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2015.7.8

     罗胖: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如果你遇到一个两难的问题,那从提出问题的角度其实是没法回答这个问题的,你必须换一个角度,才能得到答案。我最初看到这个说法的时候也觉得很费解啊,可是后来创业了嘛,对爱因斯坦这句话的体会就比较深了,一个阶段觉得是天大难题的事,过了一阵子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就觉得自己原先的纠结毫无必要啊!打个比方说哈,一个姑娘面对两个追求者,如果还在犹豫选哪个,那原因一定不是她不清楚这两个人的优劣,而是因为她还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后来我就养成一个习惯,一旦碰到两难问题,就先不选了,等等,只要找到了观察这个问题的更高的角度,那先前的两难,马上就迎刃而解。可以说,一切问题的解决都不是找到了答案的结果,而是自我突破的结果。今天您回复“答案”两个字,给你看一篇陈丹青先生写的文章。

    

    陈丹青

    真的美术史是什么,是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

    世界上的重要艺术家都不是研究生学历,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连高中都没上。梵·高就是个病人,毕加索也没有大学文凭。当今中国,需要文凭,为了就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你就得拿个文凭。

    你一定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贵的东西。画出动人的画,凭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画的那个朝圣的小姑娘,那么苦、那么好看,但她自己却不知道——艺术就是这样,凭这一点点就打动人了。

    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常识健全就是基础,素描不是基础,现在的素描教学是反常识的。什么都很重要,但你要说素描最重要,那就不对。一棵树,你能说哪根树枝,哪片树叶最重要吗?

    我没有素描基础,不是照样创作?中国传统绘画从来就不画素描,难道就是没基础了?想当年,我们一起画画的同学中,那些把大卫石膏像画得好得无与伦比的人,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

    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是天生的。“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不可,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中国人大抵是惯于取巧而敷衍的,我自己也是如此。而我所见美国艺术家,一个个憨不可及,做事情极度投入、认真、死心眼儿、有韧性,即所谓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是也。同人家比,中国人的大病、通病,是做事不踏实,做人不老实,要说踏实老实的憨人,中国不是没有,只是少,例外,吃亏,混不开。

    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毕业,中学都没上过。

    受过小学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多了;受了大学教育而一事无成的人,也太多了。“学历”与“成就”应是正比,不是这样的。

    “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传人可知。”解释起来,好比你是钱学森,又是博士,这博士学位因为你就分量很重;可要是你没啥名堂,却拿个博士学位混一辈子,你这家伙是个什么料,可想而知——我向来讨厌名校学生自视高人一等的那张脸。

    将当今教育体制种种表面文章与严格措施删繁就简,不过四句话:将小孩当大人管,将大人当小孩管;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根本就怀疑“培养”的说法。梵·高谁培养他?齐白石谁培养他?

    严格地说,我与每位学生不是师生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不是有知与无知的关系,而是尽可能真实面对艺术的双方。这“双方”以无休止的追问精神,探讨画布上、观念上、感觉上,以至心理上的种种问题。那是一种共同实践、彼此辩难的互动过程,它体现为不断的交谈,寻求启示,提出问题,不求定论,有如禅家的公案,修行的细节。

    本文由陌上花开推荐,微信公众号reading1015。作者为著名画家、作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先生。

    罗胖曰:

    年前,一位艺术家力劝我们卖版画。

    他说——

    “让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把墙上的婚纱照换成版画,功德无量。

    艺术时刻在提醒我们:

    在无穷的可能性中,你可以捕捉到最恰当的一瞬间。”

    以好奇和欣赏的态度面对不确定性。

    ——这既是艺术的态度,也是找新角度解决旧难题的心法。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