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王尔德如何发明了“名流文化”?2015.4.21

     罗胖: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一句看似很颠倒的话,他说啊:生活是反映艺术的镜子,生活是在模仿艺术。哎,这和我们平常的观点正好相反哈,我们一般理解,生活才是真实的,艺术是在模仿生活。不过仔细想想没准还真是王尔德说得对,那些高水平的艺术只要一诞生,马上就会成为人们模仿的对象,此后人们的生活还真是不一样了哈!比如说有了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凭空出现的人物,中国人对爱情的理解就出现了变化;有了玛丽莲梦露在荧幕上扮演的角色,那一代美国少女就会形成新的风尚;再比如说,有了诗人的歌唱和画家的描摹,伦敦的那个雾啊就不再只是一种污染了,而是成了一道风景啊!所以啊,推动人类文化演进的动力还真不是干巴巴的现实,而是那些有创造力人物的示范。那今天您回复“作家”两个字,给你看作家王尔德的有趣故事。

    

    David

    王尔德生于164年前,是英国最伟大的喜剧作家,他的作品《认真的重要性》、《少奶奶的扇子》和《理想丈夫》,今天仍在定期排演。还有他的心理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从发行到现在一个多世纪,仍在不断重印。

    可是王尔德最持久的遗产并非文学,而是文化上的。他创造了一种价值观,一种信念: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出名。以往,“名人”特指艺术家、运动员、政治家等等,甚至包括罪犯,他们都是通过行为在历史上留下印痕。而王尔德将这个概念扩展到了包含“仅仅为了出名而出名的人”,通过操纵媒体来获得此地位。现在,这已经成为全球化现象,名气不再是职业成就的结果,而是其开始。它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所谓的名流文化。

    1882年王尔德在美国把它召唤成形。他在美国做了将近一年的巡回演讲,这可谓是一场花车巡演秀。涉足十三个州,行程将近一万五千公里,催生了超过五百篇报刊杂志文章,给他挣来了他此生从未挣到过的大钱。当巡游结束时,他变成了在美国名气仅次于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人。

    对于一个作家这可相当厉害,而彼时的他,只写过一本诗集和一部未曾上映的剧本。但考虑到王尔德之前既没有商业历练又很少做公开演讲,这次“产品推出”显得更加不同寻常。在当时,美国有不少了不起的市场营销专家,而奥斯卡·王尔德唯一的产品就是自己——一个自恋自夸的花花公子。

    其他欧洲人,比如狄更斯和托克维尔,在王尔德之前都游历过美国。他们是来了解美国,而王尔德是来让美国了解他。他总是身着让人无法忽视的行头来见他的观众:缎面裤子、黑色真丝长袜、带银扣的高跟鞋,还有一件蕾丝镶边的紧身天鹅绒外套。王尔德把自己打造成“美学教授”出售给美国观众,但这个名号可没有认证证书。在大约一百五十堂课程中(大多数是谈室内装饰),他与农夫、诗人、社会贤达、教士、工人、矿工、娼妓、南方佳丽、哈佛知识分子面对面侃侃而谈。如果一家报纸所述无误的话,有一支得克萨斯骑兵队还授予了他上校头衔。

    搭火车、马车甚至骑骡子旅行,王尔德对着从二十五人到两千五百人不等的人群讲述雅致的室内设计,他还常常从他喜爱的诗歌里摘些句子来点缀他的建议。有些美国记者一开始嘲笑他是个“美学驴”,甚至在其他侮辱都失效后,又用了“她”这个词。但是这些粗鲁的攻击者低估了他们的目标,在王尔德温文尔雅的举止下,是一个肩负严肃任务的人。他把自己变成了明星,即使他之前没做过些任何对得起这称号的事。

    作为身在异乡的陌生人,王尔德跨越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从加拿大到墨西哥湾的整个美国国土。有时他身边会有一个贴身男佣、一个商务经理,偶尔还有两位秘书。他在剧院大厅、妇女俱乐部,甚至有一次在游乐园里售卖过他自己的签名照片。他是近两百场聚会的特殊客人,那里经常能听到管弦乐队演奏“奥斯卡,亲爱的,你是多么的旗帜鲜明!” “奥斯卡,亲爱的,我想你是完全疯掉了!” “奥斯卡·王尔德,忘了我,不要华尔兹。”等等以他命名的轻歌小调。

    和大多数明星一样,他特别重视与其他明星人物的交往。他和郎费罗在波士顿吃早餐,和惠特曼在新泽西卡姆顿品尝家酿的美酒,还分别与格兰特总统和杰佛逊总统共进晚宴。

    不论和谁把酒言欢,王尔德都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目标,为自己的名声大噪实现战略性突破。这一点,至今仍为许多野心勃勃的名流效仿。

    比诺曼·梅勒早几十年,王尔德就明白“自我广告”的价值。比安迪·沃霍尔早一百年,他就看到了商品化的美和形象市场化的重要性。比金·卡戴珊早一百年,他就抓住了在媒体中打造名声的机会。比TMZ娱乐新闻网和《美国周刊》早一百年,奥斯卡·王尔德就创立了“名流文化”。

    本文作者David M Friedman,翻译rondure,选自译言网。

    王尔德第一本小说是《道林·格雷的画像》。

    有一天,王尔德拜访一位画家。

    画家的男模特长得很年轻漂亮。

    身为同性恋者的王尔德忍不住感叹——

    “可惜,这样美丽的生物,也有衰老的一天。”

    画家回答——

    “是啊,如果画中的他能代替他老去就好了。”

    于是,王尔德就创作了这本小说。

    生活,尽管冷酷。

    艺术,尽力留住。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