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白道爱开会 ,黑道擅执行2014.9.22

     罗胖:

    肖知兴老师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一对匈牙利士兵在阿尔卑斯山进行军事演习,很不幸他们遇到了暴风雪,迷路了,他们走了两天都没能找到正确的路,他们认为只能等死了,哎结果第三天,突然他们当中一个人在口袋里找到一张地图,于是通过地图重新确定方位,然后安全的回校啊。但是脱险之后他们突然发现,妈的地图原来是错的,根本就不是这个山的地图,而是另外一座山的地图。这个故事的含义是当你迷路的时候,其实任何老地图乃至是错地图都管用,前提是你行动起来,积极的去寻找出路。肖知兴老师最后说,其实所谓的企业战略计划最重要的作用不是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而是让人们看到希望,并且行动起来。哎,这是我对“企业战略”这个词听到的最有智慧的理解。今天你回复“行动”两个字给你看一篇关于行动的文章。

    

    詹长霖

    最近与企业界与资策会的朋友到王品 iKKi 用餐,因几周前听戴胜益董事长说,他们有固定比例的营收会按薪资比例发放给员工,而且奖金不是年底发,也不是月底发,而是「每周」发。

    我们向当日的射手座领班询问是这样的吗?他们笑得好开心的说,对啊!

    看得出来,他们的笑容是从心里发出的,而且工作愈忙,笑容愈灿烂,因为过个周末,就可以领到奖金了。

    我想起畅销书《我在黑道学会的88堂商管课》,作者原来是个黑手党的,改邪归正后去读MBA,发现商学院老师教的跟他以前大哥教的很像,其中有一课就是「分红」,只是白道企业都是年底统一分红,擅长规划与延迟赏罚;而黑道,是每一次行动后,立即分红。还是黑道比较懂人性。

    还有,黑道的人很少像白道一样,凡事都要抄笔记。你看过哪一个黑道大哥在交代事情时,小弟们在抄笔记?

    因为黑道小弟要训练记忆力,因为记在脑子里的反应最快,也不会留下证据 (但常常砍错人,不知跟不抄笔记是否有关?)。

    还有一点,如果听了马上去办,也是不用抄笔记的。许多时候我不明白,学生们抄了那么多的笔记,考试之外会常看吗?还有几件事是马上去办?有时抄了笔记反而懒于去记忆,考完试就忘了。因为学生们都是白道,喜欢读书,不擅长执行。

    此外,黑道通常只针对特定对象与目的出任务,他们被交代要与社区维持好的关系,像是看到有老太太过街就要上前搀扶,看见有人跌倒,就要主动前去看看,或是看见有人在搬重物,也要主动帮忙。他们知道要维持良好社会关系与社区责任,免得在社区中被排挤。社会责任的课题在白道中讨论了好久,讲了很多理论,大家总是裹足不去执行。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跟你所在的社区维持良好关系,做生意嘛,被人喜欢与不被排挤很重要,这么简单的道理,白道还是喜欢开会讨论,而且还仅止于开会讨论,不去执行。

    更有趣的是,作者说他们的大哥很少真正退休,因为他们都乐于工作,反而白道想太多,常常抱怨工作。还有,他们很少在背后说大哥的坏话,大概是因为会被砍,反而白道比较会在后面批评老板。或许,知识分子爱说话,而黑道分子擅于行动。

    当然,我们以诙谐的角度来看这本书。黑道当然不好,但是黑道以“执行为主”的精神,值得以“开会为主”的白道多学习;许多机会与契机,不是计划出来,而是靠执行发现的。

    开会很重要,只是不要忘了,要留更多的时间去执行。

    原来,我也是白道。

    作者为台湾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罗胖曰:

    迟疑于行动的人,通常都是因为害怕出错。

    但我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上的对错,其实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多。

    对错思维,有一个假设的前提——世界是静止的。

    而在真实世界中,一切要素和关系都在飞速的变动中。

    没准,你一旦开始行动,最初看到的对错关系就已经因为你的行动而颠倒了。

    旁观者才操心对错。

    行动者只关心选择。

    -------------

    附:战略是对终局的判断

    吴伯凡提到有一派定义:“战略是对终局的判断”,站在终局看现在,对现在的所有行为有一个定位导航系统。

    推荐阅读 “冬吴相对论第440期:与时间成为朋友

    怎样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超越退休的制度规定,做到退而不休?为什么说人生如茶?发酵茶的储存过程为什么就是生产过程?人和产品为什么都应该做时间的朋友?

    在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什么说谁也赢不了和时间的比赛?战略为什么是对终局的判断?选择职业为什么应该以终为始、面死而生?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