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2013年第46期:一次大国崛起的背影.mp3

     死磕自个儿,愉悦大家,欢迎各位来到我们的《罗辑思维》 !

    这几年啊,有一个词,在中国人的耳朵边上,嗡嗡嗡~,"大国崛起",多好的一个词啊,听着就喜兴。可是当你读历史读多以后,你会倒抽一口凉气,心理凉半截,为什么呢?因为自打有全球秩序之后,老二挑战老大,完成大国崛起,好像没有先例!

    那位说了,那美国挑战英国,接过霸主地位,那不是先例吗?那还真不能算一个典型的挑战!人家盎格鲁·撒克逊人是一个文化谱系里的,他们的继承意味,其实远远大于挑战的意味。

    那剩下来呢?就剩一地尸首了!什么德国,什么日本,什么苏联,对不对?所以冷战结束之后,很多人就提醒中国人嘛,想崛起不?想崛起就别跟老大掉腰子,要跟老大搞好关系!至于这一套战略到底对不对,我们搁在这儿,今天我们不做评述。

    重要的是,我们今天想讲的,如果老二就跟老大搞好关系,跟着老大的战略走,会不会一定有好果子吃,顺理成章完成大国崛起呢?其实也未必,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个例子,所以这一期节目的名字叫做《一次大国崛起的背影》。

    这个背影的主人公是谁呢?说起来是赫赫有名,拿破仑家族的,拿破仑三世--法国第二共和国总统,然后变成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创始人,即CEO。皇帝拿破仑三世,这个人与拿破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是伯伯与侄子之间的关系,他爸是拿破仑的兄弟,叫路易·拿破仑,被封在荷兰当国王,所以这个小孩生下来的时候,那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出生于1808年,那一年是什么时候,大家想想?

    拿破仑是1799年上台的,1804年当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加冕,那是他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一直要到1812年,拿破仑才遇到了一次像样的失败,1812年打俄国失败了。所以1808年,正好是拿破仑如日中天的时代,你要理解这个人物,你基本上可以想想贾宝玉,贾府当时那种烈火烹油似的繁华,蒸蒸日上,因为宮里有人啊,对不对,这就是拿破仑三世出生时他的家庭情况。

    可是好日子大家算都算得出来,不长了,1815年拿破仑复辟,然后百日王朝,三个月之后就基本上惨败滑铁卢,然后再次被流放。要知道,拿破仑两次下台、两次被流放,那个境遇是不一样的。第一次他被流放的地点,是叫厄尔巴岛。厄尔巴岛在什么地方呢?在地中海,意大利的旁边,在科西嘉岛的旁边,所以他基本上算是拿破仑的半个故乡吧。那个地儿,水草也很丰美,气候也非常好,现在估计是个度假胜地,我没去过啊!

    大概是那么个地儿,然后拿破仑说是被流放,其实是通过一个叫《枫丹白露条约》,跟当时欧洲列强签的,说我退位,但是你们给我好处,什么好处呢?第一,保留皇帝称号,还保留几千的军队、一堆官员,然后我到那个地方,相当于我去当个小领主,一年你们全欧洲还得支持我200万法郎的津贴,我在那儿就是养老去了,所以厄尔巴岛是一个对拿破仑来说,相对比较优待的这样一个流放待遇。

    可是第二次,也就是1815年这一次,情况就不一样喽,那是被英国人押去的,去的那个岛叫圣赫勒拿岛,那个岛在南太平洋,那距离法国本土就真的是"每依北斗望京华"啊,看着家乡泪水都要哭干了的地方,是在大西洋当中的一个小岛,是当时英国的一个小殖民地,原来根本就不住人的那么一个岛,然后拿破仑在那个岛上面的生活是非常地糟糕,据说他临死的时候还要求喝一杯咖啡,居然都没有满足他!

    能带去什么人呢?带一医生,带三个官员,然后带十几个仆人,大概就那样。其中这三个官员,据说后来学者们研究,有一个是因为躲债,不得不跟着拿破仑过去,所以整个拿破仑家族,在1815年实际上是彻底地败落!那种败落的命运,自然也会影响到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主人公--拿破仑三世。

    他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就不得不跟着他的母亲全欧洲流亡了,可是满目去看,欧洲什么地方能容得下这个小拿破仑呢?神圣同盟那几个国家--俄国,奥地利,德国,这几个国家你基本去不了,剩下的什么西班牙、荷兰,这些原来被拿破仑祸害过的国家,你也去不了!

    那怎么办呢?想来想去,他的母亲先带着他跑到日内瓦,因为那个地方她有套房产,现在有房产限购,估计那个都得被没收,但是当地政府说:我不敢留你,你们赶紧走,赶紧走!所以母子两人实际上是辗转流离,主要是生活在瑞士、德国边境和意大利,所以这个小孩小时候是在意大利长大的。后来经过很多传奇了,但是总而言之,这个小孩我就说很不容易,真的是。

    你现在回想看,就是当代中国所提倡的那种四有青年。首先是这个小孩非常有文化,包括他长大之后,一直就想把拿破仑的那一套理想,不仅是武功,包括文治,能够在他身上得到浮现,写了很多著作,后来他在坐牢的时候,写过什么电磁学的著作、研究运河怎么建造的这种著作,包括整理了拿破仑的文集、凯撒的文集等等,是一个勤于写作、笔耕不辍的这么一个文人,有文化!

    另外有理想,他在意大利的时候,年纪轻轻就跟意大利当时那种民族主义分子(也就是后来所谓的烧炭党)搞在一起,据说还参加过他们的起义。然后他一生的执政生涯当中,你会在他的政治理念当中,清晰地看到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所以也是有理想、有道德的这么一个年轻人。而说他是四有青年,最后一条好像不太符合,他不太有纪律,因为他老惦记着恢复拿破仑家族的光荣。

    我看了他的传记之后,我就说这个人就是一台3D打印机,从历史中下载了一个拿破仑的数据,然后老想用这台打印机把拿破仑整个的光荣和武功文治再复印一遍,这就是拿破仑三世的梦想。那你说这根钉子怎么种下来的呢?一个从小就不招待见的小孩,难免心中会留下一个畸形的梦想,这个在历史上也是史五绝书的。

    据他自己说:我小时候,我伯伯抱过我,当着很多将军抱过我,说你们也抱抱这个孩子吧,没准儿这个孩子就是我们家族未来的光荣使命的承担者。也不知道这件事是真是假,反正他自己老这么说,但是这个事情确实是在他脑子当中栽下了一根刺,直到他1848年从英国回到法国,其实法国当时没什么,就是一次大革命,把当时国王推翻了,然后他就说:我现在要回国了,我现在要回到法国,然后重新统治法国人民,他们在呼唤我,等等。他表妹就说:神经病!神经病!但是他就去了,后来居然就成功了!

    所以他这前几十年,他这一生就是这么过的,不断地组织起义,什么斯特拉斯堡起义,包括反复被流放,反复被关押,最后法国政府说:算你狠,你那也别去了,你就在我这儿吧!给他判了一个终身监禁,给他关起来了,然后他还能找革命同志,然后还能越狱。

    其中最有趣的一次,就是他模仿拿破仑复辟的那一次,拿破仑复辟不就这样吗,从戛纳登录,然后带着一千名士兵,坐着七艘小船一登陆,然后当时是路易王朝复辟了,那些士兵:被流放的拿破仑回来了!士兵很拥护他,军官下令士兵冲他开枪,拿破仑做了一个动作,扯开自己的胸口:你们开啊,你们开啊!做了一次现场表演,我就不给大家演示了,没有胸毛不好意思!

    拿破仑敞开胸口,说你们开枪啊,士兵不向他开枪,于是一个神话般的短短几天之内,从戛纳向巴黎的进军就发生了,因为太多底层民众,包括底层士兵拥护拿破仑,所以就成功了。咱们这位三世也照猫画虎,也表演了一回,但是没有成功,很可惜,甚至他在上岸之后,马上他在发表演说的时候,很多人就表示反对,他还不得不开枪去镇压。

    不说他的前半段了,总而言之,这个人就是一个从小一直到他死,都是在倾尽全力地要恢复拿破仑家族光荣的这么一个人。可能你会问,就这么一个人,好像也没有什么军队里面的支持啊,也没有太大的名望啊,怎么他就突然一下子,1848年就当了总裁,大概四年之后,1852年就开始当了皇帝呢?这么一个突然的大转身,怎么发生的呢?对吧。

    你在中国历史上你看,你哪怕就是王莽篡位,没有前面几十年的精心准备,获得了上层的精英阶层的接受和底层老百姓的拥护,你不可能的呀!这个拿破仑三世好像就变魔术一样,短短几年内就获得了如此辉煌的,从社会底层一直直达顶峰的这样一个历程。可见这个人还是很牛的,这个你必须承认。

    咱们大概讲一下这个背景,1848年法国发生革命,拿破仑倒台之后,法国经历了两个王朝,一个是路易王朝的复辟,然后很快被推翻,然后就是路易·菲利普,这个人他其实原来只是一个贵族,当了国王,后来又被推翻,这就是1848年革命,1848年全欧洲都在革命,但是法国这一场闹得特别凶,然后法国人就利用那种浪漫主义精神,我们共和国了,共和国之后,那总得有个领头的吧?

    当时领头的是一个大诗人,要不说文人祸国呢,叫拉马丁,这个人充满了各种浪漫主义的自由主义理想,当时他就死活在法国的最高当局当中坚持一件事儿,说咱们普选,对吧,都是一模一样的人,为什么有产者才有选票呢?不行,咱们搞共和制,要搞就玩彻底的!你看法国人的性格,要玩就玩彻底,普选。所有男人一人一票,咱们来投,看谁能当选?

    要不说拉马丁这个人,人品还是不错的,虽然这个智商有问题,普选你没戏的,你不要以为你是大诗人,在法国巴黎一开沙龙,能来一万多人,你以为你就能当选吗?你不可能当选的,老百姓知道你是谁啊?老百姓连字都不认识,但是老百姓认识拿破仑呐!

    你想想看,后来我们知道,在读印度的政治史当中,我们就读到这样的趣闻,很多印度老百姓选举的时候,一听谁是甘地,哦,甘地,甘地所有印度老百姓都知道,可是印度老百姓被骗在哪儿呢?后来选出来的英迪拉·甘地这些人,他不是甘地家族的,他是尼赫鲁家族的,但都起名叫甘地,但是对于一个民智没有太开发的一个国家来说,如果你玩普选,最后结果就是这个结果,几个候选人名字在选票上,老百姓挑自己认识的那个字的那个人,把票给投了。

    没错,当拿破仑三世回国参选总统,他以前在法国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就是一个流放犯,是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囚犯,他一旦登陆开始选举,OK,所有地层的老百姓:哦,拿破仑家族的!你想想拿破仑家族,拿破仑曾经给农民很多好处,给工人很多好处,给法国人民带来雄踞欧洲大陆的那种幻觉,大家不投票给他,能投票给谁呢?

    所以在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普选制,就像闹剧一样地发生了。一个从来没有政治经验的拿破仑三世,就这么被选举成了总统。

    好了,那第二个疑问又出来了,当总统就当总统呗,袁世凯还当过总统呢,坏就坏嘛,对吧?那他怎么又当了皇帝呢?对呀,袁世凯在中国没有干成的事,为什么这位老先生短短的三四年间,法国就干成了,这又是一个很奇葩的事件。这个解释,我觉得得回道当时人类的历史情境,说白了,当时的民主政治、民选政治,在整个世界上那并不深入人心。

    只有一朵奇葩盛开在大西洋的彼岸,那就是美国。所以你看那个托克维尔,法国人写的这个美国的研究,你就会发现这个国家在欧洲大陆人看来好奇怪啊!没错,法国刚开始搞这种民选共和政府的时候,实际上有很多问题的,比如说旧秩序彻底垮掉,然后,城楼变幻大王旗,今儿这个上台,明儿那个上台,整个国内政局非常乱,所以民心思安定,尤其你是拿破仑家族的人,是极有可能获得民众支持的,这就是当时的具体的历史情况。

    而且还有一条,这个得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一帮文人搞的共和国,很多东西的制定真是,怎么说呢,今天看来有点愚蠢。当时马克思就看出来了,马克思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在他的宪法当中有一个症结,这个症结直接导致了他倒台,他宣布总统是有任期的。我们今天都熟悉吧,可是他的任期只有一届,而且只有四年,你就逼着一个当权者,只有四年我就得下去,那你就逼着他动用武力去把你这个共和制度干掉呗!

    那个时候人又没有进化到今天,像普京老先生有那么高的智慧,他能想办法绕一下,然后他能始终当下去。那个时候不行啊,那不行就来硬的吧,所以最后就逼着这个拿破仑三世,看着任期也快到了,明年就要到任期了,怎么办?下手吧,所以就发动了一次政变,直接把议会给关了,改成元老院。

    这个时候其实他就已经想到皇帝了,怎么办呢?学曹操嘛,当然他可能不知道曹操是谁,曹操在历史上就干过一次,叫许田围猎,试试民意,我这个时候要夺权,是不是正好?所以拿破仑三世就带着一大堆随从,到法国南部巡游,巡游的时候,经常对公众发表演讲,然后派自己几个马仔,在人群当中经常抽冷子就喊:皇帝万岁!皇帝万岁!先小声喊,看看别人有没有跟进?如果别人跟进,也喊皇帝万岁,那不就正好吗?

    所以他走了一大圈之后,拿破仑三世觉得可以了,所以他发表了一场重要的演说,然后回到巴黎之后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自己穿越了凯旋门,然后回到了宫里,当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皇帝。

    可是,我前两天刚听到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哲理:一次拥有,就是一次失去的开始。当他拥有了地位,基本上他已经回到--至少表面上回到了拿破仑那个人生曲线,达到的那个高点。他当了皇帝了嘛,而且民众基础是那么大,要知道,普选他当总统的时候,你只拿到了400多万票,已经是绝对的优势,可是他当皇帝的时候,他也搞投票,拿到了700多万张票,所以他实际上民众基础是非常深厚的。

    我看过一个小段子,也是在史料当中,他第一次竞选总统的时候,他竞选班子有一次就跑到警察局去告状,说太不像话了,我们竞选对手把我们的广告给撕了,那个警察局局长说:行行行,我帮你处理。很客气地把他送出来,送出来的时候,就跟他那个竞选班子的人说,说几张广告不要紧了,拿破仑亲王是一定能够当选的,这件事情木有悬念!你看,所以当时他的民意基础是非常好的。要不然他怎么敢称帝呢?

    但是,就在这个基础上,随后他又做了什么呢?在他称帝前几个月,有一个德国年轻人,那个人叫卡尔·马克思,他观察了拿破仑三世前半段的表演,然后写了一篇文章:《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劈头就讲了一句话,说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人类历史上一个事件,刚开始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一出悲剧;而当它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是一出闹剧。这个时候,其实马克思根本没有看到后来这个人的下场,但是他已经判断出来这一定是一出闹剧!

    【罗胖死磕书目:《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德]卡尔·马克思 著

    --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也是很不错的新闻评论稿,并有对法国政绩的壮阔分析。】

    给大伙儿抖个学问,念首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什么意思?有的历史人物,如果不是在他真实的年月,而是在一个稍早之前的时候退出历史舞台,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完全不同的。就像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拿破仑三世,如果1870年的时候他死了,或者他退位,那他的留给历史的背影,就是一个高富帅,且潇洒无比的背影!

    因为在此前的20年,法兰西在他的治下,那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帝国。让我们去翻看史料的时候,我脑子里会蹦出一个词:三个代表。他的执政20年,真的是代表法兰西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整个法国的工业水准翻了两倍,那也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这种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在他手里彻底完成了工业革命。

    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在普法战争1871年打完之后,你不得赔款嘛,当时俾斯麦扒拉小算盘,打了好几吨草稿纸,算了一个数:50亿法郎。这个法郎是怎么算出来的?其实它不是德国人受损失让法国人陪,俾斯麦当时提出这个数很清楚,我就是要遏制你法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他认为50亿法郎这个沉重的负担给法国人背上之后,短期之内法国经济恢复不了元气,可是让俾斯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法国人三年就把它还清了,而且之后的经济继续一路狂奔的发展,这个是出乎俾斯麦的预料的。

    可以给大家做个对比,在整整30年之后,中国人签了辛丑条约,赔八国联军,赔多少钱?四亿五千万两白银,50亿法郎是多少?相当于七亿两白银,所以法国人在30年前,赔的比中国人30年后还要多。而中国人当时给列强哀求,是用近40年的时间,分期去还,真是还不起,所以你可见这个国力差距有多大。

    不闲扯这个了,接着说三个代表,拿破仑三世还代表当时法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前进方向,包括我们知道法国十九世纪那些在文化天空的璀璨巨星,什么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福楼拜,包括印象派的莫奈等等这些人,都是拿破仑三世那个时代的,所以他当时创造了一个空前的文化大繁荣。只要你是个贵夫人,当时在法国巴黎开个沙龙,来的都是巨星。

    好,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拿破仑三世代表了当时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知道拿破仑家族实际上是有这个传统的,他是倾向于诉求当时底层人民,包括非巴黎的外省的那些农民,对他们的利益很关照。拿破仑三世本人还有一绝活,就是他在坐牢的时候,就写过一本书,叫《论贫困》。他一生重要的一个学术研究方向,就是怎么解决贫困问题。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给巴黎人民带来了很好的影响,在他在位的20年,比之前法国所有帝王修建的巴黎建筑都要多,而且他修建的是有整体规划的,要知道,拿破仑三世当时改建巴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城市有规划地改变,我们中国人熟悉的,一个是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写的那个巨大的下水道,那个工程就完成于拿破仑三世时期,从此巴黎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改善。

    传统城市这种现代化改造可不容易,你想想北京,这改造这么多年了,下雨还淹死人呢!但是巴黎那个时候改造,就从此没有这个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当时的巴黎,他修了多条横平竖直的这种主干大道,今天你到巴黎去旅游,站在凯旋门,极目四望,那种主干大道基本上都是拿破仑三世当时修的。

    修完了之后还产生了一个附带的政治后果,就是从此巴黎没有起义了,我看城市史学家是这么说的,说原来巴黎房子之间的那个缝隙非常小,全是小巷子,街坊们在门口乘凉打屁,聊着聊着对政府不满,有火气特别暴躁的人,回屋扔几把椅子出来,然后到那个很窄的巷子里,就铸成街垒,拿枪就开始跟政府军干,巴黎就起义了,政府也许就垮台了,经常发生这种事。

    但是当拿破仑三世把整个巴黎的街道拓宽之后,巴黎起义再也没有发生过了,最后一次巴黎公社被镇压下去,巴黎的起义传统就算是终结了,这也是城市规划对政治影响的一个典型的例证。

    好了,不说更多的例子,总而言之,我们得出一个印象,拿破仑三世在他治理的二十多年期间,法国的内政和国力是处于一个清晰的上升态势。但是我们这一集,毕竟讲的是一个悲剧,悲剧是怎么发生的?这就得倒,倒回拿破仑三世心中那个最初萌发的那个种子,那一刻粒子叫什么?那就是重回拿破仑的光荣,他是拿破仑的侄子,没错,他也靠拿破仑家族的这个名字,获得了他此后的名位。

    可是,你能不能做出符合这个名字的光荣的业绩呢?记得我前面讲过一句话吧,所有的得到就是失去的开始,当他依靠拿破仑这个名字坐上了皇帝宝座之后,他就必须每一个行动、每一个心思,都围绕维护这个皇位的合法性来搏斗,恢复拿破仑时代的光荣,他能不能做到呢?

    好,我们先看拿破仑时代给他的一个什么光荣?甚至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拿破仑当了皇帝,把罗马教皇从罗马接到巴黎,加冕典礼,然后拿破仑非常等不及老迈的教皇哆哆嗦嗦的慢动作,直接把皇冠抢过来给自己戴上,给自己的皇后约瑟芬带上,这有一幅著名的画,就是这个瞬间,这是拿破仑站在世界之巅的一个刹那。这个时刻,三世也想啊,我爷爷小的时候,他也想那样,对不对?但问题是,你距离那个瞬间差距太大了。

    在这儿我们必须讲一个题外话的知识,就是这个皇帝到底是什么?我们中国人译过来,皇帝这个词是秦始皇创造的,实际上在英文当中Emperor,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欧洲是有这样的传统,什么是皇帝?皇帝的全称是罗马皇帝,我不能念它的全称了,它大概的意思是罗马皇帝。

    所有在欧洲能称皇帝的人,其实都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那么很显然就分成两支,一支是东罗马帝国,后来俄国人就认为我是东马帝国的继承人,所以我们是罗马皇帝,所以他用的词叫凯撒。所以今天我们知道"沙皇"这个词,其实就是开放的意思,就是俄国人认为我们是皇帝,但这是东正教系统,继承东罗马帝国这个系统。

    那么西罗马帝国呢?因为后来成为天主教世界,等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一支独大的就是教皇。有一次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打仗,然后保护了一次教皇,哎呦,教皇说:好,这样吧,我们赏你点东西吧,我们没钱,给你点虚的,给你个称号,叫皇帝吧!Emperor就这么来的,从此他就成为罗马教廷的保护者,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欧洲只有一个皇帝。

    原来这个皇帝让谁当了?神圣罗马帝国,就是德国人,当然那个皇帝,说白了跟中国这个皇帝概念实在差得太远,他只是一个荣衔,就意味着教廷承认的。所以为什么要加冕,为什么教皇得来给你带那个帽子,就是这个道理,神权和世俗政权之间的一个契约。

    拿破仑之所以当皇帝这一瞬间特别牛,就是因为我拿破仑用炮用枪,直接逼你神圣罗马帝国退位,你们结束了,罗马皇帝,你到巴黎来给我加冕,这帽子我得戴。而且还不容你给我,我得抢过来戴,拿破仑这个瞬间为什么牛,就牛在这儿!我估计拿破仑三世小时候也听过这个故事,这个瞬间不止给全世界人民留下印象,给这孩子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就开始追求这个事。

    所以后来很多时候,包括我们这期节目的策划李源同学,在读史料的时候老发现这个气味有点不对,就是法国人那个时候所有的行为,透露出一种鲜明的奇葩色彩。你会发现,他很多行为当中都有宗教成分,为什么呢?你回到拿破仑三世的心态,就很容易理解。他当了皇帝,法国人民承认,可是远在几百里之外的教皇不承认,教皇可能会说:要加冕吗?来,来罗马,我给你办这事儿!

    那如果你他去了罗马,他就不是拿破仑了呀,他一定得把教皇弄来,到巴黎,你来给我干,他也准备好,我也抢一把,这才是拿破仑,这是正根的呀!所以不行,不能去,但是又不能得罪教皇,所以拿破仑三世这一辈子最殷勤服务对象就是这教皇,教皇说什么,比如说帮他出兵、打仗、镇压罗马共和国,这一堆史料,咱们今天不细说。

    总而言之,教皇就是他心中的女神,但这女神死活就不肯嫁给他,不肯屈尊来一趟巴黎,那怎么办?当你追求女神,女神又不答应的时候,那你就各种表现呗,给人打打开水,在人家女生宿舍楼下点蜡烛,你不就干点这事吗?所以从此法兰西第二帝国所有的海外征战,都清晰地带上了这个色彩,他要扮演远东的、近东的、还有中东的所有天主教徒,包括耶稣墓地的保护者,但凡触及天主教利益,那我就要冲在第一线,所以你看,他一开始就跟俄国来劲,为什么呢?家仇国恨!

    首先,拿破仑先是在俄国战败,如果是当时灭破拿破仑帝国的,叫欧洲宪兵嘛,主力。更重要的是,你是东正教的,你跟我们天主教不是一拨的,所以就打了一场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你回头细想,当然也有历史学家说,这是很高明的一招,高明不高明咱们回头看,克里米亚战争是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大陆发生的最惨烈的战争。

    打完之后,虽然俄国败了,英国拿到了最大的利益,法国毛都没占到一根,但是在战争当中,那么惨烈的死亡人数,法国人是占一大半的。

    克里米亚战争,今天我们没功夫细讲,但是我告诉大家,那个战争非常残酷,因为当时的整个武器发生了重大的改进,所以战争的那种残酷性增加,大家可能知道一个名字叫南丁格尔吧,就是那个护士的祖师爷南丁格尔,就是从克里米亚战争当中涌现出来的,所以可见当时战争有多惨烈。

    法国人付出巨大了牺牲,结果没有收获,你一翻史料你会发现,法国人除了一点点国际政治的利益诉求之外,最重要的是耶稣墓地伯利恒,所谓圣墓的管理者,这个权力应该归谁,它的理由甚至不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是宗教的。

    再给大家一个例子,可能中国人就比较熟悉,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当时火烧圆明园那一次,英国人那是为了利益,英国人从来都是这样。法国人为了什么?还是宗教。

    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开始,读过中学历史教科书的都知道马神甫事件,所以在各国列强欺负中国那几十年里面,你看有几个之最:英国是惨案之罪,因为英国人不讲理,特别横;日本人杀人最多;俄国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法国什么最多,你猜猜?法国是教案最多的国家,换句话说,他是用宗教事务和中国本土老百姓发生冲突,你说这不是无聊吗?

    但是法国人就是这样,在那一段时间里,它的全球的国际战略里面,飘散着一种宗教的气味。如果说拿破仑三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教徒,这也确实可能,但是更重要的是,教皇为他加冕,他回到拿破仑式的光荣的人生巅峰,才是他心中真正的这根刺。

    再举个例子,美洲战略,老拿破伦时代的美洲战略是很清楚的,扶持美国,把美国养大,跟英国干,制衡英国,这是老二应该采取的策略,所以拿破仑想都没想,用最低的价格,8000万美元,把刚刚打下来的路易斯安娜一大片领土卖给美国。要知道,路易斯安那可比美国当时本土的整个面积还要大,但是就给了,8000万美金,平均一亩地才几分钱,就卖了。

    要知道,法国当时可不缺钱,他可不像俄国人卖阿拉斯加,俄国人卖阿拉斯加是因为克里米亚战争,我们刚才也讲到了,之后真的是财政崩溃了,所以我俄国人还是行贿美国人,据说还行贿了十万美金,才把阿拉斯加卖掉。

    拿破仑可不缺钱,他为什么要卖?为美国的西进扩张腾出道路,你们向太平洋进发,成为一个横跨两洋的、可以和英国的全球日不落帝国竞争的大帝国。然后我们保持美法的长期友好的小伙伴关系。要知道,美法关系一直非常好,因为美国这个国家的独立革命就是法国人支持的,跟英国人干,你现在到美国纽约去,看那个自由女神像举着那个东西的,是法国人送的,美法友谊当时是非常棒的。为什么?制衡英国。

    可是拿破仑三世呢?因为追逐教皇的宠爱,那真叫猪油蒙了心,彻底来了一个美洲政策的大翻盘,他是梦想在拉丁美洲,也就是美国以南建立一个天主教大帝国,他媳妇是西班牙人,自己又是天主教徒,这多亲啊!咱们玩天主教大帝国,所以天天在中南美洲(包括墨西哥)动手,搞一些动乱,搞动作,他想的是,我要在南边扶植一个帝国来制衡美国。你看,这就是格局问题,老拿破仑想的是全球制衡,他想的是局部的这种制衡关系。

    最有典型意义的是南北战争期间,美国人分裂,本来人家自己家兄弟打,你让他打呗,邻居顶多劝,对吧?他不,他跟着后头喊。你喊也就罢了,你真帮南方,你倒是出手,又不出手,他又舍不得,所以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拿破仑三世这个人的性格。

    他在南北战争期间,你说实际的财政资助,包括军事援助,我们又没看到史料,好像也没有,可是呢,他向南方派个大使,他还热情地接见南方邦联向法国派遣来的使节,那你什么意思呢?所以搞得北方也不满意,南方也不满意,也因为口惠而实不至,光有好脸有什么用,什么支援也没给。

    所以南北战争结束,也就意味着美法两个国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蜜月期就此终结。这就是拿破仑三世在美国干的事,所以总结这么多你会发现,当一个人有一个妄念,作为种子在心里像刺一样扎了根之后,他会因为虚荣、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因为他的能力不足而得到浇灌。这个种子,这根刺,就会越长越大,越长越大!

    所以拿破仑三世的故事,简洁地说,就是一个要回到老拿破仑--拿破仑一世的这个种子,长来长去,长来长去,最后走到了老拿破仑的反面的故事。

    后来的历史学家在分析拿破仑三世这个人的时候,发现他身上有两个鲜明的外交政策特点:第一,是坚决不跟英国人死磕,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拿破仑家族的家传,说你伯伯小的时候就被英国人打得很惨,坚决不跟英国人打仗,英国人要打哪儿,我们跟你去打,跟中国搞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克里米亚跟俄国人开战,拿破仑三世都是小跟班。

    第二个特点呢,是他跟中国人秦国时发明的那套,就是与远交近攻的策略正好相反。秦国那个时候,只要是远一点,比如说齐国,咱们哥俩好,咱们将来平分天下,有你吃的就有我吃的,有我吃的就有你喝的。相反,近处的什么赵、魏、韩、秦国,是拼命揍。为什么?因为远的你现在够不着他,我的目标是统一全国,你现在跟他把关系搞坏有什么意思呢?

    但是拿破仑三世的策略正好相反,你看奇葩不奇葩,他是远攻近交,越是远的地方,越是够不着的地方,那出兵一点都不犹豫;可是越是近的地方,所有的战争发动他都非常之犹豫。在《拿破仑三世传》这本书里边,我们字里行间都看到这样的描写,一旦要发动战争的时候他就犹豫,他就想好多天,一旦发现风头不对,就想我是不是要撤啊?包括后来普法战争,他一到前线,刚开始御驾亲征,发现苗头不对他就撤,他就逃跑,他是一个非常犹豫的人。

    如果你仅看这两点,你会觉得这人什么人啊?第一,胆小鬼,只敢跟着英国人,在后面捡点便宜;第二,糊涂蛋,反复无常,小人。

    但是,如果我们对一个历史人物只做出这么两个简单的评价,那未免也太草率了,其实你稍微一深想,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他有这两个奇葩的行为逻辑?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拿破仑三世清晰地知道,他的帝国,他的皇位,有一个重大的弱点,就是他没法打败仗,为什么?

    原因顶着拿破仑三个字上地台,法国人士认为你是又一个拿破仑,才把你这个伟大领袖选成总统,然后捧到皇位上的,你能打败仗吗?你一旦打败仗,立即光环消失,法国人说:哦,原来你不是拿破仑,你没有那两下子!那请问,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统治的合法性何在呢?你又不是传统的贵族,你们家两代之前,不还是农民吗?对不对。

    所以他没法打败仗,你一旦打代价,拿破仑世家的这个神话就会消失,而他自己又不是在军事上特别有自信的人,虽然写过几本关于炮兵的小册子,那又如何?他自己清楚,他不是拿破仑,所以站在这个时候,他就会清晰地了解前面的两个特点形成的原因,为什么死跟英国?因为我跟这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打仗。

    还记得王朔的小说里讲的吗?刚开始说:谁敢惹我?有人说:我敢惹你!他就说:谁敢惹咱俩?我跟英国站在一起,你不敢惹我吧!就算打败仗,跟你英国一起打了败仗,不丢人吧,不威胁我的国内的民意。

    第二个特点,为什么远攻近交?打远处对国内政治影响小,打近处只要一打败仗,我这个皇位堪忧啊,所以从当时拿破仑三世所处的那个政治格局的难题,你就能够理解他为什么能做出那一堆事情。

    好了,这个难题给他心中栽了一根刺,刚才我们说的,要获得他心中的女神教皇的青睐,又栽下一根刺,这两根刺就长了这么个20年。在普法战争发生的前夕,到1870年的时候,你一看当时法国的国际处境,已经被他这一套闹的是恶化到了极端,几个周边的国家全部跟他有了矛盾,而且是不可化解的矛盾。

    你把俄国人欺负了吧,克里米亚战争时你跟意大利一起跟奥地利打过仗吧,然后跟英国,英国的大陆政策就是平衡政策,你法国强,俄国强,我当然要扶持德国人啊!这是英国政策,所以你不管跟英国人关系多么好,最终在当你和德国进行博弈的时候,英国人是不会支持你的。

    好了,现在就剩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终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的那个问题--德国问题。那个时候普鲁士在崛起啊,所以说一个民族的上升态势,他就是走运,他一时人杰,什么俾斯麦、老毛奇这几个人,已经是准备了多少年,要跟你法国开干,因为如果不把你这个法国,也就是欧洲大陆唯一的强权干掉,德国怎么统一啊!

    当时碎了一地的都是小国王、小帮主,要统一他们,得先把你的权威干掉,所以这个俾斯麦一直是撮着牙花子在想:怎么跟法国打这一仗呢?虽然当时法国已经是众叛亲离了,周边全是仇人,怎么打这一仗呢?所以你后来看俾斯麦的回忆录,其实他早就在说:大概跟法国的战争,五年内要爆发。

    后来他又说:大概战争应该在两年内爆发,这话说地也就是普法战争爆发前的两年,俾斯麦当时的那个政治感觉非常敏锐。但是德国人这么说,就是普鲁士人这么说的时候,那真是做准备了,当时甭管是军队,还是他军队的制度,我们知道普鲁士创立了世界上当时最先进的参谋部制度,再加上为了打普法战争,它的铁路的兴建,都是按照运兵的要求修建的,当时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铁路系统,而法国不行,所以普法战争几乎没有悬念,因为这是一个有准备打没准备的战争。

    好,我们先不说俾斯麦,我们先说拿破仑三世这一头,他当时已经到了这个处境,就是我一面得把这个面子撑得大大的,我在欧洲那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你看我谁没欺负过!俄国欺负过,奥国欺负过,意大利欺负过,普鲁士那算什么呀,所以,他表面得装成这样。可是他实际上又知道,根本就打不了,打不了的时候他又不做准备。普法战争你知道是谁挑起来的?拿破仑三世挑起来的,他先宣的战。

    宣战完毕之后,你会发现前线部队没法集结,所有任何完整的军事计划、所有的军需根本就供应不上去。这就是当时他面对的状态,可是他能认怂吗?又不能认怂,还得表面上装出我们不在乎,我们捏死他就跟捏死个臭虫一样,所以当时拿破仑三世讲了几句横话:德国一定不能统一,德国要是统一,我们的大炮就将自动发射!世界上第一款自动大炮是他研发的,另外他还说:我们这次去干普鲁士,其实就是一次军事散步,我们要去柏林进行一次散步。我也不知道,他们要搞什么px项目什么的,他们也要散步。好了,就是这样的一个局面。

    你不是战略家、不是军事家,你也知道谁赢谁输。但是这场仗怎么打,谁来挑头呢?历史的机缘有时候是很有意思的,当时俾斯麦就一直在等,说怎么能让法国人先干起来呢?因为他知道法国这个民意,虚骄的这个民意已经起来了,所以就得从民意上下手,俾斯麦一直在等。

    终于有一天,1870年这一天等到了,这事特复杂,我不跟大家交代了,总而言之,因为西班牙王位的问题,德国和普鲁士之间发生了一次意见不合,拿破仑三世拍着桌子,因为他没办法,他必须要充老大:普鲁士国王你不能那么干!你得给我收回!普鲁士一看,说:行,收回!西班牙王位我们家不要了,霍亨索家族我们不要了,收回!然后拿破仑三世说:收回不行,你给我写一字据,我给你派一个大使去!

    德皇一看,写一个字据,这事太欺负人了,然后就给他发了封电报,说:你这个事我知道了,你那个大使就不必来了,这事咱不干了,不就完了吗?然后德国的皇帝就把这封电报拍给了俾斯麦,跟俾斯麦说你按这个意思回复法国人。俾斯麦当时正在吃晚饭,左边是老毛奇,就是普鲁士当时的总参谋长,另外就是国防部部长,俾斯麦就问问他俩:咱们干吗?没有细节,历史记载是他们三人在一块吃饭,估计那两人说:干!

    然后俾斯麦就回到了书房干了一件事,他把这封电报给改了,但是没敢字,他把它缩句,这是我们小学语文课的基本功,缩句。大概意思变成什么呢:法国大使不要来了!你们的事以后不用谈了!就把那么长的一封电报,德语复杂的复句给缩成了这么一个简单的意思,直接在报纸上发表。他最坏的是什么?他挑了一个日子,哪一天?7月14日。

    这一天大家知道,法国的国庆日,法国到处民众都在广场上聚集,庆祝国庆,一看报纸上发这封电报:我的老天,得罪我们你就算得罪流氓了!所以当时法国,我们看的那个史料上,哪个报纸:战争!杀到柏林去!

    一代人,因为没有战争,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从来没有见过群众激昂的那种战争热情,请问你,这个时候拿破仑三世怎么办?除了"雄赳赳,气昂昂,准备跨过鸭绿江",跨过莱茵河去打柏林,你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因为你是拿破仑,你不能怂,人家欺负你欺负成这样了!那个普鲁士国王,这么蛮横无理,你还不出兵,你是软柿子!拿破仑只好出兵,讲了一堆横话之后出兵,而且还御驾亲征,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

    实际情况,因为他这个时候的身体,说实话已经不行了,浑身疼痛,动不动骑一会儿马就得下来,然后吃一堆鸦片来镇痛,身体已经到那样了,心情灰败的一塌糊涂。因为他知道,此去那就是我自己打狗,有去无回!真是一肉包子,所以他到前线的时候,见到元帅,经常就讲这样的话:拜拜,拜拜,我们这一辈子能不能见到不知道了!他不是去鼓舞士气去了,他跟所有的老朋友握别,充满了失败的情绪。

    你说你一个皇帝,你有打胜仗的万分之一可能,你的表现都不是这样吧!说明他毫无任何打胜仗的决心,包括他到前线之后,一看时势不对,立即逃跑!你阵前你就御驾亲征,一看时势不对你就逃跑,而且那又是你组织起来的部队,你临时给安了一个元帅,那元帅怎么指挥,更不用提我们刚才讲的军需、准备方面的这种缺陷,所以普法战争真的是没有任何悬念。

    这其中还有一个细节,逃跑他是准备回巴黎,他老婆欧仁妮皇后在巴黎摄政,这个女人当时是欧洲两大美人之一,跟茜茜公主齐名,西班牙的公主,这女人既漂亮还能干,在拿破仑三世期间,曾经三次摄政,就是在国内处理,当他的皇后。欧仁妮就跟他讲,说你别回来了,你一回来,巴黎就得起义,我们就得完蛋,你只要回来,就是皇帝逃跑回来了,你还不如现在跑了呢!所以欧仁妮两次给他写信,说你不能回来。

    你看,从这两封信里你也可以看出,这个皇朝,他的天生的软肋在哪里。我不能让国内民众知道我们打败仗了,或者要打败仗,所以为什么后来普法战争当中,在色当战役当中,拿破仑三世是在军中被活捉的,就是这个原因,他没法回去,他回去也是个死。

    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天,1871年的9月1日,普鲁士大军把这个色当城,是一个山坳中的小城,一个谷底,所有人团团包围,铁桶一般,我在历史书上看到是上百万门大炮,我觉得这个数有点不对,懒得去核对了,反正德军的大炮那天早上向城内轰。

    轰了几下之后,据说听到了城内法军的惨叫,过了一会儿降书送到,拿破仑三世对普鲁士国王说:我亲爱的兄弟,我没能死在军中,那只好把我的佩剑赠送给你,我亲爱的兄弟!于是法兰西第二帝国就这么垮掉了,那么他本人带着他的家属,又在英国的伦敦苟延残喘了一年,一个可怜的老人,带着拿破仑家族最后的辉煌走入了历史。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讲的主体故事,那为什么要讲?因为我们在大国崛起,在一方面,我们跟老大的博弈当中,已经呈现出非常好的战略态势,这个没有问题,但是我觉得拿破仑三世的故事至少给了我们一个提醒,这也是后来的历史学家在评论拿破仑三世的时候,对他的致命缺陷的一句风评,这句风评是这么说的:就是拿破仑三世永远也搞不清楚,自己的虚荣、历史的仇恨、意识形态的热情和国家实际的战略利益的关系。

    你看,他无论是打俄国,还是跟德国的博弈等等,都是被这种情绪性的东西迷住了自己的双眼,他从来也不可能把自己的胜利转化为他的实际的政治优势,和国家实际的政治利益。这就像几十年后,一个著名的法国人戴高乐讲的话一样,他说:拿破仑三世那个时代,收获的所有胜利都是暂时的,而遭到的一次失败就是永久的伤痕。

    这就是拿破仑三世执政二十年,给历史留下的经验。到这儿,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发生的一个情境,也就是曹孟德和刘玄德煮酒论英雄,曹孟德就问:刘玄德你跟我说说,天下谁是英雄?刘玄德想了想:那个袁绍算不算?你看他们家四世三公,门多故吏,虎踞冀州之地,门下奇能之士,他算不算英雄呢?

    说到这儿,你想想拿破仑三世,对不对,门第很好,有光荣的历史传统,门下有很多的能人异士,当时的政治态势很好,可是你听听曹操的判断,曹操说:袁绍色厉而胆薄,好谋而无断,见大利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对,一个看似英雄,历史往往会证明,非英雄也!

    好了,让英雄们在舞台上表演,《罗辑思维》只负责事后当诸葛亮,去说他们,所以买书吧!这里面全部说的都是英雄们的表演,《罗辑思维》出新书了,大家购买,谢谢谢谢!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