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牛放屁以及机会成本2014.9.30

     罗胖:

    不久在一个饭局上了解最近的反腐形势,很多贪官被抓嘛,那叫一个大块人心。不过席间有一位做生意的大哥就说了,反腐虽然好啊,公务员开始廉洁自律了,知道来办事的人能拍照、录音、发微博呀,最该办的事肯定给你办好。可是也出现另外一个倾向,就是原来那些可办可不办的事就没人给办了呀。过去呢,这点事请人吃个饭送点礼也就解决了,现在不仅没人敢收礼吃饭。只要是担负点责任的决定,大家都会推来推去。所以现在反腐之后啊,有些地方政府的决策效率反而变得低了呀。哎,你听听啊,这才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不是说干掉坏人,剩下就全是好人。也不是说往某个方向走,就全是阳光。获得任何收益都要付出成本的,那些觉得如何怎样一下,这个世界就会马上彻底好起来的想法就是糊涂想法嘛。今天你回复“糊涂”两个字给你看他们为啥糊涂。

    

    李子暘

    研习经济学确实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帮助人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他人的行动。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虽然人人在行动上都按照这个规律去做事,但自觉地理解这个概念的人,却并不很多——甚至很少。

    一件事情的成本,并不是为了做这件事直接付出的代价,而是为做这件事而不得不放弃的其他事情中,价格最贵的那个。

    说起来有些绕,举例解释一下就清楚了。你晚上去看电影,成本不仅仅是那张电影票和来回交通费,更主要的成本是,如果去看电影,那你晚上就不能做别的事情了。那晚上你可能做的其他事情,其中最重要的那个,再加上电影票等费用,才是你看电影的全部成本。

    如果那晚你本来可以和巴菲特一起吃饭聊天的,那么,你看电影的成本就很高了,高到很少有人能承受,因此,现实中,我们不会见到有人为了看电影而放弃和巴菲特共进晚餐。

    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中,包含有“比较”的含义。理解了机会成本这个经济学概念以后,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就会具备一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如果一个方案被否定了、被取消了,那么,取而代之的是什么?这个替代方案,和原来那个方案相比,是更好了,还是更差了?

    没有理解机会成本概念的人,往往不具备这种“比较”的意识。他们的“常识性”思维是这样的:某种方案有许多弊端,那么,就应该取消它,这样,就消除了弊端。我称这种人为线性思维者。他们的思维只能沿着一条线进行,从不左顾右盼。

    牛放屁,也许确实会制造出甲烷。这件事看上去不太好。线性思维者自然就会想,既然如此,不养牛就好了,不养牛,自然没有牛屁,也就自然没有甲烷了。线性思维者就不想想,原来的方案是人吃牛肉,如果不能吃牛肉,人就要吃其他东西。人吃其他东西以后,会不会制造出更多的甲烷,或者其他温室气体呢?

    机会成本,或者说“比较”的意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务,都是利弊兼备的。没有那种两头甜的甘蔗。我们并不是在两头甜的甘蔗和一头甜的甘蔗之间做选择。这个意思还可以用许多其他方式表达:比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可能既吃饼还有饼,等等。

    任何方案,必然兼具成本和收益。人们要想得到这个收益,就必须付出那个成本。想要在人群中生活,就必须忍受别人的存在。想要中大奖,就必须买彩票并准备好不中彩。想要看电影,就得对着银幕呆呆地看上一两个小时。没办法让成本为零。当然,人们可以通过制度变革、技术创新等手段来减少成本、增加收益。世界就是这样变得越来越好的。

    被许多环保主义者指为弊端甚大的方案,其实都是人类改进成本收益比例以后的成果。汽油内燃机看上去污染很大,但它代替的是污染更大的蒸汽发动机。相比煤炭,石油是非常清洁的能源。农民进城用煤气做饭,似乎提高了碳排放。但农民进城以前,要靠大量砍柴、烧柴来获得能源,那时的碳排放要多上好几倍。人们吃牛肉或许会增加一些甲烷,但却可以让那些原来吃不到牛肉的人得到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体力。

    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出现,仅仅因为这些现行方案还需要成本,就主张取消它们,结果只能是回到更糟的状态,让人们付出更多的成本,而只能得到更小的收益,而绝不会奇异地飞升到精妙的、成本为零的境界。许愿或者祝福并不能代替时间、钻研和劳作。

    文章来自用户 乌拉小飞 的推荐。

    罗胖曰:

    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机会成本的道理?

    是经济学的教育不够?还是人们的智商堪忧?

    都不是。

    明白和糊涂的分水岭在于:是操自己的心?还是操别人的心?

    当人们在为自己利益操心的时候,自然就明白比较的技巧和成本的计算。

    当人们在对别人的事指手画脚的时候,自然就容易犯糊涂。

    所以,“机会成本”被忽略,通常都在以下两个情境下——

    1,政府为老百姓操心;

    2,老百姓为政府操心。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