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被退休之后的赫鲁晓夫同志2015.2.22

     罗胖:

    读历史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你经常会碰到不同时代的人类,在价值观上的重大差异。比如说仅仅在一百年前,欧美还流行童工制度,到1880年的时候,一个美国爱尔兰移民家庭,孩子挣的工资还要占到全家收入的将近一半咧!今天我们都知道哈,这个制度是万恶的。但是在那个时代,包括一些知识分子在内,很多人都在为童工制度唱赞歌呀,后来才有人开始反对童工。当时还有一位作家在义正词严的反驳:如果一个体制,不许儿童的艰苦生活中磨练自己,而是鼓励他们上街去踢球,那么,林肯总统这样的人就根本不会出现,这简直就是对人类犯罪。那口气叫一个义正词严啊。人类文明的很多进步,当时仅仅是一个观念上的争议,但是时隔几十年再回头一看,简直是恍如隔世啊!那今天您回复“进步”两个字,给你看一个不久前才发生的故事。

    

    张明扬

    本文由腾讯《大家》授权罗辑思维转载

    1964年10月14日,在一场不流血只动嘴的宫廷政变之后,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同志退休了。

    对于苏共来说,处理前最高领导人的退休事宜是件非常新奇的事。事实上,在整个苏联74年的历史当中,只有赫鲁晓夫一个人有过“退休”的经历,无论是在他之前的列宁和斯大林,还是之后的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苏共历任领导人都履行了“与岗位共存亡”的伟大职业情操。戈尔巴乔夫倒勉强算是“退休”了,可苏联也没了,丧失了如赫鲁晓夫作为“前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奇妙待遇,连个被监视居住的特权都享受不到。

    不仅苏共缺乏经验,赫鲁晓夫更是难以习惯赋闲之后的特殊生活。自1918年加入苏联红军开始,特别是自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登顶苏共最高领袖之后,赫鲁晓夫已经习惯了作为苏共领导人的显赫身份。在1964年10月突然被剥夺一切职务之后,赫鲁晓夫进入了一种实际上处于软禁状态的退休生活,当然,物质上倒算是还不错,继任者勃列日涅夫亲自为前任落实了待遇标准:有一辆轿车,一套郊外小别墅,还有一笔不错的“特殊养老金”。

    据美国人陶伯曼在《赫鲁晓夫全传》中所说,赫鲁晓夫退休后的第一天早晨就非常消沉,吃了安眠药还是一夜未眠之后,早饭几乎都没有动一下。然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的新任安全负责人(同样是监视者):“你得到了一份十分单调乏味的工作,现在我已经是一个赋闲在家的人。我不知道如何打发时光,你会和我一起在沉闷中耗费生命的。”

    可是,赫鲁晓夫退休第一天的生活不仅不沉闷,家中甚至又发生了一次“政变”,不过,地点是在车库。那天早晨,那辆只有苏联几位高级领导人才能享受的“伊尔”牌豪华轿车开走了,先是换成了一辆算得上中高档的“海鸥”轿车,当天晚上,“海鸥”也开走了,又被换成了一辆再普通不过的黑色“伏尔加”,据说还是二手的。

    在赫鲁晓夫之子谢尔盖的笔下,这次神秘换车事件是父亲作为一名反特权英雄而遭到的报复。据他在《赫鲁晓夫下台内幕及晚年生活》中的回忆,“一位长官回忆起父亲曾不止一次地试图取消或者至少削减专用小车。父亲这一小车倡议曾引起各级领导人的强烈不满。如今轮到他们出气了”,“甚至有人给我们转达了某位匿名长官的话:‘他不是想让我们坐伏尔加吗?现在就让他自己来试试吧。’”必须说,这样一个“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剧情太狗血了。

    退休之初的赫鲁晓夫很像是一位抑郁症患者。他最常做的事情是散步,在别墅内的空地上来回踱步,散步时总是一言不发。

    有时他会主动打破沉默。据儿子谢尔盖回忆,赫鲁晓夫总会心情沉重地重复说:他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只有人民需要我,生命才有意义,但是现在没有人需要我了,生命也就毫无意义了”。看到这些话我们难免会有些感动,但也不能不冷血地指出,有时候,“权力”和“人民”几乎是画等号的,多少欲望假借人民之名大行于世。

    千万不要高估一位政治老人下台后的所谓坚强与忍耐,无论他在台上时曾有多么铁血与冷酷。当赫鲁晓夫的一个孙子在学校里被校长问起他爷爷在退休期间干些什么时,回答是“我爷爷在家里哭”。多年后在被问及同样问题时,赫鲁晓夫的家庭厨师的回答也差不多:“他坐在家里哭,一直哭。”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剥夺了一切权力的终日以泪洗面者,仍然被苏共新一代领导层看作是“卧榻之侧”的巨大威胁。

    赫鲁晓夫退休后不到10天(10月23日),苏共在红场举行了盛大的航天英雄欢迎仪式。赫鲁晓夫在莫斯科的家中看了几分钟电视直播之后,或许是悲伤地回忆起自己在红场主席台的辉煌岁月,就嘟囔着出门了,让司机带他到郊外别墅散散心。一个小小背景是,去郊外别墅的路一开始是和红场同一方向的。

    于是,赫鲁晓夫出门的消息迅速逐级上报。然后,几分钟后,全苏联的电视屏幕上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上的勃列日涅夫在被耳语之后,突然脸色大变,然后整个主席台上的苏共领导层都不安起来,没有人再去关心什么航天英雄,仿佛赫鲁晓夫一来就可以单枪匹马重新上台似的。当勃列日涅夫他们正在下达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老上级前来红场“砸场子”的命令之时,最新消息传来,赫鲁晓夫的二手车拐弯了,其实目的地不是红场。然后,所有人都释然了。

    这件乌龙事件的直接后果是,赫鲁晓夫被勒令搬出莫斯科市中心,很明显,待在郊外别墅的赫鲁晓夫更让中央放心,至少,他没有那么快可以到达红场,或者是什么其他敏感区域。

    本文作者张明扬,选自腾讯《大家》专栏。

    罗胖曰:

    关于赫鲁晓夫后半截人生的故事,充满了背叛、人情冷暖和政治残酷。

    但是不要忘了——

    赶他下台的同事们,没有按照惯例枪毙他。

    这就已经是进步。

    其实,1964年距离斯大林滥杀同事的1930年代,相隔并不远。

    所谓“进步”就是——

    每时每刻都很糟糕。但是并不比以前更糟糕。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