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爸妈,请别粉我微博2013.10.25
话说在一个职场选秀类的节目里,有个选手兴致勃勃地说自己是怎么卖段林希的唱片的,而评委席上的那些老板们呢,面面相觑,没有一个知道这个段林希是何方神圣。
她是2011年的快乐女生,全国总冠军,从这个情景里,我们可以看得出传统社会精英的一种窘境。在传统社会里,他们站得比较高,信息获取比较全面,所以可以对社会得主流心态做出比较正确得判断,但是现在不行了呀,铁板一块得传统社会正在分崩离析,不同兴趣的人结成了各自的社群,根本说不清楚谁是主流,谁是支脉,传统精英反而在很多领域显得很无知啊,所以啊,在未来各过各的,谁也别瞧不起谁,谁也别干涉谁,才是未来社会的基本准则。
今天回复“干涉”两个字,看传统社会转型的一个独特困境。

爸妈,请别粉我微博
作者:冯凌燕
当我爸用看似不经意的口吻问我:“女儿,你的QQ签名是什么意思”之后,我就知道,我大概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在那个小框里更新一些无厘头的内容了。我甚至可以想象他在开口问我之前,是如何把这句话复制到搜索引擎上,然后逐一排查的。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困扰着我一个人。
事实上,我身边的同龄小伙伴们已经开始对社交网络上爸妈们的积极“入侵”做出了迅速的反应。他们或是弃置微博,或是在微信朋友圈里直接把爸妈拉黑,或是利用微博上的“消息分组可见”功能,或是索性另外注册个“小号”专门用来和爸妈聊天。真可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今天的社交网络,俨然是一个全民“晒生活”的地方。不过,很多“小伙伴们”貌似并不希望把自己的父母列入到观众名单中。对于他们来说,担心因此受到父母的远程“监控”和额外管束,是他们决心抵制父母“围观”的重要原因。比如,我对面寝室的姑娘在晚上十一二点的时候兴高采烈地更新了一条状态:“又吃撑了。”隔天一早,她那远在几十公里外的妈妈就打电话来批评她说:“你一个女孩子大半夜的还吃这么多,会胖的。”而对于男生,可能上传一张台球房的照片就会让家里念叨上很久。
二十出头的我们,大多希望能在同龄人之中表现自己独立的生活,而家长的“入侵”显然打破了这样的幻想,其中的失落感不言自明。如果你没法理解,不妨想象一下:当你得意地向朋友们炫耀今天要在KTV里通宵喝酒的时候,你爸妈的远程指令突然出现在了评论栏里“回学校去!”这大概会让很多年轻人觉得很没面子。
对于年轻人而言,在社交网络上的抱怨,甚至发泄,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一种自我存在感。这在我们这一代人之间并不少见。因为我们被需要、被重视,所以我们很忙,所以才会有抱怨的资本。而这种在小伙伴之间默许的逻辑并不为新加入社交网络的父母辈所理解。他们往往会因为我们在网上随手更新的一句抱怨而“小题大作”,认为自己的孩子遭遇了困境,正在社交网络上公开求助。正是出于这种对社交网络的认识差异,让越来越多的“小伙伴”选择逃避父母的追踪。在孩子们看来,这是一种在理解父母的关心之后,表达体谅的方式,“我不想让我的爸妈太担心,所以我宁愿什么都不让他们知道。”
罗胖曰: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所有的星系都在飞速地彼此远离。
人类社会也在上演这个不可逆转的进程。
中心化的社会崩解为一个个小型部落和社群。
我们曾以为互联网会导致“大同”。
没想到结果居然是“大分”。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