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胜利的彼岸2014.1.28

     1944年的秋天,历史又一次为这位“上帝的宠儿”安排了施展演技的舞台。这年10月,美军经过血战从日本人手中夺回了菲律宾,流亡澳洲4年的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将迁回该群岛。无疑,迁师之日将被视为太平洋战争的里程碑而得到世人的关注。身为战区总司令的麦克阿瑟激动不已,下定决心借助镁光的闪耀一展威武雄姿。

    10月20日,在菲律宾雷特岛的海滩上,站满了翘首南望的人群。尽管将迎庆仪式选在如此荒芜的海隅令人费解,但希翼一睹将军百战而归的热情使人们如期而至。

    接近中午,麦克阿瑟的专机终于飞出海际,人们焦灼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眼见飞机越来越近,几分钟后,机身符号已清晰可辨。激动的人群张大了嘴巴刚要欢呼,飞机却在半空中一顿,竟落在离岸近百米的洋面上。岸上的人们惊呆了,僵住了大张的嘴巴,目光里满是无助和绝望,仿佛一幕古希腊悲剧即将重演。

    随后的几秒钟慢得如同静止。突然,舱门开启,一个熟悉的身躯露了出来。嘴上悠然地衔着那著名的玉米杆烟头,肩上的五颗将星熠熠生辉,这位将军在广袤海面的映衬下,显得越发的自信和神秘。

    似乎无视足下海水,麦克阿瑟徐徐走下舷梯,等他站定后,海水已没过腰际。接着,他嘴角蠕动了几下,本来微笑的表情忽然沉了下来,露在水面的上身开始雕塑般的移向海岸。脚一踏岸,便振臂高呼:“胜利的彼岸,我们到了!”

    人们如梦初醒,欢声雷动。

    这就是麦克阿瑟费尽心机的杰作:把飞机降在没膝深的海面,然后涉水登岸(当然要穿高筒皮靴),以此象征在他率领下,美军已从海上保卫战转为向日本本土的进攻战。

    罗胖曰:

    1941年3月11日夜,日军节节进逼。麦克阿瑟被迫登上鱼雷艇离开菲律宾,临行前他发誓说“我还要回来”。

    几年后,他做到了,并且编排了上文中的那个戏剧化场景。

    越是后世的人,就越不喜欢麦克阿瑟——

    因为他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好出风头、爱慕虚荣、喜欢颂扬。

    但是同时代的人都对他还算认同——

    因为他们觉得麦克阿瑟做过的那些事,挺不容易。

    信息越多,就越容易原谅。

    罗辑思维电子书合合集(PDF/MOBI):http://user.qzone.qq.com/348533194/2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