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161幅名画的思想含金量2015.7.17

     罗胖:

    今天是周五,又是我们的图书上新日,还记得几年前我问过一个著名的交响乐团的团长,说你们的乐手一定有很高的音乐素养吧?结果人家团长说,哎,不一定啊,有的人只是琴拉得好,其实自己也听不懂在拉什么!哎,这个给我的震撼真的很大哈,我第一次知道,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技法不见得有关系,这么说来很多中国家长逼着孩子学艺术,目的是培养艺术审美能力,这条道就不见得走得对了。今天我给您推荐的这本《少有人看见的美》,就是一本关于审美的书,它是从161幅世界名画入手,不讲画家的技法,专讲背后的思想和历史背景,算是绕到艺术背后看艺术,这也许算是进入艺术殿堂的另一条通道吧!艺术审美能力嘛,就是心灵的感受力,画一万张素描能够得到的东西,靠读书和思考其实也能得到。要不您今天回复“艺术”两个字,给您看看这本书。

    

    罗振宇

    在艺术的感性美之上,再叠加智慧的理性之美,会溢出什么样的魅力?

    《少有人看见的美》,为你揭晓答案。

    这不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美术书,它不缠绵于艺术的技法,而是直接切入画作背后的哲学与思想。你会发现,经典之所以永恒,是因为艺术家在追问那些关于宇宙与人生最根本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褪色,人类的理性就不会褪色,经典也将永不褪色。

    比如——

    我们的灵魂将去往何方?

    汉斯·梅林的名画《最后的审判》,描画了基督教末日审判的场景。耶稣端坐空中,而人们的灵魂则在等待被分入天堂与地狱。这是一次对灵魂的永恒判决。

    这场审判如何进行呢?

    大天使米迦勒手握一个天平,对人的灵魂进行称重,轻的升入天堂,重的堕入地狱。

    请记住大天使米迦勒,他就是在末日审判中决定我们命运的神。

    米迦勒称量灵魂是西方绘画中经久不衰的主题。它的背后是从占星术、星座论开始的一套完整的灵魂哲学。

    我们有灵魂吗?它有形态与重量吗?它又将去向何方?

    我是谁?

    古雅典有一条传奇的船,叫做忒修斯之船,它被雅典人奉为圣物。但随着时间的消磨,船身不断腐坏,人们不断用新的木板进行修补。终于有一天,所有的船板都被换了一遍。

    雅典的哲学家就此展开一场争论:这条船还是忒修斯之船吗?

    这个问题后来演变成了人生的悖论——我是谁?我身上的细胞每天都新陈代谢,此时的我还是前一时的我吗?如果不是,那么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解决这个哲学难题的竟然是中国人。我们祖传的法宝是什么?

    奢侈和淫欲到底是罪恶还是人性?

    意大利画家塞冈蒂尼的名画《淫欲的惩罚》,仅看画名就知道是对女性纵欲的鞭挞。

    在冰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山脉,赤裸上身的女性灵魂飘浮在空中,身体成分娩状,暗示生前的放纵。

    从性欲到物欲,从纵情到奢侈,对于欲望的道德谴责始终伴随着人类。

    但即使是在主张“富人上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的基督教文明下,仍然孕育出了美国这样追随欲望的资本国度。

    我们从来都不曾战胜性与舒适的本能,我们天生就在追逐那些生命之外的“多余之物”。

    既然如此,道德又该如何书写?

    苏缨在这本书中借助画作讨论的问题有12个之多。正如作者苏缨在序言中所说:这本书无意于引起任何感动,只希望激发一点思考,它适合于那些对智力趣味情有独钟的人。

    我喜欢这本书,还因为它的作者苏缨。

    我一直在向大家推荐一位思想隐士,叫熊逸。

    今天推荐给大家的苏缨则是另外一位博学的隐士,苏缨同样只是她的笔名。

    我现在也不知道苏缨的真实身份,甚至不清楚她的性别,只是在某些著作中她声称自己是位女士。

    但这毫不影响我对她著作的喜爱。

    她专注于文学与文艺领域的写作,每本书都有着很高的知识品质和审美趣味。

    这本《少有人看见的美》,恰如它的书名,展示了那些少有人看见的美,而它本身也同样是——

    少有人看见过的智慧和美。

    罗辑思维联手中信出版社全新打造,一本充满智慧魅力的美的读本。

    罗辑思维各种资料,每年10元求包养!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