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重要的是你想去哪,不是你从哪来2015.10.24
罗胖:
昨天听李开复老师讲他当年在微软的一个经历。有一次啊,他在公司走廊里遇到总裁鲍尔默,鲍尔默就跟他打招呼,说开复,咱俩可有十一个月没见面了,该找个机会聊聊了啊!李开复心里就纳闷啊,微软一百个副总裁,他咋就记得和我十一个月没见面了呢,我自个儿都不记得呀。原来啊,鲍尔默让助理把公司里六百位高管的简历和动态做了一个大厚本子,每天睡觉前就反复的翻看,目的就是要确保和其中任何一个人遇到的时候都能有话题可以聊,比如说对方毕业的学校,或者对方原来工作的公司,经常能让对方大吃一惊,感觉领导好重视我啊!除了花钱,这是微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说来惭愧吧,别说中国的大公司领导,很多创业者也未必能做到这一点,留住人才有时候不是钱没花到位,而是心没用到位。今天您回复“用心”两个字,给你看一篇文章。

黄嘉 Karen Wong
二十多年前,我背着一个背囊赤手空拳来美国留学和就业。当时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来美国是读研究生院,最早也是从大学起步。
而现在的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将孩子送到外国念高中、初中的,比比皆是。父母千方百计为孩子找门路考进常春藤级别的名牌大学,如哈佛、耶鲁、斯坦福等等, 以为这样就把孩子带上了康庄大道。其实,孩子们真正要面对的考验是在离开象牙塔之后,如何面对象牙塔之外的职场竞争。
作为国际律师事务所,我们每年都会从常春藤学校招几十个见习生,经过筛选最终能来参加面试的学生中仍然有一半通不过。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学生是国内顶尖大学的本科生,斯坦福的博士,还是哈佛大学的法学博士。 如此超群的学历,让我们非常想聘请他。但是,一面试,我们却直接给他打了一个问号。
当我问他:“去年夏天,你去了哪间律师事务所做见习生?”
他马上脸红脖子粗,神态紧张,说话变得结结巴巴。原来,去年夏天他没有找到在律师事务做见习生的工作。作为哈佛法学院的学生没能找到工作,也许他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
其实没有得到工作就直接告诉别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保持振作向上的心态,诚恳地阐述求职的愿望,我们不会在意过往的失败。是他回答问题的表现和面对失败的态度让我们只能拒绝了他。
学生和家长在整个成长教育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点:美国精英职场注重素质、气质,这不是分数和文凭可以反映出来的。我遇见过不少美国名牌高中如Andover,还有其它学校的学生,我们聚在一起时,时常提醒大家和自己——
我们所关心的是你想去哪里,不是你从哪里来!
反映在面试中就是,我们特别想知道一个名校出来的学生能否承受压力和挫折,如何在不可能中找到可能。我认为能否做到这点往往不在于实际能力,而在于内在的心态和价值观。尽管你拿着常春藤的敲门砖,如果没有成功人士的心态和价值观,也难以敲开精英职场的大门。
有一次在北京某个酒店餐厅里,我坐在一个中年美国人和一个年轻中国男孩旁边,无意中听到他们之间的交谈。
美国人先作了一番自我介绍。他说他是在以色列出生的,到美国MIT念MBA,毕业后到华尔街做分析师,之后,做了风险投资,投了不少的公司,后来又成立了一个私募股权基金,建立了不少公司。然后,他问这个年轻人:“你喜欢做什么?”
年轻人一开口就回答,我爸爸在哪儿工作,我妈妈在哪儿工作,姨姨是某某的助手, 一大堆的话都是关于别人做什么。
那美国人愣了愣,又问他:“你自己喜欢做什么?平时有空的时候,你喜欢干嘛?”
年轻人说:“我对钢琴蛮有兴趣的,但妈妈说,弹钢琴是弹不出事业的,所以,我也没有怎么继续努力。”
美国人又问:“你平常喜欢看什么书?”
年轻人说:“我喜欢看林肯自传,他是民族英雄……很小就很崇拜他……”
年轻人的回答给我的感觉是,他好像在背诵小学、中学作文材料,是在回答老师出的题目,而不是在讲述自己真的喜欢什么书,当然,也许他平常根本没有看什么书。
美国人还是不断问他的嗜好等等,但年轻人都讲不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实际上美国人只是想要了解这年轻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Who are you?
What interests you?
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这个孩子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能力,更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讲出代表自己的故事。
精英职场的面试是一个考验讲故事能力的场合。在这些投资银行、管理咨询公司和大型律师事务所中,每年都有全世界最顶尖学府的高材生被聘请,而能进入这个精英职场的中国留学生则是凤毛麟角。
50%以上在常春藤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甚至都找不到正式工作。这不是因为美国的就业机会少,而是因为中国学生缺乏足够的职业规划和求职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不仅对“精英职场”,对所有职场都有广泛的适用价值。
本文由 张佳莹 推荐。作者 黄嘉,系威尔逊国际律师事务所Palo Alto办公室合伙人。
罗胖曰:
有位历史学家讲,一个“仁”字说尽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仁”,二人也。
中国人必须在二人以上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定位自己。忠孝节义莫不如此。
中国人被追问自己是什么的时候,每每一片茫然。
此时,他们往往想的是——
“你最希望我是什么。”
仍然是回到二人关系,中国人才有思考的立足点。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