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文字版]第三季19 商人的道德难题128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今天一开场,先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的经历。我当年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老师,在他所有同事都没有买车的时候,他率先买了一辆车,他也不是什么有钱人,是倾尽积蓄买了一辆破车,当时我们就觉得好奇怪,这个家伙太疯狂了,不就是代步工具吗,干吗要花那么多钱呢?他跟我讲了一番道理,我一直记到了今天,他说你可以想象,如果你要出去办一件事,你想哎呀,路途那么遥远,坐公交车那么累,算了吧,就不去了很可能。可是我有车呢,一脚油门我就到,于是我的人生就比你敏捷了一点,我就比你勤快了一点,所以车是什么?车不是代步工具,不是让我们变得更舒服的工具,是我们获得更多的和社会进行协作的一个工具,所以一旦人生有一笔钱,先去买一辆车。这是他当年讲的一番话,这番话倒不是启发我在买车这件事上有什么思考,而是彻底打开了我的金钱观。因为那个时代学生很穷,钱对我们的意义呢,就是可以过得更好一点,进食堂的时候可以加个莱,钱对我们就是这个意义。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上理解过钱,就是钱是让我们获得更大自由,从而获得更多机会的一个工具,这就回到金钱的一个定义,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我要是没记错的话,这是法国哲学家卢梭说的一句话。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罗辑思维》自打开播以来,我们一直在为商业,为创业者,为商人大声疾呼,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道德论据。

    钱不仅仅是纸醉金迷的工具,钱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获得最大量的自由的工具,这也是我个人为什么对商业话题,如此痴迷的一个原因。当然我对商业话题痴迷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商业这局棋实在是太奇妙了,因为每一个人身处在他的商业时代,不管我们后人看他当时面临的问题是那样的清晰,他是不知道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沉沉的黑暗当中摸索,不管技术的趋势已经多么的清晰。但是具体的商业道路是每一个探索者、创业者,用一个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所以我自己有一个阅读的癖好,就是爱读各种各样的商业著作,但是我声明,应该是五十年前的美国人写的商业著作。为什么呢?因为美国那个时代的记者有一种精神,就是翻原始的档案,去采访每一个具体的当时的当事人,或者认识当事人的朋友,所以得到的那个细节特别可信。

    跟我们今天的那些媒体记者,如果出去采访一定是有车马费,这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记者。而且现在的很多商业文案它往往都是公关稿,可是美国人那一代记者写出来的著作,就特别好看,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每一个时代的商业,都是出给当时人的一道最难最难的智力题,商业的创新者永远是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当中,去试试自己的视野,试试自己的眼光到底对不对?我觉得对一个男人来说,如果没有战争时代让我们施展的话,商业就是一个最有魅力的战场,这才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出现那么多创业者,所以《罗辑思维》在复活很多老的书的时候,我们对这个领域就精挑细选了一些书,比如说几个月前我们开始卖的这本,《疯狂的投资》,就卖得非常好。

    这是一个伟大的精彩的商业故事,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也是《罗辑思维》独家发售,这是一本我们复活的书,叫《光电帝国》,那这本书它发生的年代,正好是接在《疯狂的投资》后面的,但是它的主人公更加有名,是两个人类历史上的大神级的人物,一个是爱迪生一个是特斯拉。

    爱迪生这个人就不用说了对吧,大家现在人人都说什么乔布斯,乔布斯的历史地位跟爱迪生没法比,你想爱迪生创造了什么?电灯留声机还有电影,我们就不说什么蓄电池,他一生一千多种发明,我们就不提其他,就这三样还得了啊?他彻底改变了人类文化当中的时间问题。你想电灯在没有它之前,人类天黑就睡觉嘛,对吧,电灯让夜晚彻底进入了人类的生活,所谓的夜上海夜巴黎夜伦敦夜纽约,所有这些奇景,那些万家灯火的辉煌的城市,都是因为电灯带来的,电灯让人类的夜晚,夜生活成为二种可能。再有留声机和电影,把人类的声音和影像,可以跨越时间保留下来,给人类文化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所以爱迪生这个人对整个人类,用当时人的一句话说是个恩人,他让人类文化彻底改变。

    所以爱迪生在1889年,他在巴黎去参加那个世博会的时候,那一年就是埃菲尔铁塔建成的那一年,当时法国的那些记者对爱迪生的追捧,你如果看到那个场景你才知道,像乔布斯生前受到的那个追捧根本就不算什么。当时法国巴黎的新闻媒体已经到什么程度?如果今天没有关于爱迪生的报道,或者所有的头版的文章当中,没有引用爱迪生的话,这张报纸根本就不能下印厂,总编大人一定是要发火的!他当时是那么一个大神级的人物,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人物。

    第二个人物叫特斯拉,我们今天都知道特斯拉是一部电动车的名字,而实际上它是个人名,这个人和爱迪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比爱迪生就小九岁,这个人身上最有趣的一点是,他死了之后一百年将近,默默无闻,可是这些年突然暴得大名,在西方当然就跟埃隆-马斯克搞的那部车有关,而在中国呢,是因为2009年中央电视台CCTV,搞的一部纪录片,播完了之后在中国民间,就掀起了一股崇拜特斯拉的狂潮。

    不信你可以到百度贴吧上搜一搜,这个人有几千条文章和评论,你看完之后觉得人类太悲催了,怎么能和这样的天才擦肩而过呢,他简直是超越干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物,跟外星人似的。比如说什么交流电无线电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这都是有影的,可是连什么通古斯大爆炸这样的神秘事件,也归功于他,1908年在俄国远东地带,就是今天的西伯利亚,有一次这样神秘的通古斯大爆炸,现在研究来研究去,大概认为是一个行星撞地球的事件,当然科学界也没有最终的结论。但是有人说这就是特斯拉搞的一个实验,在纽约他制造了一个球形闪电,然后远距离投送到俄国的西伯利亚地带,造成了一次大爆炸,那次大爆炸的当量知道多少吗?两千万吨TNT炸药,很多个核弹的那个当量,说这就是特斯拉干的!据说特斯拉当时已经拥有了,把整个地球一剖两半的这样的能力,所以说你可以夜晚站在自家的阳台上,等着外星人接走,没准儿你一看,这不就是当年升天的特斯拉吗?这个人已经被充分地神秘化,甚至是神化了。

    所以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就在爱迪生和特斯拉这两个人之间展开。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特斯拉,他是一个出生在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人,就是东欧人,斯拉夫人,他小时候他爹妈都挺神的,按照他自己写的自传讲,他爹是个牧师,从小就对他施以最严酷的学术训练,让他去记忆背诵大量的材料。而他妈呢,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用他的原话讲,可以在一根睫毛上打三个结。

    我看到一些文章就在讲,对于一个人成长为天才是多么的重要,说实话我从来不信这个,我岁数越大就越不相信教育的力量,教育仅仅是让一个普通人达到一定的水准,而人类历史上那些惊才绝艳的大天才,他肯定不是教育的结果,他就是有这样的天分。那他爹这个牧师,我觉得他一生当中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按照原来的想法,适着小特斯拉接自己的班,接着当牧师,而是同意他去学电学,学电气工程师。按特斯拉自己的讲法是这么回事:有一年他得了霍乱,霍乱大家都知道,那种烈性传染病,分分钟死人,所以他在奄奄一息的时候对父亲讲,哎呀我人生还有一个愿望,要想当一个电气工程师,他爹肯定是嘀嗒着眼泪,答应你!答应你!后来病好了,果然就去,只好当工程师了,他爹再也没有阻拦他。

    这让我想起来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是一个Gay同性恋,要出柜,他就说怎么出柜呢,在父母面前,最后他就想了一个招,他就跟父母讲,我最近觉得抑郁,我觉得我是不是个同性恋啊,我怎么好像觉得自己对男人有兴趣,我抑郁了,我想自杀。然后他父母就急得不,得了,不要自杀,然后去查大量的材料,然后跟他讲,你看同性恋没有什么嘛,同性恋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你千万不要有这个心理压力,不要自杀。我现在不想自杀了,我好了,我真的是个同性恋,父母说挺好挺好,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特斯拉当年可能用的也是这一招,那他在学校期间就是一个学霸,各门成绩都非常优秀,到了1882年他去参加工作,那加入的第一家公司是哪家呢?就是爱迪生在欧洲的分公司。特斯拉学习成绩又优秀,很快就成为这家公司遍布欧洲业务的最重要的一个工程师,像什么法国的,德国的一旦哪儿发电机坏了,都是他去修。

    其中最著名的是发生在1883年,当时德国新搞了一个火车站,这是当时德国非常大的一个火车站,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一世还参加了剪彩典礼。这个火车站所有的电气设备,从发电机到每一个灯泡,都是由爱迪生公司提供的,但是要知道那个时代的电气设备,在安全性稳定性上还很差。结果这么重要的典礼果然就搞砸了,失火,把一面墙都给烧掉了。那德国皇帝当然就不高兴了,底下的公务员能高兴得了吗,给我们闯这么大的祸,所以爱迪生公司你们那笔钱我们就不付了。那爱迪生公司欧洲分部的这些人就很紧张,首先损失了一笔钱,另外公司在欧洲的业务还怎么开展啊?这么大的品牌失败事件,那只好去派特斯拉处理这个问题。首先你技术很好,第二你还懂点儿德语,因为当时他们欧洲的分部设在巴黎。临走的时候就给特斯拉各种许愿,把钱要回来,我们给你发大量的奖金。结果特斯拉去了德国之后,很快就把机器修好了,还把钱要回来了,这帮人就想着赖账,说这么地吧,你看公司这些年在欧洲经营业绩也不好,这个奖金你肯定也不好意思要,那这么地我们给你写一封推荐信,把你推荐到美国爱迪生公司的总部,让你和你心目中的偶像爱迪生一起工作,好不好啊?

    要知道当时的美国,虽然在GDP上还不是世界第一,美国GDP世界第一要到1895年,但是在电气化革命这波浪潮当中,美国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和今天的互联网革命美国那个领头羊地位,是一样一样的。所以当时,全世界最好的电气工程师都集中在美国,所以这一点对于对电学非常沉迷的特斯拉,而且非常有天赋的人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所以他揣着很少的一点钱,就踏上了横渡大西洋的移民之船。那这是哪一年呢?是1884年,和特斯拉同船到达,不是同船,就是同时间到达美国的,还有另外一样东西,就是今天你在纽约看到的那个,巨大的自由女神像,那是法国人送给美国人的礼物,也是1884年送到纽约的。

    特斯拉下了船之后,据说兜里只剩下几个美分,还打了一个零工,挣了20美元,才算是有了一点路费,然后去见到了爱迪生。爱迪生就非常亲切地接见了特斯拉,那为啥这么亲切呢,是因为特斯拉兜里带的这张推荐信,写得实在是太给力了,写信的人就是爱迪生欧洲分部的那个负责人,他原来也是爱迪生的同事。这信是这么写的,说我一生当中就认识两个伟人,一个是您爱迪生老人家,另外一个就是现在站在你面前的这个年轻人,特斯拉。这个推荐真的是蛮拼的,所以爱迪生当然就对特斯拉高看一眼了。等到特斯拉再光荣地完成了几个艰巨的任务之后,爱迪生满意极了,给欧洲分部发电报,说你们真的给我推荐了一个好人。所以特斯拉和爱迪生这两个人,一生当中仅有的短暂的蜜月期就开始了。

    那请问我们站在爱迪生这一头,他为什么这么欣赏特斯拉呢?原因很简单,用人之际嘛,因为1879年的时候呢,爱迪生刚刚发明了电灯泡,这个时候正在大规模铺开他的电力系统,所以像这样的高手的电力工程师,当然是他需要的了。其实爱迪生并不算什么大科学家,严格地讲,他就是一个企业家和创业者。

    我们就拿发明电灯泡这件事情来讲,虽然现在这顶桂冠套在他的头上,其实也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人类在刚刚发现电这个现象之后,就在琢磨怎么用它,那最容易琢磨出来的就是用于照明。所以19世纪的早年间就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搞出了类似于电灯的东西,甚至在爱迪生同时,英国还有一个化学家叫斯旺,跟爱迪生发明了几乎一模一样的电灯,也在英国的下议院里给点亮了,但是后来就有人讲,说爱迪生好像是率先注册了专利,这不是巧取豪夺吗,这是窃取了人家斯旺的研究成果。这个话不能这样讲,首先他俩确实是同时发明的,另外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的任务,恰恰是科学家没法完成的。虽然你斯旺也搞出了电灯,但是请问你可以把它量产吗,你可以把它的成本和价格,拉到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程度吗?你能够通过宣传和运作让整个社会都接受吗,你能够制造一个庞大的电力系统,来支撑每一个灯泡吗?这些事情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搞不出来的,这种事情从来都是靠企业家。

    就拿我们今天用的鼠标来讲吧,最先发明它的是美国惠普实验室里的那些科学家,但是那个原始的鼠标丑得要死,最后把它变成我们今天用的鼠标的,是著名的大神乔布斯,首先对它进行工业设计,然后在生产上把它变得量产,价格上变得可接受,然后说服整个社会系统接受这样的应用,这是企业家才能完成的事情。所以企业家作为社会当中的一个分子,他不是巧取豪夺,他不是靠剥削生存,他是有他的独特的创造性的作用。

    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爱迪生的灯泡生意,到了19世纪70年代的后半段,爱迪生实验室里的灯泡,就越来越接近于商用和民用,灯丝点亮的时间就越来越长。于是到了1878年的时候,爱迪生就搞了一个盛大的发布会,你不要以为今天搞IT的人会搞发布会,其实一百多年前的爱迪生早就会玩这一套,而且爱迪生玩的还特别高,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看都不Low。比如说爱迪生搞发布会的场地是他的实验室,可是你以为他的实验室是一个房子吗?不是,他给它起了一个名字,虽然就是一栋楼叫门罗公园,你一听跟今天的什么创意产业园区,是不是差不多?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研究院,拥有自己的科学机构,这件事情也是从爱迪生开始的。他就把门罗公园这个建筑给它点亮,周边的道路给点亮,然后请纽约市的媒体,当时的一些自媒体就是一些社交达人,还有一些大的富豪就来参观。那个时候的人哪见过这玩意儿?一到晚上,那个时代的人,已经习惯于就是昏昏然嘛,突然看电灯这么华美而且干净的能源,把这栋建筑点亮的像童话中的宫殿一样,所有人都惊呆了。然后很多人就表示,哎呀我们要投资你等等。

    所以爱迪生从这一年就开始成名,然后又拿到了大笔的钱,就是人类历史上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才标志着电灯的正式诞生,这一年就是1879年。那从1878年到1879年这一年间,爱迪生在忙什么?就在玩产品升级,而且升级的速度比现在一Phone升级的速度还快。在1878年他办发布会的时候,那个时候灯泡其实只能点两个小时,刚刚把发布会开完就全部都灭了。但是在这过程当中,爱迪生迅速地就把它提到45个小时,然后他就赶紧跑去注册专利,到了1879年的时候,12月25号,请注意他选的这个日子,圣诞节那一天,他又办了第二次发布会,同样是在门罗公园,那这个时候的电灯已经可以点亮170个小时了。而且爱迪生在发布会上还讲,这不算什么,如果不达到600个小时的寿命,这都不算我发明了电灯。

    哎呀,大家觉得这个人人格好伟大,好谦虚啊,尤其被电灯那种华美的灯光,闪耀的所有人都觉得失魂落魄。甚至当时媒体上还给他一个评价,说这是人类自打阿基米德以来,最伟大的一个科学家,把牛顿伽利略都给跳过去了,当时给他这么高的评价。

    确实电灯给当时人那种视觉上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这爱迪生不像是个企业家,也不像是个科学家,完全是个公关高手嘛。对呀,那个时代的企业和我们今天的企业,其实面对的情况是一样一样的,那为什么爱迪生他作为一个企业家,他不是埋头于实验室,也不是专注于市场,非要去搞这样的发布会呢?其实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他也是有冤家对头的,就像我们现在很多lT企业,你说哪家没有一个撕逼的对手对吧,他当年也有什么东西,煤气灯,煤气灯这个东西现在绝大多数人没见过,非常有幸我小时候见过,煤气灯很亮,照明效果其实比刚刚开始的电灯还要好。但是煤气灯有一个问题,就是它得使煤气而且比较脏,而且维护起来比较困难,我小时候在哪儿看的呢,在那些没有电的农村大戏台,大家要办什么丧事喜事,就要借几个煤气灯点亮,对于没有电的地方,那是一个非常好的照明工具。当时煤气灯的公司就天天攻击爱迪生,说什么电灯又不安全经常失火,其实煤气灯也失火,所以要跟爱迪生之间产生这种争论。所以爱迪生必须要搞这种在视觉上,在公众舆论上效应非常好的发布会,才能扼制住煤气灯公司对他的那个挑战。

    那第二个原因呢就是没有钱了,你想那个时候的电灯可没有量产,所有的东西从每一根电线,到每一个灯泡里面用的所有的材料,都是要花很贵很贵的钱,比如说三千美金,当时是一个不得了的巨款。买一次铜条办一次发布会马上就用光了,你如果想办下一次的发布会,仅仅这个发布会可能就要上万美金的费用,这对爱迪生来讲确实压力非常大,他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始挣钱,但是在门罗公园那栋建筑里,已经养了60多个科学家,那些人的工资,人吃马喂那是要巨大的钱。

    当然更重要的是第三个原因,就是爱迪生这个电灯,它是一个初始的系统工程,它可不是一个单一的产品,他必须要说服整个社会,接受他这个电力和电灯的系统,才能够把它变为一场生意。那当中最难的就是什么?说服大家用电灯,虽然大家跑到你那儿看,觉得挺好,但是把这玩意儿装回家里,这可就是另外一个决策。

    比如说当时纽约最大的富豪,首富范德比尔特,这个人是铁路大王,家里的豪宅是纽约最豪华的宅邸,刚开始他也跑去看,他也很感兴趣,也确实叫爱迪生公司的人跑到家里布电线,装电灯。但是结果呢,用爱迪生自己的话讲,说这个电灯发出了一点点声音,范德比尔特的老婆就觉得受不了,范德比尔特这个人又是个妻管严,哪里是这么回事,哪里是一点点声音。后来正式接受爱迪生的电灯在家里点亮的,是那个著名的大财阀摩根,其实准确地讲是小摩根,老摩根是一直反对爱迪生的电灯的。但是小摩根年轻人嘛,比较时髦,就支持在自己家里把电灯给点亮,然后说你们施工吧,我到乡下的别墅去度假了,回来就享受这个现代科技。可是你想想看,那个时候没有电网,一定是你自己家要有发电机,当时的发电机一旦开始,那是烧煤的,是个锅炉震耳欲聋,所以小摩根家的那些邻居你想想看,能住他们家邻居也不是怂人,肯定也是富人区,就觉得简直就没法住,整个房子都颤动了起来,只要他们敢点电灯,整个那一片街区都不得安宁。这就是刚开始电灯,这种初生事物向来如此,刚冒头的时候肯定是不靠谱,一大堆的技术细节上的缺陷,但是摩根还是非常伟大接受了它。

    所以你想,爱迪生如果不把电灯,通过发布会的方式说服所有的人,说这是最新最酷的科技,你一定值得拥有,请问人有病啊,把这样一个不成熟的东西拿到家里来 ,对吧。他一定是撬动了像摩根这样的富豪,对人类的责任心,对科技的追求,对于领时尚之先的这个叫分别心,他才愿毒在家里装嘛。然后这样的上层人士在家里装了之后,这样作为一个风潮才可以渐渐地在社会中渗透,所以他必须干这种公关公司干的事,所以你理解爱迪生,一定要理解他身上从科学家,到企业家到创业者再加上一个公关大师,这个多层面的身份。

    说到这儿好像爱迪生已经功成名就了,哪里是这么回事!大家要知道,爱迪生和特斯拉一生争的是什么,就是电到底是什么电呢。因为爱迪生那个灯泡用的是直流电,而特斯拉跟他最大的争议就在于,特斯拉认为有前途的一定是交流电。

    在这儿我们就不说这个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区别了,因为中学物理都教得差不多了,直流电和交流电最大的区别在哪儿?直流电传输距离特别短,虽然它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交流电呢电压比较高,在传输过程当中的能量损耗比较少,所以就可以传得距离比较长。特斯拉在爱迪生公司工作的期间,就一直跟爱迪生讲,我们应该用交流电,用交流电,爱迪生就是不听,为什么不听?回头我们再讲。

    那最后这俩人蜜月期结束闹掰是什么原因呢?据特斯拉自己讲是因为一笔钱,当时爱迪生派他去修一堆发电机,然后就说你只要修好了我就给你五万美金,五万美金当时是一个什么数?相当于特斯拉当时52年的工资,所以特斯拉就听得很兴奋,然后就点灯熬油跑过去不要命的干活,最后把这发电机都修好了,回来,来,给支票。爱迪生说,你还当真了,说你可能从东欧来,不太理解美国人幽默的方式,说白了,又是在奖金问题上跟他赖账。当然这个事是特斯拉的一面之词,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知道。后来特斯拉说,那你不给我奖金也行,我现在一周的工资只有18美金,你能不能给我提高到25美金?爱迪生非常坚决地拒绝了,说白了,那个时候爱迪生已经功成名就,他虽然需要好的工程师,但是他作为一个企业家,绝不会容忍这么一个人漫天要价,你搞电你在美国这片土壤上除了我这儿,你还有什么地方去呢?结果就导致特斯拉愤然辞职。当然如果我们这么简单地看待这两人的关系,好像只是技术路线不同,只是一笔交易一笔钱没有谈妥,那你就小看这件事情了。这两个人其实压根就是两路人。

    好,我们接着回到爱迪生,和特斯拉这两个大神之间的世纪商战,我们先来看这两个人的性格吧,那真的是跟猫和狗一样完全是两个物种,他们俩在一起是注定要打架的,是两个星球上的人。

    那爱迪生从小家庭非常的贫苦,连学都上不下去,当然他自己讲,是因为我上过学,但是老师老嫌我,在课堂上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结果说我是一个低能儿,就给我撵出来了。这段故事在中国民间传扬得很广,但说实话我一直就不信,为啥,一个小学老师因为一个孩子多提问题,就不让他上学?这个我觉得哪个国家小学老师都干不出来。但不管怎么样,爱迪生确实从小就辍学,他仅仅受的一点教育是在他母亲的帮助下,一鳞片爪地读一些书,所以他的知识体系是不完善的,理论基础就更差了。在世界上所有的大科学家当中,爱迪生可能是唯一一个不懂高等数学的,他不会微积分,但是他这个人又特别聪明,又特别好奇,十几岁的时候自己就搞了个化学实验室,其实我想那个东西可能就是一堆瓶瓶罐罐。

    那为什么化学这个东西特别适合爱迪生呢?因为化学这个科学在19世纪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理论指导,和中世纪时候搞的炼金术其实差不多,就是把一堆材料弄来烧啊烫啊化合,看它们之间能发生什么,是一个典型的靠试错往前走的学科,反正我勤奋嘛,我有好奇心嘛,就找来各种各样的东西去试,看能产生什么结果。所以你看为什么电灯炮是由这个人发明的,就是因为发明电灯泡,它本质上不是一个电学问题,这个电学的理论基础早就解决了,它也不是个物理问题,甚至不是个化学问题,它只是一个材料学问题,因为在爱迪生时代,人们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天然的纤维在碳化之后,可以点亮的时间比较长,仅此而已。

    所以爱迪生就是老办法嘛,就是找来一切可以找来的纤维,据说有几千种的材料来试,从竹子木材什么渔网就来试,甚至有一个故事在讲,我也在这本书上看到的,有一次他在办公室突然看见一个同事,说你的胡子怎么是红的,来拔一根我们来碳化一下,看能不能当做灯丝?他是这么试出来的。所以这个人靠的是自己那种勤勉的企业家精神,来获得科学上的成果。

    可是特斯拉就完全不是这样的人,他小时候家庭条件就比较优越,父亲是个牧师嘛,而且受过很好的高等教育,在学校就是一个学霸型的人物,所以理论素养非常之深厚。那特斯拉这个人当然就看不起爱迪生这样的人,他自己讲,他说我跟爱迪生一起工作的时候,你知道爱迪生用的办法有多蠢吗,你如果告诉他这是一堆稻草里面有一根针,你让他把这根针找出来,他二话不说就开始一根一根稻草地翻,直到把这根针找出来。他就是没学问嘛,如果你稍微有一点理论基础,稍加计算,就可以把他的工作量至少减少90%以上,所以特斯拉这样的人他是看不起爱迪生的。

    加上这两个人生活作风又是完全的两回事,特斯拉这个人从小就神经衰弱,而且有一点洁癖,他的小毛病就特别多,这也是他自己在自传里写的,不是我们在诬蔑他。比如说他就看不得女孩子戴耳环,一看见他就觉得特别厌恶,如果戴的耳环是圆滚滚的珍珠,他就更加受不了,如果是方的钻石,他觉得还好一点。然后他看见别人的头发,他就觉得特别脏,他自己说,如果让我用手摸别人的头发,跟摸别人的呕吐物是一样一样的。他自己走路的时候,甭管是走路还是坐车,他都要计算这个路程,这几乎是一个强迫症的症状。而且他任何重复的动作,他一定要让这个动作重复的次数是三的倍数,比如说鼓掌,鼓掌一定是一二三,如果要鼓长 ,必须是一二三,四五六,否则他就受不了,是这么一个人。

    而爱迪生就完全没有神经衰弱,是一个典型的神经大条的人,一天到晚衣衫不整,邋遢的一塌糊涂,在实验室里一旦干晚了,随便找一个角落,拿一本书垫上就能睡觉,是这么一个人,也不太爱干净。所以你说,这两个人他怎么能够搞得长?所以特斯拉在爱迪生的公司干了这么几年之后,就迅速地脱离了他,当然,他临走的时候带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跟爱迪生一生去作对的东西,就是他关于交流电的全套的技术和发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发明的,叫特斯拉线圈。

    特斯拉线圈这个东西非常神奇,它不仅可以把交流电加压到一个很高的电压数,而且在视觉上还能形成一种奇观,就是人工闪电,我们在电影里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两个电极之间滋滋拉拉有那样的闪电状的东西,那就是特斯拉线圈。但是他有这一堆宝贝他应该怎么干呢?刚开始他也想自己创办企业,后来发现实力不够,于是就投靠了另外一个企业家,这就是著名的西屋电气的创始人威斯汀豪斯,你看西屋就是西边的屋子,翻译成英文就是westinghouse,其实《光电帝国》这本书写的其实是,爱迪生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三个人的故事。

    但是因为这个人我们今天实在没有时间讲他了,只好割爱,那威斯汀豪斯原来是干吗的呢?他其实是一个机械工程师,他最早创办企业的发明,是发明了那个火车用的空气制动器,本来跟爱迪生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是企业家就是这样,你在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成功之后,带来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有其他的竞争者要进来,所有的人都不会看着你一个人吃独食啊,哪怕你占90%,我能分10%也不错,更何况威斯汀豪斯看到特斯拉的技术之后,发现这个东西不得了,交流电是有可能让我在电气事业上,对爱迪生形成弯道超车的,所以果断地就把特斯拉纳入了摩下,从此开始和爱迪生的竞争。

    那爱迪生知不知道交流电的这些好处呢?他当然知道,但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你想一个企业家,他玩直流电已经玩成了世界第一,已经金山银海地铺下去做了一个系统,这些系统都是围绕直流电来做的,这个时候你让他把自己的系统全部毁掉,然后玩交流电,臣妻真的是做不到啊。爱迪生刚开始还试图托人给威斯汀豪斯带个口信,说你就搞你的空气制动机嘛,我搞我的电气事业,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嘛,这个话说得好幼稚的。

    其实从爱迪生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商业创新往往都是跨界打劫的结果,很多企业在一个领域占据了优势,他往往觉得你是外行,你们都不懂这行,就我们懂!但是毁就毁在这一句话上,往往行业老大地位颠覆不是行业老二干的,往往都是外行跨界打劫的结果。

    爱迪生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那在《光电帝国》这本书里,其实它最主要的篇幅就是讲了这两个人,包括那个特斯拉,这三个人之间精彩的商战故事,今天我们肯定讲不了那么多细节,就是爱迪生这个人是多么的没底线,由此可见当年的商战是多么的激烈。

    我都知道你有一个软肋,就是你不安全,因为你的电压特别高嘛,其实直流电和交流电都能电死人,但是交流电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只需要极少的电流,就可以引发人的心脏的停摆,马上导致人猝死,这是交流电真正不安全的地方。而爱迪生当年其实并没有这个知识,他只是抓住你交流电电压高这一点,拼命地攻击人家交流电,那他用的什么手法?我讲下面这一段的时候,请大家对照我们现在商业社会当中,那些撕逼的企业之间的那个招法,其实一样一样的。

    那第一招呢,就是说服政治势力来干涉商业竞争,因为这招最管用,一剑封喉。爱迪生刚开始就跑到政府那儿申诉,各种劝说,你们一定要出台一项禁令,不要让三百伏特以上的电流发生传输,对老百姓的安全不利,这当然是表面上的理由。实际上就是要把交流电掐死,因为交流电的电压高嘛,高于三百伏特,今天中国的很多没出息的企业,是不是也这样啊,在市场上打不过人家,马上跑到政府那儿去哭诉,希望政府把对方给掐死,一样一样的,当年美国人也不例外。

    那第二条呢,当然就是通过媒体抹黑对方了,当年的爱迪生也是有自己的微博的,虽然不是叫微博,也是有企业的自媒体的,他们还出版了一本小册子,标题就是两个大字叫警告,里面搜集了交流电各种有的没的的罪证,警告老百姓,上街散发这个小册子。还有呢,当然就是控制主流媒体了,像现在我们中国的很多企业公关,因为现在互联网发达了嘛,尤其在微信朋友圈里,和微信群里,就经常我就能看到这样的事,一个企业的公关出来了,发一个大红包,紧接着扔出一篇稿子来,如果这个稿子仅仅是夸他自己的,这个红包就要小一点,如果黑对手的,这个红包就大一点。那这个群里的很多媒体人拿了红包之后,就半遮半掩地把这条消息在朋友圈里转一转,这已经是北京媒体界一个公开的小秘密了,都是这么玩的。

    当然那个时候爱迪生去操纵媒体,但是他真的不用发红包,为什么,因为掌管媒体的人是给他发红包的人,这个人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那个摩根,摩根财团既投资了爱迪生的电气事业,同时又掌握了美国当时最重要的一家报纸,《纽约时报》。所以《纽约时报》这家报纸,动不动说自己有一百多年光荣的传统,但实际上在交流电和直流电之争这个商业竞争中,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也极其愚蠢的角色,就是站到了爱迪生这一边。当然这不怪《纽约时报》,谁让它的后台老板和爱迪生的后台老板,是同一个人呢,这就是商业上的媒体抹黑。

    那第三样你想想看,我们今天的企业,用价格战的方式希望把对手驱赶出市场,这个最典型的就在1893年,当时美国芝加哥搞了一次世博会,就跟前两年我们中国上海办的那个世博会,是同一个东西,只不过现在我们这一代人看世博会觉得很奇怪,全世界各个国家为什么找一片地,建一个这个馆那个馆,然后热热闹闹几个月,然后又把这些建筑都拆掉了,你觉得好奇怪。

    其实这个传统你放在19世纪,你马上就能理解,因为那个时代人类,各种新发明的器物是层出不穷,所以全世界的发明家创造家企业家,把这些新搞出来的商品搞到一个地方办展览,然后各地的民众都赶来观看,看到世界文明的最新成果。所以你看什么蒸汽机电梯,包括爱迪生搞的那个留声机,都曾经是世博会上的明星,尤其是爱迪生他那个留声机,抱到这儿抱到那儿,多少届世博会它都是其中的明星。所以1893年办芝加哥世博会的时候,又在美国主场,爱迪生是志在必得,一定要把这一届世博会上,所有的电灯发电机这些事自己都包圆,刚开始就出了一个价170万美元,你世博会主办者应该付给我。

    可是他突然发现,威斯汀豪斯这家公司也找了一支手套,借用南方一家不知名的公司的名义,也参加了竞争,人家上来报价60万美金,爱迪生一看跟我玩这个,我没钱吗,我也来,来,接着降价,50万美金!那最后呢,是威斯汀豪斯公司以不到40万美金的价格,把这张单子给拿走了。那这种单子能挣钱吗?肯定不能,这就是一种市场补贴行为,大家想想,今天中国尤其是互联网O2o,什么送餐什么打车这些领域,那个补贴行为,当年也是一模一样,这是市场行为。

    那还有第四招,就是各种各样的法律行为。比如说爱迪生一听说威斯汀豪斯这家公司,把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单子拿走了,就很生气说,这么地,我不管你们发电机做得多好,电灯泡是我发明的,我有专利对吧,我不卖给你,我让你办世博会,我让你办得一团漆黑没有电灯。结果人家威斯汀豪斯二话不说,自己就开始生产电灯泡,爱迪生说什么,你们生产电灯泡?侵权,侵权,人家就生产,然后爱迪生就一纸诉状,给人家告上法庭。你知道美国那个法律慢着呢,最后过了七年,算判下来了,人家世博会早就办完了,整个市场早就老母鸡变鸭,现在已经是交流电的天下了。所以法律手段用得也非常激烈,这两家公司法律的互攻非常精彩,大家有机会可以自己去看这本书。

    当然爱迪生作为一个公关大师,他的智慧何止于此呢,他还搞了各种各样的事件营销,比如说他这几年一直就是这个心思,大概从80年代一直到20世纪初,一直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公关事件营销的设计。比如说刚开始他雇佣一些小学生,他说你们上街给我逮那些小猫小狗,逮完了之后就用交流电把它给电死,从娃娃抓起,在民间形成一种声势,就是交流电很不安全,可以电死小猫小狗,后来爱迪生越玩越大,最后到什么程度,这已经是20世纪初的事。当时纽约的动物园有一只大象,这大象可能神经上有点不正常,一头母象动不动就踩死那个驯养员,已经踩死三个了,所以民愤极大。所以动物园说判它死刑,一定把这大象弄死,那刚开始呢,因为美国人嘛,想得还是绞刑,可是你想想看,把一只大象吊死,这太难了,其实一个办法很简单,就是喂毒药嘛,氰化钾之类的东西喂进去不就完了吗。来来来,这个大象交给我来处理,于是就做了两个拖鞋吧,其实就是电极然后给大象穿上,然后召集很多人来看,包括爱迪生当时已经发明了电影机,还把这段镜头给拍下来了,一通电,那个大象轰一下就倒掉。

    我在优酷上还搜了一下,这部片子其实就几秒钟,镜头现在还能搜得到,你看看当时的那个情景,大象突然轰然倒塌,在当时那个视觉震撼效果是吓人的。爱迪生公司就四处宣传,你看交流电嘛,交流电可以把大象都干翻,这就是你让你的娇妻,在这样的电灯下做饭用的电吗?就吓唬老百姓,这叫事件营销。

    当然在这过程当中,爱迪生做的最没有底线的事情,是因为要败坏交流电的名声,他居然去发明了电椅,电椅这个东西中国人不熟悉,美国人都知道,这就是美国最主流的执行死刑的工具。原来执行死刑主要是绞刑,但是绞刑经常会把人头拉断脊椎拉断,非常的惨,而且经常十几分钟搞不死人,所以爱迪生说我用电来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我用的是交流电,我一定要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刽子手去失业,因为世界上有了交流电,这么不安全的一个东西,所以爱迪生实验室门罗公园那帮科学家,一度就非常专心地,去为美国政府发明这个行刑用的电椅。最著名的案子,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电椅执行死刑的人叫凯姆勒,这个家伙真的是罪有应得,用一把斧头把自己的老婆给砍死了,这在美国当时的法律肯定是个死嘛。而且凯姆勒又特别穷,全家的财产加起来也就五百美金,所以他也不请律师,他觉得自个儿死定了。这个时候偏偏跑出来一个律师,说我要为他辩护,后来有人发现,这其实大概就是威斯汀豪斯公司雇的那个律师。你看这个律师从来不为凯姆勒的死活来辩护,只讲一个问题,就是他该不该被电椅来执行死刑,当然不愿意交流电这件事情被用于杀人嘛。

    你看,我还记得中国民国初年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发生在广东的事,广东当地的一家卷烟厂,中国人的内资公司,就想把当时的一家外资的香烟品牌赶出市场,他想出了一个招跟爱迪生是一样的。就是买通了那个刑场上的刽子手,说能不能将来每一个罪犯砍头之前,都给他点一支那个外国品牌的烟呢?然后就在广东一带形成了这么一个品牌形象,就是这个烟叫断头烟,所以这个外资香烟就被彻底赶出了广东市场,而这家内资品牌从此崛起,所以商人们的智慧大概都是相通的。

    那威斯汀豪斯公司当然不干了,爱迪生说我没钱我不能派律师吗,也派律师上去干,拍着电椅说,你看价格便宜量又足,说死就死,这好电椅!当然最后这场官司是爱迪生公司赢了,赢了之后那这个凯姆勒就得上电椅,这个过程我就不叙述了,非常惨。任何刚出来的东西第一次它多少是不靠谱的,他被电了两次,第一次没搞死,整个就在椅子上被烧糊了,那个状态惨得一塌糊涂,但是爱迪生要的就是这个,就是让你们看到交流电不靠谱嘛。

    但这件事情说实话,爱迪生有点玩过了,为什么,太突破伦理底线了,因为社会大众又不是真傻瓜,他都知道你爱迪生想干什么嘛,大家觉得你不是过去在法律观点上,向来是支持废除死刑的吗?怎么一回到商业利益的竞争上,就要发明电椅来支持死刑呢,那你这个人要钱不要脸嘛。所以当时的社会舆论反而是同情威斯汀豪斯,包括摩根家,我们前面讲老摩根是看不起爱迪生的,只有小摩根是支持爱迪生的,所以老摩根就跟小摩根讲,跟他儿子讲,你看那爱迪生没底线吧这个人在道德上有问题吧,你还支持他。

    所以爱迪生在整个这个过程当中,真的是用尽一切方法阻止交流电的发展,但是他做到了吗?他当然失败了,现在我们全世界用的都是交流电。可是你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胜利的威斯汀豪斯和特斯拉,后来在历史上默默无闻,而爱迪生反而名流千古呢?

    我们先来看看《光电帝国》这本书里面,三个主人公最后的结果,首先是威斯汀豪斯这个人,1912年生意失败,当然跟电没有关系,而是他的铁路生意失败,他失去了对西屋电气这家公司的控制权,两年之后他在贫病交加当中死去。现在西屋电气虽然还是美国非常著名的公司,但这家公司除了他的名字还是威斯汀豪斯之外,已经和这个家族没有一毛钱关系。当然比较讽刺的是威斯汀豪斯在死了之后,还被授予了爱迪生奖章,来表彰他对美国科技和商业做出的贡献,发奖的人不知道是恶作剧还是怎么样,他好像根本就不知道,威斯汀豪斯和爱迪生恶斗了一辈子。

    那第二个人呢,特斯拉,特斯拉活得特别长,一直到1947年才死,他是在纽约的一个宾馆里,因为他一生也没有成家,也没娶老婆,自己好像也没房子,有钱的时候就住高档酒店,最后89岁死在酒店里,是因为心脏衰竭。那你说,按说这个人发明了交流电,后来交流电又那么成功,他应该富可敌国才对呀,甚至有人算账,他应该家产价值一千多万美金,但是没有用,因为他的专利权,免费地交给了威斯汀豪斯公司,他就是为了跟爱迪生斗这么一口气嘛。所以交流电的成功没有给他带来财富,而他后半生又专注于搞一些,非常古怪的科学研究,比如说通过无线电去传输能源,他在纫约的长岛建立的一座高塔,要给别的地方没有电线传能源。如果这个实验成功了,那今天世界的工业化,和整个人类的文明程度又是一番景象了。但是很可惜,直到今天,我们无线传输能源仍然停留在理论上,就像现在很多最新款的手机,号称能够无线充电,但是对不起,你得搁在上面充,不是真能做到无线隔空传输。

    当然我在网上也看到这样的文章,有人说特斯拉的研究成果你们就没有读懂,他已经超越我们这个时代很多年,他就是个外星人等等。这个我是不信的,为什么,请参考以前我们讲过的一期节目,关于爱因斯坦的科学是一个共同体,任何一个人孤独地发现,然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为科学共同体所承认,那压根可以说这个科学发现就是没有,就是不成立。

    那第三个人呢就是爱迪生,他的一生真的是非常坎坷,前面讲的直流电这个生意,肯定是失败了嘛,他老人家跑去搞开矿,结果开矿又失败,他又跑去搞水泥,前面我们讲的,又失败。那他靠什么翻的身呢,靠的是发明了一种铁镍蓄电池。那发明这个电池的过程,跟发明灯泡是一样的,是穷尽了当时的一切原材料的可能,进行了一场浩瀚的试错实验。你想实验电灯泡他不过试了一千多种材质,可是发明电池呢,他搞了五万多场实验,人类当时掌握的所有金属,所有化学试剂,他基本上是试了个遍,这种笨功夫也只有爱迪生这个人,能够下得过去。

    后来他发财了,当然他后来的生童,其实一直不是特别顺,比如说他发明了留声机,可是因为在录音材料上他又走错技术路线,所以后来他的那个留声机公司又倒闭,但是他是发明家,接着往前走,他发明了电影机,甚至搞出了后来的有声电影,所以又发财。

    这个人一生,他的生意永远是这样起起伏伏,当然爱迪生最后的结果还是不错了,他成为名满天下的老科学家,德艺双馨,美国人民也非常看重他。在1929年的时候,这是电灯发明的50周年,大家办了一个盛大的集会,把他老爷子给请来了,另外像什么爱因斯坦,欧洲的居里夫人,都不远万里赶来祝贺,把老爷子请上台,给大家讲两句吧,结果太激动了,当场就昏厥过去了。从此他的身体就每况愈下,一直到1931年,他死了。

    那死了之后,也真是备极哀荣,美国政府下令,全美国停电一分钟。我们回到这个伟人,这个人类的恩人,恩赐给我们电灯之前的状态。整个美国从东部到西部,甚至纽约港那个自由女神像手里的火炬,都熄灭了一分钟,全美国人民哀悼这位伟大的美国英雄,这是爱迪生最后的结果。

    看懂了这三个人的命运,你才能回答我前面提的问题,为什么特斯拉明明赢得了这场战斗,反而是默默无闻,而爱迪生输了,反而名满天下,为啥?因为特斯拉是一个料学家嘛,科学家就容易跟具体的技术,具体的产品一条道走到黑,而爱迪生骨子里他是一个企业家,企业家不管这些,一个生意失败了,晃晃脑袋重来,看市场再给我什么样的机会。爱迪生一生从来不把自己定义为哪个学象,是电学家声学家电影学家,还是一个采矿学家,这些东西对他无所谓,关键市场在什么时候给他打开一个机会窗口,让他挣钱,这才是他唯一关注的事情。

    所以市场永远会给这种,创造力极其旺盛的人以机会,当然话我们又得说回来,市场的残酷性不是永远会给你机会的,你看威斯汀豪斯不就是一场失败,直接把他击倒吗,其实爱迪生也是一样,我们都知道通用电气公司,现在那么伟大的公司,它的创始人就是爱迪生。要知道美国的道琼斯股票指数从1896年创生以来,唯一在这张名单上站到今天的公司,只有一家,就是通用电气公司。可是这家公司跟爱迪生没有一毛钱关系,爱迪生因为在直流电这件事情上失败,失去了这家公司所有的股票,他的灵魂留在这家公司当中,但是他的股票真是没能留下来。所以他一生也非常的波折,市场就是这么残酷,但市场永远会给那种,创造力旺盛的人留下机会空间。

    那今天节目的最后我就想聊聊,这么精彩的故事看完之后,给我带来的商业上的启发,主要是两点,第一点就是关于价值网,我们过去理解商业,就是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单线关系,企业负责生产产品和服务,而消费者呢,就是负责认可或者不认可,买账还是不买账,你的产品和服务。我们通常觉得,企业的生死成败只跟这条线有关系,其实真实的商业场景比这个要复杂得多,我还记得看过一本书叫《创新者的窘境》,里面就提出了一个价值网的观念,这个词非常的精妙,什么意思?就是企业它不只是创造产品,也不只是用一堵围墙围起来一些人,去生产这个产品,而是它制造了一个遍布全社会的价值网络。那一家企业成功,因为啥呢?就是因为这个价值网络让更多的人,更多的机构更多的资源在其中发挥作用,和得到自己的利益。那一家失败的企业,就是因为这个价值网络没有能够造福更多的人。

    你看爱迪生和化学家斯旺同时发明了电灯,可是为什么这个电灯发明者的桂冠,落在了爱迪生的头上呢?因为爱迪生不仅着力于电灯,而且着力于建造这个价值网,这是他成名的一个原因。可是后来为什么直流电又失败了呢?按说直流电也不错啊,但是直流电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不是它更安全或者更不安全,而是它没有办法把更多的人,圈到这个价值网里来,而交流电就方便得多。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当时美国的北部,就是离纽约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那个瀑布的水能蕴藏量是吓人的,一定是可以建立大型的水电站的,可是如果用直流电的话,它的输电距离短,距离尼亚加拉大瀑布最近的城市水牛城,也有30多公里,那不能一个电站一个电站这么修过去。所以这个时候交流电就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它输电距离比较长,这就让全社会更多的居民更多的资源,更多靠吃电这行饭的人,可以卷入到这个价值网当中,所以交流电赢就赢在这儿。

    那爱迪生一直在指责说你安全性上有问题,那又如何?只要有利益,只要我能吃上一口饭,我能找到工作,我能贡献我的价值,那这么一点安全上的问题,人类当然有办法给它解决了。所以爱迪生看重的交流电的那个软肋,恰恰不是问题,这是两个价值网之间的战斗。

    我们再回到今天的中国,我们正向来看这件事情,很多中国的企业,表面上它都在标榜我的产品好,比如说有些饮料企业,有什么产品好不好的,不就是广告加糖水吗,它核心的问题,这些优秀企业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编织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价值网,不仅是在自己企业内部,利润的分配机制比较合理,而且企业和经销商和供货商的这个利益分配机制,比较合理,只不过这部分的konwhow和它真正的竞争力所在,它不告诉你而已。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商业上有一个毒瘤,就是传销,传销政府打击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干不掉,就是因为它是一个优秀的价值网,虽然它是一个非常恶劣的商业生态,但是那又如何?那么多人可以靠它养活自己,所以它就是一个打不掉的商业癌症。

    再比如说2015中国市场上,最热闹的那个商业话题,就是所谓专车和出租车之争,那为什么我们判断出租车一定没希望?就是因为专车它建成了一个更广博的价值网,卷入了更多的以此为生的人,那你原来那个封闭的出租车生态,就一定没有前途,这和政府怎么看这个问题,你有多少道理,完全没有关系,这是一个价值网之争。

    当年的交流电赢就赢在这儿,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企业一旦建成了一个价值网,往往死也死在这儿,这就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如说爱迪生,前面我们讲到,他为什么不能抛弃直流电,因为他大量的投资都已经下去了,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客户等等,都是围绕这个价值网建立的,请问他怎么把它丢掉呢?

    所以我们看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为什么它转型难,不是它的最高领导人没有看到趋势,他看到了,但又能怎样?一个企业它要对股东负责,如果是上市公司要对那么多的股东负责,而它的财务指标是反映在,比如说你的旗舰型产品,你的优质的大客户,包括你内部的那些优秀员工,这就是一个价值网的构成,所有这些价值网的要素,都在指挥一个企业往旧有的,固有的那个传统方向上去走。即使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了市场上一些全新的动向,它不能给你企业当下带来巨大的利润,不能颠覆你的客户结构,资源结构和市场结构,所以你即使有意识地在培养这些新的业务,但是你一定给它的资源是这个企业最差的资源。

    所以在传统企业当中,这些新兴业务往往很难成长,就是这个原因。你已经被绑定在你亲手制造的这个价值网当中。而且我们还得说一点,企业的价值网可不仅仅是那些协作的周边关系,甚至包括冤家对头。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传统的三大门户网站,像什么新浪搜狐网易,现在都不行了,可是为啥不行呢?在此过程当中,他们有多少个转型机会,他们都没有把握准,为啥?因为这三家企业互相之间只有对方,互相拼死竞争都是在这个原有格局当中,你盯准了这样的一个对手,玩命地进行商业竞争,实际上错失了一个时代性的机会。

    那这样的故事和这样的悲剧,在中国市场上有多少个?比如说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它们互为对手掐了这么多年,结果发现身后崛起了一个微信,又傻眼了。再比如说国美和苏宁这两家企业,冤家对头了这么多年,而它们没落的趋势是同时发生的,因为它们眼中往往只有对手,这也是价值网绑定你的一种方式。

    那我从《光电帝国》这本书当中,得到的第二点感慨,就是企业家真的是一个非常悲情的命运,他们一生都在逃亡,一生都陷于三个字当中,叫不得已,我借用吴晓波老师的一段话吧,大意啊原文我记不住了。说一场伟大的爱情并不需要一个好的结局,一个伟大的武士并不要每一场战斗都赢,一个伟大的作家和诗人,一生只要有一部作品站得住,就足以流芳百世,而不必把每一个作品都写好。但是一个企业家,却没有这样的幸运,一个企业家判断他成功还是失败,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他亲手缔造的那个企业,现在是不是仍然在创造着奇迹。这是企业家这个族群最大最大的悲情。所以今天我向大家推销这本《光电帝国》,它不仅是一本故事之书,不仅是一本关于商业技法之书,它也是一本创业者企业家的悲情之书。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