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上流社会"给中国人挖了多少坑?2015.8.5

     罗胖:

    我经常看见一些人捶胸顿足的呼吁中国人要创新那,我总想问一下这些人,那你倒说说看,怎么才能创新呢,难道政府要投入?企业家要努力?所有这些回答就好像你想创新就能创新似的。其实啊,创新这个东西根本就不用呼吁,人人都想创新的嘛!创新只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大量的市场需求,一个是自由尝试的环境。徐小平老师不是说吗,从北京到硅谷的距离,其实比硅谷到美国东部的距离还要近,这当然不是指空间距离啦,而是心理距离。事实上,中国和美国硅谷正在成为世界创新的两个源头啊,就是因为中国有的是大量的需求,而硅谷有自由尝试的环境。顺便说一下哈,下周呢我要去一趟硅谷,看看那里的创新环境,另外,还特别想和我们在硅谷的用户聊聊天,如果有兴趣的话,您今天回复“创新”两个字,给你看一篇文章,另外还有我们在硅谷的聊天会:创新。

    

    孙赛赛

    往国外跑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会遇到一些不经意的“表扬”,让你默默的心领神会。

    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个法国极其著名酒庄的女庄主。她家窖里存的成千上万瓶酒,随便抽出一瓶,都可以买下一整页杂志广告。

    当时是夏天,我们拍摄完,女庄主就端出瓶装气泡水和杯子请大家喝。我们的摄影师直接开瓶对着瓶嘴就喝了。这在国内算个屁事,但在国外,尤其是上流社会,那就是不行。要知道,欧洲贵族家庭里,是没有对瓶吹这个场景的,气泡水必须倒进杯子里才能被饮用。因此,“对瓶吹”对他们的震撼,不亚于我们身边有人放着杯子不用,直接一头亲在饮水机上。

    这个举止被那个贵妇看见了,但是她也不能装作没有看见,还得所表示,于是,她便略带惊讶地赞扬起来:“Oh,这是一种非常清爽的喝水方式。”(That’s a very refreshing way to drink)

    萧伯纳说过,一个人感到羞耻的事情越多,他就越体面。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越不懂廉耻,那么他就越不体面。外国人在“体面”这件事情背后的较劲,其实远比他们表现出来得要更为激烈。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顶级著名豪华汽车品牌举办的Party。这个品牌一贯倡导的精神就是举重若轻(Effortless!)——哪怕你进门前是一路小跑飞奔而来,从进门的那一刻开始,你就要气定神闲,不能气喘吁吁。哪怕暗地里下了很大的功夫,表面看上去一定要若无其事。

    所以,在这个Party上,没有人跑来跑去,在场所有人,连侍者在内,都闲庭信步。没有人急急忙忙,没有人慌里慌张,甚至,都没有主持人来引导大家参观、拍照、交谈、就餐……大家就像是排练过的一样,彼此心照不宣地在计划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个环节,但是表面上,又自然而然。很有一点发榜后学霸遇见学霸,压根不屑得秀成绩单和熬夜,只肯聊一聊最近什么游戏比较好玩的感觉。

    在这种场合,你是不能随便胡乱瞅的。如果东瞄西看被对方发现,这就很尴尬了。所以,就算明明知道你在瞅他,或者心里对你装了180颗好奇心,他们也不能跟你直接对视。如果同伴刚跟你分享了8点方向的某奇葩,你也不能马上回头扫视。你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比如召唤服务生时,若无其事地优雅扭头,用余光扫下即可。

    有意思的是,如果有了明确的理由,比如我需要用15分钟来回答你的一个问题,那么,在这15分钟,我就必须一直盯着你,哪怕另外一个人只离我10厘米,我也不能多看他一眼——如果看了,这将是对你和对他的同时冒犯。

    总之,如果你要去跟欧美上流社会吃饭,类似这样的坑,其实还有很多,如果你想给人留下好印象,那就至少记住以下干货吧:

    1. 点餐(西餐)时,如果对方点了开胃菜或甜品,你最好也照做。要知道,独自一人吃一道菜,旁边还有人眼睁睁看着,那很尴尬。

    2. 不要满嘴食物还高谈阔论。记住每次都只吃一小口食物,即使被突然发问,你也可以快速咽下。问对方问题时,也注意下他咀嚼到了何种程度,避免他狼吞虎咽不能及时回答你问题的片刻尴尬。

    3. 如何淡然离席也是一门技巧:事先准备好一个礼貌的借口,以便在恰当的时刻离开。如果你要席间去如厕,只说下“Excuse me”就好,不用大肆宣称你要去洗手间。

    4. 离席时永远记得顺手把餐巾折好,把带有食物污渍的那一面折在里面。

    5. 记得用餐时要与身边的人交流,别埋头猛吃。要知道,西餐的每一道菜间隔时间都比较长,这中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用来社交的,别让“孤独的美食家”附体。对了,埋头本身也是不对的,要让食物够你,而不是你够食物。

    6. 最好能将所有的菜都吃完,剩下太多食物也是一种失礼行为。

    7. 咀嚼食物(打嗝就别想了)时发出声音是非常不礼貌的,暂且把嘴巴当作功能单一的器官吧,不妨先享受美食,再享受交流的乐趣。喝汤也是一样,不可发出“嗖嗖”的声音。

    8. 你是把食物放在叉子正面还是背面进食?一般人都会把食物切好,再盛入叉子的凹面(正面),美国人有可能会习惯把叉子换到右手进食。不过正宗的英式贵族竟然是用叉子背面进食。David Tang爵士在《金融时报》的专栏说,他曾亲眼见女王将3颗豆子推上了叉背进食。这真是件精细的体力平衡术。

    本文由罗友 华炳桂 推荐。作者 孙赛赛 ,选自微信公众号“lavie2020”。

    罗胖曰:

    世界上的竞争规则本来只有两个——

    权力和金钱。

    但是有财有势的人不放心,顺带又发明了两个附加规则——

    礼节和优雅。

    结果呢?

    越是蒸蒸日上的地方,就越没有空讲究礼节和优雅。

    越是日落西山的地方,就越是莫名其妙地瞧不起人。

    比如,硅谷就很少有穿西装上班的公司和必须穿燕尾服参加的爬梯。

    欧洲人和美国东部贵族偶尔表示看不惯。

    俺下周去硅谷。

    仅以此言,拍硅谷的马屁。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