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为什么唐僧失败?慧能成功?2015.5.21

     罗胖:

    今天我读了一些关于宗教的书,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种宗教之所以能流行起来,做出决定性贡献的,其实是第二代信徒。比如说基督教的圣彼德、佛教的迦叶和阿那,那再比如说中国佛教的禅宗六祖慧能,他不识字啊,发扬光大禅宗的是他弟子一辈的人。那为啥呢?首先是因为啊,宗教创始人本身被神化了嘛,所以没法模仿嘛,而第二代信徒信仰他的方式是可以模仿的,所以大家才能跟着学嘛。还有一个原因哈,第一代创始人是思想家,第二代信徒才是行动家,只把思想和当时人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思想才能接地气嘛,所以说,行动想要流行,关键在于可以模仿;思想想要流行,关键在于可以解决问题,哪怕是假装可以解决问题。今天您回复“成功”两个字,给你看熊逸的解释,唐僧为什么失败,而慧能为什么成功。

    

    熊逸

    “纯洁”的佛教是不可能的,即便一时可能,也不可能延续下去。

    哈耶克在这个问题上给出过一个非常精辟的见解:“在过去两千年的宗教创始人中,有许多是反对财产和家庭的。但是,只有那些赞成财产和家庭的宗教延续了下来。”

    越是深邃的思想越难抵御现实主义的狂潮。追求真理还是迎合大众,这两者之间很难取得一个妥善的平衡。

    我们就看同在盛唐时代的两位高僧——

    唐僧的佛学修养堪称举世无双,从小就下过苦功,成年以后又有一段丰富的留学经历,精通梵文,主持译经无数,而唐僧的唯识宗玄理精妙,充满着复杂的逻辑思辨和概念辨析,就算用最通俗的语言介绍出来,也足以让本科以上的读者大呼头痛,结果,唯识宗很快就无声无息了。

    而慧能处处和唐僧相反:

    唐僧是第一流的高知,慧能却是第一流的文盲;

    唐僧精通梵文,慧能却连汉语也没多高的水平;

    唐僧是海龟,慧能是土鳖;

    唐僧精通当时一切宗派的经典与教义,慧能只听人念过很少的几部经书而已;

    唐僧搞的是最复杂的东西,慧能提供了最简捷的成佛法门;

    唐僧的佛学研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慧能走的是大众路线,把佛学的概念与理论任意解释。

    结果,慧能禅宗发扬光大,以至于后来“禅”几乎成了佛教的代名词。

    学术和大众永远是一对天敌。大众需要斩钉截铁的结论,不需要审慎的论证过程;需要那些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不需要那些虽然真实却不为人所喜的东西;渴望速成的捷径,不喜欢下功夫、花力气;喜欢简单接受,不喜欢深入思考。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市场是无情的,唐僧失败了,慧能成功了。

    和慧能时代相近的地球那边,几个日尔曼部落从欧洲大陆渡海而占据英格兰,建立了几个国家。某国的一次会议上,国王和大臣们讨论着,要不要放弃原来的宗教,而接受由一个传教士从罗马带来的基督教。一个贵族说道:

    “呵,国王,我们在世的一生如果同它以前或以后的神秘莫测的时间对比一下,我看就像是冬天夜晚您和大臣、贵族们围坐欢宴的时刻一样。大厅里生着火,很温暖,而外面雨雪交加,还刮着大风。

    这时候有一只燕子从一道门飞进屋内,又很快地从另一道门飞了出去。当它还在屋内的时候,它受不到冬天风暴的袭击,可是这只是极短促的一瞬间,接着,这来自黑夜的燕子又飞回黑夜去了。

    人生在世也是短短一会儿;以前怎样,以后怎样,我们全无所知。因此,如果这新的宗教能带来一点使我们安定或满足的东西,它就值得我们信奉。”

    人生短促,就像那只倏忽之间飞进又飞出的燕子,因短促且无意义,所以更使人们思考永恒的意义,现实的考量也更使人们易于接受宗教的慰藉。

    本文由罗友 十三 推荐整理。选自《思辨的禅趣》。

    罗胖曰:

    在《思辨的禅趣》里,熊逸还说了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1.教义的天敌往往就是它自己的信众。

    2.几乎任何一种信仰,一旦走入大众,都只会变作同一个样子:仪式化的偶像崇拜和一厢情愿的消灾祈福。

    3.几乎任何一种思想,一旦走入专制权力,也只会变作同一个样子。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