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送礼经济学:损失了吗?2013.11.11
最近在搬家,住了好多年的房子了,你懂的,在清理东西的时候总是有很多东西让我为难,比方说一些容量已经明显偏小还没有拆封的U盘,一些开会赠送的小礼品。
你要是扔了吧,它看起来还是有点价值的,要是留着吧我心里清楚,无非是等到下次搬家的时候再扔掉嘛。哎,再这个左右为难的处境里,其实也暴露了我这个人身处再过度时代的一些特点,再实物经济时代,占有东西是所有人的本能,哪怕超过自己肉体和空间的承受极限。而在未来的信息经济时代,很多东西是可以更方便的获取到的,减轻自己的负担,让自己可以更轻松,更快捷的和世界连接才是王道啊。所以我最后采取了一个策略,就是每决定一个东西是不是要带到新家,我判断的标准不是它值不值钱,而是它在未来对我是不是还有用。
今天回复“有用”,给你看一篇文章。

送礼经济学:损失了吗?
作者:赵红军
1993年,耶鲁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约耳•沃尔德福吉尔的研究为我们再次提了个醒。
一次刚过完圣诞节后,他给他的学生提了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你们在圣诞节期间收到了多少礼物,你估计它们的价值是多少?
第二,如果你没有收到任何礼物,在感情上你愿意花多少钱为你自己购买这些礼物?
结果,学生们的回答令他大吃一惊。
因为学生的回答是:平均来说,收礼者普遍低估送礼人的礼物价值。即使是最保守的人的估价也只有礼物实际购买价格的90%左右,那么其余的10%到哪里去了?
根据经济学家们的分析,这其余的10%的价格损失称之为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它实际上意味着资源的无谓浪费。
如果该结论具有一般性的话,那即是说,光圣诞期间,整个美国每年将至少有40亿美元在迎来送往中被浪费掉(美国圣诞期间的礼物消费额为400亿美元)。如果再加上生日礼物、婚礼礼品以及其他场合所送的礼品,该数字将成倍几十倍的增加。
罗胖曰:
这个例子一直被用来证明“送礼是浪费”。
对不对呢?
从工业时代的价值观来看,“实体财富”是财富唯一靠谱的形态。送礼当然就造成了无谓的浪费。
但在信息时代,衡量价值的标尺转换了。
人,成了唯一的尺度。
物,成了附属品。
送礼,导致信任增加,陌生感减小,因此成了社会资本增值的重要方式。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