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2013年第51期:怎么当个明白人.mp3

     那位说了,我就是明白人,不用你罗胖子教育我!先息怒,先听完,然后我们再来评估,你平时的所思所为,是不是足以证明,您是一个明白人。《罗辑思维》嘛,没有别的本事,替大伙儿读书,两本,第一本《清醒思考的艺术》,第二本《明智行动的艺术》。这两本书的作者是同一个人,叫罗尔夫.多贝里,德国人。

    我之所以推荐这两本书,除了他的笔法相对来说比较轻松诙谐之外,在这个领域其实书很多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第二本书的序言里他说到一句话,他说有人问我,同一个领域你写两本书,角度上有什么差别呢?作者说,坦白地说,木有差别,我既然出第二本书,我总得给它起个新名字吧?这就是作者可爱的地方,他用一种坦白的方式面对别人,也面对自己,谁都甭想骗谁。

    那既然今天我们是反思我们自己是不是一个糊涂人,我觉得我们对自己坦白,是我们今天要达成的第一个约定。那好,为什么我们会经常陷入一个当糊涂人的境地?是智商问题吗?绝对不是,看《罗辑思维》没有智商有问题的。

    那是什么问题?所以我们先来做一个判断,就是古往今来所有思维模式上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因为我们带着一个史前进化而来的大脑,而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那个时候要繁荣得到,富庶得多,情况要复杂得多的社会里,本质上都是这一个问题。

    举两个例子,你说现在我们是苟且偷安好,还是更多出去争取机会,去创业,去打拼好?那当然是后者。可是我们在原始社会的构建的进化而来的大脑它不是这么告诉我们的,它告诉我们千万别出去啊,别去冒险啊,出了山洞就是豺狼虎豹,所以我们的本能是寻求安定、安逸和安全的。

    所以为什么积极行动变得那么困难?原始社会的时候生活告诉我们,凡是想得悲观一点,多做一点准备,这对生存下去,娶到老婆,生下孩子,把基因传下去是有好处的。可是今天这个社会就告诉我们,悲观就没有机会,人应该乐观,但是你看,这中间又有了冲突。

    再比方说,原始社会的时候,我们饥一顿饱一顿,我们的身体就进化出一种能力,但凡逮着点卡路里,逮着点脂肪、糖分,我们就拼命地要把它吸收,因为不知道下一顿什么时候吃。那吸收完怎么办呢?非常聪明地把它转化为一种叫脂肪的东西,然后给你堆积在暂时不影响你行动的那个所在,就是肚子上和大腿上。

    你看,多好一个机制?可是等我们不再过那种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的时候,新难题出现了吧?你得减肥吧,因为你吃喝已经不愁了,但是你的身体仍然按照几百万年前的那个状态,在拼命地吸收卡路里,把它变成脂肪,把它堆在你的肚子上,这就是罗胖子人生当中最大最大的痛苦。但是我明白,我不是在和一块肥肉在搏斗,我要不要吃它呢,我是在和几百万年形成的一个身体的机能在搏斗,所以这场仗我是基本没有信心打得赢的。

    从进化论的视角来判断人的思维误区,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今天我们只能集中讲其中一个小点,就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嘛,它是人理解世界的一个基本方法,这个无可厚非,更重要的是,没有因果关系来简化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是没有办法做出当下的行动决策的。

    我们想,我们多年前的一个老祖宗,假设他生活在几万年前,今天出去打猎,毛都没捞着一根,回来他就坐那儿犯愁啊,他就得想啊,为啥呢,总有个为什么嘛,他可能没有我们后人看那么清楚,哦,这是因为干旱,得猎物少了,他怎么知道呢?他只能坐那儿想,是因为我的弓箭不好吗?还是因为隔壁那老三他拖了我的后腿?还是昨晚上做饭的时候,我们家里那臭婆娘亵渎了神灵?

    他就解决啊,是把弓箭做得更好,还是跟王老三谈判,还是回去揍一顿老婆,他得马上做出行动决策,否则,如果第二天他再毛都没捞回来一根,那他就离死不远了,对吧。所以简化世界,而且马上做出行动决策,这是几万年前的生活压力告诉我们的,我们必须对世界做出一根简明的,不管它对与错,我们尽可能够相信的一个因果判断。

    所以直到今天为止,其实我们人都带有这样的痕迹了,比方说每天股市闭市的时候,对吧,那个专业的评论员就该写了,今天股市上升或下跌几个点,是因为央行行长的哪几句话,哪个企业二季度的营收是超出预期还是不如预期,哪个数字出现了产生什么样的异动,所以张了还是跌了。从来不会又任何一个专业的股评员告诉你,今天的涨跌没有任何原因,就是股市的正常波动而已。你见过这样的股评吗?没有!他总得给你一个解释,虽然回头一看,这些解释狗屁都不是,对吧?

    就像很多人看罗胖的节目,说罗胖子反对抵制日货,那什么原因呢?两个原因,第一,罗胖子傻*,智力问题;第二,罗胖子是汉奸,这是道德问题。不得出这两个结论,大家是不放心的,一旦知道罗胖子是智力有问题,或者是人品有问题,那你就可以像几万年前的那个祖宗那样,安然地睡去了。

    所以啊,因果问题,这是我们理解世界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也是我们在当代更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生存的时候,对我们构成生存和思维陷阱的最大的源泉。为什么这么讲?我们来看个例子。

    在苏格兰北部,有一个群岛,是上面有一帮原住民,他们有一个奇怪的理论,他们以为人身上的虱子,就是那个长的比小强还要小的那个玩意儿,现在人见得少了,抓虱子,人身上脏的时候都有。说这个虱子跟人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人生病就是因为身上虱子少。你听着好奇怪吧?太无厘头了!

    观察呀,经验都是观察来的,你看,虱子一跑,人身上虱子一少,他就发烧,屡试不爽,每次观察都是这个结果,所以他们给人治病的方法,尤其是治发烧的方法,就是弄一大堆虱子往人头上放,这样虱子回来了,健康就回来了。那你说这对不对呢?当然不对了,什么原因呢,很简单,人一发烧,虱子说,哎呦,怎么那么烫啊,跑吧,就跑了。

    虱子是因为你体温变化跑掉的,不是因为虱子跑了,而导致你体温变化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吧,你看原始人他不懂吧,他只能在这前后出现的现象之间找因果关系,那你会说,这个太低级错误了,我是不会犯这种错误的。好,那我们就举几个例子,你看你会不会犯这个错误。

    比方说,很多朋友都建议我,罗胖,你该运动了,瞧你现在身材多难看啊,这个我认,但是我做什么运动呢?是羽毛球、乒乓球,还是健身,还是慢跑,你说做哪样呢?有人说游泳,游泳好!你看那游泳运动员身材多好啊,要块有块,要条有条的,你该游泳。

    还不满你说,这么多年我唯一,虽然是间断,但是坚持下来的运动,还只有游泳。但是长期的游泳经验告诉我,游泳第一是不减肥,第二身材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哎,你说不对啊,人家游泳运动员身材多好啊?没错,那是因为人家身材好,所以游泳游得快,容易出成绩,人家成了专业运动员。这和游泳减肥,身材好,两回事。

    你看,这里面就有一个思维误区吧,就是你把果变成了因,你可千万别以为这是小问题,大量的生活错误,常识都是这么犯的。比方说有些老太太就说,哎呀,娶媳妇找女朋友一定要找那屁股大的,额、为啥呢?容易生儿子。中国古代有个词,叫宜男之相,指的就是腰臀比。可是我们稍微有点现代常识的人都知道,生男生女,那是老爷们的基因决定的,你那个种子里到底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是这玩意儿决定的,跟屁股有个什么关系呢?

    但是你又不能说老太太的观察是错的,因为可能是这样,只是可能,男孩的头部相对发育得比较大一些,于是在怀孕的后期,把母亲的骨盆的那个韧带抻得比较大,所以腰臀比就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那么长期这种观察的结果,就会告诉别人,屁股大的女人容易生男孩。它一点儿道理都没有,但是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观察,而背后则是一个因果倒置的错误。

    再举一个例子,比方说很多家长都逼着孩子去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哈佛,常春藤等等,那请问,为啥呢?你真一细问理由,家长全告诉你,好学校教育质量好啊。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要知道未必啊,因为哈佛大学它之所以毕业生,哈佛大学总是讲,我们的毕业生有多少总统,多少律师,多少名人,可问题是,这没有说服力啊,因为你本来招来的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学生,他们今后成为这个时代最有出息的人,这之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你这个结论并不能证明你哈佛大学的教育质量好,如果你要证明你教育质量好,请拿别的理由来证明。

    对呀,可是绝大部分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没有想到其他证据的,我们唯一抓在手里的证据就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什么高考录取率高,考研究生录取率高,当总统的概率高,我们想的都是这个事。所以因果它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那你说,我们正常人普通人会犯这些错误,政府部门,大公司也会犯这些错误吗?当然了,这是思维误区,没有人跑得掉的。

    比方说吧,有一个市长,他就看很多统计数据,他就发现不对,这个火灾这个事不能救啊,因为火灾的损失数字和投入的消防人员的数字成正比,那如果要把火灾的损失降下来怎么办呢?减少招聘消防人员,少投入人去救火,损失就会下来了。你琢磨琢磨这个理,对吗?当然不对了,对吧。因为越损失大的火灾,投入的消防人员才越多,所以这也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倒置。

    这个例子可能你会看得比较清楚,可是其他的例子你就不那么容易识别了。比方说,美国就有一家保险公司,美国保险公司都很大的,那个保险公司在各处新闻媒体上,发表一个科学研究的结论,证明住院越多的人对健康的损害越大。就是住院时间长,导致健康损害,别以为老住在医院你身体就好。

    哎呀,你这个细一分析好像也有道理,对吧?那个环境也不好,周围全是病人,每天各种,我是病人的心理暗示,导致健康不好,一大堆统计数据分析。可是你细一考察,这个结论简直就是狗屁。为什么?当然了,你短期住院的人,就是因为你身体比较好,所以你住院住得短;住院住得比较长的人,当然身体就不好!所以从统计数据上一统计,说住院长的人身体不好,这不是废话吗,对吧?但是就这么一句废话,生生就能变成一个科学的原理。

    再比如说,一个银行家,那天喜滋滋地捧出一个报告,说发现一个不得了的真理,你发现负债越高的公司,他的经营业绩越好,所以以后我们企业经营,一定要多负债!你看往下论证有很多,我们要勇敢地借钱,勇敢地冒风险,这就证明敢冒风险的,敢负债的企业,它就利润比较好,也能推出一系列的道理。

    可是你真的把这一份好像是颠扑不破真理的报告,你把它底裤往下一脱,你会发现露出个啥呢?很简单的道理,经营好的公司才有人借钱给你,你才有的负债,经营不好的公司,老鬼借你钱啊!所以负债就低。所以得出这个数字上的相关性,什么都没有说明。

    你看,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痴迷这种因果关系,但你发现不管你是一个普通的人,还是一个大机构,你经常会被这种倒错、混乱的因果关系所蒙混,找到那些看似科学的依据。有朋友就说了,至于吧因果关系上升到什么思维误区那么高的层面吗?不过就是一时犯点小糊涂呗,我一时没想明白,你明白人在旁边稍加点拨,以我等的智商,那还不马上就明白了吗?

    你还真别觉得这么容易,因果关系的分析非常容易,就像猫抓耗子,只要你让我追,肯定追得上。但问题是,耗子是有洞的,你看那美国动画片《汤姆和杰瑞》,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杰瑞赢啊,因为杰瑞在洞里,汤姆拿他没办法!没错,在因果的思维误区后面,我们还有很多耗子洞可以钻。

    举个例子吧,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中医,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罗胖子在生活当中是一个坚决反对中医的人。这和我们家隔壁那个罗永浩罗胖子好像观点一致,我们老罗家都这样。今天呢,我们节目里不说中医的事,因为我那个后台老板申音有一次抱着我的腿,哎呀,罗胖啊,千万不敢讲中医啊,得罪人太多了!其实他就是信中医。

    今天不讲中医的是非,但是我讲我和中医粉辩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出现的一些思维上的问题。比方说,我说我反中医,中医粉的第一个反应通常是这样的:你反对中医,没有中医,中国的人怎么活下来的?能生出你这个罗胖子今天在这儿胡说八道吗?我们的祖宗的健康全靠中医。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有因果关系的逻辑毛病,那我就会反问了,英国人没有中医,怎么活到今天的?鸟雀虫鱼没有中医,怎么活到今天的?活到今天是进化过程当中物种的一个自然结果,和你有没有中医,毛关系也没有。跟我扯什么因果关系啊?中医粉一般到这个时候都会想,哦,有道理哦。但是他们怎么会轻易退宿呢,对吧。

    你看,逻辑上败了,因果上败了,他哧溜就钻老鼠洞了。这个时候他们会有三个老鼠洞,第一个是经验,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工作、学习过程当中,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医疗办法,这就叫中医。你能够反驳,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吗?这叫经验说。

    还有权威说,什么华佗,那是神医,什么扁鹊那是神医,李时珍是神医,这就是权威。你看,他呆在这两个里面他跟你干,你就有点干不动了,对吧。

    那我就给大家举个例子,你说权威是谁?李时珍权威吧,你说经验,《本草纲目》是经验的沉淀吧?好,我在做这期节目之前,我就翻了一下《本草纲目》,随便翻,看到一味药,叫梁上尘,又名烟珠。什么东西呢?就是房梁上那个尘土,稍微拿火烧一烧,然后筛干净,那么叫梁上尘,一味中药。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它的格式通常是这样,先是药名,然后是别名,然后是性状,然后是主治,下面是一堆药方。其中我就突然看到一个药方,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一双狗眼,那真是亮瞎了一对狗眼,它治那个病的名字叫什么?叫缢死,缢就是上吊那个缢,就是上吊死了的人,拿烟珠治。怎么治呢,找四根管子,把烟珠搓成小泥丸,搁在四根管子当中,让人从两耳和两鼻当中用力吹入,死者得活。

    你信吗?那你说,你不能说这个,这叫糟粕,我们继承前人的东西,就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我就问了,那我怎么分辨精华和糟粕呢?反对中医的人从来讲的是,我不管它是精华还是糟粕,拿现代的方法去验!方舟子讲嘛,废医验药,把整个理论体系先废掉,按现代化的来,然后药有没有用,我们不做决断,一味一味去验。怎么验?现代化的双盲实验法。

    今天我们不讲这些是非,我们就说这个理,那中医粉就又没词了,因为他会跟你讲精华和糟粕的问题。你要问他,精华、糟粕怎么分析,他就又没词了,那这个时候,他还有最后一个老鼠洞,第三个老鼠洞,就是道德问题。他跟你讲爱不爱国。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呢,就是这样,这个中华文明立于世界之林的文化宝贝也没有多少了,中医是其中不多的一个,你今天居然敢反对中医,你是汉奸,你一定是拿了谁的钱,你替哪股势力说话?你看,就说这个,那我们就彻底败了。

    所以你看,他站在这个老鼠洞里,用道德的理由向你问难的时候,你就没法回答了。我们这些汤姆站在老鼠洞外面,只好无计可施啊。所以搞清楚因果关系,当然是当个明白人的第一步,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想当个明白人,如果你想具有批判思维,有三个东西你一定要警惕,那就是所谓的经验之谈,所谓的权威话语,所谓的道德说辞。

    正像王安石说的那样,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想当一个自由主义的批判者,你必须忍受这几个老鼠洞。

    想当个明白人是何其难呀,不仅我们脑子当中,充斥了各种因果关系的错乱,而且这种错乱的因果关系还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决策,为啥呢?因为我们人要基于我们理解的不靠谱的因果关系,来实施对世界的那种不靠谱的控制。这不是今天,远古时代我们就是这样。

    你看人类学家弗雷泽写过一本名著,叫《金枝》,其中就总结了远古巫术的两个原则。第一个叫相似性,第二个叫接触性。打个比方吧,比如你恨我,恨罗胖子,那怎么弄死我呢?你用巫术,可以用两招,第一招呢,就刻一个桃木人,刻得像罗胖子一样,你要是手艺不好刻不像,没关系,背后贴个条,上写罗胖子三个大字,然后回家拿针扎,扎扎扎,做法多少天,就能把我害死。这叫相似性原则,那桃木人像我嘛。

    还有一种呢,叫接触性原则,就是得拿一个跟我接触过的东西,比如掉地下罗胖子一根头发,你捡回家,哎呀,拿火烧,烧多少天,把我能害死。你看这就是巫术的两种思维。可是你绕到后头一看,它其实就是因果思维,它把两个相关性,无论是接近相关还是相似相关,它把相关性理解成因果关系,这就是巫术。

    那你说现在我们科学这么昌明了,我们人类还有没有巫术思维呢?那简直是俯拾皆是,到处都是。我们随便举两个例子,先说相似性巫术,你看,这赌徒在赌场里头掷色子,这时候他想掷一个大一点的点儿,他就会用力去去掷,我力气大跟那个色子那个数字大,他脑中建立那个相似性的相关性,对吧。想要一个小数,轻轻地掷,你看都是这么行为的。

    再比如说接触性巫术,很多大型写字楼里面,那个温度其实都没法控制,它是中央空调控制,那很多人就会嫌热啊,或者嫌冷啊,工程师就很聪明,他想一办法,在很多楼道里他会装一个开关,说这叫温度控制开关,觉得太热,你可以把它调低一点温度。其实呢,那个开关跟整个中央空调系统毛关系都没有。但是因为你有这个控制,你就会觉得我会很爽。

    比如说纽约的曼哈顿,过街马路红绿灯的时候,它那个柱子上都会有一个按钮,它明告诉你,说你按一下这个按钮,过了多少秒之后,那个灯就会变,你可以控制那个灯。所以很多人就去按,按完在那儿等着,心里就踏实。其实呢,这个按钮和那个红绿灯,也是毛关系都没有。

    所以你看,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就说明,人类是试图控制世界的,只要依据我们掌握的因果关系,我们就会踏实,觉得我们控制了世界,而事实上那个因果关系是存疑的。好了,不说这些小事情,我们说几件大事,这种因果关系的倒错导致的公共政策的很多失误,那对人类支付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举个例子,1992年,美国有一家实验室很可能,就是风闻,小道消息,可能会被国家关闭,国会再也不拨款了,这个实验室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等离子物理实验室,我也是书上看来的,是不是这家实验室我也不敢保证,但这家实验室搞什么呢?搞核聚变能源,我们大家都知道,核聚变在实验室里实现,和距离把它变成核聚变的发电站还远着呢,那个道路。

    所以这家实验室,你想1992年距离今天还有好多年,那么早的时候,所以前途无望,虽然国会大量拨款,所以国会就决定把这笔预算给砍掉。这实验室的这个领导人,这个发言官,叫霍尔特教授,霍尔特说,这不行啊,这没活干了,于是他就回家写了一套非常漂亮的PPT,到处去演讲。

    他这PPT写的也是基于很多真实的数字,他讲了一个结论,啥呢,说能源的使用和这个国家人的寿命是相关的,不信请看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一篇一篇又一篇,那请问在数字上造假吗?没有造假,真的就是那个数字,能源使用越多,证明这个国家人的寿命就越长。你看,这还不是因果关系吗?板上钉钉吗。所以国家你要鼓励能源的探索、发现、科研,以后这个国家老百姓活得长,老百姓活不长,就是因为你政府砍了这些预算。看他这小算盘打得好吧。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扯淡,为什么能源用得多,那你也可以换另外一句话讲,垃圾产生得越多的国家,人的寿命越长;被车撞死的人的国家,事故越多人的寿命越长;吃垃圾食品的人越多,这个国家人的寿命越长。为什么?因为背后的南瓜原因都不是这些,是这个国家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都会出现这些现象。

    所以把两个分支的,互不相干的现象,用因果关系把它连一块,试图通过公共政策的建立,把它变成某个国家行为,去拨款几十亿美金来干活。你看,这就是因果关系的错乱带来错误行为要付出的代价。

    刚才霍尔特教授的这个小诡计还是很容易识破的,但是你接着往下听,下面的这些例子就没那么容易了。比方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有一帮科学家,那真是正牌的科学家,精神科的科学家,他们吃惊地发现,哎呀,美国社会当中有一个万恶的东西,来戕害我们的健康,什么东西呢?阿巴斯甜。这是一种代糖,现在很多糖尿病人的食品当中都有,吃着很甜,但它不是蔗糖,不含卡路里,就这么一个东西,叫阿巴斯甜。

    他发现阿巴斯甜的销售量直线上升,与此同时,美国人得脑瘤的概率也直线上升!哎呀,不得了,重大发现,哦,原来阿巴斯甜是那家纽特公司,就是发明这玩意的。纽特公司万恶的发财工具,但是资本家是不顾人民于死活的,于是这帮有良心的科学家就四处大声疾呼,在媒体上,在政界做游说,说一定要禁止这个阿巴斯甜在美国的销售。

    要知道反对阿巴斯甜,你现在到新闻上去查,你还可以查得到,遍布全世界各个角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到处都有反对阿巴斯甜的。理论依据就是90年代中期的这一次发现。两个数据正相关呀,后来又找出了很多,说阿巴斯甜怎么致癌啊,这那这那。

    可是你真的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事是那么回事吗?我承认,科学家们没有造假,阿巴斯甜的销售量和脑瘤的发病率数字是正相关,可是在这个阶段,正相关的数字有多少呢?比如说美国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在上升啊,里根政府的财政拨款在上升啊,IBM公司的营业收入在上升啊,你甚至可以说汤姆克鲁斯的影艺生涯也在上升啊,那你说他们要不要负责任呢?如果阿巴斯甜要对脑瘤负责任,汤姆克鲁斯要不要负责任啊,里根总统要不要负责任啊?这样得出的因果关系是非常可笑的。

    但是请注意,虽然明白人仔细一想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直到我看到的材料,2009年,美国还有一个州差点通过一项法律,禁止阿巴斯甜的销售。可见这个因果关系虽然极其可笑,但你把它想明白是多么难。我下面说的这句话,这一段话,下面说的,就是找抽的节奏了。

    但是请问,这能得出吸烟有害健康的结论吗?有因果关系吗,正像其他的一些数字说的,吸烟的孩子比不吸烟的孩子,抽上可卡因的就是毒品,那个更可怕,概率要高50倍,更可怕吧?吸大麻的人比不吸大麻的人自杀率要高3倍等等。这些数字在各种期刊上到处泛滥。

    但是用我们刚才讲的因果关系,请问这个结论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吗?我们假设,我们假设有一个因素,假设它是一个基因特征,有这个特征的人,他容易吸烟上瘾,与此同时,他又容易得肺癌,所以说根本的原因可能是这个基因特征,我说的是可能,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可能是这个特征,虽然表面上看出来的相关性,正相关性就是吸烟和肺癌,但你能说吸烟导致了肺癌吗?

    我们随便举个例子,我们说穿高跟鞋的人,比不穿高跟鞋的人涂口红的规概率高10万倍,这说明说明呢?什么都不说明。她穿高跟鞋跟她涂口红,毛关系都没有,真正原因,因为她是一女的,对吧?所以吸烟有害健康到今天为止,那真是上至国策,下至医院大夫,每个人都在跟你说的,每个老婆都逼着自己丈夫戒烟,但是有没有人想过,这个因果关系其实不那么确定。

    我当然也不是说,今天要翻案,说吸烟有益健康,也确实有这么一套说法,但是你会发现,吸烟有益健康还是有害健康,都是根据这种并不牢靠的因果关系,得出来的公共政策的决策依据,其实本质上都不可信。有的人就反对说,你这套太歪理邪说了,有些东西它就是可信的,世界上还没有因果了?

    有因果,但是请注意,我们可以信的因果是什么?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当他排除了一系列的其他变量,严格控制变量的时候,只剩下严格变量的时候,得出来的结果。

    你比如说阿巴斯甜不导致脑瘤,可能导致,怎么试验?让一堆人在一模一样的环境下生活,吃一样的东西,想一样的事,一样的性格,一部分人吃阿巴斯甜,一部分人不吃,结果这部分人当中得脑瘤的概率高,这个叫科学研究结果,有变量控制的环境下。

    那你说怎么可能呢,现实生活中哪找得到一模一样的人?所以说呀,针对人这么复杂的东西,想在医学和健康方面得出一个因果关系的结论,是何其困难啊。所以我们看有的电视台,这个养生堂,那个健康大讲堂,那上面只要敢穿一白大褂,只要名字后面敢挂一主任,上面结论都敢下,贴这个贴治三伏的病,什么什么这个病那么治,那个病这么治,告诉你,我不敢说他说的都错了,但至少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说的的对还是错。

    那你可能说了,你总得服高人吧,你不能说在复杂现象面前就没有规律可言把握吧?比如说人家巴菲特,人家巴菲特投资理财,现在一路斩关夺将,人家大富翁,你罗胖子得服吧?咱服,但是我还是得告诉你,那叫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当中有没有规律,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这个规律你把握不了。

    要不信,我告诉你一骗局,咱们不算教唆,只是做普法教育,有骗子是这么干的,找一万个邮箱号,先第一天普发一遍邮件,说明天哪只哪只股票要涨。这个邮件发给其中的5000人,把这只股票要跌的消息发给另外的5000人。第二天,有涨有跌吧,好,如果他说涨了,结果跌了,那有一部分人是不信的。可是另外一部分人收到的,就是说跌的邮件,你判断对了,好。

    下面5000人,第二天再发一封邮件,换一支股票,其中一半告诉他张,一半告诉他跌,你看,第二天又淘汰一半人。但是你别忘了,5000份这样淘汰来淘汰去之后,过了那么些天,其中就有一部分人发现,我靠,股神啊,全对!这个一定是有规律的,他怎么能这么多天,说这么多只股票持续地都对呢?最后骗子的邮件就来了,相信我吧,已经展示给你看了吧,现在往我账户里打钱,我来帮你炒股。你把钱打给他,打完人就跑了,这就是骗局。

    这就是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在互联网时代,很容易通过这种方式就复制出来,所以你看见的那个成功者,他也许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什么都不意味,甚至不意味着他掌握了规律。

    你可能又会反驳了,别扯了,我们生活中明明就有一些事情,相互之间就是有因果关系的,而且不是小概率,屡试不爽。我给你讲三个例子,说有一个人背疼,经常背疼,他一旦疼得受不了呢,他就去找一个心理大夫给他咨询一下,大夫不管跟他说点啥,好了,第二天果然背疼果然就减轻了。

    再说一个,有一个人,高尔夫球运动员,他经常打高尔夫球,但是一旦一次比赛他觉得自己打得不好,他就回去找他少年时候的第一个高尔夫球教练,经过那个教练跟他谈谈心,纠正一些他的动作,果然第二场就比那场打得好。第三,说一个股市的交易员,一旦他发现这个大市特别不好的时候,他就会跑到厕所,跳一种自创的舞蹈,他管它叫雨舞,就是下雨那个雨,雨舞,他发现每次跳完之后,果然股指就会好起来。

    这三个可不是小概率事件,那请问,有因果关系吗?那个心理大夫,那个高尔夫球教练,和这支跳的舞,跟它有关系吗?我告诉你,也没有关系。为什么?这叫正常的回归平均值的活动,换句话说,他背疼得受不了的时候,也就是达到这个平均值的峰值,他这个时候选择会去看心理医生,看完了,你看不看不重要,它一定往回弹,就不是那么太疼了,看不看都一样。

    打高尔夫球,这一场他一定是,就是他的表现已经到了一个极点的时候,他才会开那么远的车去找他的童年的教练,那也就是说他的表现已经达到一个下限了,那第二场球,不管他找没找这个教练,都会回弹,很多道理就这么简单。

    所以医学界有这么句话,这不是医学界,中医界有这么句话,叫倒霉的医生治病头,走运的医生治病尾。治不治你都该好了,所以虽然你在生活中观察到那么多现象,好像它就直接相关,经验告诉我它就是这样,也未必就是你想的那种因果关系。

    而在这一Part最后,我其实想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观察到的因果关系,即使你确信无疑,然后你去做一些公共政策的实施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也会陷入一个失控的陷阱。

    举两个小例子,原来法国的殖民政府在越南统治的时候,他们发现鼠害成灾,那怎么办呢?鼠害成灾,杀老鼠啊,这个因果关系你说不能再明确了吧?好,于是悬赏令,大家杀老鼠,杀一只老鼠给多少钱。你知道结果是什么?结果是在越南老鼠进一步泛滥,为什么?有人养老鼠。谁到大街上给你逮老鼠,老鼠那个东西繁殖得很快,干脆抓一公一母在家里养算了,繁殖得很快的,直接在政府那儿领奖。

    再比如说,1947年的时候,西方有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叫死海古卷,很著名的,当地的考古队说这个不得了,看来散失在民间的这种古羊皮卷纸肯定还有很多,这样我们贴一告示去悬赏。你知道结果是什么吗?当地农民果然把大量的死海古卷都给送来了,但是因为你悬赏,是按一张多少钱,那好,如果我有一大张,那你最理性的方法是什么?对,没错,给它撕成小片给送去。

    所以一个保护古迹的政策,最后恰恰是残害了古迹,换句话说,当我们人类基于自己所理解的因果关系,试图控制外界的时候,即使这个因果关系确实无误,也许你干的也是一件不理智的事情。

    今天罗胖飞起一脚,把因果关系这个摊子给踢飞了,你会问,这是你独创的歪理邪说吗?还真不是。话说18世纪的时候,英国有一个哲学家叫休谟,把这事已经干完了,他就说:哪有什么因果关系,无非是外在世界一堆相关联的事物而已,是在你的脑子里把它拼成了因果关系,说故事嘛。

    对,说故事这三个字就道出了因果关系的本质。你看啊,两套说法,第一套说法叫国王死了,几年后,王后也死了,没意思,一个片段的历史记载而已吗,对吧?但是你听换一套说法:国王死了,几年后,王后也伤心地死了。你看,有意思了吧,因为它是故事,它戏剧化了,因为其中构建了因果关系,于是我们迅速就能接受,理解并记忆下去

    所以因果关系既是人类过去的思维方式,可能再往后多少年,我们都不得不这样思考。那你就会问了,又不得不这样思考,你又说这事不靠谱,那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办呢?要知道,在休谟之后,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叫经济学。你不要以为经济学既是教你怎么挣钱的,他实际上开创了人类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所以说今天如果我们想摆脱思维误区,想做一个明白人,读一点点经济学的作品,可能还是必要的。

    今天经济学我们不能讲太多,我们讲经济学当中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成本。我们老百姓都知道成本,比方说那句话,叫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请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通常人理解,说免费午餐,背后都是有成本的,都得将来要捞你点什么好处,给你免费午餐,那背后肯定有阴谋,我们大家都怎么理解,对吧。

    但实际上经济学理论当中不是这个意思,它是啥意思呢?就是一顿免费的午餐摆在你面前,即使别人什么都不图,也没有任何阴谋,甚至说你来吃这顿午餐,我再倒贴你一千块钱,告诉你,你也是有成本的。你也是一定要放弃一些什么东西,你才能获得这个东西。没错,请注意,经济学讲的成本的概念,不是说你为得到这个东西花了什么,而是说,你为得到这个东西,你放弃了什么?这个东西,才叫成本。

    所以经济学理解的成本和我们通常理解的那个成本,叫会计成本,经济学上的成本叫机会成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两条,第一条,经济学从来不承认有固定的、客观的、标准的成本,说这本书卖是35元,成本是15元,这个叫成本,错。

    经济学认为,没有这个叫15块钱的固定成本,什么意思呢?比方说我罗胖今天来到这个演播室录像,那请问成本是多少?你可能会给我算,你打车去几十,然后摄像师一天工资几十,面对这个镜头,这个机器的租金是几十,然后算起来这叫成本,错,这都不是成本,真正的成本对于我来说是什么?是我今天下午放弃了一个什么,来到这儿录像,那个东西才是我的成本。

    比方说今天下午,要有人请我主持一个活动,给我5万,50万,甭管多少,我也挣不着那钱,假设,假设有人给我50万,让我主持一活动,但是我说,对不起,我要回家录《罗辑思维》,好,那这期节目对我来说,成本就是50万。

    所以那你说,有人请你五十万主持节目吗?可能没有啊,但未来也可能有啊,等罗胖子成名就有可能有啊,所以没有客观的成本,只有根据我的具体人的具体情况来定的成本。这是经济学上成本的一个不同的概念。

    第二个不同,是经济学的成本永远是往前看,它不往后看,所有后面的东西都叫沉没成本,那个东西都不能算。

    我给大家再举个例子,今天罗胖子饿了,到一饭馆,花10块钱点一个面条,热腾腾的端上来,吃了一口,太难吃了这面条,那请问,现在我要放弃吃这碗面条,我的成本是什么?你可能会说,那不就10块钱喽,对吧。但是经济学会告诉你,不是那10块钱的事,因为那10块钱跟当下的决策毫无关系,它已经交完了,你说我吃了一口面条退,商家也不给退,对吧。

    所以那10块钱已经跟我无关了,现在我们讲成本,就是我不吃这碗面条,成本是什么?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我吃这碗不好吃的面条吃病了,这是一方面。第二种可能呢,就是我没吃这碗面条,但是我浪费了东西,结果被老天爷天打雷劈,被雷劈死了。

    所以我这个时候面对的选择是两个,第一是生病,那么不想生病付出的成本呢,就是要被雷劈,不想被雷劈的成本呢,就是生病。你看,经济学的罗辑思维方式就是这样,永远往前看,是未来发生的可能性,两种之间的权衡。

    所以很多人在讲成本,讲收益的时候,往往就是利用老百姓不懂经济学的道理来糊弄你。举个例子,某国营企业董事长出来说,我们国营企业是有优势的,你看我们经营资格垄断企业,今年我们为国家,为国库创造了多少多少利润,证明我是有功劳的。

    但是如果在一个受过训练的经济学家看来,这叫屁话。你创造多少利润,那一定是正的收益吗?不见得,是未来多少种可能性之间的替换,才能衡量出你的价值。

    换句话说,你现在掌握这国有资产,你掌握这垄断资源,你挣了这么点钱,那换柳传志干干,换一个民营企业家干干,看柳传志能挣多少钱,如果柳传志能挣100个亿,而你今年挣了20个亿,对不起,你欠国家80个亿,你的价值是负的。所以不管是成本还是收益,经济学它是另外一套思维。

    我们再来总结一下,第一,它是在多种可替代的可能性当中对比来思考事物;第二,它永远不看过去,而是看未来,来思考事物。

    说到这儿,我不知道你明白点儿什么没有?什么是因果关系,就是我们今天一期节目来批判的因果关系,它其实就是试图把你控制在两个地方。第一,狭窄地看世界,告诉你因果,你因为这样,所以就那样,不因为这样,你肯定就得不到那个果,经济学从来不这么看问题。

    就像有的政府官员为了说服老百姓,说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盖因果楼堂馆所,盖完楼堂馆所之后就有多少多少好处,来说服你,他试图把你的思维局限在这个小范围内,你看,这个因就有那个果。而又经济学思维的人就不会这么想,我想的是你盖这个楼堂馆所得出来的好处是什么,我想的是,如果不盖这个楼堂馆所,我们盖一医院呢,我们盖一学校呢,我甚至盖一火葬场呢?我没准儿收益都比你盖这个大,是比较出来的结果。

    所以经济学首先怎么解决因果关系?先放开视野,有多种可能性,我们再回头来看,你给我的这个狭窄的因果关系是不是还有效。第二个就是,因果关系总是要告诉你过去的经验是有效的,而经济学再也不认这个帐,过去的东西就让它过去吧,关键我们面对未来,我们看看能发生什么?你所有的比较,所有的决策依据,都不是过去的经验,而是面对未来的那些可替换的可能。

    我不知道有没有把你说懵,如果把你说懵了,我强烈建议你还是要找一本经济学著作看一看。今天我带来一本,是我的一个朋友,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王福重先生写的,叫《人人都爱经济学》如果有兴趣你可以看一看这本书。这是我见过的用最通俗有趣而明白的语言,讲述了最清晰的,也是人类共同的智慧成果的经济学思维。

    那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说了,我又没有经济学思维,我又堪不破那些因果关系,那我应该怎么生存呢?那这里不妨讲我两条生存的信条。第一条,我坚决不相信一切人告诉我的狭窄的因果论,什么你这样所以你才能那样,你不这样你就一定不能那样,等等。所有这些东西,越在应该现代化由互联网提供丰富可能的社会里,所有这些话都可能是屁话。

    我还记得今年看一部赵薇导演的电影《致青春》,其中有一个情节,朱小北同学因为打架被学校开除了,那天在电影院里我是陪我爸妈看电影呢,我就听见我爸在那儿缀牙花子,哎呀,好可惜,因为他们那代老人,觉得这孩子完了,被学校开除,这辈子就完了,我爸小时候就拿这种话吓唬我:你再调皮,让学校记一大过,跟你一辈子那档案。

    但是后来又怎么样呢?你看那个电影里,朱小北人家后来开培训公司,当教育家了,对吧,民营企业家,人家有发展,这个社会天无绝人之路,每一个狭窄的因果关系旁边,都有无穷无尽的其他选择的可能。

    所以不管你是用权威,还是拿人类的经验,还是拿什么道德立场的要挟,来跟我讲一个固定的因果关系,我都会用一个自由主义者的批判精神告诉你,我好像不太信,或者你给我更多的理由我才信。这是我的一个人生信条。

    第二个人生信条,与此正好相反,你说你罗胖子什么都不信,那你不就是一杠头吗,对吧。人家干什么,你都告诉别人,这背后因果关系,我给你细拆分,你看,都不可信吧。如果这样,你还怎么生存呢?你还怎么跟别人交往,你会变成一个情商特别低的人,而且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每一个决策你都不能做,对吧?所以我们也不能这样生活。

    因为那样生活的人是追求真理的人,而我们是要追求生存,而且生存得舒服的人,所以有的时候在做具体的决策的时候,比方说上次我录像,我当时发咽炎,发烧,然后那个嗓子说不出话,那怎么办?我就吃药啊,什么药我都吃,中药我也吃。你罗胖子不刚说的吗,你不信中医,你为什么吃中药呢?我不信中医,是我不信它那套因果方法,我并不是说所有的中药,一定没用,我没有这个把握。

    所以我在病急的时候,那就乱投医嘛,所以我管它是什么药,只要有助于或者有可能助于解决我当下难题的,我一概照单全收,更何况有些中成药当中还有一些抗生素成分,只不过他不告诉你,很多中成药里面不都是这样吗?万一有一种抗生素我吃了有用,当时咽炎消了,我就能录像了,我就有收益啊。所以,人在具体做决策的时候,又不能死心眼。

    所以我们终生的任务,不是说一眼看破因果,然后从此遁入空门,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性能力,自己的分辨能力,扩张自己的知识面,建立自己以自我为主导的人生决策能力,然后不断地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头,用自己能够认同的因果关系,来把握自己的决策,我们只能做到这一步,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是凡人。

    你可能又会说了,那你不矛盾吗?又不信因果,每一步决策又依据因果,那你的道理是什么呢?唉,如果你还这么问,那我就送你两句话好了:第一句话是亚里士多德说的,他说一个智者,他的目标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尽其可能地避免不幸。

    你看,人生你信因果还是不信因果,有些不幸你都没法避免,那我们能做的就是避免不幸,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避免自己变成一个糊涂的人,尽可能清醒思考明智行动,这就是每一个人命中注定能够做到的极限。

    第二句话,是美国人艾默生讲的,他说一个人在集体当中,就容易按别人的想法思考,在孤独的时候,就容易按自己的想法思考。而真正牛的人是什么样呢?就是在集体中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思考的人。

    没错,只要我理解,即使身处集体,我仍然不被那些虚妄的,假设的,不靠谱的所谓因果关系所绑架,我还能按照自己所认定的那种虽然是虚妄的、不靠谱的因果关系来思考,我也就赢了。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