地。眼看他的发明大受欢迎,韦奇伍德干脆办了一家工场,专门生产这种特殊纸张。后来又经过一些改良,这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复写纸了。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餐巾纸”的。那是上世纪30年代的事情。德国有一座造纸厂,因为工人在生产中忘记放进浆糊,制成了大量质量不好的纸,这些纸的质量非常松散,就像是压扁的棉花似的,在这纸上一写字,墨水就浸透开来,实在是毫无用处,给公司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肇事的工人心里十分难受,整天都在拼命地想:“有没有办法挽救呢,哪怕是挽回一点损失也好。”
有一天,那个工人不小心把墨水洒到桌子上去了,他慌慌张张地拿了旁边的那种质量出问题的纸去擦,奇迹出现了,那种纸把桌子上的墨水吸得一干二净!因为纸张的质地松散,所以吸水性特别强,这个工人就向厂里建议,把这种纸当作“吸墨纸”推销出去,产品上市后,销路大开,利润大增。从这个吸墨纸的吸水性能上,这家工厂又加以改良,生产出了第一张用来代替手帕或者毛巾的纸,从而有了如今的餐巾纸。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有时候,创新是从偷懒开始的,因为偷懒往往能推动一个人的思考,而思考又是创新的根本动力;第二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失败和创新也就是一念之差,失败本是一件令人懊丧的事情,可是如果我们用创新思维去对待它,则可能出现另一番景象。
罗胖曰:
所有的创新本质上都曾经是“错误”。
比如,酒和醋曾经是放坏了的粮食。
比如,3M公司发明的便签纸是因为发现了一种“粘不牢”的胶水。
比如,包产到户曾经是罪大恶极的“分田单干”。
无所谓错误,收获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