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比未知更可怕的是预知2013.9.16
昨天有个年轻人问我,我刚刚大学毕业,现在面临租房,到底是租差一点的城中村的房呢,还是租远一点,但是条件好一点的郊区合租房呢。
我给他的回答是这样,我建议他去租更方便交到朋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的房。差一点或者远一点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可以克服的缺陷,但是如果社交圈子只能在公司或者网上,那就很局限视野了,而这对他未来的发展可能是更为重要的事。
今天之所以提到这个,其实我是想说,我们在陷于两难处境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更为重要的选择因素。就像我一个朋友吧,老板让他在挣得更多和干得更清闲两个职位之间选,结果呢,他选了最能照顾家庭的那个。哎呀,这才是真正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呐。
今天回复“需要”,给你看文章。

比未知更可怕的是预知
作者:林特特
一位同学,毕业季找工作。
有意向的公司好几家,其中一家开出的条件最优厚,解决户口,底薪就抵得上别家单位的合计收入。更重要的是,还分房子、配车,但这一切都是有条件的,合约上写明,“要为公司服务20年”。
同学再三考虑后,放弃了这一机会。很快,前一轮淘汰的某人取代了他,众人都为同学惋惜,他却不以为意。过了些日子,取代他的人在博客上写道:上当了,这家公司是骗子。“种种骗局后,想走,竟被罚了20年的违约金”。
众人又回过头赞同学聪明,同学一脸愕然,他坦言,当初放弃机会,并不是有识破骗局的能力,而是“想到20年啊,在一个地方,从事一份工作,现在起就预知四分之一的生命如何度过”,他怕极了,甚于怕低得多的待遇。
一位女友与同学有相似的心路。
一度,她在家乡最好的中学教书。一日,学校给一名特级教师开教学研讨会,那教师退休返聘已好些年。此刻,白发苍苍地坐在报告席前。
女友口渴,绕到饮水机旁倒了杯水,刚饮一口,突然发现校长站在她身边。“小杨啊,”校长指着台上的特级教师,鼓励她,“好好干,40年后,你也能开这样的大会。”朋友一口水喷了出去。
女友后来离开家乡、离开旧职,她解释:她不排斥做个好老师,但校长的话让她绝望,绝望于“一眼看到40年后”,绝望于40年里的每一天怎么过,如今就历历在目”。我认识她时,她已转了三次行,走过N个城市,以追求新鲜的生活方式在朋友圈闻名,“我今年不想明年的事。”她常说。
我总想,那些朝朝暮暮重复着生活节奏和内容的人。你不知不觉,日子匆匆而过,20年、40年、一辈子,回首时未必有遗憾。
但反过来呢?当你因某种契机,或是一句话,或是一份有时间期限的合约,或是你根据现实作出的合理推断,你清晰地看到20年、40年、一辈子的每一天,你便不免有些触动,选择、转变或放弃些东西。
原来,比未知更可怕的是预知,比变化更让人不安的是一成不变。
罗胖曰:
你能和扑面而来的浪潮舞蹈。
却做不到抱着一个确定的未来睡觉。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