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逻辑无敌2014.11.19

     罗胖:

    有个中学老师告诉我,说他班上有个学生,无心高考,一门心思要搞自己的兴趣--天文学。按说吧,对学生的兴趣要支持对吧,可是放弃高考这事风险又太大。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作为这个学生的班主任,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我的答案可能有点出人意料哈,我说,你得劝告他回到高考这条路上来,听不听是他自个儿的事。那老师就说了:这可能没用啊,那学生的态度很坚决。我说有用没用并不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原则。首先呢,一个真的要走自己道路的人,是不会因为他人的几句话就改变初衷的;其次,作为一个老师,一个年长几岁的人,必须把他选择的风险告诉他,这是尽我们的本分。任何人都不是他人的神,不替他人做选择,但是诚实的给出自己的建议,大家各尽本分就是最好的选择。今天你回复“选择”两个字给你看一篇文章。

    

    连岳

    德国大数学家希尔伯特(D.Hibert)在老年时曾被人问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定你去世后一两年能复活,您会做什么呢?”

    希尔伯特回答:“我会先问黎曼猜想是否已经解决了?”他在1900年把黎曼猜想列为20世纪数学家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难题。

    与黎曼猜想相关的一则趣事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地(G.H.Hardy)是个无神论者,有一年的夏天,哈地乘船渡北海回英国,那天浪涛汹涌天气恶劣,船又逼仄,他于是在上船之前写了一张明信片寄给朋友,上面写着:“我已经证明了黎曼猜想。哈地。”

    这位数学家其实并末证明黎曼猜想。他这么做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万一这船沉了,他被淹死,世人就会认为他真的解决了这个了不得的数学难题,他将备享哀荣。但是上帝既然是他的敌人,则一定不会让他捡这个便宜,就算这船命该沉没,上帝也会改变主意。

    最后哈地如愿平安回到英国。他写的明信片其实就是护身符。

    我想哈地在这里是开了一个玩笑。你可以看得出来,他们连玩笑都相当具有逻辑性,这是数学家的特征,他们的证明必须在逻辑上没有毛病才能成立。

    逻辑并不难,普通人稍花一点时间,就可以过关,以逻辑为工具,人的理性增长,也不容易为违背逻辑的判断或现象欺骗,纵使不能像大数学家那样享受思维的乐趣,生活的质量也会提高很多。

    比如,一件事不能同时是A和非A;这句话挺好理解,一个水果不能同时是苹果和桔子,你的一只宠物不能同时是狗和猫,你不能同时既在中国又不在中国。

    从我收到的邮件来看,许多人不行动,是因为不想做出选择,不想做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想好处均沾:与A男恋爱,享受不到B男的好处,我要同享AB的好处;医疗很贵,可人人必须免费;工资要高,可不要干活;能拼命吃,可不想胖……这都是违反了逻辑,一件事想要同时是A和非A,结果当然是什么也得不到。

    很多人总是天真地以为生活不是逻辑,其实生活最后还是逻辑,你指望违背逻辑的事情发生,就只好耽误生活。

    罗胖曰:

    当挨饿受冻这两件事还是主要焦虑的时候,选择是不存在什么困难的。

    无非是——饥则觅食,寒则添衣。

    但是丰裕时代一旦来临,选择困难症会普遍爆发。

    视野越高的人,就越会把未来的可能结果拿到当下来衡量。

    比如——选择创业,就有风险;选择平凡,又各种心有不甘。

    我的破解之法是——

    1,回到当下。

    2,做当下最该做的事。

    3,把事做漂亮。

    4,时机不成熟时,不表态,不选择。

    5,必须选择时,参考牛人的选择。

    6,选了就不纠结,不后悔。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