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失恋的大脑2014.2.28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把双胞胎先出来的那个孩子看成是哥哥,后出来的看成是弟弟。但是在中国古代,还有另外一套说法,正好是反过来的。先出来的是弟弟,后出来的是哥哥。好奇怪吧!其实这种看法也有他的道理,古人嘛医学知识有限,他们是把母亲的身体看成是一个狭长的口袋。如果从受孕的那一刻看,自然就认为先放进去的,只能最后才拿出来呀!所以反而是哥哥,这个逻辑有意思吧!不过如果非要谈主观好恶,我很不喜欢这套说法,按照康德的观点,人类道德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要把人本身看成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所以把生命的孕育看成是一块肉和一个口袋之间的关系,还是让人很不舒服的。

    今天你回复“失恋”两个字,给你看篇文章。这篇文章告诉你,如果不把人当人,而当成一个物体的话,失恋也就没啥大不了了。

    失恋的大脑

    作者:毛利华

    失恋的痛苦会折磨我们很长的时间,悲伤、气愤、沮丧,这些负面情绪给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失恋的人通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从这痛苦的死胡同里走出来。为什么我们学不会洒脱地放手,另觅新欢呢?答案,在于大脑之中。

    大脑在进化的过程中练成了用特定的方式去反应,它有自己一整套的机制来应对这一切,每一个失恋的人都不得不承受随之而来的痛苦。

    爱情是美好的,可它背后的根源却不那么浪漫。如同性一样,恋爱也是一种强烈的欲望。性的欲望进化为让我们的祖先与任何远亲中的合适个体寻求交配,爱情则进化为使我们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好的伴侣身上,从而节约宝贵的交配时间和精力,增加自身的生存与繁衍几率。

    恋爱中的激情是由大量分泌的多巴胺促成的,这种化学物质让我们注意力集中,同时也让大脑中的奖赏回路强烈兴奋。高浓度的多巴胺与其他的化学物质一起,使我们体验到如醉如痴的爱情。

    当我们被所爱的人拒绝,首先体验到的反而是更加强烈的爱意,以及紧随其后的痛与悔。思念总在分手后开始,因为失恋带来的压力与焦虑会使脑内多巴胺的浓度和活跃性上升,这一变化会让失恋者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强烈激情;同时,因为失恋使我们无法得到预期的爱的回报,与恋爱相关的大脑奖赏回路中的“回报期望”神经元会持续活动。于是,这些化学反应与电活动让失恋者痛苦地高喊: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爱你!

    当这种呼声没有回应,失恋者便进入第二个阶段:由爱生恨,从痛苦转向愤怒。我们总觉得爱与恨是两个极端,但事实上恨从来不是爱的对立面,冷漠才是。爱与恨拥有如此相似的生理状态,而我们之所以体验迥异只是因为大脑给了它们不同的解释。随着情境与线索的不同,大脑的解释可能会相当不靠谱地在这两者之间转换。另外,心理学中的“挫折-攻击原则”认为,当我们的期望或目的无法被满足,就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攻击心理,而愤怒就是这种攻击的表现形式。

    但是最终,失恋的人们通常还是会放弃,变得沮丧和绝望。当被抛弃的人意识到自己再也挽不回的时候,大脑中那些产生多巴胺的系统就会减少它们的活动。于是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消沉,抑郁,甚至尝试自杀。但他们终将艰难地走过这些阶段,慢慢地平和下来,准备好迎接下一段恋情——因为生存与繁衍才是本能。

    如同接受爱情的愉悦一样,不幸失恋的你,也请接受这与爱相随的痛苦与沮丧。努力缩短平复的时间吧,就当一切只是一堆化学反应和电活动而已。

    罗胖曰:

    把人的情感还原为一堆原子和化学元素来研究,这是一个既徒劳又无趣的研究方法。

    作为游戏文字自然无妨。

    但如果当了真,这个视角就意味着——

    人只是物的一种。

    人已经不再是万物的尺度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