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您肯定不是教授吧2014.4.20

    中国父母对成年孩子生活的干涉,像结不结婚啦生不生孩子呀在哪儿工作呀这类问题,导致的两代人之间的冲突已经是中国很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了,其实问题的核心不是具体的是非对错,而是父母到底有没有这个干涉的权利?我个人是当然坚决主张没有的了,但是问题就来了,父母如果因此而感到伤心啊咋办呢?我的想法是这样滴,坚决不容干涉,这一点没什么可商量的。第二,如果父母因此受到伤害,那就应该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多耐心开导啊!出钱让他们出去散散心了,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难关,在自由主义者看来,每个人的问题每个人自个儿解决,父母如果因为他们自己的观念问题导致的人生焦虑,那第一责任人是他们自个儿,我们应该提供解决问题的帮助,但是除此之外就真的没有什么可多做的了。

    今天您回复“焦虑”两个字给你看一篇文章:焦虑。

    

    您肯定不是教授吧?

    作者:启君

    费曼不仅仅是一个大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总能将深刻的科学思想、对大自然独特的洞察力与他特有的幽默感完美地结合起来,带进课堂。他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

    一次学术会议的间隙,速记员问费曼:“您肯定不是教授吧?”

    “为什么这么问?”

    “您知道,我是个速记员。在这里,大家说的每句话我都得记下来。但其他人的话,我一句也不懂。可你提问和发言时,我全懂。我想您不可能是位大教授。”

    在学生的回忆里,听费曼讲课有一种“触电”的经历。在讲台上,他总是处于亢奋状态,像舞蹈演员一样走来走去,胳膊和双手配合着语调划出复杂而优美的弧线。无疑,对学生而言,听他的课不仅是一种“智力体操”,还是一种感官享受。加州理工学院将他讲课内容编辑整理成《费曼讲物理》一书,很快成为经典科普著作,至今仍热销全世界。

    费曼的天才之处在于,他能在别人都不注意的地方,在最普通的自然现象里,发现出人意料的东西。他说过:“如果一个人学会了解释简单的东西,他也就理解了科学本身。”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费曼作为科学权威加入了罗杰斯委员会,参与调查这起灾难性的爆炸事故原因。他与委员会的工作方式非常不同,他不是根据提交来的报告和会议信息做判断,而是直接去到设计、制造、操作航天飞机的技术人员和发射人员那里了解情况。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在最后的调查会议上出现了:

    其他调查人员出示了各种各样杂乱而繁多的数据资料,显示失事原因极其复杂。

    轮到费曼,他只告诉会场的负责人:“请给我一杯冰水。”

    只见这位物理学家从左边口袋里掏出一把刚从五金店买来的尖嘴钳,从右边口袋里拿出一个航天飞机推进器上使用的橡皮环,然后用尖嘴钳夹住橡皮环,塞进冰水里。

    5分钟后,他提出冻硬的橡皮环,松开钳子说:“发射当天的低气温使橡皮环失去膨胀性,导致推进器燃料泄漏,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第二天,《华盛顿邮报》这样报道:“费曼用一个简单而优雅的实验,让所有人明白了失事的原因。”

    一个简单而优雅的实验,不仅告诉世界这场巨大灾难的背后原因,也解释了一个伟大物理学家诞生的真正秘密。

    1988年2月15日,费曼因患癌症辞世,终年69岁。那天,他从昏迷中醒来,嘟囔了一句:“死亡太烦人了,我可不愿死两次。”接着又陷入昏迷,这便是他的临终遗言。

    第二天,他的学生们在加州理工学院10层高的图书馆顶楼挂起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我们爱你,迪克。”这位科学奇才如果地下有知,又会露出他那孩子般的顽皮笑容吧?

    这篇文章是罗辑思维用户高强找到滴!

    罗胖曰: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和父母交流的时候,缺乏本文所展示的“费曼能力”——不仅坚持真理,而且坚持用开玩笑的方式揭示真理。

    在父母的干涉压力下,很多人选择委屈顺从,或者是激烈反抗。

    其实我们都知道,永远存在第三条道路——

    在保持底线的前提下,笑面以对。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