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向死而生的自由人 2015.2.10
罗胖:
这几年的互联网啊,把什么吃饭、打车、宝洁这些服务大规模的连接起来了,行业里的人管这个叫O2O,但是这个趋势影响最深远的地方反而不在商业上,而是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比如说有一天吧,我问一个司机,就是那种靠手机软件接活的专车司机,我问他,你这么开车一个月能挣多少啊?他说大概八千到一万吧,但是起早贪黑比较辛苦。我说我正好有个朋友的公司在招司机,一个月五千块,有三险一金,而且比较清闲,你愿不愿意干啊?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甚至说给一万也不干。哎,那为啥呢?他说:不自由嘛。你看啊,当一个司机宁可少挣点也不想看任何人脸色,当一个保洁阿姨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由职业者,而不是低人一等的仆人的时候,那这个社会就真的被互联网改变了。今天您回复“自由”两个字,给你看一篇著名的文章。

连岳
家旁边新开了一家水果店,水果品质高,价钱低。同样是我爱吃的桔子,他家的新鲜、多汁,一斤还比别人便宜三五毛钱,鬼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原因我不关心,每天跟他买水果就是了。唯一要做的,就是回家时小心绕过原来经常光顾的一家水果店,以免伤人自尊。如果周边的五六家水果店不对新来者的强大竞争做出回应,这块市场它就是老大了。
我也碰见不少想做生意的人,研究了几年,也没起步,从他们担心的事情来看,也都有些道理:政策对小微企业不友好、货币可能会大贬值、市场好像也很饱和,当然,中国不知向什么路走:是走回公有制的老路呢?还是终于摸上了对岸?——要等这些事都有结论再开始,你的生意永远无法起步。
这有点像中国当下的生存缩影。它有非常多的毛病,它又给人留了机会;它有的地方讲理,有些地方又荒唐;它不像《新闻联播》那么美好,也不像微博那么黑暗;人民好像忍无可忍,人民好像又喜上眉梢;北京一时沦为不宜人居的PM2.5爆表雾都,北京的地产形势却又见好。
有人对过去的十年很失望,有人希望将来的十年有改变。有人希望破灭后又生新希望,我的意见是:千方百计当个强大的自由人,领导人改不改,大政方针怎么走,最好死心。正如你想开个水果店,那就去开,成了赚钱,亏了关门,换多少个总理都得这么做,只要这国家不变成朝鲜。
中国应该不会变成朝鲜,中国应该也不会有多大改变。十年后,也许仍有纸媒在追求尚未得到的新闻自由,也许微博仍然要删号,除了你老了十岁,一切应该改变不大。
换成你来主持中国,你也不会有什么大动作,机器不坏不要修。现在的中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居民的生活水准普遍提升,意见领袖虽然粉丝多,但真带头造反没几个人会跟,而且也没意见领袖要反。一听说指示不许公款喝酒就变成了领袖的粉丝,觉得中国的新时代要开始了,却忽视了“要廉洁”的文件每年都有一大叠。你从中南海往外一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看完《人民日报》,再品《环球时报》,有什么可改的?不让别人改已经太仁慈。
如果机器开始坏了,河里的石头摸了几遍,经济变糟,会不会改呢?可能会改,也可能不会,还有不少邪恶的大牌可以打:由于许多人仍然接受“富人的财富是通过剥削穷人聚集起来的”这一胡扯蛋,劫富济贫还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社会运动,抢劫或牺牲一批富人,可以维持政权,这招不行,还有万能的“爱国主义”。找个邻国碰碰瓷,官媒火力全开,鸡血青年大开杀戒,也可以维持政权,搞个十年,饿死了,咦,听说有个村庄农民分田单干,效果不错,赶快推广,然后万民欢呼……
我的意思是,不要指望他人,对领袖要死心,对集体要死心,一切要着眼于你自己变得更自由、更强大。你在中国能开好一个水果店,你到任何地方都能开好水果店;你想读书?虽然这个该死防火墙连YouTube、Facebook都封,但它还是留了一百辈子都读不完的好书让你自由浏览;你不想当寄生虫?你是公务员也可以辞职,政府不会觉得没面子……
一个国家,可以浪费十年,甚至五十年,无所谓,一个国家的衰败和灭亡对人类来说,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一个国家如果倒霉,进进退退,消磨时间,够耗上几代人了。而人不同,浪费十年,基本就毁了。在中国做人生规划,最好是这样想:假设这一切糟糕的事情都不变,甚至变得更糟,我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你可以当一个好的水果店主,当一个好商人,当一个好匠人,当一个有学问的人,当一个自由人……可以成为各种各样全人类都需要的人;不要去当一个崇拜领袖的人,不要当砸他人日本车的人,不要当寄生虫,不要指望抢劫他人变富,不要当一个斯德哥尔摩患者,不要毁灭自己,不要受他人胁迫……这样的人,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更好。
一生的时间不多了,别傻傻地等着别人赏你什么,快变自由,快变强大。
罗胖曰:
自由人的生存方式有两个特征——
1,以自我为依靠。而不是指望任何共同体。
2,以他人为资源。充分地和外界展开协作。
你可能会说,这样的自由人,不就是“小店主”吗?
当年拿破仑就是这么嘲笑英国人的。
后来,国家主义的拿破仑输给了自由主义的英国人。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