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没得选才最惨2015.9.28
罗胖:
最近啊,分享经济的概念非常火。于是我和朋友之间出现了一个争论:将来会不会是一个人人都在搞兼职的社会咧?人人都有一份基本工作,又把闲散的时间和资源拿出来再挣一份钱呢?就像现在很多专车司机干的那样,我倾向于认为不会了,现在看到的分享经济,其实是又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序幕,最后兼职的还是会干成专业的,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是人类文明的总趋势嘛!比如说吧,刚开始兼职做专车司机,渐渐有人发现这条路挺好啊,干脆可以当职业干啊!再比如说,在自家小区兼职教孩子画画,美术老师会发现,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在家就业啊,还不用到学校去呀!所以分享经济不见得是未来,但它却是最好的风口,它让每一个有手艺的人有一个新选择,是去打工呢?还是去做一个自由职业者?今天您回复“选择”两个字,给你看一篇有关人类未来的文章:选择。

吴主任
容易忧伤的知识分子经常会感慨这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书店倒闭,不爱阅读的人们精神世界早已破败不堪,贫瘠得令人不安。
这种悲观的说法在互联网还没诞生之前就已经有了,悲观是人类的通病,给了擅长贩卖忧虑的知识分子绝佳的舞台。如今移动互联网兴起,人们吃喝拉撒不离手机,这些人都要着急疯了。
平均而言,现代人的闲暇时间是要高于过去的。很简单,富了就不必太操劳。好逸恶劳是人性,这一点不必怀疑。在温饱都是问题的情况下,就不必指望人们会在精神世界有什么建树。
过去人们闲暇之余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本破书,几个耳熟能详的典故。有点文化的人之间的交流也逃不过这些共有的精神财富。可选择面太狭窄,并且要是在生活里找不到理想的精神伴侣,就只能在孤独中独自牛逼。如今,你在任何方面的知识有疑惑,都有整个互联网的海量数据供你使用,找不到共同爱好者交流的情况几乎绝迹,除非自绝于外界。
在知识水平上,现在人也是显然高于过去。现在一个高中生的数理化知识要远高于几百年前的科学家。日常生活的常识更不必说,在感冒都要死一大片、生病要去求驱魔的时代谈什么精神世界都有点滑稽。
由于如今可选择的满足自己精神世界的手段异常丰富,不再囿于文字是非常自然的现象。物质的背后满满全是精神,文字或者准确地说用文字表达思想只不过是其中一种形式。过去一个试图征战世界的人或许唯一可选的手段就是在文字里意淫一番,如果他文字能力不足,那就惨了。现在不同了,游戏就行了,你在里面可以当国王。
“物欲横流”的说法,完全忽视每一样被制造出来的物质其实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外部表现。
而因为信息获取与互动的便捷让人无法专注思考的说法也十分可笑。传播越来越发达,给予人似乎越来越多的自由,其实也让人所受奴役越深。翻译成大白话是,选择太多让人无所适从,成了奴隶。
这种调调并不陌生,类似的说法有:农民怎么可能管好自己的土地,如果每个人都生10个孩子怎么办……骨子里全是蔑视他人的自由意志。隐含着的意思是,来一个全能的神来帮他人决定怎么吃喝玩乐,怎么让精神世界丰富起来。
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才有这个可能使得闲暇时间被更有效地利用起来。这才是事实。随身携带的手机可以在任何只有十分钟的空余看完一篇短文,完成一次线上辩论,玩一局游戏,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这样一种进步,与仍选择坐在书房里专注某方面的知识完全不冲突。
爱读书的去读书,爱游戏的去游戏,多出的可能并不剥夺原有的选项,没得选才最惨。
本文作者 吴主任,选自微信公众号 “理性乐观派”。
罗胖曰:
人性总是趋向自由。
社会总是趋向分工。
价值总是趋向多元。
所以,人类文明就有了一个根本性的无奈——
就算发展带来恶果,也只能靠更多的“坏发展”来解决它。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