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舌尖上的拿破仑2014.11.18

     罗胖:

    前一阵和美食家沈宏飞先生聊天,谈到苏州了一款食品:秃黄油。这个词看起来好怪哈,秃头的秃,其实应该是苏州话里面独特的独字,就是用大闸蟹的蟹黄和蟹膏调制成的食品。沈爷说啊,据他考证,这东西的起源应该是苏州青楼里的窑子菜。哎,我一听就来神了。这是啥道理呢?沈爷说,因为这个东西太费工费料了,完全不计工本那,对于大客流的餐馆来说,既没有销量也没有利润,只有在青楼这个消费模式里面,作为一款用力讨好客户的附属品才有可能存在。这个例子其实也在说明产品经济和体验经济之间的区别:产品经济的着眼点呢在于可大规模复制的可靠品质;而体验经济呢,则追求的是独一无二的巅峰体验。玩法完全不同。今天您回复一个“吃”字给你看一篇和吃有关的有趣文章,另外也请你看看什么是秃黄油:吃。

    

    1795年,一位名叫拿破仑·波拿巴的炮队军官登上了法国政坛。在经历了政治和军事上一连串的胜利之后,他成为了法国的民族英雄。一位法国将领甚至形容他为“新的亚历山大大帝”。

    这是一个贴切的形容,因为拿破仑和亚历山大大帝一样,对军队的后勤体系进行了极简化的改造,而这个改革也塑造了他的命运。

    当时欧洲各国的军队普遍依赖极其笨重的供应系统和补给站,或是军用仓库。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供应系统,迫使法国军人必须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自谋生计。

    在经过一段混乱之后,拿破仑领导的法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就地补给制度。

    拿破仑首先明确军官的责任,他下令:“从军队所行经的区域取得粮草,是指挥官的职责。”行军中,法军的连队会派出8到10人的小分队跟在前锋部队后面,分散进入村庄和农场搜寻食物和物资。法军战士很快就变成了找“地主家余粮”的行家,通过用枪托敲击,他们就能找到藏在森林或者房屋地下的大量粮食。

    后勤体系的变革让法国军队获得了惊人的机动性。他们所需要的运货马车数量是其它国家军队的1/8左右,而且,他们每天能行军80公里,至少持续一两天。机动性正是拿破仑的法军横行欧洲最重要的原因。

    在1805年秋天进行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法国人的后勤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战前,拿破仑给莱茵河沿岸的镇长们下令,准备好50万份饼干口粮发放给士兵。一个月后,他的20万大军越过莱茵河,分散开来,形成宽达160多公里的战线。每支小队奉令在其左方的乡间自行寻找食物,向当地居民征用物资。

    文献记载显示,法军榨取了巨量粮食,即使是小城镇也不放过。德国的海尔布隆市,人口约15000 人,提供了85000份面包口粮、11 吨盐、3600蒲式耳干草、6000 袋燕麦、2840 升酒、800蒲式耳麦秆,外加100辆马车载运没有立即吃完的粮草。霍尔市的居民只有8000人,却供应了60000 份面包口粮、70头牛、2270升的酒,以及10万捆干草与麦秆。

    而在当时主流的供应体系下,要为20万军队准备足够的后勤物资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且运输时会非常笨重,机动性极差。

    在随后的战争中,法军在奥斯特里茨市击败了准备不足的俄国与奥地利联军,取得了拿破仑军旅生涯中最伟大的一次胜利。据说,拿破仑在胜利后曾说:“军队靠着它的胃行进。”

    然而,食物在为拿破仑最大的胜利打下基础之后,也促成他最大的挫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

    事实上,拿破仑早在1811年就为这次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到1812年时,在波兰边境,他已经聚集了足够40万人和5万匹马消耗7周的粮草。

    但在地广人稀的俄罗斯,他不得不放弃了就地补给的后勤体系,改用传统的马车补给。

    1812年6月底,45万法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入俄罗斯,马车上拉着供24天消耗的物资,士兵身上带着4天的口粮。

    但悲剧就此开始。

    先是一场大雨让马车陷入了沼泽,动弹不得,马跌断了腿,士兵丢了靴子。

    拿破仑的步兵仍然保持着快速突进的传统,最快的部队2天推进了112公里。于是断粮发生了。俄罗斯贫瘠的乡村无法供应给法国人足够的补给,饥饿开始蔓延。一位法国军官后来回忆说:“先遣部队过得还不错,但其余的军队都快饿死了。”

    而俄罗斯则采取了坚壁清野,回避正面交锋的战略。这让法军在进入俄国5周后,一仗没打,已经丧失了13万人和8万匹马。

    等到法军进入莫斯科的时候,已经只剩10万人。俄国的总司令库图佐夫公爵留给拿破仑的是一座空城。大火烧掉了四分之三座城市以及粮仓,俄罗斯人撤退前还摧毁了所有的消防设施。拿破仑的大军没有获得任何补给。

    一个月后,法军开始撤退,虽然装走了上千车战利品,但没有粮食的军队开始崩溃。

    军纪荡然无存,部队瓦解成一群混乱无序、但求活命的乌合之众,他们因饥饿与疾病而衰弱,被迫以狗和马为食。掉队的士兵遭到哥萨克骑兵袭击,被当地农民折磨致死。路上处处可见被抛弃的马车和大炮。

    一名法国士兵写道:“如果我在树林里遇见任何人带着一块面包,我会强迫他分我一半——不,我会杀了他,拿走全部的面包。”

    那年冬天比平常来得晚,11月初,马匹在覆冰的道路上仆倒,士兵夜晚在野外扎营时冻死。有人认为,俄罗斯的寒冬是造成拿破仑战败的主要原因,但它其实只是加速其军队的毁灭——这个过程早已发展到最后阶段了。为数45万的拿破仑主力军队,只有约25000人最后在1812年12月从俄罗斯撤出。

    拿破仑被打败了,他所向无敌的神话也粉碎了。他对军事后勤的掌控,曾经帮助他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但仅仅一次失控,就造就了他由巅峰不可挽回的跌落。

    本文由 杜若洋 根据《舌尖上的历史》一书中的资料编辑整理。《舌尖上的历史》是罗辑思维11月的铁杆会员赠书,它用大量精彩的故事讲述了食物如何改变人类的历史,是本特别适合用来泡妞和吹牛的好书。

    罗胖曰:

    农耕社会的战争,基本上都可以从粮食的角度来解读。

    比如,曾国藩在解释太平天国兴起原因的时候,有一段分析——

    “ 军无粮,则必扰民;民无粮,则必从贼;贼无粮,则必变流贼,而大乱无了日矣。”

    用抢光一地粮食的方法裹挟人流,再用扩大的人流抢光下一个地方的粮食。

    “流寇”就是这么做大的。也因此难制。

    在过去的历史书上,总是指责农民义军没有“根据地意识”。

    其实这是不了解农耕时代流动作战的好处。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