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爱因斯坦的大脑丢了2015.6.12
罗胖:
今天又是周五,又到了我们的图书上新日,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本《爱因斯坦传》,这本传记和《乔布斯传》、《富兰克林传》都出自于同一个作家之手,算是顶级的传记名著啊。那今年是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一百周年,这一百年间,爱因斯坦这个名字享受了无数的荣耀,可是很少有人追问一个问题:爱因斯坦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所有人,仅凭想象,就领悟了光速和宇宙那么大尺度上的规律。为啥?很多人读这本传记不是为了了解他的生平和八卦,而是想知道,一个人怎么才能完成对同时代其他人的超越呢?我读完了之后才知道,过去用什么智商啊、勤奋啊这些角度来解释爱因斯坦,都是胡扯,爱因斯坦超越的秘密其实都藏在他的思维方式里面。今天您回复“超越”两个字,给你看,爱因斯坦的故事和这本著名的传记作品。

1955年4月18日,星期一,爱因斯坦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这一年,他76岁。
凌晨1点刚过,病床上的爱因斯坦突然用德语断断续续地讲起话来,气若游丝。值班护士听不懂,她叫来了医生,但为时已晚。
爱因斯坦最后的遗言就这样成为了永远的谜。
遗体当天下午就在特灵顿火化,消息没有公开,在场的只有12个人,骨灰被撒入了附近的特拉华河。这是爱因斯坦的遗愿,他不希望自己的墓地成为众人膜拜的地方。
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终点,而是一次漂泊的开始。
4月19日早上,在普林斯顿的一所中学里,五年级的一个班正在上课,老师问同学们听说了什么新闻。
“爱因斯坦去世了!”一个女孩儿自豪地说,她觉得自己第一个爆出了猛料。
但后排一个文静的男孩却幽幽地说出了一句话:“我爸爸拿到了他的大脑。”
托马斯·哈维,男孩的父亲,普林斯顿医院的病理学家。在爱因斯坦去世后几个小时,他检查了爱因斯坦身上的主要器官,并将它们一一取走。他还用电锯切开了爱因斯坦的头骨,取走了他的大脑。
爱因斯坦一家人知道这个消息时,都惊骇万分。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给哈维打电话追问,哈维坚持说爱因斯坦的大脑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留下它也许符合爱因斯坦的愿望。汉斯也搞不清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有什么实际权利,就勉强答应了。
哈维最开始表示他将把大脑送到研究机构保存,但突然又变卦,决定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留在自己身边。从此,保存和管理爱因斯坦的大脑成为哈维一生的使命。
他为此背负了沉重的骂名。他被舆论称为“盗脑者”。在舆论压力下他不得不从普林斯顿医院辞职,放弃了宝贵的研究岗位。他的导师,也是爱因斯坦的私人医生齐默曼为了保护他,一度对外宣称哈维“已经死了”。
离开普林斯顿后,哈维数次换工作,数次离婚。一直陪伴他的,只有那颗大脑。
他经常不留新的落脚地的地址,让人们很难找他。1978年,一个美国记者碰巧在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赤塔找到了哈维。他看到,哈维从办公室角落里一个标有“科斯塔牌苹果酒”的箱子里取出了一大瓶爱因斯坦的大脑。
而哈维下一次被媒体找到是在20年后的1997年,他与一名记者一起带着爱因斯坦的大脑穿越美国,去拜访爱因斯坦的孙女伊夫林·爱因斯坦。结果把这位穷困潦倒的失业女士吓得毛骨悚然。
1998年,与爱因斯坦的大脑形影不离相伴43年后,85岁的哈维决定放手。他给普林斯顿医院打电话,让他们把东西拿走。他说自己背着这份责任太疲惫了。
2007年,哈维在94岁高龄与世长辞。
在保管爱因斯坦大脑的43年里,哈维把爱因斯坦的大脑切成了240块,寄给全世界那些希望破解天才大脑之谜的研究者们。
这些好奇的科研人员仔细研究了爱因斯坦支离破碎的大脑,数清了它的细胞,测量了尺寸,描述了形状,还与普通人的大脑进行了比较。但最终,只有三个人发表了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
研究结果看似令人兴奋。但佩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特伦斯·海恩斯却认为,它们纯属胡说八道。“如果一开始就带着‘这是一个天才大脑’的偏见,那么肯定会找到一些特别之处来佐证你的偏见。”
研究人员自己也清楚这一研究的争议性。因此,这股“大脑热”没持续多久便迅速平息。
后来,人们终于醒悟过来,研究爱因斯坦的神经胶质和沟槽的样式,永远不可能使我们真正理解爱因斯坦的想象力和直觉。要紧的问题是他的“心灵”如何运作,而不是他的大脑。
那么爱因斯坦的“心灵”,那个产生了如此伟大创新的“心灵”,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呢?
罗胖曰:
在《爱因斯坦传》这本书里,有人读出了好奇,因为爱因斯坦一生都在探寻宇宙的秘密;
有人读出了简洁,因为爱因斯坦始终相信世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
有人读出了自由,因为爱因斯坦毕生厌恶一切教条的束缚。
没有人知道你会从这本《爱因斯坦传》中读出什么。
人杰逝去,只留下一个路标——
把超越的无穷可能呈现在我们面前。
领悟,是你通过阅读能够达到的事。
像爱因斯坦一样超越,则是我们自己的事。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