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文字版]第三季14 午夜将至 123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今天我们继续卖书。一本优秀的历史著作,它得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就是有丰富的细节。不仅有全景镜头,而且得有特写镜头。因为只有借助于细节的力量,我们才能够穿越到另外一个时空,去感受到那个时空里的人的所思、所想,和行为方式。你看这就是阅读的好处。我们可以“闭门家中坐”,用这种成本极低的方式,去在脑子里构建一个陌生的世界,让我们此生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我们微信公众号商店里正在销售的镇店之宝——《光荣与梦想》 ,就最符合这个特点。它就是用大量的细节给我们拼接了一个四十年波澜壮阔的美国历史。 但是我们今天推荐的还不仅仅是这一本书,还有一本,因为它符合我们关于一本优秀历史著作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像一部悬疑剧一样的精彩。什么叫“悬疑剧”?当你进到电影院和剧院的时候,你明明知道:人类没有危机,最后坏蛋一定会死的,最后一定是大团圆结局,但是随着情节的铺开,你仍然会感到惊心动魄。对,这就是这一本《午夜将至》。

    这可不是什么恐怖小说,这是一本非常严肃的、非虚构的历史著作。写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就是冷战最尖峰时刻的那十三天的历史事实。这本书我们交给我们的策划人刘学先生,让他去看的时候,他看完之后说:“如果说让我评选出2005年我看的十本最棒的书,这本已经入选了。虽然我还不知道下半年我要看什么,但这本书一定是!”后来写完节目策划案之后,他还把它看了六遍,真是喜欢。

    但这本书和这个慨念就是“古巴导弹危机”,它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它太陌生了。你想,很多90后的小朋友出生的时候,1991年的时候,苏联已经解体了,对吧。苏联一解体,整个冷战就灰飞烟灭了,没有了。这个词变成一个历史名词。我想也许过不了多少年,像什么“冷战”、“苏联”,这些词大家都会遗忘的。只有专业的历史学家才会感兴趣,为啥?因为时间太短了,前前后后只有44年。而且“冷战冷战”,它就是没打起来。作为一个战争故事,它也没那么精彩。打一个不恰当的对比,你看古罗马时代,古罗马有一个对手叫“迦太基帝国”,就是今天北非那一带。这个帝国可是跟古罗马缠斗了118年,前前后后是三次“布匿战争”。那又怎么样?最后当迦太基被古罗马灭国之后,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历史上有这么一个“迦太基”,它有一个名将叫“汉尼拔”,为啥没记住?因为时间短。而且最后你不存在了,大家记你干什么?那还是118年。你看“冷战”只有44年,所以苏联的命运,没准就是未来的一个“迦太基”。

    那为什么今天我们还是要谈“冷战”?先卖个关子,节目最后给大家一个解释。好,那让我们回到冷战的源头——1945年二战结束。那原来的两大盟国集团之间,互相之间看着就不顺眼了。这边是苏联,这边是英美。然后英国的那个卸任的首相丘吉尔,1946年3月,就跑到美国去做了一个演讲,这就是著名的“铁幕演讲”。啥意思?就是一道“铁幕”正从欧洲落下。你看原来那些历史名城,什么华沙,什么柏林,什么布达佩斯,现在都落到斯大林的口袋里去了。这是“东正教文明”对我们“基督教文明”的威胁。你看丘吉尔这个人,大声疾呼,这算是为冷战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又过了整整一年,1947年的3月份,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在国会发表了一次演说,其实就是一次“国情咨文”,就是正式提出来所谓的“杜鲁门主义”,就是跟苏联彻底撕破脸了!这就是冷战的开始。

    其实说是战,其实美国人当时信心是爆棚的,没把苏联放在眼里。为什么?你想,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损失了2700万人口,整个国土是残破不堪。所以不管斯大林多么想跟美国人抗衡,但是你实力不行。所以在他生前,也就是1953年之前,苏联采取的一直是一种战略上的防守姿态。我们再反过头来看美国,你就说吧,什么指标是经济的、工业的、还是军事的,美国都是世界第一。所以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讲过一句话,说美国就是世界第一强国,而且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世界第一强国。啥意思?就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它的相对强大程度,达到美国现在这个水平。所以他的自信心是爆棚的。在《光荣与梦想》这本书里,还提到一个细节,就是当时苏联人经常也许是为了鼓舞土气吧,经常宣布有一些科学发明。可是消息传来,在美国人看来就是个笑话。首先,你那些发明我们早就发明了,而且你们那些发明家,什么“伊万诺维奇”, 什么“伊里金”,我们美国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因为确实,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什么电报、电话、收音机这些重大的发明,全部是美国人干的。有你苏联人什么事啊!而且二战,没有美国人的支持,你苏联人根本就打不下去。所以刚开始没拿苏联当什么真正的对手。这个优势一保持就是十年。

    我们简单为大家回顾一下这个阶段美国的政局,你看,杜鲁门是二战后期上台的,然后他当总统一直就当到了1953年。杜鲁门下台和斯大林去世是同一年,然后美国总统就换成了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就是原来盟军的那个总统帅。艾森豪威尔当总统两届,八年,到1961年才换了我们后面要讲的肯尼迪总统。所以到1957年的时候,正好美国是艾森豪威尔当政,这一年的10月4号出了一件事:当时苏联就通过“塔斯社”——当时苏联的一个新闻社,就发布了一个消息:苏联发射了一枚人造卫星。你看中国“大跃进”的时候不是经常说什么亩产上万吨,放卫星,这就是那个时间。因为正好是1957年1958年那个时候,苏联放了这个卫星,你说有多厉害呢,没多大。按我们今天说,半米左右的直径,就这么一个大铁球。你以为里面是啥?就是一个发报机,还带一个电池,外面抻了几根天线。就这么一个球,发到天上去了。

    这可让美国人大惊失色,因为这说明: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苏联的科技已经领先了。用《光荣与梦想》这本书的作者的话来讲:当时这个事件,对美国人的观念和思想上的冲击,不亚于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当然了,美国政府刚开始说不要惊慌了,这不就是个科学上的事吗!我们距离这个事也很近。苏联人马上给你好看,紧接着又发了一颗卫星上天了。而且这里面可就不光是一个发报机了,里头还有一条狗,就是活物也可以上天了。这就距离人上天没多少距离了。所以当时艾森豪威尔有一个非常亲密的助手就讲过一句话,说看见这些事,我甚至就想把美国国家预算局那个局长,给他绞死。就是你为啥不给这个领域的科技发展拨款呢?甚至当时有一些国际法的专家,就非常正儿八经地给美国政府提建议,说趁着现在苏联人在这条道上跑得还不是很远,我们赶紧跟它签战略性的和平协议吧。万一人家发展好了,都不跟我们签协议了。当时就吓到这个程度。所以当时他其实是一个弱势,共和党总统,因为当时国会的多数党是民主党。民主党的党首叫约翰逊。当时还做了一番正儿八经的分析,他说你看古罗马之所以在全世界领先,就是因为道路修得好;大英帝国之所以称霸全球,就是因为它统治了海洋。现在人类马上就要进入外层空间时代了,看来这个时代领先者就是苏联,我们美国人已经落后了。虽然美国人很可能马上也要发一个卫星,那有什么用呢?莫非美国人发的卫星,挡风玻璃上还有自动雨刷?这也是《光荣与梦想》这本书里写的。所以当时确实是非常可怕。你想啊,确实,现在美国人头顶上就有这么一个东西,每过一段时间就从美国国土上飞过,而且那个东西属于苏联人。既然它能把火箭发射到外太空,那打到美国有啥问题呢?这就是美国人心中真实的恐惧。

    当然了,这边美国科学家也是急起直追。后来我们也知道,美国人甚至搞了一个“登月计划”。这就是后话了。那苏联人这边是什么反应?这个时候,苏联已经换成了赫鲁晓夫在台上了。赫鲁晓夫就说对啊,我们自打把卫星发上天之后,你们那些轰炸机就是一堆废铁。我们在克里姆林宫里面,只要按按钮,就可以把导弹像扔糖豆一样的打到你们美国。而且我们有核武器。确实,这是整个冷战局势看来一个大逆转,那请问是这么回事吗?不是这么回事。后来历史学家们翻档案发现,到了1961年的时候,美苏双方的战略实力差距对比,仍然大得很。比如说洲际导弹,是五比一;远程战略轰炸机是八比一;到了核弹头这个领域,差距就更大,是十七比一。那请问美国领导人心里有数吗?当然有数啊,当家怎么能不知道家底呢。可他为什么不说呢?他不能说。

    你看1961年的时候,是肯尼迪上台。肯尼迪出于公私两个方面的需求,他都不能说。这件事首先是一个私心。因为他作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上台之前他宣传的,就是你们共和党人干得不好,你们让苏联人在导弹这个领域,在外层空间这个领域,追上了美国,所以换我干了。他就是这么上的台。他总不能上台之后一抹脸说,其实我们还是不错的。这个话说不出口,这是个私心。如果从公心上来讲也是这样,他不能公开地宣布苏联的战略劣势,这样会激发苏联人奋起直追。所以美国领导人只好吃这么一个哑巴亏。

    而苏联那头,为什么家底这么薄,还要天天吹大牛呢?它也有它的原因。这个时候,赫鲁晓夫其实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他知道整个国家其实并没有从二战的那个废墟当中缓过劲来,民生凋敝,而且在战略上,它的劣势非常大。你想,苏联的地缘环境其实是非常恶劣的,它地处于欧亚大陆的北边,所以美国人在西边搞了一个英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看住它;在东边搞了一个日本盟友;再搞一些其他小兄弟,像什么土耳其,在里面装上导弹,直指你苏联。苏联等于是在战略被包围。到1961年的时候,苏联跟中国又闹翻了,等于突然在边境上又出现一个大的敌人,它的战略环境非常恶劣,而且经济又不行。所以,为什么赫鲁晓夫一定要在导弹这个问题上吹牛皮呢?因为他其实是告诉国内的那些军方以及老百姓,说我们不要花那么多钱养军队了,我们有导弹。我们导弹很牛,我们在克里姆林宫按按钮,就可以把导弹打到美国,所以要大规模地裁军。所以吹嘘导弹,是为这件事情做伏笔。另外赫鲁晓夫还有一个心思,他知道苏联的实力不行,但是美苏抗衡的这个势头,整个这个局面,又已经形成了。那怎么办呢?所以赫鲁晓夫一直讲,说这个就像两条狗相遇,其实打架谁打赢了,关键看架势,重要的不是我们讲的是不是实话,而是我们讲的话美国人信不信。所以他经常说,我们可以像生产香肠一样的生产洲际导弹,我们有无数的洲际导弹。要知道,赫鲁晓夫的一个儿子,叫谢尔盖,他自己就是导弹工程师。有一次他就跟他爹说,你这个牛皮吹得也太大了吧!我们洲际导弹一共也就两三枚。赫鲁晓夫说重要的是美国人信不信这一套。关键是我们把这个架势摆出来。所以你看,双方形成了这么一个舆论上的,好像冷战局势的大转折,双方是各有它的理由。

    而且更有意思的,我们得考察一下,这个时候美苏对立,双方两个领导人,你看赫鲁晓夫是一个工人出身的人,大老粗,没什么文化,他是乌克兰人,但是他可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政治家。而你肯尼迪呢?小毛孩子。肯尼迪是美国那个时候,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任总统。要知道在当时的国际政治当中,也是有那种鄙视链的。比如说毛泽东就看不起赫鲁晓夫。为啥?因为我当政治家的时候,我是跟斯大林一辈的,你算什么,你是斯大林的跟班好不好。所以毛泽东有一次把赫鲁晓夫叫到中国来,说,我们聊聊吧,赫鲁晓夫只好来,来了之后在哪儿接见?不要安排什么正式接见场所,游泳池。毛泽东在那个游泳池里游泳,赫鲁晓夫就在岸上,游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然后跟毛泽东说话,他是那个态势。但是这个鄙视链,在赫鲁晓夫看来,你肯尼迪算什么东西?小毛孩子。确实,肯尼迪也是个小毛孩子。他跟今天的奥巴马有点像,就是他原来没有什么政治经验,他为什么能当总统呢?两个原因。第一,他自己有很大的政治魅力;第二个原因,是他老爹有钱,老爹是拿钱把他拱上位的。比如说肯尼迪原来出过一本畅销书,叫《英国何以沉睡》。后来历史学家发现,什么畅销书,之所以卖得多,是因为一大半的销量,是他老爹自己掏钱买回家的。后来肯尼迪又出了一本书,叫《勇者无畏》。历史学家又考证出来了,说这本书有很大一部分,是他老爹掏钱雇人当枪手,替他写的。他老爹不是讲过一句话吗;说我在这小子身上花的钱,就算是花在我司机身上,也能让这个司机当选美国总统。所以你想,底子这么潮的肯尼迪,在赫鲁晓夫面前怎么抬得起头呢?

    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前不久,他们双方其实见过一次面,那叫维也纳会议,一见面,那个赫鲁晓夫的心理优势可大了,指着肯尼迪说,当年我可投过你的票。他作为苏联人怎么能投美国总统的票呢?事情是这样的,在1960年的时候,这不是美国大选年吗?肯尼迪代表民主党竞选,正好这个时候是共和党政府执政,美国有一架侦察机在苏联上空被击落,而且飞行员被活捉。苏联人可高兴了,提溜着飞行员,就像猫耍耗子一样,带着四处游街要审判。反正丢美国人的脸呗!共和党这个时候的总统,是艾森豪威尔,他已经是第二任了,他不竞选,竞选的是尼克松。但艾森豪威尔,他作为党的主席,他是有这个责任的。所以他就拼命想把这个飞行员要回来,可是赫鲁晓夫特别不喜欢尼克松,因为他们俩吵过架。而且他知道,尼克松这个人,是坚决反共的一个人。所以,赫鲁晓夫就是坚决不给你共和党面子。这不就等于是侧面投了民主党的肯尼迪的票吗。所以这个事是这么来的。

    可是后来在维也纳会议开会的过程当中,把旁边的人都给看傻了。比如说,肯尼迪的副总统约翰逊。他就说,这个赫鲁晓夫把这个肯尼迪训得,心脏病都要发了。当时英国的首相,叫麦克米伦,也在会上。他说肯尼迪可能一辈子也没遇到过这么一回事,就是,有一个人对他的政治魅力无动于衷。赫鲁晓夫就是训他,把他训的真是面红耳赤。所以后来美国报纸上调侃他们,说当时的会议情景就是这样的:赫鲁晓夫说,美国总统肯尼迪,把你那钱包手表都给我。肯尼迪说不给,凭什么给?赫鲁晓夫说,这样吧,你要讲道理嘛,咱们谈判。手表我不要了,把钱包给我吧。就是说明,这赫鲁晓夫在那次会议上,是非常不讲理的,非常强势的。什么原因,我们前面讲过:苏联人必须做出一个强势的样子。但是问题来了,苏联人他总得干一件实际的事吧。就是逆转美苏双方的这个战略不平衡。那苏联干什么呢?赫鲁晓夫当时讲过一句话,说我们得找一只刺猬,丢到山姆大叔的裤裆里。那请问这只“刺猬”是什么?

    好,我们回到古巴导弹危机,那这场危机是怎么开始的呢?有一段很诗意的描写,话说有一天,赫鲁晓夫在自己的老家乌克兰的度假别墅里面,推开窗户远望群山,他看着一个他看不到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土耳其。他心里知道,那个地方有无数美国部署的导弹,正指着他的祖国苏联啊!那怎么办呢?沉思良久,突然一转头跟身边的人说,要不我们把自己的导弹也布到美国家门口去吧,布到古巴去吧。你看,这就是一个念头的开始。你想,美国的战略环境地缘环境,实在是太好了,跟苏联没法比。这边那边都是大洋,南边的南美洲、拉丁美洲,都是它的后院,是吧。那如果把苏联的导弹,如果布到了古巴,古巴什么地方,如果你打开美国地图,就在佛罗里达州的对面,现在迈阿密的对面。就那么近,对吧。如果布到它家门口,这可比土耳其距离我们苏联还得近,等于是美国人拿小刀子捅着我的腰眼,我现在也有一把枪捅住你的腰眼,好主意!于是赶紧开干。

    我们刚才讲,古巴不是美国人的后院吗?怎么这个时候,苏联就有可能把自己的导弹布到美国家门口去呢?这我们就得花分两朵, 各表一支。我们说说古巴。古巴原来确实也是美国人的后院,都跑到古巴去花天酒地。因为度假天堂嘛。那个时候在古巴就有一个独裁者,叫巴蒂斯塔,也是美国人扶植起来的这么一个政权。那在1959年的时候,这巴蒂斯塔反正也没搞得定国内的革命者,卡斯特罗这帮革命者,就把他给推翻了。而美国这个国家比较有意思,以后我们专门讲这个话题,就是它既有它价值观比较宏大的一部分,可是它又是一个利益实体。可以说美国这两百多年的历史,永远在这当中找平衡。它不是不知道巴蒂斯塔不是个东西,它知道,你看罗斯福原来就讲过一句话,是不是针对巴蒂斯塔我不记得了。大概就是说,这些独裁者就是狗娘养的,但是他们是我们养的狗娘养的,所以巴蒂斯塔在美国人心目中就是这样。虽然卡斯特罗也没说,我要跟苏联接近,我是社会主义革命。刚开始没说。但是美国人老觉得,怎么能把我的狗娘养的给推翻了呢?所以其实卡斯特罗在革命成功之后,马上干了第一件事,就是出访美国。现在你到百度上,还可以搜到大量当时卡斯特罗出访美国的照片,大胡子革命者,气质非常之酷,跟很多美国美女合影,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卡斯特罗旋风。但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死活就是不见他。卡斯特罗在美国待了十天,做了大量的表态,说我们不是什么红色革命,我们是绿橄榄色的革命。讲了一堆话,没用,美国人就是不待见他。所以卡斯特罗没办法,他只好回国。之后,你想,他一个小国,而且就在你美国的眼皮子底下,他如果不投靠另外一个强权,他这个政权肯定搞不下去。所以逗着在1961年的时候,卡斯特罗倒向了苏联这一边。

    当然美国那就更觉得,这是眼中钉肉中刺了。这跟什么在欧洲亚洲的那些政权,发生这种更迭可不一样,这可就在我家门口。所以美国的中央情报局,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暗杀卡斯特罗。所以后来卡斯特罗讲过一句话,说:如果奥运会有一项指标,有一种竞赛,叫被暗杀次数,我一定是金牌获得者。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想出什么招来,比如说,卡斯特罗爱到海边游泳,他们在很多贝壳里装上了炸药,想把卡斯特罗给炸死。还有在他的靴子里,派人去洒上一种粉末,据说这种粉末,你穿了鞋之后,跟皮肤一接触,能够导致自己的毛发脱落。你卡斯特罗不是有一身漂亮的大胡子吗?你毛发一脱落,你革命者的气质就没有了,你对古巴人民的号召力就不行了。你想,这种缺德招都想得出来!还有一次,他们当时就在古巴的农村里面大量散布一个谣言,说耶稣马上就要降临了,只要你们推翻了卡斯特罗,耶稣就降临。然后还派潜水艇到古巴的近海里,在夜里偷偷摸摸地浮上来,然后往天空中打照明弹。就是告诉古巴,你看耶稣要来了,耶稣要来了,赶紧推翻卡斯特罗。这当中的笑话就无数。尤其是在肯尼迪刚上台的时候,也就是1961年年初,美国人还干了一件猪一样的事,这件猪一样的事,也获得了一个猪一样的名字,叫猪湾登陆。就是美国政府出钱出枪出装备,包装了一批古巴的流亡者,让他们登陆猪湾,去推翻卡斯特罗政权。这个故事有机会以后再跟大家讲。是丑态百出,简直就是一个闹剧。那最后,卡斯特罗还是把这帮人给灭掉了,这帮人就失败了。

    不过从这些事件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得出来,卡斯特罗其实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你比如说,卡斯特罗不是俘虏了猪湾登陆的那些流亡者吗,都是美国人支持的。他也不杀他们,把他们关起来,然后跟美国人讨价还价。最后逼得美国人掏了6200万比索的药品和婴儿食品交换,才把这些人又还给了美国人。说这个6200万比索,可能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战争赔款,这是卡斯特罗干的事。包括他后来倒向了苏联,也是不断地冲赫鲁晓夫伸手,赫鲁晓夫一旦觉得要得太多了吧,舍不得。卡斯特罗就拿一句话兑他,说,你还是不是个革命者?后来赫鲁晓夫也没有办法,要什么就给什么。所以当时双方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所以才勾起了赫鲁晓夫的这个念头,我们把导弹部署到古巴去。因为卡斯特罗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我们帮他就是了。于是就开始干。

    那就有一个问题就发生了,那赫鲁晓夫为什么敢干呢?他有两个猜测:第一你美国人把导弹搞到土耳其,堵在我家门口,我堵你家门口,一报还一报,你还能说出什么吗。第二,美国正好在1962年的时候,是中期选举。国会选举,全国上上下下两个党派都在围绕这事忙,是11月4号选举。所以赫鲁晓夫算,只要我们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挺过了11月4号,我们的政治风险期就过去了。因为在选举期间,两党容易拿这种事说事,大家面子上都下不来。所以一旦发现古巴有苏联的导弹,大家会跟你急。但是一过了11月4号,应该这事就过去了。所以赫鲁晓夫严令保守秘密。你想这是个多大的工程,那么多导弹、核弹头、轰炸机、导弹的发射装备,还有四万多名苏联的军人,要陆陆续续运到古巴。当时是动用了85艘船183个航次运过去的,但是保密工作做得真是好,苏联人对自己也保密,包括当时苏联驻美国和驻联合国的大使。而且赫鲁晓夫还玩这种雕虫小技,在过程当中还给肯尼迪写信,说你放心选,这事我给你撑着,在你中期选举的过程当中,我不会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给你捣乱的。你好好选去吧。这其实是一个障眼法,就想拖过这一段时间。

    但是美国国内的人也不是吃素的,你这么大的工程,哪有不透风的墙呢?他们就觉得古巴是眼中钉肉中刺,老拿它说事,说苏联人跟古巴一定在搞什么,你肯尼迪肯定不负责任。肯尼迪一来二去就烦了,说行,我加派侦察机的班次,我查给你们看。要没什么,你们该闭嘴了吧!就真的加派了侦察机。结果真的就发现了这样的一批导弹,导弹的发射场,以及正在兴建的大型的基地。这就一翻两瞪眼了,10月13号夜里发现的,然后经过一两天的确证,10月16号,整个的情报就摊在了肯尼迪的案头。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是不得了的事情。因为他舒服惯了嘛,躺在两个大洋的中间睡安生觉。可是现在突然有一把上了膛的枪,就塞到你被窝里,你想美国人啥感觉?赫大大你要干什么?

    当时美国人的分析,无非赫鲁晓夫想干三件事:第一,就是在西柏林的问题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当时柏林整个城市,其实都置于东德的内地,所以它是苏联的势力 范围。但是唯独柏林的西区是属于盟军,也就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占领的。所以赫鲁晓夫动不动就要拿这事说事。他还讲过一句很粗俗的话,说这个西柏林就是西方人的睾丸,说我一旦想让他惨叫,我就捏一下西柏林。捏一下西方人的蛋蛋。这是赫鲁晓夫说的话。那第二个可能呢,就是逼美国人在土耳其把导弹撤走。那第三种可能就很可怕了,没准儿赫鲁晓夫就是想通过这一招,直接准备和美国开战。

    在美国看来,像苏联这样的国家,是没有战略透明性的。女人心海底针,你想什么我不清楚。所以肯尼迪和他的智囊没日没夜的开会,就琢磨苏联人到底想干什么。他们又不敢采取直接的激烈的手段,就是直接轰炸古巴的那些还没有建成的基地。那些基地还没有设防,一炸一个准儿。可是苏联人下一步做什么反应,美国人心里又没数了。只好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就是10月22号,由肯尼迪出面发表了一个讲话。这个讲话三件事:第一,宣布两天后——10月24号,对古巴进行封锁;第二,要求苏联人把导弹给撤出去;第三,宣布美国进入三级警戒状态,就是十五分钟之内可以发射核弹。所以美国这边摆出了一副要打架,你想怎样这种架势。那苏联人知道自己的阴谋败露了,当然也是这个架势,你想怎样?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评论,什么美国海盗,我们苏联人是为了和平目的,就知道你美国人要入侵古巴,我们完全是防守姿态等等。双方的一个架势很大。

    但是从《午夜将至》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大量的细节,其实双方都是给对方留着小心的,就像是在黑咕隆咚的深夜里,两个人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突然一下撞一对脸,大家都吓得其实是往后退了一步。不要看他们表面上说什么。你比如说,美国人刚开始虽然说剑拔弩张,可是他为什么22号宣布,两天后对古巴进行封锁呢?就是给苏联人两天时间,你撤一撤了。而且美国人在宣布封锁这个时候,它用的并不是军事上封锁的那个词,用的是叫隔离检疫。就是看看你船上有什么不好的动植物,带来什么寄生虫到我们国家。是那个英语单词,这个英语单词叫“guarantine”。而且你美国人是宣布24号开始封锁的,24号美国海军还真就在封锁线内发现了一艘苏联的潜艇。可是怎样?电话打到白宫,肯尼迪说,不要动它,不要动它。因为潜艇是军事设施,你根本不知道你一旦把它拦下来检查,双方会发生什么样的摩擦,所以全当没看见。后来什么时候才检查了第一艘苏联的船呢?一直到两天后10月26号,也是精心挑选,挑选了一艘,绝对不可能装载什么军事设施的苏联船,这其实压根就不是苏联船,它只不过是挂苏联的国旗是一艘黎巴嫩的船,而且船上全部是希腊的船员。就是这样,美国人也加着小心呢,上船首先不敢带武器,而且换了一身白色的军服。因为白色显得比较正式,而且显得也比较友好,而且兜里还揣着什么水果糖、打火机,上船准备友好地给大家发一发。那船上的那些希腊船员呢,当然也知道这个检查是怎么回事。非常友好,给美国大兵们泡咖啡,揭开船舱的那些布,你们看,你们看,什么都没有。当然啥也查不出来了。这就是预先定好的,啥也查不出来的一次检查。最后相谈甚欢就散了。

    这就是整个十三天危机时间期间内,对古巴进行封锁的唯一一次登船检查。所以美国人是非常含糊的,虽然表面上叫得凶。那苏联那边呢?也是。赫鲁晓夫刚听说美国人知道这件事情了,他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也很粗俗,他说,看来美国大兵害怕了,美国人的肯尼迪总统现在晚上睡觉,手里一定拿着一把木头刀子。旁边人说什么意思啊?啥叫木头刀子?赫鲁晓夫说,这是我乌克兰老家的一句俗语。我们那时候,老家人出尝,第一次打狗熊的时候,手里都要带一把木尖刀子。那做什么用呢?就是万一吓到屎拉到裤裆里,用木头刀子清理自己裤裆比较方便。他就是说,其实肯尼迪这时候,一定是吓得拉到裤子里了。可是后来,赫鲁晓夫身边的人说,后来啊,说其实赫鲁晓夫当知道美国的战略警戒级别一再提升的时候,是赫鲁晓夫差点小便失禁,拉到裤裆里了。不管谁拉到裤裆里吧,总而言之,赫鲁晓夫当时整个的言辞虽然是剑拔弩张,但是行为非常理智。马上下令所有正在开向古巴港口的那些船,只要船上带着军事装备,全部给我返航。只有一艘船是民用的,你去古巴,美国人查反正也查不出什么。

    所以赫鲁晓夫自己心里是知道的。而且几次招法之后,马上那个苏联《真理报》,头一天还是什么放过古巴,坚决挫败美帝国主义的阴谋,到了第二天就改成了坚决不要打仗,一定要理智。所以苏联人那个架势是很迅速地就开始放下来了。那整个这个过程,真正剑拔弩张的,就是从24号一直到28号这五天。这五天的过程实在是太复杂太紧张,其中的那种戏剧性和曲折感,太强了。我今天节目肯定讲不了。有兴趣,大家去看《午夜将至》,这本书写得非常之精彩。

    那最后10月28号,表面上看是苏联人怂了,宣布从古巴把所有的导弹给撤回来。其实也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苏联的战略目标才是真正的达成了。首先,美国人承诺以后绝不入侵古巴了,像以前的什么猪湾登陆这种事情,我们保证再也不会发生了。其实美国人还跟苏联做了一个私下的交易,什么,就是肯尼迪派他的亲弟弟,叫罗伯特-肯尼迪,当时美国的司法部部长,去亲自见到苏联驻美国的大使,跟他口头承诺了一件事情。什么,就是美国将在几个月之后,在不见诸于任何协议,不见诸于文字的情况下,把土耳其的导弹给撤掉。因为美国人也要面子嘛,跟盟友不好交代。所以这件事情确实在1963年的4月份,美国人也真就办到了。所以赫鲁晓夫这一仗,其实是打胜了的。

    虽然表面上看,是苏联这边没有面子,那这就回头要来说了,在整个过程当中,听你罗胖说也没有什么紧张的嘛。你以为真没有人动那个心思,想要动核弹吗?真要打仗吗?有啊。比如说原来杜鲁门有一个国务卿,叫艾奇逊,毛泽东写文章还批评过他。就这个人,当时也是美国总统的一个国际战略上的顾问,肯尼迪的人就去问他,说你觉得应该怎么样?他说这还有什么可说的,直接轰炸古巴。那来的人就问他那接下来?他说:“接下来,苏联人,我对他们最了解了。他们一定会把土耳其,我们的基地给干掉。那接下来呢?那接下来,我们当然根据北约的规定,我们就应该把苏联境内的一处导弹基地给它端掉。那接下来呢?接下来,接下来总该有人打个圆场,我们该坐下来谈了吧。你看,这就是艾奇逊这种人糊涂的地方。一旦这种战争开打,谁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停下来啊!

    其实我们以前讲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双方就是因为 对峙、 对峙、 威肋、 威胁,到最后其实谁也停不下来。没准儿美苏就在那十三天擦枪走火,真的就会引发毁灭人类的核战争。当时美国军人还有一个人讲了这么一句话,说打就打热核战争,不就是干这帮坏蛋的吗!只要最后还剩下两个美国人和一个苏联人,就算是我们美国人赢。所以你说为什么有一句名言,叫战争这事太重要,绝对不能交给军人。这个军人,他一旦热血冲昏头脑,他就可以说得出这样的话。旁边有一个人就阴觑觑地讲了一句话,对,只要剩两个美国人,美国就赢了。不过得有一个条件,这俩美国人得是一男一女,他们还得继续能生孩子,美国才能赢。否则赢个屁啊,几十年后不都是死光光吗!所以你看,这就是热核战争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不管双方剑拔弩张到什么程度,大家心知肚明,只要这个战争开打,大家谁都没有活路。所以事后,很多人在总结古巴导弹危机,都认为这其实要拜核武器发明之赐了。因为发明了这个东西,所以谁也不敢动手。

    大家还记得有一部电影叫《少年派》吗?少年派和那只老虎在船上,大家其实互相没法沟通吧,但是老虎需要少年派给他打鱼吃,少年派需要不断地打鱼喂足这个老虎。所以双方还能够保持那种非常精妙的均衡。有核武器之后就有人分析,说核武器其实就是在船上出现了那一只老虎,大家其实都小心翼翼地保持了平衡,这才让世界大战没有发生。所以从这种角度上说,热核武器的发明,其实对人类和平是有贡献的。但是你真的以为是这么回事吗?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好像热核战争是一件特别遥远的事情。我们仅仅是知道,世界上有核武器这么个东西,好像它的危险性也不比核电站要大多少。我们已经把美苏两大集团当年那么紧张的对峙气氛给忘了。

    而《午夜将至》这本书,好就好在它告诉我们:和平压根就不是什么命中注定的事情。它只是那个年月,或者说,此后所有的人类的一个运气。我们曾经在几十年前,距离整个人类的毁灭是那样的近。在过程当中,人们总有一个幻觉,觉得两大集团的领导人对整个态势是能够控制得住的。所以我们把古巴导弹危机最后没有导致核战争,往往是归功于这两个领导人。你看,人家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都是伟大的政治家,最后用他们的理智,用他们的理性,阻止人类毁灭。但是你看了这本书之后,你才知道,才不是这样呢!在过程当中,双方擦枪走火的机会,多得难以想象。因为大家想,那不是现在,现在我们知道核武器的厉害,我们也知道两大集团的对峙,双方应该怎么样处理事情。

    那个时候,二战结束还没有多少年,那一代人心里就知道,战争是在疯子手上,他们一定会干。所以我们要干就比疯子要先干,所以我们刚才讲到10月28号,这是一个星期天,赫鲁晓夫宣布:我们怂了,我们认了,我们撤了。可是就在前一天,就是10月27号,在美国人书写的历史上,称之为叫黑色的星期六。那一天发生的那么多的事情,实际上一再把整个人类的命运,推向了战争的边缘。这里面讲了很多这样的细节,我随便给大家讲几个。

    就在那一天,其实美国人得到的情报是什么,就是古巴的导弹基地已经有五处可以完全地运行了。就在第二天,第六处也将建成。什么意思?就是有20枚百万吨级当量的核弹头,将指向美国东部的那些城市。只要赫鲁晓夫一按电钮,整个美国东部的那大城市,什么华盛顿、纽约、迈阿密,就将灰飞烟灭。美国人在黑色的星期六那一天,感受到的是这样的气氛。

    而且那一天发生了很多事,比如说两架飞机,其中一架飞机是,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侦察机,按照美国人的说法,就是到大气层去采空气的样本。说得跟一个气象气球似的,其实也是侦察机了。从美国的阿拉斯加基地起飞之后,机上的那个导航系统失效,然后就误入到苏联境内。你想,那是什么时候?你美国人突然派这样的侦察机到苏联领土上,这是什么意思?当时其实就很多苏联的军官要求起飞,最后还是赫鲁晓夫说,这别是迷航了吧。所以他坚决制止。为啥?美国起飞的所有飞机上,都可能带核武器。确实,美国当时的战略紧急状态已经到什么程度?空中随时有六十架已经起飞的B52轰炸机,美国本土上有2800多个核弹头,处于上了膛的状态,随时可以发射。所以赫鲁晓夫是知道的,来了一架飞机,万一是轰炸机呢?万一带的是战术性的核弹头呢?战术核弹头好像威力差一点,但是它有一个区别,他不需要美国总统下令,飞行员就可以决定是不是用它,万一这个家伙是个疯子呢?这是赫鲁晓夫这个决定,这也在星期六。

    同样是在这一天美国还有一架飞机,也是侦察机,在古巴上空被击落。按照美国人原来制订的预案,还得了,万一我的侦察机被击落,这就说明苏联的那个在古巴的基地,已经可以运行了。所以哪个基地敢击落我们的侦察机,我们要派八架轰炸机去把它干掉。现在果然就有一架侦察机被击落,你干不干呢?肯尼迪想了想说,算了,这口气我们忍了。因为他觉得很可能是一次误伤。他还就猜对了,就是误伤。当时根本不是什么克里姆林宫下的命令,就是当地的战地指挥官下的命令。

    所以真的要因此而引发了大战,能不能收得住,其实谁也不知道。其实当时在海上,就在这一天,黑色的星期六,还有一架苏联的潜艇,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当时美国的海军是发现了这艘潜艇的,就试验性的对它进行了一些提醒,但提醒的方式比较粗暴,就用了深水炸弹。但是美国人后来一直讲,说我们用的不是那种攻击性的炸弹,是演习用的弹。仅仅是声音非常大,比较吓人而已。但是你这真的挺吓人的,你一个一个地扔,那么大炸声的那个炸弹。那底下的苏联潜艇,这个时候它遇到了问题,啥问题?没电了。而且各种各样的机械的性能已经开始老化,出现了问题,这个突然外面轰隆一声,轰隆一声,他根本就不知道美国人要干什么。其实按照海军当时的那个通用的规则,这就是逼你浮出水面。对于一艘战略核潜艇来讲,它肩负的使命就是,我带着核弹头,我要在国家最后的时刻,利用我的隐蔽性,把核弹头打到美国。所以这个时候潜艇的艇长,他已经和外界失去联系了,请问他怎么办?事实上这艘潜艇的艇长就一度命令自己的水手,把核鱼雷上膛,我们跟你同归于尽。但是后来他也冷静下来了,命令潜艇浮出水面。要知道,在海军,你被人逼迫浮出水面,这是一个特别丢人的事。一个军人在特别丢人的时候,在要丧失自己的荣誉的时候,他做出什么,可真是不一定。

    就在那一天,像这样的事情,没有载入史册的有多少,我们不知道。你想天空中随时有六十架待命正在飞行的B52轰炸机,万一任何一个飞行员做一个误判,发出一个疯狂的行为,可能整个战争,整个历史进程就不一样了。全美国还有那么多核潜艇,那么多控制导弹的指挥官,他们会做出什么?事实上回头一想,我们是要为他捏一把冷汗的。而且就算在最高层之间,你以为他们的信息通路就是通畅的吗?

    前面我们讲到一个词,叫战略透明度,双方都没有战略透明度。比如说,赫鲁晓夫为什么在28号,就是星期天上午,突然宣布说我们认怂了。其实就是因为他得到了一个假情报。他的情报人员告诉他说,28号上午九点钟,莫斯科时间下午5点钟,肯尼迪要发布一个讲话。在赫鲁晓夫看来,你要讲,一定是宣布对古巴开打,那苏联政府就一定要抢在这个时间之前宣布自己的态度。这个时候再一看表,时间来不及了,如果起草文件,然后通过正式的外交渠道传到美国去,黄花菜都凉了。那边导弹基地肯定已经被打飞了。那怎么办?赶紧起草文件!然后再一看手表,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互联网地图,从起草文件的地方赶到莫斯科电台,大慨需要40分钟路程,这个时间已经赶不及了。所以命令司机,你不要在乎任何交通规则,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份稿子送到电台去。播音员还打算说,我得默念一下,处理一下细节。啊呸,哪有那个时间,直接念!用英文和俄文,同时向世界广播了这份稿件。这份稿件写得也很有技巧,说其实我们早就准备撤,只不过现在我们下决心,最后决定撒了。那意思就是我们终于挫败了美帝国主义入侵古巴的这个图谋。反正苏联人也要找回面子嘛。这才导致古巴导弹危机的正式落幕。而那一天肯尼迪压根就没有安排什么讲话,所以赫鲁晓夫等于是让自己的情报人员给骗了,以为美国人对他下了一个最后通牒。其实压根就没这么回事。

    而且在整个危机期间,双方的那个情报,不准确到了惊人的程度。比如说美国人一直认为,只有四千到五千个苏联人在古巴,实际上有多少?四万多人。其中有一万个训练有素的职业士兵。而且美国人其实一直搞不清楚一件事情,就是在古巴到底有没有核弹头呢?其实过了很多年之后,档案解密之后,大家才知道。有,那为啥没找着呢?是因为当时古巴人条件非常简陋,就弄了一个混凝土的拱顶,就有点像我们中国人经常见的那个大的水泥涵管,就那么个东西。把核弹头搁到那个底下。那你说,这个在古巴又潮湿又闷热,它肯定不适于保存核弹头啊。古巴人有办法,跑到妓院里,把妓院的空调给拆下味装在那儿。所以美国侦察机走来走去看,这个地方实在不像有核弹头的,也就真没找着。

    所以你想,其实双方的信息是完全不对称的。在这过程当中,形成误判的可能比我们的想象要高得多得多。那今天给大家讲古巴导弹危机,其实我想讲一个我自己的感受。我上大学的时候,突然学会了抽烟,我老爹有一天就发现了,说你怎么抽烟啊?我说玩玩嘛。我老爹当时就阴森森地说了一句话,说你跟它玩,它跟你玩吗?你将来就知道厉害了。对,我们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觉得,我们是有控制力的。我今天抽两根烟玩一玩,将来我能说戒就把它戒了。但是事实上,至今我也没戒得了这个烟,它真的不跟我玩。

    在国际政治上,大家都有这样的误解。我还记得我小时候读《参考消息》的时候,当时就把美国称之为叫白宫,把苏联称之为叫克里姆林宫,好像就是这两座建筑里的那些非常稀少的人,在世界的棋盘上进行对话。整个世界就被这极少数人在控制。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大人物可以像赫鲁晓夫和肯尼迪那样,非常的理性,可是那些小人物呢?那些系统之中的人呢?我还记得法国思想家卢梭讲过一句话,说人生而自由,但是无往而不在牢笼之中。我们把这句话翻译到今天我们的语境下,也可以这样解读:人生而对自己的行为有决定权,但是你的所有决定,无往而不在网络之中。当你决定要发起一个强烈对抗性行为的时候,当你决定要做一件不符合你当下道德标准的事情的时候,当你把色子已经掷出去的时候,你心里应该明白,事实上你对整个事态都是失控的。肯尼迪政府有一个国防部部长叫麦克纳马拉,他后来在80年代再回头看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总结了两点:第一,危机一旦发生,事实上谁都控制不住它;第二,我们压根就不该让危机发生。

    古巴导弹危机《午夜将至》这本书,是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里独家销售。在印刷厂,我拿到了第一本书,我就在扉页上写下了我这几十年的一句座右铭,一共是两句话。上半句是:有事不怕事;但更重要的是下半句,叫:没事别惹事。然后我把那本书送给了我最好的一个朋友。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