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2013年第19期:在一起 有后代.mp3

     所以这一期我们就豁出去了,我们用一整期的节目,给有道云笔记做一个长长的广告,要不要看下去,你自己决定。

    我们之所以和有道云笔记合作,就是因为看上了它的一个功能,它可以把大家那些散碎的思想,那些平时,一星半点零零碎碎的读书心得放在一起,我们总指望这些放在一起的东西,会产生知识的发酵,会产生奇妙的化合反应,所以就有了这一期题目:叫多做爱有后代。

    我们指的做爱不是人的做爱,而是知识,思想在一起做爱,这种多样性之后,一定会产生奇妙的结果。

    很多人都在问,说知识有啥用啊?我就明告诉你吧,知识在它发生的时候往往是没什么用的。比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最烦的一件事就是学生问他,老师几何有什么用啊?几何没什么用!想有用回家养猪去,在我这就是人的爱知求真的本能,就是要把这个事情搞明白,至于为什么,不知道!

    确实,人类知识长河当中,无数重要的知识其实都是,没有什么目的就这么诞生了,比如说,我们中学当中数学里面的对数表,你知道怎么出来的吗?据说是中世纪的一个僧侣,用一生的时间,一个格一个格的算出来的,至于有什么用,他也不知道,但是后来发现用处很大!

    再比如说,黎曼几何,刚开始出来的时候,他就是把欧几里得几何的一个前提条件给改变,然后就推导出一个全新的几何体系,刚开始出来的时候,他跟数字游戏没什么区别,就是好玩,大直到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之后,大家发现,哦~!原来用黎曼几何可以解释相对论。

    所以知道没什么用,但关键知识得在一起抱团,得在一起形成多样性的化合之后,就会发生奇思妙想。所以有句话,叫比之蜜糖我之毒药啊。你的不太重要的一个知识发现,放到那个正在苦苦等待,苦苦索求而不得的人那里,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

    我们都说谁发明了什么,就像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可是你往前追溯,你会发现,如果没有13世纪早期英国煤矿里用的,那些机械的原型,如果没有整个欧洲中世纪钟表匠的那些在机械构造上的发明现,瓦特的蒸汽机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在看全世界人类文明的交流和汇合,这个现象就更加明显,就拿我们中国来讲,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好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比较小啊,但历史上可不是这样的,中国人为世界文明贡献可打着嘞!

    最典型的就是恩格斯讲的,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来到了欧洲,帮助资产阶级用大炮轰塌了骑士阶层,建立起来的那些坚固的城堡,帮助欧洲人摆脱了中世纪的蒙昧状态,迎来一个非常灿烂的喷薄而出的近代化社会。

    可是有个小东西,这个小东西没准比火药还要重要,这是李约瑟讲的,说其实欧洲中世纪整个的封建制度的形成,不仅是它的结胚哦,是它的形成,也是来自于中国的一个小小的发明,这个东西就是马镫。

    什么是马镫呢?就是人骑在马上下的时候,两个脚套进去的那个铁环,以便于把两腿可以绑在马上,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

    中国人其实拥有这个东西也很迟了,汉代之后,最早我们用马,比如春秋时候打仗用马,马是拖战车,拉着车能跑龙套而已,用的就是马的这个作用。

    到了战国的时候,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个时候开始用了马的速度了,人是站在马上射箭的,所以你看西汉的李广大将,他可没留下什么传说,用什么擂鼓瓮金锤啊,什么方天画戟啊,没有,李广的本事就是能在马上射箭,射得很准,力道很大,射得很远,一直到了汉代的后期,比如三国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哦,原来关云长用的青龙偃月刀,这就说明马镫的出现了,因为可以在马上形成白刃战。

    马镫的作用就是把人的两腿可以固定在马上,让两只手可以腾出来,让马力和人力能够合一,这个时候,一个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可是平时两个人得抗着,一个关兴一个周仓,得两个人扛着,但是到了马上大将为什么能端起来?因为利用了马的力量。

    你看中世纪欧洲人,骑士打仗,也是那么长,那么沉的一根长矛,骑士还穿那么长的甲胃,然后马冲过去,长矛击碎敌人。当两个骑士碰撞在那一刹那的时候,真正起作用的时候,骑士不是人的力量,而是马的那种冲力。

    所以一旦有了马镫,发生了人马合一之后,整个战争的动能状态就升级了,在欧洲早期的战场上,你看古罗马的时候,在最重要的古罗马的兵种就重装步兵,骑兵只是附属的兵种,起一下战场的铺助作用,像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他横跨欧亚两洲,横扫当时已知的文明世界,虽然也骑兵,可是后来想一想,没有马镫的骑兵好可怜啊。

    从欧洲走亚洲,还是打仗,全靠两条腿夹着马身让自己不掉下来,你想想都替他们累得慌,但是到了公元8世纪的时候,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中国人发明的马镫通过阿拉泊人传到了欧洲,使整个欧洲战场的战术水平发生了一次大升级,人马合一,马镫的使用可以在马上使用白刃战之后,战争的景象整个变样, 可是如果这个故事仅止于此也没有什么意思,问题是战争的这种变形,导致了整个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变形。

    有一个叫怀特,写了一本书叫,大概的意思是技术和中世纪的欧洲社会,那么翻译者是顾准先生,在这本书里他就提出,实际上运用骑兵是导致欧洲封建制度产生的原因,为什么呢?因为养一匹马实在是太贵了。

    大家还记得著名的引发这个中世纪社会崩溃的那本小说,塞万提前写的《堂吉柯德》,堂吉柯德是一个骑士,他还能骑上一匹瘦马,可是他的朴桑丘呢?连马都骑不上,只能骑上一头驴,因为养马太贵了。

    有一个材料说,公元761年叫伊萨哈德的人,他卖掉了祖上所有的土地,还卖掉了一个奴隶,才换得一匹马,你看,一个人要加上一大片土地才能换上一匹马。

    按照当时中世纪的价格水平,大概平均是20头公牛才能获得,一个骑士的所有装备,包括马,包括鞍件,僵绳,马镫,剑,矛和甲胃。

    哎呀,这么贵的军事装备,怎么养得起呢?欧洲的那些中世纪的国王,也没什么文化,终年不洗澡,本来就是野蛮人,日耳曼人嘛,蛮族嘛,他们最乏的其实就是征税的能力,打下那么大一遍疆域,那么多人民,那么多土地,但是那怎么把这个财富聚敛方式搞下去。

    没有分封建他就没有办法,聚敛这麽多财富来养活一个骑士,所以我原读欧洲中世纪历史的时候,很多东西是搞不明的。

    比如说中世纪有一个制度,说女继承人或者是寡妇必须结婚,好奇怪啊,中世纪的这些国王这么关心顺女的心理健康吗?后来你理解了马战的作用之后,你就理解了,0哦!原来中世纪的时候,人的享受的财富和他要尽的义务是合一的,如果你是女继承人,或者你是个寡妇,丈夫死了,你不结婚,那你还在享受3这些财富,但是你不替你到饿领主去尽那个作战的义务,这怎么可以呢,所以你必须再嫁个人,再找个男人,然后来尽这个义务。

    再比如说,我早年间读江平老师的一篇文章之后,我才明白,哦~?原来中世纪的时候,人的财富观念和现在不一样的,我们现在银行里有一笔钱,这就是我的私有财富,我就可以躺在上面吃,躺在上面喝,我不需要再尽什么义务,这就是我的产权,可是中世纪的时候,是,这片产权是你的,但是你要尽义务,不替领主打仗,这片地就不是你的。

    所以才会出现,在中世纪的后期所谓的罗马罚,所谓私有产权的这种复兴,所以读懂了马镫才能读懂马战,读懂了马战你才能读懂什么叫做中世纪的封建主义。

    当然了,我知道你现在心里在想什么,说胡扯,什么马镫,什么马战,什么封建主义,这之间有关系吗?中国人发明马镫,怎么中国没有出现那种层层的分封制的封建主义啊?

    你看,这本书的翻译是顾准先生,顾准先生在评注里就把这个问题回答了,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我们出现了一个叫商鞍的人,搞了一次变法,然后就形成了非常庞大的而强有力的中英政府,他就从根儿上解决了在庞大地域当中收税的问题。

    所以你看后来,汉家王朝到最后,他也有骑兵啊,可是他的骑兵是皇家的马场,用皇家的这种军队生产的作坊,根本不需要你自己制备。

    中国人有马镫,但是中国人没有产生中世纪式的骑兵制度,这恰恰在证明我的观点,那就是对你没有用的东西,到别人那里没准就会诞生非常奇妙的结果。

    这一段给大家说一下美国的纽约的伊利运河的故事,至于和有道去笔记是什么关系,听到后头你自然命白。

    话说,我们穿越到1783年的美国,那个时间独立战争刚刚打完,英国人终于赶跑了,如果这个时候,你胆敢战在美国的大街上喊一嗓子说,我预测一百年之后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所有人都会说你是精神病。

    因为当时在美国东岸的这些港口需市里面,纽约的城市人口是最少的,只有一万人,而其他什么费城,波士顿,查而斯顿,这些城市都要大得多。

    纽约的位置其实非常尴尬,它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通过五大湖连接这个美国整个腹地东部和中部之间的那种广辱的地域,但是阿巴拉契亚山脉,这个山脉实在是生的太不厚道了,他是从北到南的一座同脉,整个把东部的港口城市和中部的平原给隔开。

    可是为什么说它不厚道呢?你看我们中国的太行山就厚道,它也是从南到北隔开,他是它到低是约留了8个口啊,所以历史上著名的叫太行罢迳嘛,什么井迳口啊等等,它可以留下一些可以穿越的通道,所以在中国的东西向的这种交流,山东和山西之间,就没有那么大障碍。

    可是阿巴拉契山脉,你说它高吧,它也不高,但是左一个小山包,右一个小山包,就是活活得挡住了货物的去处,所以当时的很多人,宁愿干脆,我算你狠,我绕过你,我把中部的那些粮食我先从俄亥俄河,然后转密西西比河,一直绕过3千里的阿巴拉契来山脉,从新奥尔良上港口,运到欧洲,运费都比直接从露露,穿过阿巴辣契来山脉来到纽约要便宜得多。

    所以这个时候就留给纽约人一个问题啊,怎么办啊?这个需要也要发展,只有秀运河,只是从18世纪早期人们就想出来的一个方案,但是一直在搞革命战争嘛,没有空,现在革命战争打完了,终于腾出手来。

    这个时候纽约市的市长,叫克林顿,你看他们克林顿家都是聪明人啊,就说要我修这条运河,可是稍微匡算一下,我的这个老天,这运河实在是工程太大了,他跟中国人民没法比。

    我们在隋炀帝那会就可以修那么长的运河,但是对于当时的美国人民来说,修一个560公里长的运河,5620公里多长?相当于从北京到太原了,还得到太原过去的郊区了,那么长,而且要建几十座进百座水闸,才能够把这个运河修通,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程。

    所以克林顿打了一下草稿一算,经费预算700万美金,那个时候,700万美金不一样啊,今天随便北京卖几套豪宅就700晚美金,那个时候的700晚美金,你就说那个时候联邦吧,整个美国联邦一年的财政收入2200晚美金开硺这条运河,所以当时的麦迪荪总统一听说这个计划,说咱先说前头啊,联邦一分钱都不掏。

    当然麦迪荪嘛,老革命家,都是革命战争那一代的人,他其实挺腻味纽约的,为什么呢?纽约是老亲英分子的根据地,就像我们四野的军营一看到南京,老觉得这是蒋介石老家,就不愿意反都城建在这儿,有一点类似的心理,老觉得这个纽约是亲英分子老根据地,他宁愿让这个商流绕过阿巴契山脉来到南部,试图在南部另建一个美国的繁荣中心。

    所以联邦肯定是不掏钱了,所以克林顿只好是自己去招聘人马,然后来干这个活,但是说实话,纽约当时城市小嘛,实力差嘛,所以它跟后来那个克林顿一样,只能靠实习生,所以她就攒了那么四个人,这四个人有三个还是法官。

    那为什么是这四个人呢?因为就这四个人多少学过一点测量,其实据说其中有一个人用测机器,上任的时候不过才用了几十个小时,根本就不会,原来都是干过土地测量员的,那么这个时候,四个实习生当中,就干活的时候就发现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因为这么长,而那么大的,因为在山地修运河,当时的水泥问题解决不了,没有一种叫水儗水泥,就是这个水泥放在水里,他在水里可以自动的凝固,这种水泥当时不成熟。

    所以一个最年轻的雇员,也就是我嘴里的这个实习生,叫怀特,他就说申请,说这样吧,我去英国学学,因为英国当时是欧洲做繁荣,最富庶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看看他们有什么办法。

    所以他就跑到英国去,在英国呢,走了几千英里,然后就寻找这种新的水泥配方,当时英国有一种水泥,是一个僧侣发明的,这个僧侣叫帕克,他发明了一种通过罗水泥改装过来的水泥方式,可是这个水泥说实话,真是的一个废品,因为它刚刚建了英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宅邸叫方特希尔府,而这个方特希尔府在一天夜里,突然,砰的一声突然倒塌掉,这就证明这个水泥根本就不合格。

    但是这个水泥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在水时的凝结性反而是比较好的,在陆地上建方子不行,在水里的凝结性非常好,所以怀特这个人就仔细研究了这种帕克水泥,然后来到美国,回到美国之后,又仔细研究了一些关于凝结剂的方案,然后就制造,发明出一种叫怀特水泥。

    按说这个人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吧,可是后来的故事其实非常悲惨,本业怀特这个人做了一个商业计划,说我每卖一吨水泥我提4个美分,我就发财了,就靠这么大工程。

    44可是那些水泥的生产商根本就不给他钱,所以后半辈子的怀特基本上就一直在打官司,一直在打官司,但到了也没要到这笔钱,但是因为有这种怀特水泥,所以整个运河的工程就非常顺利,召集了大量的资金,用8年时间,终于在1825奶奶,就建成了这一条通到伊利湖和纽约波特马克河的这一条运河就建成了。

    这条运河建成之后,带来的效应是惊人的,一吨小麦原来从中部运到东部的港口需要120美金,而这个时候只需要6个美金,大面积的减低了东西部之间沟通的这种运费成本,所以当时有人记载,说第一年有13000艘船通过这条运河来到纽约,当时有人说,说夜晚的时候太壮观了,你站在纽约城一看,从运河扑过来的那些船只,就像萤火虫一样。

    那么给纽约带来了什么?纽约的人口从一万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就到几十万人,到上百万人口,而纽约这一个港口,承担全美国的运输量,从最开始的6%,到了1850的时候就已经涨到60%。所以纽约这个城市它爆炸式发展,基本上就和开擢这个运河相关,而后来的所谓的华街奇迹,所有这些奇迹都和这条运河相关。

    可是当你顺利历史的脉络再去追塑这条运河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和一个叫克林顿的人相关,跟克林顿包养的几个实习生相关,跟这个实习生发明的一种叫怀特水泥相关,而这个怀特的水泥又和英国的那个穷愁潦倒的叫帕克的传教士,他发明了一种完全不成功的水泥又有关。

    这就是一个知识传承非常曼妙的曲线,一个失败的知识,一个看起来没用的知识,它居然在历史上推动了那样一个庞然大物,最后再让我们回望一下怀特这个人。

    当他死去的时候,浑身是病,官司也打输了,得了肺结核,然后就这样沉默的死去,他的老婆连丧葬费都掏不起,他就这样沉睡在历史里,可能很多美国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但是人类的知识长河就是这样的奇妙,很多人贡献了非常关键的知识点,然后汇集到人类知识的长江大河之中,产生了推动历史那么澎湃的动力,但是他自己不为人所知。

    这就是我们推出有道云笔记跟各位合作的一个理由,不管你是多么默默无闻,你提供的一个知识片段,很可能会爆发出像杨澜访谈录怀特水泥那样的奇妙效果 。

    曾经有人问我,互联网这个产业的祖师爷应该是谁啊?木匠总会有个鲁班啊,连妓女还个管仲可以拜拜啊,我们互联网界拜谁啊?我说我们就干脆拜哥伦布得了。因为哥伦布是人类第一次实现,远距离的人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这不就是互联网精神嘛?

    其实提到人类的文化交流,我们都不得不提到哥伦布,那一次伟大的远航,然后他创生了一个词,叫哥伦布大交换。

    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日子,1492年11月5号,这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这是应该被全世界的吃货牢牢记住的这一天

    因为我们今天所有好吃的东西,都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话说1492年11月5号这一天,有两个船员噔噔噔噔跑上船,跑到哥伦布那说,唉~!我发现一东西,当地人管它叫玉米,我发现磨成粉之后这个味道还不错呢,也就是这一天,哥伦布发现有两个美洲人,弄一把那外草,点着了闻那个烟,然后好像是特别爽的样子,这就是烟草。

    对,哥伦布后来就把烟草和玉米带回了欧洲,展开了伟大的哥伦布大交换的第一步,随之后来的所有的欧洲列强都发现了这个大陆,然后跟着哥伦布的脚步而来,这个大交换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

    我们今天餐桌上几乎所有的好东西,都自于南北美洲,比如说番、茄,向日葵,玉米,土豆,红署,辣椒,你可以想象吗?如果今天的希腊西餐里面没有茄子,意大利餐厅不供应土豆,四川火锅缺了辣椒,东南亚没有咖哩,这些文明还是现在文明的样貌吗?所以这些东西滋养了全世界,但是欧洲人也奉献了很多东西给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什么呢?病毒,尤其是天花。

    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经常会看到,说白人用自己的刀剑和枪炮来绝了印第安人,其实据说后来的历史考证,真正来绝印第安人的其实是白人带过去的病毒,因为两个大陆的隔绝,让那些病毒在南北美洲根本就没有,所以当地人对这些病毒压根就没有抵抗力。

    印第安人的很多部落,整部落整部落的死亡,你比如说纽约原来有个一部落,最后死到几十万人的部落最后只剩五万多人,用美国人的话来说,连一个洋基体育馆都坐不满,据后来的统计,大要95%的印第安人的种蔟来绝,都是欧洲人传播的这些病毒有关。

    当然了,印第安人的诅咒也在发酵,他们也没有饶了欧洲人,他们把一个自己很有抵抗力的病毒,传到了全世界,那就是梅毒。

    印第安人的体质对于梅毒,那就基本上像一个小癣芥小疾,没有什么问题,但欧洲人就受不了。其实在哥伦布很久之后,欧洲人都在怀疑,说这个梅毒是哪来的?它第一次爆发是1495年,在历史记载第一次全欧洲大爆发,就在哥伦布回到欧洲之后的两年。

    但是欧洲人互相之间都不认啊,说这个东西原来没有啊,英国人说这是法国人带来的,所以在英国词典当中,梅毒叫法国花柳病,荷兰人认为这是西班牙人弄来的,所以荷兰语当中梅毒叫西班牙花柳病,而欧洲大陆的人有很多人认为是这英国病,你看吧,互相之间推诿责任,但是后来历史学家考证发现,就是哥伦布从美国回来的。

    当然这个梅毒也没有饶了中国人,15世纪随着欧洲的一些冒险家来到中国,所以在中华大地也开始传开,在本草纲目当中李时珍就记载,说这个东西杨梅大伧,原来在中国没有啊,古方不在啊,只是近期才开始流行,所以当时又称之为叫广东杨梅疮,你看,印第安人在历史的深处,还在诅咒着全世界。

    你给他种族来绝,他回蹭一样东西,当然还有一样东西就更厉害,那就是烟草,你去毒杀那么多人,现在他用烟草每天也在收割全世界人的人命,这就是哥伦布大交换,人类文明交流的一个非常有趣的场景。

    说回到我们罗辑思维一直念兹在兹的读书吧,其实读书是怎么回事?读书就是摆脱了同时代人的交换,而去和其它时代的人进行这种知识交换,所以它变的更安全,更有益,因为我们完全能够排除掉那些像烟草,像梅毒这些有害的东西,那些古人用的东西为我所用,实施更伟大的跨时间的哥伦布大交换。

    所以逻辑思维我们的所有的志向,就是要形成这样一个知识交换的大社区。

    听完了这一期的节目之后,不知道你对知识交换的概念是不是更深刻?难道,远距离的交换知识不重要吗?难道,跨时间交换知识不重要吗?难道,我们把自己和自己的知识放在一起,让他们实施交换不重要吗?

    难道,我们所有的人通过逻辑思维和有道云笔记,实施这种知识的自由联合,让我们的碎片和思想在一起做爱,然后生一个娃,不重要吗?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